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六度木”。现今很多人称之为“六道木”,应该是常识的错误。
4、念珠之表意
念珠的各种颜色也有各自不一的意义,在成办佛陀之息、增、怀、诛四业上,隐含了其不共之道。《红大威德续》等续部中宣说道:“息业为白色,增业为黄色,怀业常用红,黑色为极诛。”因此,修持各部不同本尊法时,其相应色彩之念珠无疑能为行者创造更好的缘起。
修息法(金刚部佛菩萨)用白色佛珠,持珠以月亮菩提子、五眼六通菩提子、白菩提根、天台菩提子、千眼菩提子、雪禅菩提子、佛眼菩提子、珠贝﹑水晶﹑苛子、青金石、芙蓉石、海螺以及偏白色的沉香为圣。
修增法(珍宝部佛菩萨)用黄色佛珠,持珠摩尼菩提子、天竺菩提子、麒麟眼菩提子、金﹑银、天珠﹑象牙、蜜腊、黄玉、黄水晶、六度木、玛瑙、金沙石、橄榄石以及偏黄色的沉香为最圣。
修怀法(莲花部佛菩萨)用红色念珠,持珠太阳菩提子、莲花座菩提子、莲花菩提子、元宝菩提子、缅茄菩提子、铁莲子、紫铜、珊瑚﹑红檀香木、红紫檀木、琥珀、石榴石以及偏红色的沉香为最圣。
修诛法(事业部佛菩萨)用绿色佛珠,持珠为龙眼菩提子、金刚菩提子、天意菩提子、阿修罗菩提子、陀罗尼菩提子、通天眼菩提子、仙桃菩提子、铁或绿松石、人骨、金刚子、东陵石、木变石、孔雀石以及偏绿色的沉香为最圣。
具体说来,比如修持阿弥陀佛时使用红珊湖,修释迦摩尼佛时用黄玉,修金刚萨埵时用白色的水晶,修观音菩萨时用砗磲,修文殊菩萨时用蜜蜡,修度母时用绿松石,修作明佛母时用琥珀等等。凤眼菩提因其独到的殊胜缘起,可适用于任何本尊法门的修持。如《金刚空行续》中所云:“息增怀诛业,菩提子普作。”
除此之外对于“母珠”亦有相应的要求,莲花生大士云:“如此之母珠,息业白而圆;增业黄疙瘩,犹如暂效形;怀业为红色,形如半边月,体性为修长;诛业为黑色,三角或碟形,角边网状纹,极粗糙尖锐。”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本尊法门都必须在上师面前获得了灌顶和传承后,方才可修持。
四、串珠的要求
人活在世上都图个吉利,都希望与人相处时有个好缘分,做事时有个好运气。一串念珠的因缘聚合是否也需要好的缘起呢?这是必然的,好的缘起不仅能增上我们的信心,无疑也会给它的持用者带来一个好运气。好的缘起不仅是人们的期望,而且在佛法中,特别是在密续中历代祖师大德们也是特别关注的。所以,当对念珠的材质有所了解后,我们应该对念珠在串制时,最好对基本缘起略作深入的了解。
对于串制念珠的人是有讲究的,如果念珠的使用佩戴者为男性,最好请同门中,在数量上已圆满完成了本尊法的女性师兄来完成念珠的串制;如果念珠的使用佩戴者为女性,则最好请在同门中,在数量上已圆满完成了本尊法的男性师兄来完成念珠的串制。
串珠前,所选用的珠子需加以清洗,清洗之后再以香熏之。串珠过程也很有讲究,如《文殊根本续》中云:“污垢清澈之,净河水洗珠,随后而取出,以牛净物洗,涂抹清净香,搓洗净后念。”所以串珠者串珠前要净身、净语、净心,口中持诵缘起咒将串珠完成。
另外,四业相应的串珠绳线也有相应的颜色要求,其中四业可通用的颜色是蓝色或五色线,息业为白色,增业为黄色,怀业为红色,诛业为黑色。串珠的绳线相对于珠孔不宜过粗或过细,绳线过粗会有修行违缘之嫌,过细则有无力成办之嫌。绳线相对于整串念珠亦不宜太长或太短,太长会有延误悉地之嫌,太短则有损伤寿命之嫌。如果串珠绳线断了,就必须重新换线串连,不可采用旧线打结的方式。
《集密意续》中云:“种种事业之数珠,母珠印证身语意。”讲的是在母珠,也就是记子留的地方,应该有三个大小的珠子,或者在形状上具备三层,以表身语意三门之虔诚以及三根本之加持。若按密续的严谨要求,则上层为蓝色、中层为红色、下层为白色。
五、念珠的佩戴与持用
当我们如愿以偿的拥有了一串念珠,如何如理如法的佩戴和使用,让它真正的发挥功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接下来,针对念珠佩戴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区域以及习俗等做个讲解。
念珠佩戴方式因区域,各各地方习俗略有不同。汉地有一种说法,除了方丈之外,凡普通出家人或在家居士不得将佛珠挂在颈上,否则视为对佛珠的不恭敬。而在印度、尼泊尔、不丹、藏区等地方,一般都将佛珠挂在颈上以表示对佛珠的恭敬。这些均为各地习俗各异所造成,并无经典记载。虽说藏汉各地说法不一,但目的无非是要表达人们对佛法的恭敬之心。在《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有云:“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臂,所说言论成念诵,以此念诵净三业,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执著佩戴方式,更无需为此而互相攻击。可以沿用自己习惯的方式,亦可“入乡随俗”,在不同地方遵循当地习俗即可。无论以何种方式佩戴念珠,心存恭敬才是根本。
另外,在家人不得使用较大颗粒的珠串,只有一些活佛、方丈、堪布、法师等高僧大德方可使用,这点汉藏两地均无分别。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修行人虽知道佛珠是不可缺少的修法之物,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只将它当作平常的用品,而不认为是三宝所依,这样不恭敬的态度,是有一定过失的。所以,佩戴念珠时,心存敬畏自然调柔,所展现出来的言行自然也就如法了。这样,佩戴念珠的功效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念珠是佛门中最为方便之法器,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讲,它不受时间、地点等任何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协助我们念佛持咒,可谓现代佛子的最佳伴侣。 其持用最基本的方法要求是将念珠挂在手掌食指之上,以大拇指向内捻拨念珠用以计数。至于是左手还是右手持珠之说在佛经上并无记载,其他细节亦可随顺个人的方便。正如《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云:“二手持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本尊瑜伽心一境,皆得成就理事法”。因此,我们随身佩戴的同时,要尽量不让念珠接触到不净之处所。所以,在去洗手间、洗衣、做饭等有可能接触不净之物的时候,应将念珠贴身挂于颈项之上为宜。
六、念珠的计数方法
念珠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我们在念佛持咒时计数。我们通常所用的计数方法是:在108颗念珠的“母珠”旁边挂一个计数夹,左右各10颗处分别挂带有铃、杵的弟子珠。计数之方法就如同算盘的十进位制一样,计数时先念108遍佛号或咒语,然后把带有金刚铃挂件上的弟子珠拨上一颗。如此,当拨完10颗带有金刚铃挂件的弟子珠后,也就是计数已满1000遍,再把这10颗全部拨回原位。然后把带有金刚杵挂件上的弟子珠拨上一颗。如此,当拨完10颗带有金刚杵挂件的弟子珠后,这时计数已满10000遍,再把这10颗全部拨回原位。最后将母珠旁的计数夹移开母珠一颗子珠……这样计数,可以直到计数夹在整串念珠上移动完108颗子珠,总计就是念完108万遍。108颗念珠中100代表圆满,为避免遗漏之患,8为补数。谈到计数的数量,我们必须避免因一味追求念佛持咒之数量,而忽略了念佛修行的质量。唯有以三殊胜摄持下的持咒念佛,才能真正调伏我们的心。
至于在持珠的过程中,可否越过“母珠”也就是越过“佛头”这一问题,在佛经中涉及到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越或不越其实是众生依自心的认知定的。关于“可越”母珠的观点认为,念珠的循环性隐喻着轮回,轮回现象是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因缘相接、流转不息的,当我们循环转动子珠时是有其特殊的表法意义,“可越”意指越过轮回获得究竟解脱,可见其表法意义具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和意义。另一种“不可越”的观点认为,“佛头”隐喻为无量寿佛,表法意义为:如果我们心存恭敬,在微细的持念过程中,视“佛头”为无量寿佛,谨慎持念,藉此规摄我们的心,这样是会获得无量寿佛加持的,这对于具足信心者而言何尝不是一个好的缘起。所以他们认为越过佛头(母珠)就是犯了越法罪,不仅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其实这都是因为地域习俗和认知差异而造成,行者当以恭敬心为根本,不必执着和争论。这两种观点既然都是佛经里说的,用法上入乡随俗或 随顺自己的认知习惯,只要心恭敬哪种持珠方式均可。
七、不如法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断创新的电子计算器以及感应器,正普遍地在佛弟子中广泛使用。从上文“念珠的来历、念珠的组成、念珠的材质与表意以及串珠的要求”中,我们显而易见,用所谓的“电子计数计”来替代一串经过如理如法制作、具备良好缘起的念珠,对真正的行者而言是何等的损失!因此,作为佛弟子,应该依照经典,如理如法使用传统念珠,方为正道。对传统念珠的任何“革新”,无疑都将会损失其中所蕴含的殊胜精髓。
我们除了修法持诵时手持念珠外,其它时间切不可随意拿在手上,当玩具或手镯一样玩耍,这也是一种不敬的行为。另外,也不允许将佛珠等直接放在地上,从佛珠上跨来跨去,或者随手放置于不净之处等。所有这些不经意的不恭敬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罪过,切勿轻视这些所谓“不经意的过失”,因为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不经意”,才真实的反射出我们当下修行的心。
还有一种现象需要特别指出,现在很多念珠上刻有佛菩萨的像、佛菩萨的种子字、十二生肖属相等,这些做法是很不如法的。念珠作为计数用的法器,经常被我们用手来搓捻,若将三宝置于其上用手反复搓捻,当然是很不恭敬的行为。再则,佛、法、僧三宝及三宝物各具有其不同的级别与用意。而念珠作为我们求佛修法时的助用品,怎能在其上刻佛像或法呢?这些都是不如法的。我们应该杜绝一切不…
《细解念珠(昂江扎西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