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浅释▪P8

  ..续本文上一页,说“若如是义者”:说这个意思要是这样子的话。“诸众生等”:这所有的一切众生。“云何随顺而能得入”:得怎么样子来学习。“随”就是随顺,就是随着学习,顺着它这个道理去修行。“而能得入”:才能得入这个真如的里边去呢?这儿问了。

  “答曰”:这答覆他就说了。“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你要能知道这一切的法;这一切法就是世法出世法,色法心法,这一切法。这一切法就包括色法心法:色法就是有形的,心法是无形的。那么这有形无形的,你要能知道,“虽说无有能说”,虽然说法,可是没有一个能说的法,没有一个能说的这个人。“可说”,也没有一个可说的法。“虽念亦无能念可念”:虽然有一个念,但是也没有一个能念,也没有一个可念。“能念可念”,这都是妄念,不是真念,所以,也没有可念。“是名随顺”:这个跟着这个佛法来学。

  所以你们学佛法的人哪,不要以为,喔!我学佛法!这也没有得到什么。你想得到什么?你得到的都是邋遢东西;你得不到的,那才是清净本呢!你能得到;你能得到又有什么用?说,那我得不到又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要有用啊?有用和没有用都是一样的嘛!不过人呢,都是在这个没有事情,要来找一种事情来干一干。无事找事,就是没有问题要作出来一个问题了。本来你能离念了,那个生死就了了。但是你这个念不能离,这生死就不能了啊!生死不能了,就尽打妄想。啊!这个念,越念越多,越多越要念。能以离这个念了,这就是学随顺能得入了。“若离于念”:你要能离开这个念了,“名为得入”。你要离开你这个念了,这就得入了。好像这个小孩子,他也没有离念呢;他要离开念呢,就飞上来。但是他不能离念呢,上也上不来。

  “复次”:再给你说一遍,“此真如者”:这个所说的这个真如。“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讲这个真如,要依照这个言说来讲,有两种的意义,有两种的意思。“云何为二”呢?怎么样叫两种呢?“一者如实空”:第一的就如实空,真好像空似的,实实在在好像空似的。实实在在的好像空,为什么呢?“以能究竟显实故”:怎么说实空呢?它是究竟能显出这个实体来;能显出这个实体,所以是实空。但是显出实体来,这个真实的东西没有形象的,法的本体那个妙处,你看不见的。

  “二者如实不空”:第二,是实实在在的,它不空。为什么呢?“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它因为它有这个自体,但是你可也看不见。它能具足这个无漏,这无漏性功德故。无漏就是没有这个无明了;没有这个无明就没有漏。你有无明,就有漏。什么叫有无明呢?就是你这个脾气。你这个脾气,那就是个大无明。你这个烦恼有小小的,那个心里很烦闷的,那是个小无明。这个大无明和小无明,这就叫有漏。有漏,它就自性没有功德了;你要是无漏了,自性就具足一切功德。一切功德法财,什么都在这个真如里边具足的。所以呢,有漏就没有性功德;无漏,性功德圆满了。

  那么学佛法的人学什么呢?就是学什么也没有。你要有一点什么,就有挂碍了;你要什么也没有了,就没有挂碍了。你有一个房子,那你就有一个房子的挂碍。你有一块地,就有一快地的挂碍。你有一件好的衣服,啊!这是狐狸皮的;这是貂皮的。啊!这是最名贵的一个皮衣服。啊!你放不下了。不像这个果速的妈妈,有一件皮衣服,她送到佛堂来,想要放下了。啊!放下,又有一点放不下,所以她叫果速给她寄回去。你看!放下,放不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件衣服。

  这个衣服是苏联的那耗子的皮,那个在树上跑的那个老鼠的皮。那么这个老鼠,因为以前就欢喜穿人的皮,穿其他的皮,现在这个老鼠自己的皮也要被人家穿。所以,你有什么就有什么麻烦;你没有什么就得到清净了。我们学佛法的人,就是要学什么也没有了:也没有无明,也没有烦恼,也没有忌妒,也没有障碍,也没有贪心,也没有瞋心,也没有痴心了:这贪瞋痴的心要没有的。你所有的就是属于贪瞋痴;你什么也没有了就没有贪瞋痴了。

  所以在禅宗里头讲,说去年穷,还有立锥之地。这个锥子可以立起来这么一个地方。去年穷,还有立锥之地;今年穷呢,锥也无,连这个锥子都没有。连锥子都没有了,所以也不需要地方来立了。连这个锥子都没有了,所以,你看!这穷到极点了吧?这穷到极点,这是真正的富贵。你好像人哪,在这个世界上,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啊!房子也是我的,地也是我的,眼睛闭上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等到眼睛闭上,你再知道没有,那就晚了。这眼睛闭的时候,就是死的时候,不是说睡觉把眼睛闭上。那个睡觉把眼睛闭上,睡觉也就是一个小死;那个眼睛睁不开,常常闭着,那是一个大死了。

  那么睡觉的时候,你想一想房子也忘了,地也忘了,好衣服也忘了,什么都忘了;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啊!这房子被火烧了,也不知道;地被水给冲去了,也不知道。啊!衣服被贼给偷去了,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呢?睡着了啊!等醒的时候,啊!房子也没有了,地也没有了。啊!这衣服也被人偷去了!这烦恼就来了。唉呀!我,啧!怎么都没有了?啊?为什么有烦恼?就因为你有。你要根本就什么也没有,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所以,你要想没有烦恼,就要学什么也没有。所谓这个去年穷,还有立锥之地,那还有一点执着,今年穷呢,锥也无,一点执着都没有了。啊!这真是自由。这真是啊,无挂无碍!你不要自己就说,喔,我今年呢,连锥子也没有了。你要有这么一个念头,那你又有了。锥也无,根本就是无念了;你要有念,就是有相;你有相,就是有烦恼,就是有坏;有坏的时候就有烦恼。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学无相;无相即菩提。

  什么叫菩提?无相嘛!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你看!这多妙啊!这个境界你要得到了,啊!那什么烦恼也没有了!但是可惜你没能随顺。没能随顺,所以就而不得入;你要能随顺这个方法了,就得入了。得入,入个什么?什么也没有。你要能什么也没有,那还有什么烦恼?你自己想想看。

  有人听我讲经,讲的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他就说了,我无我,我也无人哪,我也无众生,我也无寿者啊!你怎么样知道的?你怎么样知道的你没有我了?怎么样你又知道的你没有人了?你要没有我,怎么会知道没有我?你要没有人,又怎么会知道没有人?你要没有寿者,没有众生了,你怎么会知道的?你这一个知道,已经是有了嘛!你一说你没有,你已经在这儿了?这岂不是自己骗自己呢?所以,听法,学法,你要会用法;不是说,喔!听着这个好,我就是这个。喔!听这个阿弥陀佛好,喔!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是谁?你听释迦牟尼佛好,啊!我就是释迦牟尼佛。

  你怎么不说你是地狱那个饿鬼呢?因为他不好。所以,人执着好(hao-4)好(hao-3)这个心呢,真是最坏的东西!修行,在这个地方要用功夫的。今天,有一个人就打了妄想,说,我以后,我就说我是鬼。too late(太晚了)!哈……!

  所言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在前边所说的这个“如实不空”,因为它这个自体具足有无漏的性功德故。那么现在是说这空,“所言空者”:所说这个空是空无一物。“从本已来”:它从根本那儿到现在,“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这个空,它和一切染污法不相合,不合作。“不相应”就是不合作。怎么叫不合作呢?有空就没有染污;有染污就没有空,就不是空。所以说这个空者,所说这个空,这是空一切染污法。它和这个染污法不相应。“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这一切法有差别之相,都是色法。这色法,它不是空的。那么这空呢,就离开这一切的这个染污法,也就是色法。“差别之相”:这些个分别的相,它根本就没有相。怎么又会有分别呢?所以,要离开这一切的色法,那“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在这个空--真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那个真空,人也没有了,我也没有了。不但人我没有了,连那个法也没有了。什么法没有了呢?这一切有相的法都没有了,都空了,也没有这个妄念了。你要有这个虚妄的心念,那也是没空呢;现在把虚妄的心念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也就是这个言语的道路也断了,心行的地方也灭了,所以这空了。

  “当知真如自性”:你应该知道这个真如自性,什么样子呢?现在跟你讲了,“非有相”:不是有形相的。“非无相”:又不是没有形相的。你说,这是个什么?你说它有,它又没有;说它没有,它又有。在这个有无中间,因为什么呢?你要是说它有相,这就落了增益谤了。增益,就增加的这个毁谤;你要有,有就有多少?越有越多。说,我有一个;有一个就可以有两个;有两个就可以有三个;有三个就有四个。那么你说这个真如自性,它有多少个?有多少个?那么你说不出来,所以这“非有相”。

  又“非无相”,你要说它没有;没有,怎么又有这个真如的名字呢?没有,它连个名字都应该没有啊!所以,你要说无相,这又落了一种谤,毁谤的谤。什么谤呢?这叫减损谤;那个是增益谤,这个是减损谤。增益就是增多了;减损谤就是减少了。你说没有,没有多少啊?没有一个?是没有两个?是没有三个?没有四个?是完全没有?这也落到减损谤上了。

  “非非有相”:“非”是“不是”,不是那个“不是有相”。你看!不是那个“不是有相”,那是个什么?那是有相?又不是。“非非无相”:又不是那个“不是没有相…

《大乘起信论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