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这三种方式都要有,该严厉严厉,该表扬表扬,该讲道理讲道理。
以这三种方式去接触众生、利益众生,是可以的。佛法句句是智慧,句句是真理,但是有些人没有感觉,感应不到,认识不到,度化他也很难。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度化他,应该通过其他的渠道、方式,先把他引进来,然后再慢慢说。
子三、净除成为心之障碍: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白天三次,夜晚三次,念《三聚经》。这是显宗里讲的消业的方法。所谓“三聚”,指忏悔罪业、随喜功德、善根回向。
佛陀是非常慈悲的,我们还没有受菩萨戒,没有得到菩萨戒的戒体的时候,佛教我们受菩萨戒的方法;我们得到戒体以后,佛教我们怎样保护戒体。若是一旦破坏了戒体,佛就讲恢复清净的方法。佛讲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都完整地讲了这些内容。
若是要保护戒体,要用以下方法:第一,要长期依止善知识;第二,心里要保持正知正念;第三,一定要明白学处,了知该做的、不该做的、该断的、该证的。所谓“戒律”,“戒”是指不该做的,“律”是指一定要做的。比如,我们要断烦恼,证菩提,此外还有很多该做的和不该做的等,一定要明白这些学处,然后去取舍。
其实若是真正想解脱、成佛,都能实现这个愿望。但是我们有烦恼、习气,难免犯戒、造恶业,一旦犯戒、破坏了戒体,这时佛讲怎样忏除罪业,怎样恢复戒体。若是造恶业了,通过忏悔可以清净恶业,恢复戒体,是有办法的。
我们现在已经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要守持很多学处,难免也会犯戒。一般我们犯戒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不明白。自己不知道学处,糊里糊涂地犯戒、造业;第二种,知道这些学处,也明白这些道理,但是没有深信。很多人就是这样,明白是明白,但是没有深信,一点儿都不在乎,甚至犯根本戒比吃饭还容易。你明白不应该这样做,也明白应该那样做,但是你没有尽心尽力地取舍,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第三种,虽然自己也明白,并且深信,但是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烦恼一生起来,无法对治、控制,因此而犯戒、造业。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这样的情况;第四种,因为习气重而不知不觉地犯戒、造业。在这四种情况下,我们会犯戒、造业。
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这些学处。有些人认为,自己犯戒、造恶业了,而且非常严重,甚至处处都在犯戒,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是不是没法解脱了?也不是。你通过忏悔都可以忏除,都能清净。但是可能也有这种情况:忏悔以后又犯,又忏悔又犯……虽然烦恼重,习气重,但是也要克制、注意,尽量少犯,甚至不犯。尽管通过忏悔能清净,能恢复,但是你离解脱或成佛的目标还是很远,因为你往前迈了一步,但是一旦犯戒了,等于又退了回来。如果永远这样的话,想解脱、成佛也是很难的;如果能及时忏悔,没有继续往后退,没有彻底堕落,也可以。
大家要心尽力地去忏悔,尽心尽力地不再犯这些错误。难免有再犯的时候,但是你可以再忏悔。忏悔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虽然犯根本戒了,但是有忏悔的方法。前面讲过,我们受菩萨戒也是,利根者可以受十八条戒根本戒,中等根基者可以受四条戒根本戒,下等根基者可以受一条戒根本戒。若是犯了这些根本戒,各有各自的忏悔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忏悔,然后再重新受戒。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念受菩萨戒的仪轨,天天受菩萨戒。若是犯了根本戒,每天念仪轨的时候,可以通过仪轨重新受戒;若是没有犯根本戒,通过念仪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令内心的菩提心和受菩萨戒的功德不停地增长,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念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仪轨,即使犯了根本戒,可以重新受,也能得到戒体;若是没有犯根本戒的话,也可以令功德增长。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堕罪余”是指犯一些支分戒。我们肯定会犯支分戒,可能时时都会犯支分戒,一旦犯戒了怎么办?显宗里念《三聚经》,也就是《三十五佛忏悔文》,白天念三遍,晚上念三遍,通过这种方式去忏悔。我们现在修持密法,密宗里有《金刚萨垛除障法》,我们天天修除障法,念百字明。金刚萨垛是一切坛城的主尊,是三宝的总集,我们念金刚萨垛就是念一切佛,修金刚萨垛就是修一切本尊。百字明是咒中之王,念百字明等于念一切佛号、一切咒语。有的人很疑惑:“只念百字明,不念佛号,不念其他本尊的心咒,能行吗?能往生吗?”其实是可以的,你有时间可以多念,没有时间不念其他心咒也是可以的,一切的佛号、咒语都包括在百字明里了,所以心里不要有顾虑。
有的人念点儿这个,念点儿那个,每天忙得不得了,最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有修到什么。不要这样分别,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比如,我们念金刚萨垛的时候,他就是一切坛城的主尊,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我们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阿弥陀佛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我们念莲师心咒的时候,莲花生大士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若是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上师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这是什么意思?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必须要有这种见解,必须要有这种境界,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在相续中产生这种境界,也没有生起这种见解,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样的真理,心里要这样观想或意念,这样就是相似的见解和境界,也是可以的,通过相似的,最后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我们讲空性时也是如此。我们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可以抉择大空性,但是这样只能抉择相似的,不可能抉择真正的大空性。我们先抉择相似的大空性,然后再通过修炼,最后就能达到真实的大空性的境界。现在讲的也是一样,通过相似的见解,最后也能达到真实的大光明的境界。
我们不要分别。有些人到寺院里各个都拜,面面俱到。其实,若是你有时间、有能力也可以,但若是没有时间,也不要太执着,各个都拜,各个都供。有的人心里想:“不能落下这个,恐怕会不高兴的。”尤其是看到护法就害怕了,“护法可不能落掉,必须得供一下,否则护法生气会惩罚我。”其实,不会有这些事,不要这样分别。
我以前也讲过,什么叫专修?什么叫专念?就是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无论你念什么都一样,心里不要有障碍。今天让你念阿弥陀佛,你就念阿弥陀佛;今天让你念金刚萨垛佛,你就念金刚萨垛佛;今天让你念莲花生大士,你就念莲花生大士;今天让你念药师佛,你就念药师佛。都是一体的。比如说你的本尊是阿弥陀佛,但是今天让你念金刚萨垛,也是一样的,金刚萨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念金刚萨垛实际上也是在念阿弥陀佛,都是一,不是二,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
我们想要修成佛,若是你心里没有平等的见解,不去保持平等的状态,怎么能修成佛呢?佛是平等的,平等才是佛,分别不是佛。所以我们念心咒时,也必须要这样念。比如说你的本尊是金刚萨垛佛,今天我让你念阿弥陀佛,你应该很高兴、很欢喜、很有信心地念,因为阿弥陀佛也是你的本尊金刚萨垛的化现,和金刚萨垛是无二无别的,你念阿弥陀佛实际上也是在念金刚萨垛佛。其实都是在一个法身当中显现的,都是一体的,只是显现不一样而已,所以不要分别。若你的本尊是莲花生大士,我让你念药师佛,也是一样的,药师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
什么叫本尊?你的本尊是一切佛的总体,三世诸佛的总集,三世诸佛都是他的化现。比如说将莲花生大士视为本尊,一切佛菩萨都是他的化现。
如果今天你要往生,你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也可以说阿弥陀佛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其实彼此可以互相化现,因为都是一个体。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当中幻化的;阿弥陀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也是莲花生大士的法身当中幻化的。二者是一个意思,没有必要去分别。你可以念阿弥陀佛,他也是莲花生大士,到时候也可以来接引你。也许你会想:“我念的是莲花生大士,应该是莲花生大士来接引我,不应该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啊!”其实是一个意思,西方极乐世界的主持是阿弥陀佛,应该由他来接引,他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都是一体的。
也许有的人又有疑惑了:“既然万法一心,都是一个自性,为什么有很多清净与不清净的显现呢?”这些清净的显现都是通过佛菩萨自己的愿力而显现的;这些不清净的显现,比如我们这些众生,都是通过我们的业力显现的。都是从自性中显现的,是以什么方式显现的呢?佛菩萨是以愿力显现的,众生是以业力显现的。
若都是一体的,会不会混到一起,混成一团呢?不会的。佛菩萨的愿力不同,所以不会混;众生有不同的业力,所以也不会混的。就如双胞胎长得再像,也不会完全相同,他们都有个业与共业。双胞胎虽然是一个父母生的,在一个家庭里长大,这是共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个业,再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福报不同。有的因缘很好,遇到了好的事情,过得挺好;有的过得却不如意。这里有个业,所以不会混的。
佛菩萨是以自己的愿力而显现的。如果你身体不舒服、有病了,你可以念药师佛。药师佛发愿治愈众生的疾病,若是生病了,念一千遍其他的咒语,不如念一遍药师佛,因为这是他的愿力所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念药师佛,可以修药师法,即使你的本尊是莲花生大士,但是药师佛就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既是药师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一种示现,是他的一种事业。
我们就要这样想,一即是一切,这才叫专修专念。其实真正的专修专念,修本尊的人才有。他是十…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