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二)▪P2

  ..续本文上一页本感觉不到佛的能量。所谓佛的能量,就是万事万物的能量,也是自性的能量。真正的佛是自性佛,既是我们的自性,也是诸法的自性,都是一体的。当你的内心平静下来的时候,你的佛性、能量就显现出来了。如果你的心不定,根本觉知不到这个佛性,也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个能量。我们不要求,求是不行的;我们要修,尤其是大乘修行人,自己要自信、勇敢,应该如是思维:“我要继承佛的事业,我要承办佛的事业……”以这种心态去拜佛、念佛,这才是对的。

  当你自己的信念特别坚定,内心特别自信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那时,成就就在眼前。主要的问题是自己不自信,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己内心的信念不坚定,总动摇,只向外求。那些向佛求、临时抱佛脚的人都是不自信的人,若是自己自信的话,还会向外求吗?还会向佛求保佑吗?不会的。一切的功德、福德都是本具的,但因为我们有业力,这些本具的福德、功德被业力遮蔽了,所以显现不出来。什么叫业力?心不稳定,总动摇,这就是业力。若是没有业力的话,心能不稳定吗?若是没有业力的话,心能动吗?若没有风,草木也不会动;同样,若没有业力,你的心是不会动的。因为有业力,心才会动摇、散乱;心一动摇、散乱,本具的光明、智慧、福德就无法显现。

  有的人问:“既然福德和智慧都是本具的,那我怎么没有福德呢?怎么没有功德呢?”因为你有业力,功德、福德被业力遮蔽了。只有你真正明白了真相、真理,才会有自信,才会生起真正的信心。当你有自信的时候,还会向外求吗?还会向佛求保佑吗?不会的。

  有的人说:“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佛有信心。”你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其实对佛也没有信心。“怎么没有?!我对佛很深信啊!”你对佛并没有深信,如果你深信佛,你就会依教奉行。但是,你依教奉行了吗?佛说了,如果你今天生病了,这是前世杀生造业的果报,现在你要消业。但是你却到处去算命:“我怎么了?是不是身上有东西了?”佛说了,你身上没有东西,就是前世造的业,现在短命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如果你深信佛,真的对佛有信心,还会找算命先生吗?还会去算命吗?“我怎么生病了?是不是因为我吃得不好,是不是因为我穿得不好?是不是因为我工作累?跟那些有钱人比,我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住得不好。”和这些没有关系,这些都只是缘,不是因。有因有缘,因缘和合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结果。那么,因是什么?就是你前世杀生造业了,所以导致今世生病这个果报。“现在怎么办?是不是要去拜拜佛、烧烧香?”不是。“我是不是应该到医院治病?”你到医院治病也行,但这也是一种缘,不是真正的因。如果你想抽薪止沸,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佛已经告诉你方法了,就是忏悔。若要忏悔,就要对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有追悔心:“我前世肯定造过恶业,杀害过众生,所以今世才有生病这样的果报。众生平等,我不应该杀害众生……”其次,还要有以后再也不杀生的决心。

  对恶业有追悔心,叫破恶力。我们有一句法语:发现错误,发现自己的过患,就是开悟。它的力量很大。虽然我们口头上都说:“忏悔,忏悔……”但是并没有真正去认错,没有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毛病或缺点。发现自己的错误、过患,这叫开悟;发现了所有的错误、所有的过患,这叫彻悟;改变了自己的错误、毛病,这叫成就;改变了所有的毛病、错误,这叫圆满。那个时候,你就成佛了。

  所以,修行的过程不离忏悔,忏悔就是知错改错。比如“我再也不杀生了!”有这种改错的决心,才叫忏悔。若是你真的发自内心、发自肺腑,在这样的情况下,消业会非常快。但是你没有相信,也没有忏悔,还说:“我生病了,要补补身子。”然后又去杀生了,这种人即使病好了,也是暂时的,将来还会生病,还会遭受痛苦。

  你没有深信佛,因为你没有依教奉行啊!所以,若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佛也就没有信心;若是对佛有信心,对自己也会有信心。

  现在有些人想临终往生:“你看我能往生吗?”这种人也是不自信的。不自信的人就是对佛没有信心,若是你对佛有信心,佛是无所不能的,到时候他一定能把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是你没有信心,没有深信。也许你会说:“佛是有这个能力,但是我有业障啊。”什么叫业障?心不定,自己的内心在动摇,这就是业障。如果你内心不动摇、具足信心的时候,你就没有业障。这时,佛到了,佛的加持力也就到了。

  所以,仔细以智慧去观察的话,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是对佛也没有信心;对佛有具足的信心,也会对自己有信心。如果有信心,成就就在眼前;如果有信心,业障当下就消了。真的有信心,就有菩提心。就像猫出现了,老鼠就无影无踪了;同样,真正发出了菩提心,就不会有业障了。若真正具足信心,业障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你信心不足,心总动摇,这就是业障;若心不动摇,心稳定了,有坚定的信心了,也就没有业障了。讲的时候,这些是有次第的,但是你真正开悟、成就的时候,没有次第。在事上,一步一步有次第;在理上,则是茅塞顿开,一下就都明白了。

  也许有人想:“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果是无量,怎么学啊?怎么圆满啊?”法门是无量的,而你心的力量也是无边的,一精通一切精通。所以,当你能真正启发内心的力量的时候,虽然法门无量,但是一下子就通达无碍了。虽然法门无量,但是我们的心也是无处不在的,都是一个真理、一个道理。回归自性的时候就是一体的,讲的都是一个点。主要是这个心。正因为法门是无量的,所以可以圆满;若是有量,就不能圆满。这个道理也许你很难理解。

  心稳定了,信念坚定了,成就就在眼前。所谓“念佛念心,修行修心”,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念佛,有些人认为这是阿弥陀佛的相,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佛在《阿弥陀经》里讲,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其实,这是不了义的说法。阿弥陀佛在哪里?自性就是阿弥陀佛,自心就是阿弥陀佛,自身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在这样的认识当中,在这样的觉悟当中安住,这叫念佛。你只有这样念佛,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当然,若是刚开始学佛,认为“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离我很远很远”,以这样的见解念佛,也可以。佛为什么有很多不了义的说法呢?因为众生需要。尽管佛也在“骗”众生,但佛是好意,没有恶意,这叫方便语,不叫妄语。如果刚开始就告诉你,你自身是西方极乐世界,你自心是阿弥陀佛,你不会明白的,也不可能接受。所以,佛以方便语讲,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之外有个世界叫西方极乐世界,那里到处都是珠宝、玛瑙、珊瑚等等。凡夫就喜欢这些,佛就这样告诉他们。即使是玛瑙,也不是质地坚硬的,而是很软很软的。那个世界有多么多么好,那里有个教主叫阿弥陀佛,很庄严……,如是宣讲,是让众生生欢喜心嘛。

  我们有时候也给大家讲一些放生的功德、念佛的功德等,也是让众生生欢喜心。如果你能生欢喜心,就行了。“太好了,多好啊!”这就是功德,这就是福德。虽然你放生、做布施了,但若是内心没有欢喜心,没有启发内心的意乐,没有功德。

  佛法里经常讲发心。不是对方需要,不是有人让你做,也不是佛命令你做,而是自己发心,这叫功德。这个时候,不是对方需要,而是自己需要。对方是自己种福报的良田,因此内心只有感恩,没有傲慢。否则,就会认为“我好,他不好。”“我施舍他,他应该感恩我。”这是错误的。应当如是思维:我要感恩他,因为有他的存在,有这样的一个对境,我才可以种福田,才能够和这个众生结善缘,才可以增长自己的善根,才可以增长自己的福德,所以要感恩。

  大家不是经常唱《感恩歌》吗?你若是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才有感恩心,你才有资格唱《感恩歌》。“感恩帮助过我的人,感恩伤害我的人,感恩一切……”若是你真的明白了,就有感恩了,否则都是假的。有的人说:“我富裕,他贫穷,我拿东西帮助他,这个时候我还得感恩他?”这就是真正的感恩,这叫功德,这叫福德。若是你放生救了它的命,或者做布施帮助了他,却同时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很了不得啊,我做功德了……”功德和福德一下子就没有了,所以心态是很重要的。

  发心是很重要的。做功德要发心,做善事要发心,只有自己真正发心去做了,才是无怨无悔的。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很多的烦恼,何必呢?还不如不做,真的。我们经常讲发心,你这样发心去做,就是功德,这样你才能增长自己的福德,你不得了了。功德是学来的,福报是修来的。今年你没有功德,明年你可以有功德;今年你没有福德,明年你可以有福德。因为这都是学来的,就是修来的。人都可以学功德,都可以积福德,这个本能叫佛性。你学功德、修福德,功德圆满了,福德圆满了,你就成佛了。你跟那块石头不一样,你跟那个木棍不一样,因为你有佛性,因为你有这个能力,你有这个本能,这叫佛性。那块石头不能学功德,也不能积累福德,所以它没有佛性。你可以积累福德,所以你有佛性,你可以成佛。这些石头、草木等是佛性的显现,也不离佛性,但是不能说它们有佛性。因为它们不能成佛,有佛性就能成佛;但它们也是佛性,因为它们也是我们心的显现,是我们心的幻化和游舞,也不离佛性。因为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都是心的显现,一切都是心的游舞,所以它们都是不离佛性的,都不离那种灵气,都有灵气,但是不能说它们有灵魂。

  犹如蜂采蜜,为法化缘已,

  如昔未谋面,淡然而处之。

  蜜蜂不贪恋花而从中取出花蜜,既没有伤害花,也没有伤害自己,很善巧地采蜜。同样,你既要接触众生、利益众生,也要不伤害自他。不…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