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意念,不打妄想。专,是专一;精,是精诚;专精,是诚到极点了。第二,就摄持意念,专一精诚,能成就发大勇猛,与法相应、与道也相应的这种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第一求愿,这是你自己发愿的心;第二专精勇猛相应至心。你若能得到这两种的心,就能得到身、口、意这三业清净的善相。
“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这第二至心,就是这两种至心,不是单说第二,第一种不算,这都是说的二种;有第二就有第一了,第一当然是比第二更重要。所以你看这个经文,不要说这第二就是第二;这个第一就在第二里边呢!没有出去这个第二。你若没有第一,怎么会有第二?所以,此第二至心两种里边,又分别出下、中、上三种差别。总而言之,你发心发得真的,就是上;发得半真半假,就是中;你发得完全不真,就是下。“何等为三”:这三种上中下、下中上,又都是哪一种呢?
“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所谓,就所说的。系,好像用绳栓住了,系在这边吊着;把什么吊到这地方呢?把你的这个想,就专心致志这么样系想。你想,就好像把思想栓在一个地方;栓到什么地方呢?就栓到忏悔这个地方。生忏悔心,不要我拜佛或者念经、念佛,我忏悔了,正在忏悔,这心又跑了;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跑到不信那个地方,跑到那个“不信”的家里去了。
这个“不信”就说了:“唉!念经若能忏罪业、消罪业,以前没有经的时候,那个佛又念什么来着?这念经是没有用的。念佛忏罪业,这都是骗人的方法嘛!以前没有佛的时候,又念什么成的佛呢?”啊!这自己讲得很有道理、很正确的,这个道理讲得井井有条,理由非常充足。这是这个“Miss不信”告诉你的;等这个“Miss信”再告诉他什么,他说:“那个不对的!怎么不对呢?他讲得很有道理!”他信那个“Miss不信”,那个“Miss信”他就不相信了。所以,你说这就乱了。系想不乱,就是“miss不信”说什么我都不信,反正是不信你讲的话,你是“Miss不信”;我要信“Miss信”,“Miss信”这讲得对的!
我拜佛,我不管消不消罪业,我也拜佛;念经,我也不管消不消罪业,我也是念;念佛,我也不管它有没有什么好处,我也就念。为什么呢?你若贪有个好处,那就是一种贪心了嘛!你还想要有好处呢!你也想有好处、他也想要有好处,那不好处是谁的呢?所以你这么样一想:Miss信是应该信的好。啊!你这个 Miss不信是个坏东西,你再来讲什么东西,我都不相信了!这就系想不乱了。
“心住了了”:本来《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现在又叫“住”了呢?这是住,住到了了(音“了了”)那个地方。什么叫“了了”呢?就是明明了了地明白。住到那个明白的地方,你就信了;你住到那个不明白的地方,你就不信了。你们美国有一句话说,那就是不明了(音“了”)了,就是迷了。了就不迷,迷就不了;这“了”就是明白,明白就是觉悟,觉悟就是般若智慧,所以看你怎么用。“啊!我做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啊!”你不知道,那就是不明了。那么为什么我不吃饭呢?那就是不明了,I don”t know就是不明了,就没能心住了了(音“了了”)。
“二者,勇猛心”:第二,就要有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所谓勇猛心,就是不懒惰。我今天拜了一百拜佛,明天我也不可以懒惰,只拜了九十九拜;也是一百拜,那后天还是一百拜。不能说我今天拜了一百拜,明天连一拜也不拜了;这就是所谓“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天你在那地方用太阳晒它,然后你把它十天放在柜里冻起来它。什么呢?把你那个心,一天把太阳晒一晒,十天就放在雪柜里冻起来它。你拜佛,就好像用太阳来晒你的心一样;你懒惰了,就好像放到雪柜里把它冻起来了。你看!所以你冻的时候,就比那个热的时候多,所以始终也不会得到善相。
专求不懈也就是:有没有什么好处、有没有什么成就,我也照常做功课。好像我们天天念〈大悲咒〉,跪那儿念〈大悲咒〉;谁得到什么好处了?有没有人得到甘露灌顶?有没有人见光、见花?有没有人闻到异香扑鼻这种种的好处啊?说:“没有!”没有,也还是照常这么修行用功;有,更应该照常用功修行,不可以间断。不可以晒了一天太阳,跑到雪柜里去冻藏十天、去睡觉十天。你醒了,一天去晒太阳;睡了,十天放到雪柜里,这一定不会有什么好处!
“不顾身命”:不但不懒惰,就是身疲倦也不管它,甚至于生命没有了也不管它。好像我们这儿,今天来这一位翟居士,他说他是个做生意的,就先要打算打算:这用多少本钱,才能赚多少利钱?哎!怎么样想办法能赚钱?这是他的生意经。那么我说:那不管的!今天有饭就今天吃饭,今天没有饭就喝水,连水都没有了就打饿七。我们这儿不管!不顾身命嘛;你若管,那就是顾身命。
“三者,深心”:深心有多深呢?好像那个大海似的,不知道有多深;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你看!怎么叫深心呢?不退就是深心,发不退心。我今天拜佛,明天也是拜佛,后天还是拜佛;今天念佛,明天也念佛,后天还是念佛。不是就像头先讲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那不行的!
“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假设这个人修习这个忏悔法,连下品的至心都没有;你都不发这个下品的至心。“终不能获清净善相”:你始终不会得到身、口、意三业都没有恶相,是善相了。“是名说占第二轮法”:以上所讲的,这就是说明了占察第二种轮相的方法。
* * *
要去台湾受戒的,就早一点报名,这个八月间就停止报名了。去受戒的人,要预备来回的飞机票,他那儿不供飞机票;飞机票连自己用,大约要一千块钱的样子。如果没有一千块钱,就是没有法子去了,没有咒可以念,好叫你自己飞去。那么怎么办呢?可以等多一年、或者等多两年,在金山寺或者也会传戒;到那时候,可以减价一半的一半,二百五十块钱够了,那么这是很便宜的。
各位想一想,愿意早出家、早受戒、早做比丘,就到台湾去;若愿意晚一点出家、晚一点做比丘,就等着在金山寺美国第一次传戒的时候,你再来受戒。这是第一批,第一次是很好的。所以,你要是没有钱,最好的机会就是等着金山寺传戒。每一个愿意出家的人,应该先写一篇文章或写一封信给我,说说你出家的理由:为什么你要出家?你看不破什么你要出家?你放不下什么你要出家?说明白了这个理由,然后我看了可以,这才可以;许可你或者到台湾出家,或者到台湾去受戒,或者到金山寺来受戒。一定要先写一个申请书,说明了你出家的理由。
G3. 示第三轮相
H1. 正示轮相 H2. 详示占法 H3. 劝修至心 H1(分二)
I1. 明相 I2. 明义
今I1
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中受报差别者,当复刻木为六轮。于此六轮,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数,书字记之;一数主一面,各三面,令数次第不错不乱。
这是第三科,指示明白这第三个轮相。这第三个轮相又分出三小科:第一科,是正示轮相;正当指示这个占察的轮相。第二科,详示占法;详细指示怎么样占法?这第二科。第三科,是劝修至心;劝你用至心来占察,你不能马马虎虎来占察。在第一科正示轮相,又分出两小科:第一科,明白这个相。第二,是指示明白这个意思、义理。
“善男子”:地藏菩萨叫了一声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中受报差别者”:你若想要占察你过去生、现在生和未来生这三世因果报应,这样有什么分别的。
“当复刻木为六轮”:你应该用木头再做六个轮相。也和以前那个轮相是一样的,中间是四方的,两头是尖尖的,又有一点圆形,做六个。“于此六轮”:在这六轮相上,“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数,书字记之”:用这个一的数目、二的数目、三的数目、四的数目、五的数目、六的数目、七的数目、八的数目,乃至于到第十八个的数目这个字,写上它。用这十八个数目写到那个轮相的一面,就是每一个轮相写三面,留着一面没有字的。
“一数主一面,各三面”:每一个数目字写到一面上,每一个轮相写三面,还有一面是空的。“令数次第不错不乱”:令这个数目次第不错不乱。比如:一个上写一、二、三,你不可以写一、二、五,也不可以写一、二、六。你应该在这一个轮相写一、二、三,那个轮相写四、五、六,在那个轮相写七、八、九,在那个轮相就写十、十一、十二;每一个都这么写,不要数目写错了,这就是不错不乱。
I2. 明义
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这是第二科,说明这个意义、这个道理。
“当知”:你应该知道。“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像前边我所说的十八数,虽然数有十八,但是都从这个“一”数上生出来的,以这个“一”数目做为母体──好像母亲似的,生出来这么些个小孩子。
“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像前面所说十八个数目的相,它就是显示出来所有世界一切众生,都是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