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若如是義者”:說這個意思要是這樣子的話。“諸衆生等”:這所有的一切衆生。“雲何隨順而能得入”:得怎麼樣子來學習。“隨”就是隨順,就是隨著學習,順著它這個道理去修行。“而能得入”:才能得入這個真如的裏邊去呢?這兒問了。
“答曰”:這答覆他就說了。“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你要能知道這一切的法;這一切法就是世法出世法,色法心法,這一切法。這一切法就包括色法心法:色法就是有形的,心法是無形的。那麼這有形無形的,你要能知道,“雖說無有能說”,雖然說法,可是沒有一個能說的法,沒有一個能說的這個人。“可說”,也沒有一個可說的法。“雖念亦無能念可念”:雖然有一個念,但是也沒有一個能念,也沒有一個可念。“能念可念”,這都是妄念,不是真念,所以,也沒有可念。“是名隨順”:這個跟著這個佛法來學。
所以你們學佛法的人哪,不要以爲,喔!我學佛法!這也沒有得到什麼。你想得到什麼?你得到的都是邋遢東西;你得不到的,那才是清淨本呢!你能得到;你能得到又有什麼用?說,那我得不到又有什麼用呢?你爲什麼要有用啊?有用和沒有用都是一樣的嘛!不過人呢,都是在這個沒有事情,要來找一種事情來幹一幹。無事找事,就是沒有問題要作出來一個問題了。本來你能離念了,那個生死就了了。但是你這個念不能離,這生死就不能了啊!生死不能了,就盡打妄想。啊!這個念,越念越多,越多越要念。能以離這個念了,這就是學隨順能得入了。“若離于念”:你要能離開這個念了,“名爲得入”。你要離開你這個念了,這就得入了。好像這個小孩子,他也沒有離念呢;他要離開念呢,就飛上來。但是他不能離念呢,上也上不來。
“複次”:再給你說一遍,“此真如者”:這個所說的這個真如。“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講這個真如,要依照這個言說來講,有兩種的意義,有兩種的意思。“雲何爲二”呢?怎麼樣叫兩種呢?“一者如實空”:第一的就如實空,真好像空似的,實實在在好像空似的。實實在在的好像空,爲什麼呢?“以能究竟顯實故”:怎麼說實空呢?它是究竟能顯出這個實體來;能顯出這個實體,所以是實空。但是顯出實體來,這個真實的東西沒有形象的,法的本體那個妙處,你看不見的。
“二者如實不空”:第二,是實實在在的,它不空。爲什麼呢?“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它因爲它有這個自體,但是你可也看不見。它能具足這個無漏,這無漏性功德故。無漏就是沒有這個無明了;沒有這個無明就沒有漏。你有無明,就有漏。什麼叫有無明呢?就是你這個脾氣。你這個脾氣,那就是個大無明。你這個煩惱有小小的,那個心裏很煩悶的,那是個小無明。這個大無明和小無明,這就叫有漏。有漏,它就自性沒有功德了;你要是無漏了,自性就具足一切功德。一切功德法財,什麼都在這個真如裏邊具足的。所以呢,有漏就沒有性功德;無漏,性功德圓滿了。
那麼學佛法的人學什麼呢?就是學什麼也沒有。你要有一點什麼,就有挂礙了;你要什麼也沒有了,就沒有挂礙了。你有一個房子,那你就有一個房子的挂礙。你有一塊地,就有一快地的挂礙。你有一件好的衣服,啊!這是狐狸皮的;這是貂皮的。啊!這是最名貴的一個皮衣服。啊!你放不下了。不像這個果速的媽媽,有一件皮衣服,她送到佛堂來,想要放下了。啊!放下,又有一點放不下,所以她叫果速給她寄回去。你看!放下,放不下,爲什麼呢?就是因爲有這麼一件衣服。
這個衣服是蘇聯的那耗子的皮,那個在樹上跑的那個老鼠的皮。那麼這個老鼠,因爲以前就歡喜穿人的皮,穿其他的皮,現在這個老鼠自己的皮也要被人家穿。所以,你有什麼就有什麼麻煩;你沒有什麼就得到清淨了。我們學佛法的人,就是要學什麼也沒有了:也沒有無明,也沒有煩惱,也沒有忌妒,也沒有障礙,也沒有貪心,也沒有瞋心,也沒有癡心了:這貪瞋癡的心要沒有的。你所有的就是屬于貪瞋癡;你什麼也沒有了就沒有貪瞋癡了。
所以在禅宗裏頭講,說去年窮,還有立錐之地。這個錐子可以立起來這麼一個地方。去年窮,還有立錐之地;今年窮呢,錐也無,連這個錐子都沒有。連錐子都沒有了,所以也不需要地方來立了。連這個錐子都沒有了,所以,你看!這窮到極點了吧?這窮到極點,這是真正的富貴。你好像人哪,在這個世界上,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啊!房子也是我的,地也是我的,眼睛閉上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等到眼睛閉上,你再知道沒有,那就晚了。這眼睛閉的時候,就是死的時候,不是說睡覺把眼睛閉上。那個睡覺把眼睛閉上,睡覺也就是一個小死;那個眼睛睜不開,常常閉著,那是一個大死了。
那麼睡覺的時候,你想一想房子也忘了,地也忘了,好衣服也忘了,什麼都忘了;睡著了,什麼都不知道了。啊!這房子被火燒了,也不知道;地被水給沖去了,也不知道。啊!衣服被賊給偷去了,也不知道,因爲什麼呢?睡著了啊!等醒的時候,啊!房子也沒有了,地也沒有了。啊!這衣服也被人偷去了!這煩惱就來了。唉呀!我,啧!怎麼都沒有了?啊?爲什麼有煩惱?就因爲你有。你要根本就什麼也沒有,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所以,你要想沒有煩惱,就要學什麼也沒有。所謂這個去年窮,還有立錐之地,那還有一點執著,今年窮呢,錐也無,一點執著都沒有了。啊!這真是自由。這真是啊,無挂無礙!你不要自己就說,喔,我今年呢,連錐子也沒有了。你要有這麼一個念頭,那你又有了。錐也無,根本就是無念了;你要有念,就是有相;你有相,就是有煩惱,就是有壞;有壞的時候就有煩惱。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無相;無相即菩提。
什麼叫菩提?無相嘛!沒有我,沒有人,沒有衆生,沒有壽者。你看!這多妙啊!這個境界你要得到了,啊!那什麼煩惱也沒有了!但是可惜你沒能隨順。沒能隨順,所以就而不得入;你要能隨順這個方法了,就得入了。得入,入個什麼?什麼也沒有。你要能什麼也沒有,那還有什麼煩惱?你自己想想看。
有人聽我講經,講的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他就說了,我無我,我也無人哪,我也無衆生,我也無壽者啊!你怎麼樣知道的?你怎麼樣知道的你沒有我了?怎麼樣你又知道的你沒有人了?你要沒有我,怎麼會知道沒有我?你要沒有人,又怎麼會知道沒有人?你要沒有壽者,沒有衆生了,你怎麼會知道的?你這一個知道,已經是有了嘛!你一說你沒有,你已經在這兒了?這豈不是自己騙自己呢?所以,聽法,學法,你要會用法;不是說,喔!聽著這個好,我就是這個。喔!聽這個阿彌陀佛好,喔!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是誰?你聽釋迦牟尼佛好,啊!我就是釋迦牟尼佛。
你怎麼不說你是地獄那個餓鬼呢?因爲他不好。所以,人執著好(hao-4)好(hao-3)這個心呢,真是最壞的東西!修行,在這個地方要用功夫的。今天,有一個人就打了妄想,說,我以後,我就說我是鬼。too late(太晚了)!哈……!
所言空者。從本已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以無虛妄心念故。當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無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非有無俱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非一異俱相。乃至總說。依一切衆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皆不相應故。說爲空。若離妄心實無可空故。
在前邊所說的這個“如實不空”,因爲它這個自體具足有無漏的性功德故。那麼現在是說這空,“所言空者”:所說這個空是空無一物。“從本已來”:它從根本那兒到現在,“一切染法不相應故”:這個空,它和一切染汙法不相合,不合作。“不相應”就是不合作。怎麼叫不合作呢?有空就沒有染汙;有染汙就沒有空,就不是空。所以說這個空者,所說這個空,這是空一切染汙法。它和這個染汙法不相應。“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這一切法有差別之相,都是色法。這色法,它不是空的。那麼這空呢,就離開這一切的這個染汙法,也就是色法。“差別之相”:這些個分別的相,它根本就沒有相。怎麼又會有分別呢?所以,要離開這一切的色法,那“差別之相”。
“以無虛妄心念故”:在這個空--真空無人我,大道無形相;那個真空,人也沒有了,我也沒有了。不但人我沒有了,連那個法也沒有了。什麼法沒有了呢?這一切有相的法都沒有了,都空了,也沒有這個妄念了。你要有這個虛妄的心念,那也是沒空呢;現在把虛妄的心念都沒有了。這個時候,也就是這個言語的道路也斷了,心行的地方也滅了,所以這空了。
“當知真如自性”:你應該知道這個真如自性,什麼樣子呢?現在跟你講了,“非有相”:不是有形相的。“非無相”:又不是沒有形相的。你說,這是個什麼?你說它有,它又沒有;說它沒有,它又有。在這個有無中間,因爲什麼呢?你要是說它有相,這就落了增益謗了。增益,就增加的這個毀謗;你要有,有就有多少?越有越多。說,我有一個;有一個就可以有兩個;有兩個就可以有叁個;有叁個就有四個。那麼你說這個真如自性,它有多少個?有多少個?那麼你說不出來,所以這“非有相”。
又“非無相”,你要說它沒有;沒有,怎麼又有這個真如的名字呢?沒有,它連個名字都應該沒有啊!所以,你要說無相,這又落了一種謗,毀謗的謗。什麼謗呢?這叫減損謗;那個是增益謗,這個是減損謗。增益就是增多了;減損謗就是減少了。你說沒有,沒有多少啊?沒有一個?是沒有兩個?是沒有叁個?沒有四個?是完全沒有?這也落到減損謗上了。
“非非有相”:“非”是“不是”,不是那個“不是有相”。你看!不是那個“不是有相”,那是個什麼?那是有相?又不是。“非非無相”:又不是那個“不是沒有相…
《大乘起信論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