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P30

  ..續本文上一頁意念,不打妄想。專,是專一;精,是精誠;專精,是誠到極點了。第二,就攝持意念,專一精誠,能成就發大勇猛,與法相應、與道也相應的這種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第一求願,這是你自己發願的心;第二專精勇猛相應至心。你若能得到這兩種的心,就能得到身、口、意這叁業清淨的善相。

  “此第二至心,複有下、中、上叁種差別”:這第二至心,就是這兩種至心,不是單說第二,第一種不算,這都是說的二種;有第二就有第一了,第一當然是比第二更重要。所以你看這個經文,不要說這第二就是第二;這個第一就在第二裏邊呢!沒有出去這個第二。你若沒有第一,怎麼會有第二?所以,此第二至心兩種裏邊,又分別出下、中、上叁種差別。總而言之,你發心發得真的,就是上;發得半真半假,就是中;你發得完全不真,就是下。“何等爲叁”:這叁種上中下、下中上,又都是哪一種呢?

  “一者,一心;所謂系想不亂”:所謂,就所說的。系,好像用繩栓住了,系在這邊吊著;把什麼吊到這地方呢?把你的這個想,就專心致志這麼樣系想。你想,就好像把思想栓在一個地方;栓到什麼地方呢?就栓到忏悔這個地方。生忏悔心,不要我拜佛或者念經、念佛,我忏悔了,正在忏悔,這心又跑了;跑到什麼地方去了?跑到不信那個地方,跑到那個“不信”的家裏去了。

  這個“不信”就說了:“唉!念經若能忏罪業、消罪業,以前沒有經的時候,那個佛又念什麼來著?這念經是沒有用的。念佛忏罪業,這都是騙人的方法嘛!以前沒有佛的時候,又念什麼成的佛呢?”啊!這自己講得很有道理、很正確的,這個道理講得井井有條,理由非常充足。這是這個“Miss不信”告訴你的;等這個“Miss信”再告訴他什麼,他說:“那個不對的!怎麼不對呢?他講得很有道理!”他信那個“Miss不信”,那個“Miss信”他就不相信了。所以,你說這就亂了。系想不亂,就是“miss不信”說什麼我都不信,反正是不信你講的話,你是“Miss不信”;我要信“Miss信”,“Miss信”這講得對的!

  我拜佛,我不管消不消罪業,我也拜佛;念經,我也不管消不消罪業,我也是念;念佛,我也不管它有沒有什麼好處,我也就念。爲什麼呢?你若貪有個好處,那就是一種貪心了嘛!你還想要有好處呢!你也想有好處、他也想要有好處,那不好處是誰的呢?所以你這麼樣一想:Miss信是應該信的好。啊!你這個 Miss不信是個壞東西,你再來講什麼東西,我都不相信了!這就系想不亂了。

  “心住了了”:本來《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現在又叫“住”了呢?這是住,住到了了(音“了了”)那個地方。什麼叫“了了”呢?就是明明了了地明白。住到那個明白的地方,你就信了;你住到那個不明白的地方,你就不信了。你們美國有一句話說,那就是不明了(音“了”)了,就是迷了。了就不迷,迷就不了;這“了”就是明白,明白就是覺悟,覺悟就是般若智慧,所以看你怎麼用。“啊!我做什麼事我也不知道啊!”你不知道,那就是不明了。那麼爲什麼我不吃飯呢?那就是不明了,I don”t know就是不明了,就沒能心住了了(音“了了”)。

  “二者,勇猛心”:第二,就要有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所謂勇猛心,就是不懶惰。我今天拜了一百拜佛,明天我也不可以懶惰,只拜了九十九拜;也是一百拜,那後天還是一百拜。不能說我今天拜了一百拜,明天連一拜也不拜了;這就是所謂“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天你在那地方用太陽曬它,然後你把它十天放在櫃裏凍起來它。什麼呢?把你那個心,一天把太陽曬一曬,十天就放在雪櫃裏凍起來它。你拜佛,就好像用太陽來曬你的心一樣;你懶惰了,就好像放到雪櫃裏把它凍起來了。你看!所以你凍的時候,就比那個熱的時候多,所以始終也不會得到善相。

  專求不懈也就是:有沒有什麼好處、有沒有什麼成就,我也照常做功課。好像我們天天念〈大悲咒〉,跪那兒念〈大悲咒〉;誰得到什麼好處了?有沒有人得到甘露灌頂?有沒有人見光、見花?有沒有人聞到異香撲鼻這種種的好處啊?說:“沒有!”沒有,也還是照常這麼修行用功;有,更應該照常用功修行,不可以間斷。不可以曬了一天太陽,跑到雪櫃裏去凍藏十天、去睡覺十天。你醒了,一天去曬太陽;睡了,十天放到雪櫃裏,這一定不會有什麼好處!

  “不顧身命”:不但不懶惰,就是身疲倦也不管它,甚至于生命沒有了也不管它。好像我們這兒,今天來這一位翟居士,他說他是個做生意的,就先要打算打算:這用多少本錢,才能賺多少利錢?哎!怎麼樣想辦法能賺錢?這是他的生意經。那麼我說:那不管的!今天有飯就今天吃飯,今天沒有飯就喝水,連水都沒有了就打餓七。我們這兒不管!不顧身命嘛;你若管,那就是顧身命。

  “叁者,深心”:深心有多深呢?好像那個大海似的,不知道有多深;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你看!怎麼叫深心呢?不退就是深心,發不退心。我今天拜佛,明天也是拜佛,後天還是拜佛;今天念佛,明天也念佛,後天還是念佛。不是就像頭先講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那不行的!

  “若人修習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假設這個人修習這個忏悔法,連下品的至心都沒有;你都不發這個下品的至心。“終不能獲清淨善相”:你始終不會得到身、口、意叁業都沒有惡相,是善相了。“是名說占第二輪法”:以上所講的,這就是說明了占察第二種輪相的方法。

  * * *

  要去臺灣受戒的,就早一點報名,這個八月間就停止報名了。去受戒的人,要預備來回的飛機票,他那兒不供飛機票;飛機票連自己用,大約要一千塊錢的樣子。如果沒有一千塊錢,就是沒有法子去了,沒有咒可以念,好叫你自己飛去。那麼怎麼辦呢?可以等多一年、或者等多兩年,在金山寺或者也會傳戒;到那時候,可以減價一半的一半,二百五十塊錢夠了,那麼這是很便宜的。

  各位想一想,願意早出家、早受戒、早做比丘,就到臺灣去;若願意晚一點出家、晚一點做比丘,就等著在金山寺美國第一次傳戒的時候,你再來受戒。這是第一批,第一次是很好的。所以,你要是沒有錢,最好的機會就是等著金山寺傳戒。每一個願意出家的人,應該先寫一篇文章或寫一封信給我,說說你出家的理由:爲什麼你要出家?你看不破什麼你要出家?你放不下什麼你要出家?說明白了這個理由,然後我看了可以,這才可以;許可你或者到臺灣出家,或者到臺灣去受戒,或者到金山寺來受戒。一定要先寫一個申請書,說明了你出家的理由。

  G3. 示第叁輪相

  H1. 正示輪相 H2. 詳示占法 H3. 勸修至心  H1(分二)

  I1. 明相 I2. 明義

  今I1

  善男子!若欲占察叁世中受報差別者,當複刻木爲六輪。于此六輪,以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數,書字記之;一數主一面,各叁面,令數次第不錯不亂。

  這是第叁科,指示明白這第叁個輪相。這第叁個輪相又分出叁小科:第一科,是正示輪相;正當指示這個占察的輪相。第二科,詳示占法;詳細指示怎麼樣占法?這第二科。第叁科,是勸修至心;勸你用至心來占察,你不能馬馬虎虎來占察。在第一科正示輪相,又分出兩小科:第一科,明白這個相。第二,是指示明白這個意思、義理。

  “善男子”:地藏菩薩叫了一聲善男子。“若欲占察叁世中受報差別者”:你若想要占察你過去生、現在生和未來生這叁世因果報應,這樣有什麼分別的。

  “當複刻木爲六輪”:你應該用木頭再做六個輪相。也和以前那個輪相是一樣的,中間是四方的,兩頭是尖尖的,又有一點圓形,做六個。“于此六輪”:在這六輪相上,“以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數,書字記之”:用這個一的數目、二的數目、叁的數目、四的數目、五的數目、六的數目、七的數目、八的數目,乃至于到第十八個的數目這個字,寫上它。用這十八個數目寫到那個輪相的一面,就是每一個輪相寫叁面,留著一面沒有字的。

  “一數主一面,各叁面”:每一個數目字寫到一面上,每一個輪相寫叁面,還有一面是空的。“令數次第不錯不亂”:令這個數目次第不錯不亂。比如:一個上寫一、二、叁,你不可以寫一、二、五,也不可以寫一、二、六。你應該在這一個輪相寫一、二、叁,那個輪相寫四、五、六,在那個輪相寫七、八、九,在那個輪相就寫十、十一、十二;每一個都這麼寫,不要數目寫錯了,這就是不錯不亂。

  I2. 明義

  當知:如此諸數,皆從一數而起,以一爲本。如是數相者,顯示一切衆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一實境界而起;依一實境界,以之爲本。所謂依一實境界故,有彼無明。不了一法界,謬念思惟,現妄境界;分別取著,集業因緣,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內六根故,對外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以依六識故,于色、聲、香、味、觸、法中,起違想、順想、非違非順等想,生十八種受。

  這是第二科,說明這個意義、這個道理。

  “當知”:你應該知道。“如此諸數,皆從一數而起,以一爲本”:像前邊我所說的十八數,雖然數有十八,但是都從這個“一”數上生出來的,以這個“一”數目做爲母體──好像母親似的,生出來這麼些個小孩子。

  “如是數相者,顯示一切衆生六根之聚”:像前面所說十八個數目的相,它就是顯示出來所有世界一切衆生,都是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