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舟赞讲记(益西彭措)▪P5

  ..续本文上一页而他的亿万倍也不如西方净土人的一相。

  一生到西方,自然现前三十二相,有青莲花眼相,眼目修长;有四十齿相,平整、细密;有手过膝相,柔软的手伸出时超过膝盖;有梵音声相,口中发出的音声极为清澈,远处听到就像在近旁一样,诸如此类的三十二相并不是渐次修福感得,而是由信心和佛的愿力相应就顿然成就!而且有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等的极广大神通,极为自在。金刚身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从世帝王至六天 音乐相胜亿万重

  佛国宝林枝相触 六天音乐不如一

  从世间帝王往上,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天,上层天的音乐胜过下层天亿万倍数。而六欲天最好的音乐无法跟极乐净土的一个声音相比。佛国的七宝林中,树枝碰到树枝所发出的妙音,六欲天的音乐不及它的一分。

  丁二、莲花盛会

  依时供养香风起 拂树华飞落宝地

  宝树飞华泛德水 童子捉取已为船

  乘船直入莲华会 化佛菩萨与衣被

  各执香华佛前立 徐徐遥散变成云

  宝云庄严即是盖 即与宝果教令食

  极乐国土,按时辰对诸佛广修供养。正供养时,香风吹起,风吹着无量宝香合成的万物,带着温雅的德香吹过来时,风拂着树叶,树上的花纷纷飞落在宝地上。又有从宝树上落下的花,飘在七宝池的功德水上。极乐童子就到池水里捉取宝花,等他手一捉时,这朵花就变成了一条船。

  童子就坐在船上,一直泛入莲花海会。入了莲花海会,化现的佛菩萨授予他衣服,把衣服披在他身上。童子们一个个手持香花,在佛前站立,徐徐地把香花往空中远远抛撒,香花顿时在空中变成了云,一朵一朵的宝云非常庄严,结成宝盖。化佛菩萨赐给童子宝果,教他好好受用。

  遇值往生善知识 得闻净土弥陀名

  因佛愿力来相见 常住此国不须还

  由于值遇了教导我往生的善知识,闻到西方净土和阿弥陀佛的名号,以佛愿力加持,才到极乐世界来和圣众相见。从此,常时安住在清净佛国,永远不必要轮回。

  丁三、宝林辉光

  法侣携将入林看 足下辉光超日月

  菩萨众会无穷尽 各各身光互相照

  新往化生紫金色 与诸大众无殊异

  净土的法侣手拉着手带往生的人入宝林观看。这些佛国圣贤脚下发出的光辉,超过日月。极乐世界的菩萨众会到底有多少,一重一重,无穷无尽。那么多的菩萨,每一尊的色身都放出光明,彼此互相照耀。新往生的人也是紫磨真金色身,与菩萨大众无有差异。

  丁四、宝楼庄严

  或入宝楼众中坐 大众见者皆欢喜

  种种庄严不可识 内外相看无障碍

  停足须臾受法乐 三昧无生自然悟

  有时进入七宝楼阁,在大众中安坐。宝楼中,菩萨大众彼此见到时都非常欢喜。宝楼内外有种种庄严,不可思议。宝楼的一切地方都通彻透明,从里看外、从外看里,毫无障碍。就在停步的一瞬间,领受到甚深法乐,就在此时自然就证得三昧,悟得无生空性。

  丁五、地上庄严

  地上庄严众宝间 杂色相参百千万

  宝座华台处处满 随心受用光来照

  净土的地面上七宝庄严,众多金银、琉璃、玛瑙等的妙宝彼此交错,种种色彩交相组合,千种万种,美妙绝伦。宝地上,处处有宝座、有花台,随着你的心想怎么受用,就怎么受用,有光明来照着你。

  丁六、宝池圣众

  百千童子菩萨众 各捧香华临池看

  或坐或立池渠岸 或有寻阶入宝池

  或立于沙或至膝 或没腰头或悬注

  或取金华百宝叶 授与岸上看池人

  百千童子菩萨各自捧着香花,站在七宝池的边上观看。有些菩萨坐着,有些菩萨立在水池或者沟渠岸边,有些菩萨沿着台阶进入了宝池。或者站在金沙上,或者池水没到膝盖,或者没到腰间,没到头上,或者水往下灌注到身上。有些菩萨取来有百宝叶的金莲花交给岸上看池的人。

  受得香华千万种 即散弥陀大会上

  所散之华变成盖 自然音乐绕千重

  宝鸟连声奏天乐 一切见者起悲心

  在河边看的人,得到了各种各样的香花,有千万种之多,就把这些香花向空中抛散到阿弥陀佛的法会上。所抛散的香花自然变成花盖,当时空中有自然发出的音乐,千重万重。净土的宝鸟连连鸣叫,奏起和雅天乐,凡是听到见到的人,心里自然生起悲心。

  丁七、普劝同生分二:一、因行恒专 二、果得涅槃

  这两科是劝导因地修净土要恒要专,恒是长期坚持,专是用心专一。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生净土、得涅槃。

  戊一、因行恒专

  我今到此佛愿力 同缘同行何时来

  普愿阎浮知识等 同行相亲愿莫退

  善导大师说:我现在到这里完全是佛的愿力加持,和我同缘分、同修行的人何时来呢?!普愿阎浮提的同行善知识,大家要同修同行,彼此慈爱,愿你们往生的心不退失!

  专诵弥陀观经等 礼佛观察尽须回

  一切时中相续作 至死为期专复专

  那么,怎么才能不退呢?就是心始终不忘求生净土,要专心地读诵《阿弥陀经》、《观经》等净土经,要时时礼拜阿弥陀佛,要观察极乐净土依正二报的庄严以及娑婆世界的苦难,种种修行的善根全部回向往生。一切时中相续不断地作,口也是净土,身也是净土,心也是净土,让它一切时相续不断,直到这口气断了为止。让自己的心专复专,一心就是这一个方向,一心就是这一个重点。为什么要这样作?就是全力以赴地求往生。为什么要求往生?因为一往生就能实现一切。

  戊二、果得涅槃

  一到弥陀安养国 毕竟逍遥即涅槃

  涅槃庄严处处满 见色闻香罪障除

  飞踊空中作神变 赞叹净土难思议

  或散华香供养佛 报佛慈恩心无尽

  不因释迦如来力 弥陀净土若为闻

  众生障尽闻皆喜 顿断诸恶愿求生

  般舟三昧乐  誓愿今生顺佛教

  只要这样专精地去作,一生到弥陀安养国,那就毕竟逍遥,永远没有尘劳的侵扰,所以说“毕竟逍遥即涅槃”。凡夫往生弥陀净土,不断烦恼就得涅槃分,这是仗佛力加持。极乐世界到处充满了涅槃庄严,眼见到色、鼻闻到香,泛指六根接触一切境时,一触到,就顿消罪障。

  这时脱去了业报身,所得的金刚身神通自在,能直接飞踊在虚空中,作种种神变,赞叹净土不可思议。或者把花香散在虚空中供养佛,发起尽未来际报答佛恩的心。这种报恩是报不尽的,为什么?不是佛慈悲为我们宣说净土法,我们怎么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呢?!众生业障清净时,闻到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都会生欢喜心,都会果断地放下恶业,发愿求生。所以誓愿今生奉行佛的教导。

  丙三、极乐图卷三分四:一、专行得生 二、佛遣观奇 三、游历他方 四、报恩真修

  丁一、专行得生分二:一、专恒信向 二、得生庆喜

  戊一、专恒信向

  这是善导大师教导我们教净土要有四种心:一是专心,二是恒心,三是信心,四是回向心,由这样专一地行持就能往生。

  行住坐卧专念佛 一切善业并须回

  念念时中常忏悔 终时即上金刚台

  这是教我们修往生的因,就是心里要发誓:今生一定依从佛的教导。佛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经》里叫我这么修,我就依佛的教导真实去做。怎么做?平时不论我是走着、还是坐着、还是站着、还是躺着,总是专心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成就的根本,所以时时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然后所作的一切善业,下至点滴,都回向往生,念念时中常忏悔自己的罪业。这么做,临终时就能登上金刚台,上品往生。

  一切时中望西礼 表知凡圣心相向

  佛知众生心杂乱 偏教正念住西方

  一切时中都向着西方顶礼,身体没有礼拜时,心仍然朝西方敬礼,这就是“一切时中望西礼”。为什么要这样?这是表明我的心在西方,我一生的向往在西方,我终身的依怙是阿弥陀佛,我成佛的所在是极乐世界。所以是表明凡心和圣心彼此相向,就是佛的心向着我,我的心也向着佛,我的心跟佛的心相合,我的愿跟佛的愿相合。

  释迦佛知道浊世的众生内心杂乱,所以特意教人一心系念在西方净土这一处。

  不知弥陀国远近 佛道超过十万亿

  道里虽遥不足到 弹指之间入宝池

  不知道阿弥陀佛的佛国有多遥远,释迦佛说:从这个世界往西越过十万亿国土。虽然距离是这么遥远,但并不是用脚行走来到达,而是只要自己的心跟佛的心相应,一弹指间就入了七宝池。

  唯恨众生疑不疑 净土对面不相忤

  莫论弥陀摄不摄 意在专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决定向 临终华盖自来迎

  说到往生,佛的智慧、慈悲、愿力一切都最极圆满,就只看众生自己这边。看众生的心怀疑还是不怀疑,如果不怀疑,就一念即到;如果怀疑,就万里之遥。净土就在每个人对面,它没有违背你,只有你的心违背净土。你莫管阿弥陀佛摄不摄受,佛的悲愿不可能不摄受,关键在你专心地回向极乐、信向弥陀。你要不向往,佛再有慈悲也用不上,只要你把心转过来,决定趣向极乐,临终时自然有花盖来迎接你。

  戊二、得生庆喜

  从佛乘华入宝国 见诸大众悟无生

  一一宝楼随意入 内外庄严不可识

  临命终时,莲花就来了、宝盖就来了,自己就坐在莲花台上,随佛入了极乐世界。入了极乐世界,见到无量菩萨大众,悟得无生空性。这时,一座座的宝楼随意进入,宝楼内外都是不可思议的庄严。

  鸟作音声菩萨舞 童子欢喜作神通

  为我娑婆得生者 种种供养令欢喜

  自己新到极乐世界,从净土的宝莲花里化生出来。这个时候,净土的灵鸟作种种妙音,菩萨作种种舞蹈,童子欢喜地作种种神通。他们是为我这个从娑婆得生极乐的人作种种供养,让我欢喜,庆贺我得生了!

  丁二、佛遣观奇

  (就是得生净土之后,佛叫新往生的人去看净土的奇妙境…

《般舟赞讲记(益西彭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