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P31

  ..續本文上一頁,生出這六根來。

  “皆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一實境界而起”:這個六根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呢?就從如來藏清淨自性裏邊生出來的。因爲一念無明,而生出這麼多麻煩的事情;這有一念的無明,造成了這六根。那麼無明,也是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一實境界而起的。就因爲一念不覺,就生出無明來的;你若覺了,就沒有這麼多麻煩事生出來了。因爲你一念不覺,所以生出來內裏邊就有眼、耳、鼻、舌、身、意生出來;外邊就生出色、聲、香、味、觸、法。在這個色、聲、香、味、觸、法的中間,又生出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這合起來叁六一十八,叫“十八界”,又叫“十八受”。“依一實境界,以之爲本”:根據著這一實境界,以這個一實境界爲本。

  “所謂依一實境界故,有彼無明”:【編按:缺本句之講解】

  “不了一法界”:不明白這個一法界。今天我給你們講一講這個“一”。這個“一”是一個數目的開始,誰造出這個“一”呢?本來不要說二,連一個一也沒有;這一個“一”,就是那一個圓圈變化出來的。這個“一”字是最妙的,可是雖然妙,就有了數目了;有了數目,就不是真正的妙了。

  真正的妙就是這個“O”字。這個“O”字,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它是無形無相,沒有一個數目可以表達出來它。你單單寫這麼一個“O”字,就是代表什麼也沒有;沒有數目,單單這一個零字。這“O”字旁邊你加一個“一”字,喔!那就變成十了。你再加兩個“O”字,那就變成百了;加上叁個“O”字就變成千了。千千萬萬,都是從這個“O”字來表達出來;那麼這個“O”字的本體,它是沒有數目的,不過你若加上一個一,它就有了數目。

  我們人的本性就是這個“O”,等到變了“一”了,那就有了執著了,生出一點執著。執著什麼呢?執著這是個“一”了,不圓融無礙了。這個“O”字,你找不著頭也找不到尾,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終點;所以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沒有比這個“O”字再大的,也沒有比這個“O”字小的。爲什麼呢?你再大的數目,都離不開這個零字,所以它大而無外,沒有能超過這個零字再大的;小而無內,你就單單一個零字,什麼也沒有了。那麼在這個“O”字搖身這麼一變,就變了一個“一”字;變出一個化身來,這化身就變出這個“一”來。

  這個“一”,你若再能把它變回去,變成一個“O”字,那在佛教裏就是佛;在道教來說就是仙,不過它那個不究竟,還要往前再研究。所以他說:“天得一以清”,天若得到這個“一”了,它就清淨。它就到下雨的時候就下雨,到刮風的時候它就刮風;不會刮飓風,也不會下大雨。

  它下的雨是“風不鳴條”。怎麼叫“風不鳴條”呢?這個風不會把柳樹刮得響。這風若大了,會把柳樹刮得沙沙響,它不響的;條,就是楊柳枝那個柳條子。下雨呢?“雨不破塊”。這雨不會把那個土塊下得沒有了。土塊,就是泥土這麼一塊一塊地在那地方。下雨不能把土塊鍘碎了,它下完雨,那個土塊還是在那裏,不會把這個土塊給破了。這個雨,就下得“天街小雨潤如酥”,天上下那個小雨,就好像是那個油似的,下得一切萬物上都很舒服的。

  這“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地要是得到這個“一”,就不會有地震的;地震,就是把這個“一”跑了,沒有這個“一”了。這裏頭很玄妙的,講了,我知道你們也不懂的;不過,你若懂了,就是聖人。所以說“人得一以聖”,人若得到這個“一”,那就是菩薩、聖賢;爲什麼呢?他得到這個本體了。我們人爲什麼就流轉生死呢?就因爲沒有得到這個本體,不知道這個“一”;你若知道這個“一”了,再能返本還原,返到那個“O”上,那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境界了。講這個“一”沒有法講完,就是講幾個大劫也講不完的。因爲什麼呢?這個“一”道理太多了!

  若講起來,一切經典都是從這個“一”生出來、從這個“O”生出來;一切諸佛都是從這個“O”生出來的,一切的天地也都是從這個“O”生出來的。這個“O”雖然說是沒有,但是所有一切都是從這個“O”生出來的。可是在這個“O”的時候是沒有的,到了這個“O”的;你把它伸開,就變成一個“一”了。變成這個“一”,就生出很多麻煩:由一就生出二來,由二就生出叁來,由叁就生出四來,由四就生出五來;乃至于無量無量的數目,都從這個地方跑出來的。若沒有這個“一”了,你還把這個“一”能變成一個“O”,那你就返本還原了。

  那麼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和這個道理是相同、相近的。什麼呢?這個“一”就是不是人的時候。那麼說,是個什麼呢?什麼也不是的時候,還沒有人的時候,沒有人、沒有我、沒有衆生、沒有壽者這時候;等一到這個“一”上了,就有了人了。這個“人”就是個心;這時候,有了人就有了我,有了我就有了衆生,有了衆生就有了壽者了,這些個麻煩的事情就出來了。你懂沒懂呢?說:“我還有點不明白!”你不單有點不明白,根本你就不明白!

  “謬念思惟,現妄境界;分別取著,集業因緣,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依內六根故,對外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以依六識故,于色、聲、香、味、觸、法中,起違想、順想、非違非順等想,生十八種受”: 【編按:缺本段之講解】

  H2. 詳示占法(分二)

  I1. 明自占 I2. 明爲他  I 1(分二)

  J1. 明占 J2. 明察  J1(分二)

  K1. 總示占法 K2. 別示果報

  今K1

  若未來世佛諸弟子,于叁世中所受果報,欲決疑意者,應當叁擲此第叁輪相,占計合數;依數觀之,以定善惡。

  這一段文是第二科,詳示占法。詳示占法這一科,又分出兩科:第一,說明了自己占的方法。第二科,說明了爲他人占,觀察這叁世的果報。現在這第一科,又分出兩小科:第一科,就是說明了這個占。第二科,就是說明了這個察,觀察。那麼第一科,說明了這個占的方法,又有兩小科:第一,是總示占法;總起來指示這個占察善惡的方法。第二科,是別示果報;特別地指示出來這種果報,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報。現在是第一科,這個明這個占的總示占法。

  “若未來世佛諸弟子”:若,是或者之詞、不定之詞、假設之詞。假設未來世,沒有到來的時候。在過去的未來,就是現在;現在也就是過去的未來。爲什麼說過去的未來是現在?好像釋迦牟尼佛那時候說未來,我們現在就是當時的未來。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將來在這個U.S.A.(美國)有這麼一個金山寺,這金山寺又有這麼多的金山人,金山人就要度這個金山的衆生,金山的衆生將來同成金山的佛道;釋迦牟尼佛當時知道,地藏菩薩也知道。所以地藏菩薩替釋迦牟尼佛代表來說法,說是“未來若未來世佛諸弟子”。你看!你們各位都皈依叁寶,這都是佛的弟子。

  “于叁世中所受果報欲決疑意者”:叁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叁世。那麼這個叁世的因果中所受的果報,自己不知道我前生種的是善因、是惡因?是種的什麼因?我現在要占算占算。算一算,這叫欲決疑意者。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你種的實在的因,就結的實在的果;你種一個謊花,就結一個假果。什麼叫假果呢?單單開了一個花,它沒有果,這叫假果;本來以爲開這個花會有果的,但是沒有。

  我再給你們舉一個例子證明這個謊花不結果。好像某一個人去競選總統,競選已經要選上了,可是他失敗了;就差一票沒有選上,這就開了一個謊花,結了一個假果。這是你們都懂的,選總統是這樣的。好像那個 Robert Kennedy(羅勃.甘迺迪),本來一定可以勝了,又死了,這也叫一個假果;就是將將要成功,而又失敗了,這都是假果。在這個國家很少這種的情形,拿中國來講,給人做第二個太太,這也都叫開謊花、結個假果。

  那麼或者你想做總統,不做總統做副總統,這也叫開謊花、結個假果。總而言之,這個鏡中花是假花,水中月是一個假月;但是假月,這個李太白喝醉了酒,就要去把它拿下。所以世界上多麼愚癡的人都有!這就是開假花結一個假果,這是不實在;你本來得到手裏了,一轉眼的時候又丟了。

  那麼這個真果、假果從什麼地方來的?就因爲你種因那兒來的。你種了真因,就結真果,就結實果;你種了假因,就結了假果,就結了一個虛妄的果。好像那個人做夢,夢見他做皇帝了;醒了,原來不是那麼一回事。做夢的時候,文武百官、丞相元帥什麼都有;醒了,完全都是空的,這就叫假果。

  “應當叁擲此第叁輪相,占計合數”:應該把這六個輪相拿到一起,這麼擲叁次;看看頭一次是多少個數目,第二次又是多少個數目,第叁次又是多少個數目,那麼這叁次的數目集合起來,看看是有多少個數目?“依數觀之,以定善惡”:你依照這個多少的數目,觀察你這種的叁世因果,來定善惡。

  K2. 別示果報(分叁)

  L1. 標征 L2. 詳列 L3. 結指

  今L1

  如是所觀叁世果報善惡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種。何等爲一百八十九種?

  這是第二科,別示果報;特別指示出來果報的這種名稱。這又分出叁小科:第一,是標征;就是標出來征問。第二科,是詳列。第叁科,就是結指。現在是第一科,標征。

  “如是所觀叁世果報善惡之相”:像前邊我所說的這麼叁擲,然後知道它的數目,來觀察你的善惡,你就能知道你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種叁世果報的輪相。這種輪相有多少呢?“有一百八十九種”。敘述這個叫標征;征,就是征問。“何等爲一百八十九種”:什麼叫一百八十九種輪相呢?

  L2. 詳列(分叁)

  M1. 有百六十數明現世果報 M2. 有十一數明…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