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门不清净,这个心能定下来,能静下来吗?不可能的。只有相续清净了,你这个心才能定下来;心定下来了,才能产生智慧。当你真正领悟、证得胜义谛时,就如同哑巴吃糖块,虽然说不清楚,但是自己心里很清楚。现在有的人问:“我是不是已经开悟了?是不是已经见性了?”你若开悟、见性了,还用问吗?这是你自己内心的觉受,像哑巴吃糖块一样,这是自己最清楚明了的,还用问我吗?你现在还要问,就说明你还是没有开悟,还是没有见性,还要继续努力。
很多都是超越的,所以大家不要自作聪明,觉得自己很懂逻辑,推理的能力很强,只通过自己的逻辑去做推理,遇到不明白或者想不通的,就开始怀疑了。不能这样!佛说,依智不依识,真正想通达无碍,就要靠智慧,不能靠知识。知识是分别的,智慧是不分别的、平等的。靠智慧才能真正通达诸法的实相,否则是不可能的。
六道轮回里只有痛苦,没有安乐。什么是六道轮回?就是由业力的牵引,在六道里不自由地流转,这叫六道轮回,这是痛苦的。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身处人间或地狱等六道里,但是他没有业力的牵引,他不是不自由的轮转,这是不是六道轮回?不是。他是不是也有痛苦?没有。这就如同《普贤行愿品》里所讲的“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日月在空中运行,但是它不会住在空中;莲花虽然是从水里长出来的,但是它不沾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些佛菩萨、大成就者们为什么在六道里呢?所谓“佛法不离世间”,尽管他们都在六道里,但是他们不属于六道轮回,因为没有业力的牵引。他们是怎么来的?是以悲心和愿力而来的。这个悲心是自己发的,这个愿是自己发的,所以他们是自由而来。
大家总说:“我要自由,不自由是苦。”不自由的确是痛苦的,而六道轮回就是不自由的。若是摆脱了轮回,摆脱了烦恼,摆脱了业力,你就自由了。你在六道中轮回,有业力的牵引,有烦恼在控制,还能自由吗?不可能的。烦恼在控制你,当贪心一上来,你没有自由了;当嗔恨心一上来,你没有自由了;当嫉妒心一上来,你没有自由了;当傲慢心一上来,你没有自由了。此外,还要受到业力的牵引。“我要找一个好伴侣,我要找一个好工作,结婚了以后我要幸福,我为了幸福要生个孩子。”自己想得都很美,但是结果往往都是相反的,这些都成为痛苦的因,越来越不自由,越来越不幸福,这就是业力的牵引。
佛菩萨再来时也是自由而来的,看看自己的所化众生在哪里,应该靠什么样的父母在人间投生,都是有选择的,人家是这样选择来的。他们也是有任务的,完成任务以后,想走就可以走。他们来去都是自由的。
而我们这些凡夫,来去是不自由的。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给大家讲讲中阴界的内容。我们投生的时候,都是由业力的牵引,是不自由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投生了,那时显现的就是自己现在所喜欢的景象。你投胎的时候,若你喜欢花园,在你面前就会显现一座美丽的花园,“我要到那个花园看看。”然后就投胎了;若你喜欢超市,这个时候可能显现的就是一座超市,自己要进去看看,然后就糊里糊涂地投胎了。你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投胎了。
若投生为人,长大以后,都想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但是结果往往是相反的,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都是痛苦。成家立业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要成家!我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心里想得很美,但结果往往又是相反的,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人,没办法,只能凑合。生孩子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要生一个特别听话、特别聪明的宝贝。”把孩子生下来以后才发现哪有那么好啊?尤其是现在,尽管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压力特别大,负担特别大。为什么?这都是业力,逃避不了的。以前每家孩子多,好几个人来讨债,而现在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来讨债了,那肯定是受罪的,所以你自己心里要有数,生孩子之后肯定要受很多罪,肯定要付出很多。但是也没有事,我们都是大乘行者,勇敢一点儿,这都是该还的债,该了的缘。
六道里只有痛苦,没有安乐,都是不自由的,都是受业力的牵引。我们现在若是要摆脱烦恼、摆脱痛苦,就要按佛的要求去做,自己要具有智慧。所以,不能离开佛的教言,不能违背佛所讲的学处。为什么要按照佛的教言?为什么不能违背佛讲的这些学处?这不是在要求或指示你什么,而是因为这是摆脱烦恼和痛苦的唯一方法。真的,如果你按佛的教言去做了,你的内心就有智慧了,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不会烦恼,不会痛苦。若是你不按佛的教言去做,你的内心就没有智慧,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都摆脱不了烦恼和痛苦。
子二、修学多种知识:
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
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
“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作为一个大乘佛子,若是有条件,有能力,要学修世出世间的一切学处,比如大五明、小五明这十明。大五明包括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内明;小五明包括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
大家应该尽心尽力地学修世出世间的一切学处。比如佛法,有些人信佛、学佛很多年了,但是却不通佛理。你要学习四续五论,精通显密经续。显宗是“经”,密宗称“续”。“四续”是指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五论”指戒律、般若、因明、俱舍和中观。我们去年开始讲五部大论,中观的论著中讲了《定解宝灯论》、《中观根本慧论》,其他的还没有讲。戒律也讲了一点,最近在讲《三戒论》。
你精通了显宗、密宗的教理,才有分辨和取舍的能力。自己要能分辨出是小乘里讲的,还是大乘里讲的,是显宗里讲的,还是密宗里讲的。比如,现在受持了别解脱戒,这是小乘里讲的戒律;又受持了菩萨戒,这是大乘显宗里讲的戒律;又受持了密乘戒,这是大乘密宗里讲的戒律。你应该了知如何取舍这些戒律,有些情况下以别解脱戒为主,有些情况下以密乘戒为主,有些情况下要鉴别。如果你什么都不精通,怎么分辨、取舍啊?你们都有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能力,应该多学点儿。
你只有精通显密佛理,才能生起坚定的信心,这是不会动摇、变化的。即使今天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说自己以前讲的因果、轮回,空性、缘起等都是假的,你也不会相信。因为这些都是真理,都是事实,都是实相啊,只能这样讲。即使释迦牟尼佛自己说这些是假的,我也只会想“佛陀之所以这样说,肯定是有密意的。”你只有精通了显密一切佛理,才会生起真正的坚定不疑的信心。无论社会、人类变成什么样,哪怕是天塌地陷,自己内心的信心也是不会变的,这叫坚定的信心。
大家还应该学修世间的这些学问,但都不能是为了自己学。你们现在学这些世间的技术,都是为了自己:“我要找一个很好的工作,我要好好享受生活。”大家不能这样想。你可以学这些知识和技术,但是不能为了自己,必须要发菩提心。“我不能成为社会的垃圾,我一定要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拯救社会,我要奉献社会。”若是能这样想,就是有菩提心的摄持。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一个佛子,就应该多学,比如世间的各种语言、文字、技术等,但是必须要有菩提心的摄持。为什么要求一个佛子、一个大乘修行人要学这些?这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摄受众生而学的。
我们现在无论是学习佛法,还是学习世间的这些学问,都应该好好发心。学的时候好好发心,愿学成之后成为利益众生的工具。你发心用这些学问、知识、技术去利益众生、接引众生,这样你出去学跳舞、打游戏等等,都是可以的。你打游戏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接引众生。有些众生特别喜欢玩,你为了度化他,也可以先陪他玩一玩,但是不能跟他一起混。比如说家里小孩子特别爱玩,你也可以陪他玩,然后慢慢地引导他,逐渐让他学修佛法,让他明白这些道理,他自己明白了以后,自然就不玩了,自然就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了。
我们利益众生也需要有善巧方便。比如,你们照顾家人、管教孩子时,也应该有各种善巧方便。你不能一味地溺爱、喜欢,还要有善巧方便,让他健康地成长。小孩子不懂事,他自己没有什么主见,都是要靠大人引导的,所以大人应该好好地管教孩子,软的措施和硬的措施都要有。有些父母太溺爱孩子了,碰都不敢碰,打也舍不得,怕爆炸了似的,你就这样惯着吧!真的,将来一定会很痛苦的。作为家长,管教孩子也是饶益众生,既然你想让他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你就要用智慧,应该有善巧方便啊!我们寺院培养小喇嘛也是这样的,寺院、道场是佛菩萨的加工厂,这里要加工菩萨、佛,所以把这些孩子聚集起来,我们也希望他们将来都成为佛子,都成为弘法利生的人才,所以要有善巧方便。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能跟着他犯错误啊!你们这些家长经常跟着孩子犯错误,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还跟孩子学,大人都变成小孩子了,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生气。你自己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小孩子跟大人学,不应该是大人跟小孩子学,你已经颠倒了,知道吗?
无论学什么,都要发愿,这非常重要。以前我到汉地学汉语的时候,我经常发愿。我学汉语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汉人,连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学汉语的过程也是很艰难的,但是我真的发愿了:若学会了汉语,可以用来利益众生,以讲经说法的方式利益众生。真的,愿力不可思议。我是个凡夫,没有什么能力,虽然普通话说的不好,但是我以汉语给大家传讲佛法,也利益了无数众生。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所讲的是佛法,也是智慧啊!所以大家若是能学,一样能得到利益。佛法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谁能听进去,谁就是受益者。
你们现在学什么时,也应该好好发愿,将来都能用上。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的知识和技术,但是大学毕业了、研究生也读完了,连工作都找不到,两三年后就把在学校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最后成为社会的负担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发愿。大家应该发自内心地发心、发愿:“愿我所学的这些东西都能成为利益众生的一种方便。”如果这样做,将来你们所学的这些知识都能用上,而且一定能利益和帮助很多众生。
我们学修佛法也是如此,无论是学五部大论,还是学佛学知识,都要发愿为了接引众生、度化众生而学,这样将来都能用上。
愿力不可思议,大家不要靠别的,只靠愿力。愿要清净,不能有私心杂念。我当时发愿的时候,也是很害怕的,怕有私心杂念,所以我发愿说:“祈请上师三宝加持于我,相续中不要生起刹那的自私自利。”我就是怕自己生起自私自利的心,这样愿就不清净了,就有染污了。你们现在有时也发愿,但是里面有染污,有自私自利,所以愿不清净。愿若不清净,就没有力量。有些人发愿完全是模仿,这样更是假的;有些人稍微有一点点信愿,里面也有愿力,但是掺杂了别的东西,不是纯的,也不是真的,就没有力量。所以发愿要发清净的愿,这样才有力量。
我们学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和学处时,一定要好好发愿。并不是必须都要学,在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地学。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若未通五明,圣者不成佛,为制服摄他,自知而学之。”若是你不精通五明,不精通这些世出世间的学问,即使是登地的菩萨,也很难成佛。
“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作为大乘修行人,若要利益众生,就要有各种能力、学问,通过这些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如果能尽力地学这些世出世间的学问和知识,自然就能成为大福报之人。一个广闻博学的人一定会有福报的,怎么能没有福报呢?所以,大家要多学世出世间的这些学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