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七)▪P2

  ..續本文上一頁大?這叁種方式都要有,該嚴厲嚴厲,該表揚表揚,該講道理講道理。

  以這叁種方式去接觸衆生、利益衆生,是可以的。佛法句句是智慧,句句是真理,但是有些人沒有感覺,感應不到,認識不到,度化他也很難。盡管如此,我們也可以度化他,應該通過其他的渠道、方式,先把他引進來,然後再慢慢說。

  

  子叁、淨除成爲心之障礙:

  

  晝夜當各叁,誦讀叁聚經,

  依佛菩提心,悔除墮罪余。

  

  “晝夜當各叁,誦讀叁聚經”:白天叁次,夜晚叁次,念《叁聚經》。這是顯宗裏講的消業的方法。所謂“叁聚”,指忏悔罪業、隨喜功德、善根回向。

  佛陀是非常慈悲的,我們還沒有受菩薩戒,沒有得到菩薩戒的戒體的時候,佛教我們受菩薩戒的方法;我們得到戒體以後,佛教我們怎樣保護戒體。若是一旦破壞了戒體,佛就講恢複清淨的方法。佛講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都完整地講了這些內容。

  若是要保護戒體,要用以下方法:第一,要長期依止善知識;第二,心裏要保持正知正念;第叁,一定要明白學處,了知該做的、不該做的、該斷的、該證的。所謂“戒律”,“戒”是指不該做的,“律”是指一定要做的。比如,我們要斷煩惱,證菩提,此外還有很多該做的和不該做的等,一定要明白這些學處,然後去取舍。

  其實若是真正想解脫、成佛,都能實現這個願望。但是我們有煩惱、習氣,難免犯戒、造惡業,一旦犯戒、破壞了戒體,這時佛講怎樣忏除罪業,怎樣恢複戒體。若是造惡業了,通過忏悔可以清淨惡業,恢複戒體,是有辦法的。

  我們現在已經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了,要守持很多學處,難免也會犯戒。一般我們犯戒有四種情況:第一種,不明白。自己不知道學處,糊裏糊塗地犯戒、造業;第二種,知道這些學處,也明白這些道理,但是沒有深信。很多人就是這樣,明白是明白,但是沒有深信,一點兒都不在乎,甚至犯根本戒比吃飯還容易。你明白不應該這樣做,也明白應該那樣做,但是你沒有盡心盡力地取舍,說明你還是沒有深信;第叁種,雖然自己也明白,並且深信,但是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煩惱一生起來,無法對治、控製,因此而犯戒、造業。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這樣的情況;第四種,因爲習氣重而不知不覺地犯戒、造業。在這四種情況下,我們會犯戒、造業。

  

  我們現在已經明白了這些學處。有些人認爲,自己犯戒、造惡業了,而且非常嚴重,甚至處處都在犯戒,是不是不可救藥了?是不是沒法解脫了?也不是。你通過忏悔都可以忏除,都能清淨。但是可能也有這種情況:忏悔以後又犯,又忏悔又犯……雖然煩惱重,習氣重,但是也要克製、注意,盡量少犯,甚至不犯。盡管通過忏悔能清淨,能恢複,但是你離解脫或成佛的目標還是很遠,因爲你往前邁了一步,但是一旦犯戒了,等于又退了回來。如果永遠這樣的話,想解脫、成佛也是很難的;如果能及時忏悔,沒有繼續往後退,沒有徹底墮落,也可以。

  大家要心盡力地去忏悔,盡心盡力地不再犯這些錯誤。難免有再犯的時候,但是你可以再忏悔。忏悔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雖然犯根本戒了,但是有忏悔的方法。前面講過,我們受菩薩戒也是,利根者可以受十八條戒根本戒,中等根基者可以受四條戒根本戒,下等根基者可以受一條戒根本戒。若是犯了這些根本戒,各有各自的忏悔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去忏悔,然後再重新受戒。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念受菩薩戒的儀軌,天天受菩薩戒。若是犯了根本戒,每天念儀軌的時候,可以通過儀軌重新受戒;若是沒有犯根本戒,通過念儀軌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令內心的菩提心和受菩薩戒的功德不停地增長,有這樣的作用。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念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儀軌,即使犯了根本戒,可以重新受,也能得到戒體;若是沒有犯根本戒的話,也可以令功德增長。

  

  “依佛菩提心,悔除墮罪余”:“墮罪余”是指犯一些支分戒。我們肯定會犯支分戒,可能時時都會犯支分戒,一旦犯戒了怎麼辦?顯宗裏念《叁聚經》,也就是《叁十五佛忏悔文》,白天念叁遍,晚上念叁遍,通過這種方式去忏悔。我們現在修持密法,密宗裏有《金剛薩垛除障法》,我們天天修除障法,念百字明。金剛薩垛是一切壇城的主尊,是叁寶的總集,我們念金剛薩垛就是念一切佛,修金剛薩垛就是修一切本尊。百字明是咒中之王,念百字明等于念一切佛號、一切咒語。有的人很疑惑:“只念百字明,不念佛號,不念其他本尊的心咒,能行嗎?能往生嗎?”其實是可以的,你有時間可以多念,沒有時間不念其他心咒也是可以的,一切的佛號、咒語都包括在百字明裏了,所以心裏不要有顧慮。

  有的人念點兒這個,念點兒那個,每天忙得不得了,最終也沒學到什麼,也沒有修到什麼。不要這樣分別,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比如,我們念金剛薩垛的時候,他就是一切壇城的主尊,是叁世諸佛的總集。我們念阿彌陀佛心咒的時候,阿彌陀佛是一切壇城的主尊,也是叁世諸佛的總集。我們念蓮師心咒的時候,蓮花生大士是一切壇城的主尊,也是叁世諸佛的總集。若是修上師瑜伽的時候,上師是一切壇城的主尊,也是叁世諸佛的總集。這是什麼意思?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必須要有這種見解,必須要有這種境界,這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在相續中産生這種境界,也沒有生起這種見解,但是我們要相信這樣的真理,心裏要這樣觀想或意念,這樣就是相似的見解和境界,也是可以的,通過相似的,最後能達到真正的境界。

  我們講空性時也是如此。我們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可以抉擇大空性,但是這樣只能抉擇相似的,不可能抉擇真正的大空性。我們先抉擇相似的大空性,然後再通過修煉,最後就能達到真實的大空性的境界。現在講的也是一樣,通過相似的見解,最後也能達到真實的大光明的境界。

  

  我們不要分別。有些人到寺院裏各個都拜,面面俱到。其實,若是你有時間、有能力也可以,但若是沒有時間,也不要太執著,各個都拜,各個都供。有的人心裏想:“不能落下這個,恐怕會不高興的。”尤其是看到護法就害怕了,“護法可不能落掉,必須得供一下,否則護法生氣會懲罰我。”其實,不會有這些事,不要這樣分別。

  

  我以前也講過,什麼叫專修?什麼叫專念?就是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無論你念什麼都一樣,心裏不要有障礙。今天讓你念阿彌陀佛,你就念阿彌陀佛;今天讓你念金剛薩垛佛,你就念金剛薩垛佛;今天讓你念蓮花生大士,你就念蓮花生大士;今天讓你念藥師佛,你就念藥師佛。都是一體的。比如說你的本尊是阿彌陀佛,但是今天讓你念金剛薩垛,也是一樣的,金剛薩垛就是阿彌陀佛的化現,念金剛薩垛實際上也是在念阿彌陀佛,都是一,不是二,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認識。

  

  我們想要修成佛,若是你心裏沒有平等的見解,不去保持平等的狀態,怎麼能修成佛呢?佛是平等的,平等才是佛,分別不是佛。所以我們念心咒時,也必須要這樣念。比如說你的本尊是金剛薩垛佛,今天我讓你念阿彌陀佛,你應該很高興、很歡喜、很有信心地念,因爲阿彌陀佛也是你的本尊金剛薩垛的化現,和金剛薩垛是無二無別的,你念阿彌陀佛實際上也是在念金剛薩垛佛。其實都是在一個法身當中顯現的,都是一體的,只是顯現不一樣而已,所以不要分別。若你的本尊是蓮花生大士,我讓你念藥師佛,也是一樣的,藥師佛也是蓮花生大士的化現。

  什麼叫本尊?你的本尊是一切佛的總體,叁世諸佛的總集,叁世諸佛都是他的化現。比如說將蓮花生大士視爲本尊,一切佛菩薩都是他的化現。

  如果今天你要往生,你也可以念阿彌陀佛,爲什麼?蓮花生大士是阿彌陀佛的化現,也可以說阿彌陀佛是蓮花生大士的化現。其實彼此可以互相化現,因爲都是一個體。蓮花生大士是阿彌陀佛的化現,是阿彌陀佛的法身當中幻化的;阿彌陀佛也是蓮花生大士的化現,也是蓮花生大士的法身當中幻化的。二者是一個意思,沒有必要去分別。你可以念阿彌陀佛,他也是蓮花生大士,到時候也可以來接引你。也許你會想:“我念的是蓮花生大士,應該是蓮花生大士來接引我,不應該是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啊!”其實是一個意思,西方極樂世界的主持是阿彌陀佛,應該由他來接引,他也是蓮花生大士的化現,都是一體的。

  也許有的人又有疑惑了:“既然萬法一心,都是一個自性,爲什麼有很多清淨與不清淨的顯現呢?”這些清淨的顯現都是通過佛菩薩自己的願力而顯現的;這些不清淨的顯現,比如我們這些衆生,都是通過我們的業力顯現的。都是從自性中顯現的,是以什麼方式顯現的呢?佛菩薩是以願力顯現的,衆生是以業力顯現的。

    

  若都是一體的,會不會混到一起,混成一團呢?不會的。佛菩薩的願力不同,所以不會混;衆生有不同的業力,所以也不會混的。就如雙胞胎長得再像,也不會完全相同,他們都有個業與共業。雙胞胎雖然是一個父母生的,在一個家庭裏長大,這是共業。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個業,再像也不可能完全一樣。爲什麼呢?因爲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福報不同。有的因緣很好,遇到了好的事情,過得挺好;有的過得卻不如意。這裏有個業,所以不會混的。

  佛菩薩是以自己的願力而顯現的。如果你身體不舒服、有病了,你可以念藥師佛。藥師佛發願治愈衆生的疾病,若是生病了,念一千遍其他的咒語,不如念一遍藥師佛,因爲這是他的願力所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念藥師佛,可以修藥師法,即使你的本尊是蓮花生大士,但是藥師佛就是蓮花生大士的化現,既是藥師佛,也是蓮花生大士的一種示現,是他的一種事業。

  我們就要這樣想,一即是一切,這才叫專修專念。其實真正的專修專念,修本尊的人才有。他是十…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