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细解念珠(昂江扎西仁波切)

  细解念珠——昂江扎西堪布仁波切因某种因缘的再次阐释

  对于现代人来讲,电子、高科技产品已然渗透到生活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从这场铺天盖地的创新过程中,似乎赢得了很多很多,而在经历着这场迅猛的科技变革洗礼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对此已付出了太多不可挽回的代价。

  陈腐破旧的事物期待变革,但文化传承中的精髓人类必须要继承,可惜这场科技变革正悄然登上传承文化的舞台。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抛开事物的细节表象,那些真正蕴藏着的精神和力量是我们万万不可以篡改的。因为一旦盲目地加以篡改革新,我们所缺失的不仅仅是事物的细节表象,而是传承本身具有的生命力。

  佛教通过八万四千法门教导众生了脱生死,出离轮回,门门都有其深邃之道。所以作为希求解脱的佛教徒,切勿忽视佛陀及传承祖师大德们所延续下来的心髓,特别是传承教言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依教奉行、如理如法行持,方可早成菩提。

  今天因某种因缘,再次跟大家探讨一下有关佛教念珠的话题。念珠,在佛法修行过程中,看似无关轻重,却又跟行者形影不离,看似微不足道的念珠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近几年佛教文化借着一股网络之风,潜移默化了人们时尚的潮流,很多人把富有浓郁佛教文化的佛珠当成手珠饰品来佩戴,也有很多佛弟子念佛持咒时,习惯使用计数器或感应器代替的佛珠。如今市面五花八门的念珠琳琅满目,但是怎样的念珠才算是如理如法的呢?怎样的念珠才能真正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殊胜的功效呢?在此,我将从念珠的来历、念珠的组成、念珠的材质与表意、串珠的要求、念珠的计数方法、念珠的携带方法、不如法的使用、念珠的开光与功德以及念珠的誓言等方面,系统的为大家做一个讲解。

  一、念珠的来历

  念珠作为佛教中最便易之佛具,通常被随身携带着,主要用于记录所持之佛菩萨名号或本尊心咒的数量。念珠最早起源于印度的毗琉璃王,是他向释迦牟尼佛祈请如何能消除烦恼法门的产生。当时,佛陀教他用木槵子树(菩提树的一种)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以此消除烦恼。

  《木槵子经》中记载,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零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佛经中有关佛珠最初起源的记载,如今依然有史可查。从最早木槵子制造的佛珠,直至佛教七宝“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以及各种菩提子所制作的佛珠,乃至现今各种材质制作的佛珠,无论是用来随身携带以求庇护,还是用来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号、心咒,以期清净自心消除烦恼。总之,念珠早已在佛弟子,乃至佛教爱好者之中广泛运用着。

  二、念珠的组成

  了解了佛珠的来历,我们再来看看佛珠的组成。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母珠,俗称“佛头”只有一颗。隔珠,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通常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三颗。弟子珠,用来计数,其体积比子珠要小,对称的系附在母珠两侧,各十颗。“十”代表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记子留,是指母珠所附之珠粒或者饰物,用以防止串珠的滑落。

  佛珠的组成就珠数而言,有百八颗、也有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的念珠,但使用最广泛,功德最为殊胜者,当数百八颗之念珠。因为百八意指摧破百八烦恼障。如《大智度论》卷七云:“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所谓“十缠”,即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惛沈、忿、覆等;“九十八结”,即三界之八十八见惑与十修惑。《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九等佛经记载,六根以六尘之境为对象时,各有好、恶、平(非好非恶)三种分别,合为十八种,又各有染、净之分,合为三十六种。复配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佛在《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中云:“其数珠者要当须满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五十四。或二十七或但十四。此乃数珠功德差别。” 在《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中亦云:“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

  详解了念珠的殊胜功德,我们应当毫不犹豫的首选百八颗之念珠,作为我们修行的“伴友”。

  最后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念珠上有一对用来计数的记子珠,其挂件上分别系有金刚铃和金刚杵。金刚杵表示佛陀的五种意智慧,金刚铃则具有本尊面相,佛在下续部中说这代表毗卢遮那佛,上续部中说表示金刚瑜伽母。因此,它代表的是佛陀的身相。另外,金刚铃上的莲花中有八个文字,是八大佛母(四空行与财神四母)的真实种子字。玲金刚发出清脆的响声,代表佛陀说法的妙音。可见,金刚铃已完全具备佛陀身语意三所依的象征。尤其是金刚乘的文武百尊坛城,其象征性在金刚玲上都已全部具足,所以它同样也具有不共誓言的标志。

  

  三、念珠的材质与表意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念珠不同材质的意义,及产生的相应的缘起功效。关于不同材质的念珠,诸经有许多记载,如有菩提类、宝玉石类、竹木类、果实(核)类,还有用头骨、象牙等等材质制作的佛珠。

  关于不同材质念珠的功效,则根据自心的信心的大小来决定。虽“诸法由心生”,若具足信心,任何佛珠都有着同样的功效。但相对而言,作为佛珠的材质,首选菩提子最为殊胜。

  1、凤眼菩提

  当年,佛陀为报母恩,前往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并带回菩提子种在人间。所以,菩提子具有特别殊胜的来历和不共的功德。佛在《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中云:“然其珠体种种不同。若以铁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宝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槵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倍。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亿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亿倍。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时掏念或但手持。诵数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计难可校量。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又在《金刚顶续》中云:“复诸殊胜者,持命菩提子。”佛陀还在《守护经》等中开示,所有不同种类念珠中菩提子的功德最为殊胜,得无量无边不可说之福德。

  这里针对佛经中所提及的菩提子做一个说明,其实,佛经中所提及的菩提子都特指凤眼菩提子。如今种类繁多菩提子念珠,皆源于凤眼菩提衍生而来。凤眼菩提子是生长在尼泊尔的凤眼树所结的果实,很多人都误以为菩提树之果实。它才是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及,佛陀为报母恩前往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并带回人间的菩提树的果实。

  凤眼菩提的独到殊胜之缘起,自然给念珠带来了独具一格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它得名之特征---凤眼。每颗凤眼菩提子上有两道天然的纹线,看上去宛如半合半睁的眼睛,这是浑然天成的慈悲之眼、智慧之眼,蕴含的慈悲消除了我们的贪嗔痴,隐射的智慧遣除了我们的无明。

  至今尼泊尔、藏地等地依然沿袭着参照凤眼菩提之凤眼来给佛像开眼的传统。另外,凤眼菩提意表智悲之愿坚不可摧,尽管它乃植物之果实,但因其具有如钻石般坚不可摧的体性。事实如此,一串上千年的凤眼菩提子,虽然经历日久天长的搓捻,凤眼菩提子丝毫不会有半点磨损,依然坚硬如初、无法击碎。

  最后,凤眼菩提子具有与生俱来的护身、辟邪、增福慧的功德。佛在《数珠功德经》云:“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所以,近代汉传佛教净土宗大德黄念祖居士,他持用凤眼菩提,而且这串念珠在他往生后化为念珠舍利的故事广为流传。非典时期,因佩戴凤眼菩提念珠,在疾患人群之中而不染的故事也曾经在网络上成为传奇佳话。以上均为凤眼菩提念珠不共之殊胜特征。

  2、沉香

  其次为沉香,《楞严经》记载:“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可见,香严童子就是由于闻沉香味而发明无漏,证得罗汉果位。莲花生大师云:“上等珍宝,中等为树果,下等为木头 土石与药物。”所以,使用沉香念珠也十分殊胜。

  3、六度木

  此外,据古藏文《五台山记事》中记载:“文殊菩萨从印度归来时所带的拐杖,长有六个枝节和六条划纹,后在五台山种下,长出来的枝节都有六卷纹路。五台山原本是一座草山,没有树木,从此渐渐长出很多树,文殊菩萨说可以用此树制造念珠,念念不忘修学佛法,行持六度,断除烦恼,以此度化六道众生,故称为“…

《细解念珠(昂江扎西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捻珠的好处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