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和什么相合了?和这个佛性相合了。你和佛性相合了,然后又“复一来”,又生出这个一的妙用。这种妙用就是你所成的那个佛。这个叫“复一来”的,就是你这个佛。
见色即空受纳是。“见色即空”,这个“见”可以见到色,但是见到的这个“色”,本来就是空的。怎么说色就是空呢?我们凡夫都执着这个色,执着什么色呢?这个色法虽然有很多种,但它的总体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这叫色身。有人说:“色身怎么是空的呢?实实在在的在这儿有呀!它会穿衣服,又会吃饭,又会睡觉,怎么会空呢?”怎么会空?你若明白这个色是怎么样有的,你就会空了。就像方才讲的析法真空,就这样分析。
这个身体是色的总相,地、水、火、风是色的别相,一个分开的相。我们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的。我们身上的皮、肉、筋、骨,这就是地大;吐沫、大小便溺、水份、汗液,这就是水大;身上的温度,这就是火大;我们身体又有呼吸、运转,这就是风大。在这四大和合,就成立了一个身体;四大若分张,这个身体就灭了,没有了--火就归于火大,水归于水大,风归于风大,地归于地大,各有所还,都回到它的本位去了,那么这就是空了。所以一般凡夫执着“这个身体是我”,是个错误!这身体不是我吗?身体不是我。那么什么才是我呢?你能以支配身体,能以有见、闻、嗅、尝、觉、知,有这种知觉的,这知觉性才是我。
那么这身体是什么呢?这身体只可以说是“我的”,我的身体,不能说这个身体就是我。就好像什么呢?这身体就好像一栋房子似的,你住在房子里头,不能说这个房子就是你。你若说这个房子就是你,那将来恐怕人人都会笑的,甚至于把人家的牙都笑掉了。
可是你说这个身体是我,一般人都不会笑你。为什么没有人笑你呢?因为一般人都不明白,都以为这身体就是我了。这就好像住到房子里,就叫这房子是我了。在这个身体里边,有个见、闻、嗅、尝、觉、知的性,这就是佛性,这佛性才是你自己。至于这个身体,只不过因缘和合而成而已,因缘别离就分散了。所以你不能说这个身体是我,只可以说是我的。这是我的身体,我可以不要它,我可以再换一个。你有这种的权利,可是你自己不知道,就因为你住在房子里边,不知道外边的事情,就以为这个房子就是我了,所以不要执着这个房子是我。
这个色,你把它分析开,这个色也就空了,没有了。虽然它空,但由这空里边,又会变出这个色法--地、水、火、风,和合又成一个身体。有人问:“上帝造人,用什么造呢?”就是用地水火风来造的。我们也可以用点地、用点水、用点火、用点风来造成一个人。用上一点材料,人人都可以造成很多人。
我们这个人身,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别离就散了,因此你不能叫这个身体是我,所以说“见色即空”。你若明白色即是空,就不要再执着这个身体为我了,或是我的,归我所有。即使归你所有,你也不要执着,不要执着说:“这身体是我所有的,我得好好帮忙它。”那你又变成心为形役了。你那个心就是那种的觉知性,你明白这个身体是个色法,是个假的,就不要执着它。不执着它,就把这个色蕴破了,色蕴就空了。“受纳是”,受蕴也是这样子的,和色蕴一样。
妄想迁流行业排。“妄想”就是想蕴;“迁流”这是行蕴;“行业排”这个行蕴,也是和它排列到一起。
识乃了别五阴具。“识乃了别”,这个识蕴是个了别的作用,了别就是分别。“五阴具”,这样五阴就具足了。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
镜花水月绝尘埃。“镜花”,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就好像镜中的花似的,镜里头照出来的花。“水月”,又像水里头的月。“绝尘埃”,没有一点尘埃的染污,这也就是五蕴皆空的意思。
空而不空明大用。在你还没明白五蕴是空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烦恼妄想,很多的麻烦。你若明白了,就在这里就能转识成智。“明大用”,就能在这个真空里边生出妙有;生出妙有,这就有一种非常大的妙用。
见犹未见乐快哉。“见犹未见”,在这个时候“见犹离见”,你看见了也等于没有见一样,不为境界所转,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说“乐快哉”。
度一切苦厄。
度过苦海出轮回 雨霁天晴月正辉 乾元道体人中圣 不坏金躯世上稀
脱生何须千年药 证灭岂待万劫期 二死永亡五住尽 逍遥法界任东西
度一切苦厄。 “度”,就是度脱;“一切”,就是包括一切。这个一切是指什么说的呢?是指这个“苦厄”说的。苦,就已经不太好受,再加上一个“厄”,就更难受了。这个“厄”字,有的人把它念成一个“危”字,认为是危险的危,这就错了。“厄”是厄难,厄难和危险意思,没有差十万八千里,大约只差一根头发这么多;虽然只差一点点可是各位要知道,差之丝毫,就缪之千里呀!不可以不谨慎。你差一点不是吗?到那个目的地,就远了很远很远的!那么我希望学中文的,好像某某人你切记要认清楚这个字。这个字,是读一个“厄”字,不是读“危”字。听清楚了吗?要特别注意的!这一点点,你念错了,人家说那个外国的某某法师,连个《心经》都不会念!一个“厄”字,他念成一个“危”字了。那可真危险了。
“度”,怎么叫度呢?度脱,怎么叫度脱?度脱就是离苦得乐了,这叫度脱了,也就是解脱了。那么为什么不说“解脱一切苦厄”,而说“度脱一切苦厄”?因为这是接着上边的“照见五蕴皆空”来的。这个“度”含有修行的意思,你虽然照见五蕴皆空了,但是还要去修行;你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你若不修行,单单照见空了,你活该你照见空了!你照见空了又有什么用!你知道是空了,你感觉到是空了,但是还得要去行去。这是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虽然已经明白它是空的,但还要去修行去,才能度苦厄。如果你单单知道它是空的,而不修行,空也就也没有用;有也没有用,空也没有用。你要去修行,要去躬行实践。这个“度”就是躬行实践,要你实实在在地去修行,实实在在地去做去,不是像口头禅一样,说说:“啊!开了悟了!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就可以的。你说开了悟了,怎么样开呢?怎么样得呢?怎么样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说者容易,行者难”,说的是法,行的才是道呢!所以你能说必须要能行。你知道是空了,还要去修行,借这个真空而修妙有。
度一切苦厄,这不是只度一种的苦厄,而是所有的苦都包括在内了。所有的苦包括: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又叫三受。所以,以后有人讲经讲到三受,问你什么叫三受,不要再说不知道了。三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也就是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什么叫受?受就是你所接受的,你接受这个苦、接受这个乐、接受这个不苦不乐。苦苦就是个苦受,坏苦就是个乐受。你不要以为乐就没有苦,乐会坏的,坏了就有一个坏苦。不苦不乐受,不要想:“那是不错了,也不苦也不乐。”那叫行苦,也没有多大意思。
还有八苦,八苦是什么呢?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谁能没有生?有生就有生苦。谁能不老?有人说:“小孩子死了,就没有老了。”虽然没有老,但是他根本就没有一种的知觉就死了。不错!他没有老,但是他有病苦、有死苦,也可以说他有老苦。怎么说他有老苦呢?他死那天就是老了嘛!若不老怎么会死啊!因为他死了,小孩子也就变成老了。由生到死这期间就是老,所以虽然他的寿命没有一个过程,但也可以说是老了。给他这样缩短他的生命,那么他也没有避免这个老苦。
病苦,哪一个也不敢说生病是不苦的,是不是啊?生病都是非常痛苦的,你就算开了悟了,生了病还是一样苦的。
连释迦牟尼佛都还有“金枪马麦”之报,你能说没有老苦、没有病苦吗?释迦牟尼佛怎么有金枪马麦之报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因地做小孩子的时候,有一次那个地方的人都没有东西吃,就有一条大鱼在海里被人拖到岸上,大家就吃这条鱼。在鱼还没有被杀之前,这个小孩曾用一根棍子照着鱼的头打了几棍。所以佛成佛以后,还是要受这个头痛之报,好像枪刺着那么痛,这叫金枪。
马麦之报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有一次说了一句错话,他对一个修道的人说:“你这样修道还不够苦行,你若真正修苦行的话,就应该吃马吃的麦。”等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有一年结夏安居,到一个城里头,这国王不供养他,只拿一些马吃的麦子,给释迦牟尼佛和比丘们吃。所以在因地所造的业,在果地上都要受报的。
死苦,人人都不欢喜死,为什么?大约就是因为苦的关系。除了生老病死,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这种种的苦,所以叫诸苦。我们现在修行,可以把这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都免去,所以叫“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我有一首偈颂,读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度过苦海出轮回。一切苦厄就是苦海。你想度过这一切的苦厄,就要怎么样呢?就要脱出六道轮回去,脱出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这一切的这个苦厄,超出这个轮回。
雨霁天晴月正辉。这个时候就好像雨霁。“雨霁”就是不下雨了,雨停了,天也晴了,就是雨过天晴。“月正辉”,月亮在空中正发出一种光辉。这比方什么呢?比方我们这个五蕴皆空了;五蕴皆空就没有云,也没有雨了。没有云雨,这个天就晴了,也就是“皓月当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