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样的灾难和痛苦,是值得的,也是应该忍受的。但是你这样害怕,心里这样懦弱,就是邪见。
“无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刺烧复分解,今犹未证觉”:无始劫以来,我们一直在六道中轮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过无数的生命,被无数次地切割四肢。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六道中轮回,还在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很多人都还没有明白,没有知觉啊!我们在六道中轮回,遭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这才是最可怕的,才是最需要解决的,但是我们都没有明白,心里没有一点畏惧。生死、轮回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明白。
若是仔细观察、思维,在轮回的过程中,我们曾失去过无数的生命,被切割过无数的手、足、头,但都是无意义的,我们至今还在轮回,还在痛苦。我们失去过很多生命,可能是为了暂时的一些利益去跟别人争斗等,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遭受过很多不幸,包括手脚被无数次地被砍断过。但是,我们所遭受的这些,不但不能让我们解脱,反而会让我们更痛苦;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更严重。如果是以嗔恨心去做的话,结果可能是下地狱,遭受地狱的痛苦。这些痛苦都是无意义的,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伤害,但是我们都在尽力地忍受着。
今天我们通过一些稍微的痛苦、短暂的所谓的灾难,就能了脱生死,能获得究竟的果位,那么承受这些痛苦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
我们认为“自己为了求法、修行,而遭受一些灾难,忍受一些所谓的痛苦”,这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彻底明白,没有真正修进去。若是这样,的确是有点痛苦,有点艰难。但是,当我们真正明白、真正学进去了以后,其实并不艰难,也不苦。
也许世间人认为,“修行挺苦啊,山上的生活很艰难啊!”我曾经讲过一个公案:密勒日巴在山上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身上长出了绿毛,分不清是人,还是动物。贡塘地区的五姐妹认为密勒日巴太苦、太可怜了,于是就嘲笑他。密勒日巴却觉得她们很可怜,就唱起了觉歌。觉歌中说,密勒日巴和贡塘五姐妹之间互相可怜,互相嘲笑。
其实,修行一点儿都不苦,一点儿都不艰难。有佛法,有法喜,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最大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物质上的享受不是真正的享受,表面上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修行不会有真正的苦。可能有些时候会难一些,尤其是当我们还没有明白真理的时候,在没有真正入道、上路的时候,会难一些。刚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没有生起信心的时候,会难一些……因为万事开头难。如果你真正生起了信心,真正找到方法了,会越修越明白,越修越轻松,这个时候不会有艰难困苦。
如果你能忍受这些所谓的苦,就能获得解脱,能获得究竟的果位,这都是值得的,是应该要忍受的。
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
如为除腹疾,暂受疗割苦。
我们生病去医院看病,可能要做手术,但这是为了治病、祛除病根,虽然这个过程会让你很害怕,因为你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你也会接受这种治疗。医生可能对你说:“你的腹部或头部要割开”,这是很让你害怕的一件事,这个过程也许会让你很疼痛,但这是应该忍受的。我们为什么愿意接受手术,忍受这些治疗方法?因为这是祛除病根的方法,这是在治病。经历这样的事情以后,就可以解脱病苦,就可以恢复健康。
同样,我们为了获得解脱或究竟的果位,即使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要遭受一些艰难困苦、严寒酷暑,也是值得的,也是要忍受的。
我们现在根本没有真正明白解脱、成佛的重要性。
什么叫解脱?解脱是永远地解脱烦恼、痛苦,无论你是何种身份、何种条件,都一样可以不烦恼、痛苦,这就是解脱的状态。如果你今天解脱了,身份、条件都不用变,无论你是乞丐,还是国王,都一样不会有烦恼,不会有痛苦。这就是解脱的状态。
其实,人一生的快乐、幸福和物质条件没有太大关系。若是你没有放下,没有真正获得解脱,即使你的身份特殊、财富富足,也一样会烦恼、痛苦;若是你自己真正放下了,真正有成就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无论身处何处,都一样是快乐的、无烦恼的。所谓“黄金和牛粪等同”,这讲的是境界。
什么是成佛?就是福德和智慧达到圆满。“福德”是指善巧方便。所谓福德圆满,是指一切善巧方便都具足;所谓智慧圆满,是指无论你在哪一道,无论是何种身份,内心没有任何烦恼、疑惑。
若是为了解脱、成佛,我们经历点儿灾难或者痛苦也是值得的。其实,我们要的是这种心态,要的是这种精神!如果你能有这样一个坚忍不拔的精神,有这样一个愿力,就不会痛苦了,也不会有障碍了。
内心不能怯懦,要勇敢。只要有愿的力量,就能超越;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当下就是解脱,不会有障碍的。之所以会有障碍,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够坚强。之所以会有痛苦,是因为自己的愿没有发出来,心量没有放开。
医皆以小苦,疗治令病除,
为灭众苦故,当忍修行苦。
为了祛病而要治疗,通过治疗可以摆脱病苦。同样,这些烦恼、习气是一切疾病及痛苦的根,也是轮回的根,是自己最大的障碍,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敌人。我们为了解脱,就要降伏和断除这些烦恼、习气,为此受点苦也是应当的。
凡常此疗法,良医皆不用,
巧施缓药方,疗治众疴疾。
“良医”指佛陀。若我们今天生病了,就会到医院治疗、做手术等,采取一些方法去解决,也很痛苦。但是伟大的佛陀不用这些方法,他有其他的方法。他通过自己的方法,可以让众生解脱一切痛苦。他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
其实,在你不明白的时候,会觉得佛法难;若明白了以后,就不难了。我们觉得所谓的佛理很深奥,若你真正明白了以后,其实一点都不深奥;我们觉得修行很艰难,若你真正找到了方法、窍诀以后,其实一点儿都不难。
若生病了,你到医院治疗,这也是有过程的,也是很痛苦的;为了解决一些暂时的、粗大的痛苦,你起早贪黑地做生意,这个过程也是很难、很痛苦的。佛不用这些方法,佛讲的是智慧。什么是佛法?就是智慧。若是你有智慧,治病就快了,解决问题也快了,身体自然就会健康,家庭自然就会和睦,一切自然就顺利、圆满。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学佛修行,也是为了身体健康、家庭平安。佛法是使我们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的一个方法。若要一切顺心如意,生活与工作圆满,就要有佛法的智慧。若是你有智慧了,心里就没有那么多忧愁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若是有佛法、有智慧,就能保持心态的平静,这样一切自然就平安了。若是你有智慧了,就没有妄念了。所谓的妄念,就是这些我们经常想的这些,都是没有用的,都是不该想的。若是妄念都没有了,该想的都能想到,该做的都能做到,能不事事成功、圆满吗?佛法就是这样的一个方法。
伟大的佛陀不用世间的这些方法,他通过佛法,通过智慧,一切都能迎刃而解,一切都能当下圆满。
卯二、以修习而断:
佛陀先令行,菜蔬等布施,
习此微施已,渐能施己肉。
我们是要做布施的,但是佛没有说刚开始就要施舍自己的骨肉、手足。佛说,刚开始你实在修不出施舍心,实在不能施舍的话,先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练,右手给左手,左手给右手,这样锻炼自己的心态。从自己先能放下的、能舍弃的物品开始,比如说蔬菜之类的普通食物。慢慢地这样练、这样串习,最后逐渐连自己的血肉和身体都能舍弃。也不是必须要把自己的身体和骨肉施舍了,而是讲众生需要的时候可以施舍。意思是要放下对肉体的贪着。这也是有过程的。先把一些不值钱、自己执着心不是特别强的东西放下,不贪着。然后慢慢地放下对自己来说最珍贵的东西,最后要能放下对身体的执着。心态都是练出来的。
我们观想也是如此,是要练习的。刚开始心里要这样思维、忆念很困难,但若是慢慢修炼的话,最后一下子就能观出来了,一下子就能达到那种境界了。就像世间的运动员练跳高一样,刚开始哪能跳那么高?哪能跳那么远?练、练、练……最后都能练出来。我们的心态也是要练的,观修也是要练的。
很多人观不出来,说心静不下来。哪有那么容易心就静下来了?那样太快了。其实,你真正观想成功的时候,那是境界。你真正能契入那种境界了,也不一定要观出一个形象来,或者在你面前显现出什么。当你修到那个程度时,你的境界已经达到菩萨和佛的境界了。所以这都不是着急的事,慢慢练。你若是着急,内心郁闷,这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无论是坐禅,还是观本尊,心态都是要放松的,不能紧张。你心里越紧张,越着急,越观不出来。水不动的时候,才能映出月亮的影子;若是水总动摇,能映出月亮的影子么?所以,别让心动,别让心散乱,不着急,才能真正进入状态,才能真正观出来,这都是要慢慢练的。
一旦觉自身,卑微如蔬菜,
尔时舍身肉,于彼有何难?
若你真正达到了黄金和牛粪等同的境界,你的肉身和蔬菜也是等同的,这个时候要放下、要施舍这个身体,有什么难的?
佛并没有一开始就让我们把一切都放下,一切都施舍掉。所谓施舍,主要是心里要放下贪着。对自己的身体、受用都没有贪着的时候,你的施舍心就修出来了,布施度就圆满了。
其实,修行不难,成就也不难,主要是我们缺少方法,缺少窍诀。佛把方法教给大家了,但是大家不接受、不相信;佛把窍诀赐给我们了,但是大家不运用。以前有个人问:“若是饭菜里有毒怎么办啊?”他不敢用,也不相信这个方法。
佛讲,若是你想解脱烦恼,解脱痛苦,若是你想自己的福德和智慧达到最究竟、最圆满,你就应该这样做,应该这样想。但是我们没有相信啊,更没有这样做啊!这就是问题。若是你真正相信这个方法,若是你真正利用这些窍诀去面对、去实行的话,成就就非常快了,一点儿都不难了。
什么是业障?自己不相信,也不按这个方法去做,得过且过,这就是业障。这是我们要去对治的。
丑二、断除长期之厌烦:
身心受苦害,邪见罪为因,
恶断则无苦,智巧故无忧。
若是有时候受到伤害,有时候遭受痛苦,这是为什么?主要是自己执着,然后造业。
若是你不造恶业,哪来的恶果;你造恶业了,才有恶果。若是你不去执着,就不会受到伤害。若是你不把这个身体执着为我的话,就没有事了。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个真正的成就者,既然已经断除了一切恶,哪来的苦果?既然已经放下了一切,哪来的伤害?
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伤害你;你执着得越深,它对你的伤害越大。我们自己也有亲身体验,比如说,无论是东西,还是人,你越执着,它对你的伤害就越大;若你不去执着,真正放下的话,就不会有这些所谓的伤害。
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
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
“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若是福德圆满了,身体自然就健康、舒适了;若是智慧圆满了,内心自然就安宁了。既然如此,你学佛修行怎么能遭受伤害呢?怎么会遭遇痛苦呢?若是你受到伤害、遭遇痛苦了,说明这是造恶业的果报,是你自己没有放下所导致的。
“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菩萨虽然在轮回里,在人间,但他不属于轮回,不会遭受这些痛苦。《普贤行愿品》中云:“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他是以悲心和愿力来的,是自在的。而众生在六道里,是由业力牵引而来的,是不自由的,是痛苦的。
菩萨不会有疲劳、厌倦的时候,因为他以悲心和愿力而来,他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有,也是一种示现,不是真正的,但是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彻底明白这些。
子二、有欢喜之因:
以此菩提心,能尽宿恶业,
能聚福德海,故胜诸声闻。
若是你能发菩提心,以菩提心去行持善法,就能迅速断尽一切恶业和烦恼,能消除一切障碍,可以立即积累无量无边的善根与福德。所以,这已经超胜声闻和缘觉。
声闻和缘觉也行持善法,也能消业,但是他们没有发菩提心,所以消业的过程很慢,烦恼断得也不彻底,积累福德和善根的过程也很漫长,而且无法达到最圆满。若是发菩提心以后去行持善法,解脱和成就既快,又容易,不同于声闻、缘觉。
所以,大家能遇到大乘佛法,能发菩提心,这是宿世修来的福报,自己要珍惜。以这样的福报、机缘,无论是今生解脱,还是即身成佛,都很容易,就在眼前。
如是思维,令自己的信心增加,去对治自轻凌懒惰。
故应除疲厌,驾驭觉心驹,
从乐趋胜乐,智者谁退怯?
所以,应该遣除一切疲厌,驾驭菩提心的骏马,从安乐之处趋向安乐之处。不仅修行的过程是快乐的,最终所获得的也是安乐。对一个智者来说,哪会有退心和怯懦啊?尽管他身处轮回,但是他是以愿力利益众生的,所以没有任何的疲惫、厌倦。若是一位了知功过的智者,谁会懈怠、退怯呢?
现在有很多人都犯这个毛病。刚开始还很有信心似的,越往后越没有信心了,开始灰心、退步。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明白佛理,还是没有真正去修行。若是真正明白佛理了,若是真正有修行了,不可能这样。为什么要灰心、退步?这是一条光明大道,应该越走越圆满。
大家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相续,自己是什么状态?若是越学越糊涂,越修越没有信心,说明你还是没有明白,还是没有修行。虽然在字面上都懂,看似很精通,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明白。若是真正明白,真正有修行,不会有心灵上的障碍,也不会懈怠。
这些都是镜子,大家要好好地照照,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是不是这样子的?如果有这些问题,自己应该怎样去调整,怎样去改变?这都是很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