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吗?这些都是佛打的比喻。现在只能这样描述了,其实轮回比火坑严重得多了,比在刀尖上危险多了,这些痛苦与轮回之苦相比,千万分之一也不及啊!但是我们没有觉察到,根本没有明白,所以对轮回没有生起厌离心。
若是你对轮回有正确的认识,你真正明白了轮回就是火坑,甚至比火坑还严重,那么你想解脱或者想逃脱的心就发出来了,也就生起了出离心。这时,你会思维:“我现在靠什么才可以摆脱轮回?靠什么才可以脱离痛苦呢?”唯一的依靠就是善法,唯一的依靠就是你具有的这些无漏的功德。只有有了这些善法和无漏的功德,你才可以结束六道轮回,才可以不遭受痛苦。这个时候,你才算明白了这些善法、功德的意义,才能生起对善法、功德的喜爱之心和信心。这点很重要,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是唯一的方法!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不听地给大家讲加行,尤其是讲外加行的原因。
出离心是关键。要正确地认识六道轮回,这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但是很多人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有谁这样认真地学修了四外加行的内容?有谁现在生起了真正无伪的出离心?你真的把世间看淡了吗?真正把轮回看成苦海了吗?没有吧!对世间还是恋恋不舍。一边搞佛法,一边搞轮回;一边在修行,一边在行世间八法。尽管也想解脱,但是还放不下世间,这样脚踏两只船,就是自己欺骗自己,能成就吗?
我曾经讲过,解脱是彼岸,世间是此岸,要想达到彼岸,必须要放弃此岸。只有你放弃了此岸,才可以达到彼岸;只有你离开了此岸,才可以达到彼岸。如果内心没有放弃,还不愿意离开此岸,你想解脱、到达彼岸,这是不可能的。若真正想修行,就不要去搞世间八法;若真正想解脱,就不要再搞轮回了。
我们现在学修的四外加行的内容,都是生起出离心(厌离心)的唯一方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是四外加行,也叫共同加行。只有明白了四外加行的内容,对这些道理有甚深的定解的时候,才可以生起厌离心(出离心),之前是不可能的。
真正有厌离心(出离心)的时候,你才会真心实意地渴望解脱。这个时候,你就会去找解脱的方法。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什么是佛法?佛法指智慧。智慧就是解脱的方法。之所以会轮回,因为有业力的牵引。若是没有业力的牵引,不叫轮回。这个业是怎么造的?因为烦恼;为什么烦恼?因为有我执;为什么有我执?因为不明真相。若不明真相,就有我执;若有我执,就有烦恼。怎么办?就是要明白诸法的究竟实相、真相,这就是智慧,佛法讲的就是这点。若有了这种智慧,就可以对治我执;没有我执了,就没有了烦恼;没有了烦恼,就不造业了;没有业了,就不轮回了。所以,佛法是唯一解脱的方法。除了佛法,世间的神通神变、权力、财力等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只要依靠佛法,完全可以获得解脱,获得佛果。所谓解脱,就是不再烦恼、不再痛苦了,那多好啊!所谓成佛,也就是自己的福德和智慧都圆满了。心里再也没有疑惑、障碍了,一切通达无碍,一切心想事成,多好啊!这都不是神话,而是事实。我们通过佛法,通过修行,绝对能达到这个目的。有的人认为,那时我是不是可以发财、升官了?不一定。那个时候,没有欲望,只有愿望。那是清净的愿,不含贪心,完全是清净的。
如果你真正懂得了佛法的重要性,你才能真的生起欢喜心,这才是精进啊!所以,若是真的把道理弄明白了,真的具有信心了,精进一点儿都不难。那个时候,一切都不是刻意的,也不是勉强的,犹如蜜蜂进入花园、鱼儿游入水中一样,多么欢喜、多么自由自在啊!那都是享受啊,禅悦是不得了的、不可思议的,真的就是这样。
如果心量打开了,心态也放下了,一切所谓的懈怠、烦恼等都没有了,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积累资粮能不快速吗?若是真正能精进起来,积累资粮是非常迅速的,也许就是一刹那的事;见性、成佛也就在当下了。尽管我们讲过程、程序的时候,这是很漫长、很难的;但是,若真正修到一定层次或者修到点上的时候,在无数劫当中要积累的资粮也许一下子就圆满了,也非常快。所以,说快也快,说慢也慢。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虽然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也差了千里、万里。其实就差那么一点点,若是快,可以特别快;若是慢,也特别慢。
“迷时千卷少,悟时一字多”。人在迷茫、无明的时候,念什么都可能不起作用,做什么暂时都无济于事,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难。但是,如果真正有修行,真正明白了或者悟进去了,真正把心态放下了,心量打开了,也是非常快的。
到了相续成熟的时候,到了茅塞顿开的时候,成就就在当下!现在就是迷惑,慢慢来,磨吧!作为凡夫,没有办法,就要慢慢修、慢慢练。学会历练,学会接受这种艰苦,这是有过程的。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有的。
其实,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但是真正要悟进去,也很难啊!虽然你觉察到了差一点点,但是却没有办法突破,这个时候也是很苦啊,我觉得这是真正的苦修,很苦啊!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五十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