..续本文上一页定会吃得饱;吃得多的人不够呢,可以再去拿第二次。他吃完了,觉得自己吃得多,那么吃完了,他可以再去拿去。
那么,要在以前数一数有多少个人。有一百个人,你就照一百零五份预备;有一百一十个人,你照一百一十五:多预备出来五份。那么有的人吃多的,他可以再拿两份。这么样子就省事了。不要像今天这么样子,有人吃饱了,还有人没吃呢!吃饱的就想要睡觉;没吃饱的呢,就在肚子里打起架来了。肚子里头就打起来了,说:“为什么你不叫我吃?啊?你真是对我这么不好!”就闹这个人了;闹他,自己闹自己了。所以分出来多少份,我们那儿做出来那么一个方子。这个吃的东西,那么一个地方有一百个人做一百份,有两百个人做两百份。这么样子。
所以我们念佛,还是这么一个跟着一个走。第一个,放到那地方,就拿第一个;第二个人拿第二份;第三个人拿第三份。你这么挨着拿;挨着拿,绝对就不会乱了。那么拿到那地方,也就大家一起同吃了。我们要想圆满的方法,不会有前后等着,有差了有一个钟头这么多的时间,这是这个我们将来的办法。
那么今天这头一次,我们开这个法门,来了这么多人。将来我相信这个地方,又过了一年之后,又不够用了;又不够用,我们可以想法子把这个拆了,造一个一百层的building(建筑物),那么多少人都够了。那时候有一百万也够了。是不是啊?这个等机会,将来或者有可能的希望。你们各位,我相信也会有这种希望。你们要都有这种希望,我就不希望了。为什么呢?你们大家已经可以够了。那么你们要不希望,我再来希望。总而言之,你们希望,我就不希望;你们不希望,我就希望!
你再对他们讲一讲,今天晚间还有lecture(讲经),看他们谁愿意参加。那么还参加两次,我们一样欢迎的。还告诉他们,我们每天每天晚间都有讲经,在这个礼拜天,日头也有讲经。然后,在暑假班是什么时候开始,那么谁他们要是愿意参加的;我们这个暑假班的宗旨,是就叫人改恶向善,去他这个不好的恶劣的习气,要改变他做这个世界上一个最好的人,不要做世界上一个最坏的人。那么谁他们哪一个愿意做世界最好的人,就或者希望将来做世界最高的有道德啊,有名誉啊,或者有地位的人,都可以来参加我们这个改造社会,改变人心的这一个暑假班。我们这是改造人心的一个暑假班。
在我们这儿,还有一些工作还没做完呢,谁要欢喜来做工的,那么也是特别欢迎。那么还有,他们的亲戚朋友,谁愿意参加这个暑假班,他们也可以介绍。
还有我们这个《金刚菩提海》这个杂志,他们谁愿意欢喜看,我们这儿也特别欢迎他们看。不过看呢,要恭恭敬敬地看;不要拿着当一般的杂志那么样看。因为这是教人,也就是教人改变他的思想,改变他从邪路,走到这个正当的路途上。这个是真正的想(弟子:……)。
现在这十方诸佛,我都请他给他们证明这件事,不是单单我。那么我请十方诸佛给他们来作证,来certify这个仪式。他们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好好地去做自己应做的事情。在佛教里头不可以随便离婚的,他们以后要永远的,这一生永远都不能变更的。
(……)嗯!不可以这样的。因为这个世界怎么会坏的?就是人都不守规矩,所以这个世界就坏了。那么我希望他们两个人呢,是以后都要特别守规矩,不要像那个一般人一样的,要做这个世界上一个最好的领导这个世界的人。
你们现在蛮好的,将来生小孩子一定会孝顺的,一定会做一个伟大的人。那么我们不是就单单你们这一代的问题,这要栽培下一代的,对于国家也好,对于人也好,一定要做世界上最好的一个模范,一个榜样。……他们欢喜这样做吗?……以后不要吵架了,不要fighting, fighting (吵架)的,自己都要有一种忍,不要有fighting,不要给我多添麻烦。我不愿意我的弟子,那么结婚之后常常fighting。
他们有没有那个戒指?这是谁的?你的……OK! 以后自己要好好的做世间的一个最好的榜样。要做一个……做我一个最好的徒弟,来孝顺师父。
(弟子问:……)啊?OK!他说什么?(弟子:他要孝顺师父。)喔!他说?(弟子:Yeh! 同意了。)OK! 那就这样子就圆满了。那么下去的时候拜佛,谢谢佛了,也不多讲话。
(弟子:拜佛之后,要开始……)就先念那个赞,念完了那歌之后呢,那不“南无增福寿菩萨摩诃萨”?拜三拜就得了。(弟子:好。然后这个讲演是……)啊?怎么?什么讲演?(弟子:师父是不是给讲演,之后?)今天哪?今天完了之后还可以讲一讲,讲一点《大乘起信论》。(弟子:OK! 就这个,也没有什么仪式,然后才开始《大乘起信论》。)嗯?不不,没有什么。拜佛。(弟子:……)
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为示利益劝修行故。
第五种的因缘,因为要指示这个方便法门,令一切众生容易明白,容易修行,消除这个恶业障。这个恶业障,是障道的因缘。你想要修行,它就障着你;障着你,令你不发心修行。“善护其心”:好好地保护你这个真心,维护你这个真心。“远离痴慢”:远离这个愚痴和这个我慢,贡高我慢。这个愚痴,做出事情来,自己还不知道呢!做错了,自己也不知道。这叫愚痴。“出邪网故”:出去这个邪见网。邪见就好像一个那个网罗似的,捆着你;把你捆着,不容易出去。所以现在作这个《大乘起信论》,就叫你出去这个邪见网这个缘故,这是第五种的因缘。
第六种的因缘呢,“为示修习止观”:因为指示明白你这个修习止观的这个人。“止”就是停止;“观”就是观察。停止而观察。你止;止什么?就止你的妄想。你不打妄想。观什么?就观你的妄想,你把妄想停止了,然后又观察你这个妄想,从什么地方来的?这个妄无自性;这个妄想,没有自己的体性,所以你一观察它,它就没有了。你常止、常观就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没有愚痴了,这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这凡夫和二乘,都有这个妄想的“心过”。这心,尽打妄想,这是心里头的过错。凡夫一念起贪心,一念起瞋心,一念起痴心,这都是些过错;二乘要修行,要证果,要做自了汉,这都是心的过错。
“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前”:第七者为的专念方便,专心来念这个方便法门。“生于佛前”:用这个方便法门生到佛前。什么方便法门呢?就是念佛法门;用这个念佛法门来生到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决定不退失你这种大乘的菩提信心的缘故。所以这是第七种的因缘。
第八种的因缘呢,“为示利益劝修行故”:为的指示这个有什么利益;你要修行就得到什么好处。劝人修行这个缘故,这种的因缘。有这八种的因缘,所以说这个《大乘起信论》。
有如是等因缘。所以造论。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答曰。修多罗中虽有此法。以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所谓如来在世。众生利根。能说之人色心业胜。圆音一演异类等解。则不须论。
“有如是等因缘”:这个马鸣菩萨说,有这八种的因缘,“所以造论”:所以就造出这一部《大乘起信论》。“问曰”:又有一个人又问了。说,“修多罗中”:“修多罗”是梵语,此云叫经。就说经中“具有此法”:说经中有这种的因缘,有这种的法,“何须重说”:何必又再多说一次呢?
“答曰”:这个马鸣菩萨就答这个问者,就说了。说,“修多罗中”:说在这个经中,“虽有此法”:虽然有这种的法,“以众生根行不等”。众生的根性,就是有有智慧的,有有愚痴的,有有善根深厚的,又有有这个业障深重的,所以“根行不等”,不一样。“受解缘别”:他领受明白这个道理,这种因缘,也不同的。
“所谓如来在世”:所说的这个佛在世的时候,“众生利根”:这个众生根性都来得利,都是聪明有智慧的。“能说之人”:能说这个经典这个人。“色心业胜”:这个色有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心”有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做智、平等性智。这三身四智、五眼六通,这个色心业胜,他这个业果殊胜。“圆音一演”:他这个“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你佛说法,人听着也懂,菩萨听着也懂,那个神听着也懂,鬼听着也懂。啊!那个畜生听着也懂,那个雀鸟听着;他也是给那个雀鸟说法,所以一音演说法。
一音就是圆音;圆音也就是一音。这个“圆音一演”:这个圆满的这种法音,一演说,“异类等解”。“异类”就是不同种类的,不是单单人,就非人类也都明白了。“等解”就是都明白了。“则不须论”:所以,在佛在世的时候就不需要这个导论。
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广闻而取解者。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或有众生无自心力。因于广论而得解者。亦有众生复以广论文多为烦。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如是此论。为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说此论。
那么佛在世,佛说法不需要造论。那么现在佛灭度了,“如来灭后”,“或有众生”:或者有这一类的众生,“能以自力”:能以他自己的力量,“广闻而取解者”:他多多地听;听得多,他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或有众生”:或者有这一类的众生,“亦以自力”:他也用自己的力量,“少闻而多解者”:他听得很少而明白得就很多,这一类的众生。
“或有众生无自智(心)力”:他没有自己的智慧,也没有力量,“因于广论”哪:他得到这广多的这种的论议,“而得解者”:得到这个明白了。“亦有众生”:也有这一类的众生,“复以广论”:用这个广多的论,“文多为烦”:这个论多了,这个文也就很麻烦…
《大乘起信论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