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七)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七)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丑四、护持睡眠对境之理: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今天讲睡觉的姿势,晚上睡觉时的行为也可以变成修行。睡觉的时候,心里要保持正知正念,保持善念,保持清净,守护心。睡觉的姿态,要做吉祥卧。若是随便睡:脸朝下俯卧,容易产生嗔恨等烦恼;脸朝上仰卧,容易产生贪心等烦恼。有的人睡觉就像死亡一样昏沉,有的人睡觉常做恶梦,第一是心里不清净,第二与睡觉的姿态有关系。睡觉的时候做吉祥卧,右侧下卧,以足压足,右手放在右耳下,左手伸在左腿上,头朝北,脸朝西,这种姿态叫吉祥卧,也叫狮子卧。

  

  以吉祥卧的姿态入睡,心里容易产生善念,能保持一些正念;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趋入涅槃的,我们这样睡觉,也可以忆念佛陀的功德。莲花生大士也讲过,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临终中阴),若是能保持这种姿态,最起码可以不堕落恶趣,能获得人天的福报;若是还有一些其他更高的修法或者境界,能当下解脱或者成佛。我们也可以以此帮助其他众生,比如一些家亲眷属或一些动物等,面对死亡或者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虽然他们自己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帮他们摆这种姿态,让他们以这种姿态死亡或离开。

  我们慢慢习惯了以这样的姿态入睡以后,将来面对死亡的时候,不用别人帮助,自己就能保持这种姿态,这样不会堕落恶趣。现在很多人都有各种不好的习惯,随便躺着睡,有的趴着睡,有的仰着睡。但是这些不好的习气都可以改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改起来有难度,这就是习气嘛!若是我们下决心改,很快就能改过来。若是习惯了以吉祥卧的姿势睡觉,也是很自然、很舒服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一直保持这种姿态睡觉可能有难度,但是可以以这样的姿态躺下,同时忆念佛陀的功德。伟大的佛陀就是以这种姿态趋入涅槃的。什么叫涅槃?就是彻底息灭了烦恼,永远摆脱了痛苦。佛通过修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应该忆念佛陀的功德,同时也可以发一下愿:我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我要利用这个人身学修佛法,息灭一切烦恼,摆脱一切痛苦。忆念佛陀的功德,同时发心发愿,这就是保持正念,睡觉也有功德,睡觉也是在修行。

  

  若是没有把握好姿态,容易引起烦恼,容易造业,所以睡觉的姿态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刚学佛的人,要保持这些威仪,通过这些,我们才能保持善念,保持正念。心善则一切善,心净则一切净,但是要保持善念、保持清净的心态也是很难的。心和姿态都是有密切关系的,若是身体姿态没有摆好,也影响心的清净。

  

  “正知并决志”:以这种姿态睡觉,然后把佛陀或上师观在心间,这叫梦光明的修法,晚上做梦也可以变成光明。梦光明的修行有很多种,我们把佛陀或者上师观在心间而入睡,这都是属于梦光明的修法。

  我们现在在梦里都造恶业,经常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梦、恶梦,说明心没有保持清净,此外与睡觉的姿势也是有关系的。若是姿势没有摆好,也容易引起一些烦恼。如果你姿态摆好了,心里这样忆念佛陀或者忆念上师而睡,就不会昏沉、做恶梦等。

  

  “觉已速起身”:一个修行人,可以将夜间分成三个时段,初时修法,中间休息,最后时段里也是要修行的。睡觉的时候,心里要下决心:为了行持善法、为了修行要早起。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样到时间就会醒过来。比如,早上四、五点要起来修法等,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这样下决心,或者这样意念,早上就能准时醒过来。

  

  前面讲过,可以把晚上的时间分成初段、中间段、最后段三个时段。初段和最后段是修法的,中间段可以休息。必须要这样,不能“一睡睡到自然醒”。有的人太阳出来了,还在那儿呼呼大睡,有的人甚至睡到中午,这样怎么修行啊?若是你能把睡觉变成修行,把梦变成光明,有这样的窍,、有这样的修行,也可以睡。若是没有,就不能睡太久,应该早起。养成习惯就好了,早上特别静,对背诵、打坐,都特别有帮助。现在闻思班要背很多偈颂,如果早起背诵,特别容易背下来。大家要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时段精进学修。

  根华仁波切在解释里讲过:一天当作一世忆念。意思是,早上醒来的时候,想自己重新投生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想自己诞生了;上午的时候,想是自己的童年;中午的时候,想是自己的壮年;下午的时候,想自己已到中年;晚上的时候,想自己已经老了;临睡的时候,想自己快要死了;睡觉的时候,想自己已经死了;进入梦境的时候,想自己进入中阴界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想又重新投胎了。

  

  我们要利用一生一世来行持善法,精进修持佛法。一生一世的过程还是有点长,但若是你把一天当成一世去把握,去精进修行,很容易把握,也很容易精进起来,这样对自己的修行是有帮助的。

  

  我们常说一生一世都要学修,但是总觉得:“今天还有时间,明天吧!”明天又觉得:“没事,还有时间,后天吧”……这样一拖再拖,最后面对死亡的时候,两手空空。面对死亡的时候,只有你所积累的善根、福德才能帮助你、随顺你;其他都不会利益你。比如,你所积累的财富不会随顺你,你一分钱也带不走,然后心里还放不下。但是放不下也没有用,还是被别人拿走了、分了!如果你有几个儿女,他们就会在那儿抢你的东西,你在那儿不高兴、生气也没有用,他们根本不会顾及你的感情,也不会管你这些事,这一切都没有多大意义了。再如,你的儿女、亲戚朋友在你临终的时候也都不能跟随你,无法帮助你。他们即使都围绕着你,也没有用,你还是要孤单单地离开这个世界,谁也不能跟你走。他们也是很无奈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儿女帮不了你,亲朋好友也帮不了你。

  临终时,能帮助你、跟随你的只有自己的善根、福德。如果你没有积累善根,没有积累福德,一拖再拖,没有修好无常,死亡任何时候都是突然来的。若是你修好了无常,死亡在任何时候来都不是突然的,你随时都有迎接或者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不会有任何畏惧。若是你没有修好无常,到任何时候都一样,死亡来得非常突然。即使你老了,到了八十岁,也是一样,死亡会突袭你,你根本没有准备。如果你自己没有积累善根、福德,这个时候你很无奈、痛苦,但是也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不能一拖再拖,要把一天当作一世,这样精进地修行。应该多积累点善根,尤其是在万盏法会期间,无论是在修法组、供水组,还是在供灯组,都能积累无量无边的善根与福德,真的,有的人好像不太明白似的。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机缘,这都是机会,要精进修行,别错过了!

  

  前面讲的都是行住坐卧的时候要保持的威仪。心里要保持正念,保持清净;行为也要保持威仪,尽量表法,让众生生起欢喜之心,否则容易伤害他人,也容易引起自己内心的烦恼,这样是害己害他的。所以,言谈举止等这些行为也都是很重要的。

  

  子二、主要宣说修心: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关于菩萨的行为,在经中进行了无量无边的分类。佛在经中讲了很多种菩萨的行为,有很多菩萨戒,菩萨戒又分根本戒、支分戒,若是都要了解、行持,也是很难的。菩萨的学处无量无边,但都可以总集在六波罗蜜里。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对大乘经典里讲的所有这些行为,如果都要了解、都要实行,是有难度的,但最根本的是修持净化心地的行为。保持心地清净,发心清净,这是最重要的。

  这里主要强调发心清净,没有自私自利。若是有自私自利,就是染污,心就不清净。大乘佛法里讲的就是没有自私自利,然后在言谈举止上尽量地去表法,保护他人的相续。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心是好的,是清净的,然后就不顾行为,不在意言谈举止,这样也是不行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放逸,这样心是不会清净的。心不放逸,才能保持清净。若是心在放逸、散乱的状态下,怎么能保持清净呢?所以要尽量保持威仪,在言谈举止上尽量表法,保护众生的相续。当然也会有些烦恼粗重的众生,我们再怎样对他们,他们也会反感,会起烦恼,那也没有办法。

  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同,所以摄受众生应该有各种方便,应该有利益众生的能力。我们说心地要清净,也就是说要有智慧。有智慧了,心地自然就清净了,自然就不放逸了。圆通灵活,随机应变,这种能力叫智慧。不同的场合下应该有不同的表法,对不同的众生应该有不同的接引方法,不能总用一种方法。因为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根基,各种各样的意乐,所以我们要有善巧方便。

    

  前面讲了,对大部分众生是要面带笑容的,但是对少部分众生就要示现愤怒、厉害。佛菩萨也是既有寂静相,也有愤怒相。总是嘻嘻哈哈的也不行,该愤怒要愤怒,该严厉要严厉。表情上可以有愤怒,但是心里不能愤怒。

    

  对有些人直接讲一些佛法或道理,能利益他;而给有些人讲佛理或道理,他听不懂,也不接受,但是如果跟他说些好话,有礼貌地对待他,他会很高兴,甚至会跟你学佛;还有一些人就只能用严格、愤怒的方法才管用。

    

  每个家庭都有孩子,管教孩子也应该用这三种方式:对特别听话的孩子可以讲道理;给有些孩子讲道理,也许他听不懂,也不接受,但是可以表扬,可以奖励;还有一种孩子,要严格管教,就得打。现在为什么孩子不好管呢?就是不敢打。

  现在我们寺院里也有很多小喇嘛,我们用什么方式把他们培养长…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