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舟贊講記(益西彭措)▪P5

  ..續本文上一頁而他的億萬倍也不如西方淨土人的一相。

  一生到西方,自然現前叁十二相,有青蓮花眼相,眼目修長;有四十齒相,平整、細密;有手過膝相,柔軟的手伸出時超過膝蓋;有梵音聲相,口中發出的音聲極爲清澈,遠處聽到就像在近旁一樣,諸如此類的叁十二相並不是漸次修福感得,而是由信心和佛的願力相應就頓然成就!而且有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等的極廣大神通,極爲自在。金剛身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從世帝王至六天 音樂相勝億萬重

  佛國寶林枝相觸 六天音樂不如一

  從世間帝王往上,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天,上層天的音樂勝過下層天億萬倍數。而六欲天最好的音樂無法跟極樂淨土的一個聲音相比。佛國的七寶林中,樹枝碰到樹枝所發出的妙音,六欲天的音樂不及它的一分。

  丁二、蓮花盛會

  依時供養香風起 拂樹華飛落寶地

  寶樹飛華泛德水 童子捉取已爲船

  乘船直入蓮華會 化佛菩薩與衣被

  各執香華佛前立 徐徐遙散變成雲

  寶雲莊嚴即是蓋 即與寶果教令食

  極樂國土,按時辰對諸佛廣修供養。正供養時,香風吹起,風吹著無量寶香合成的萬物,帶著溫雅的德香吹過來時,風拂著樹葉,樹上的花紛紛飛落在寶地上。又有從寶樹上落下的花,飄在七寶池的功德水上。極樂童子就到池水裏捉取寶花,等他手一捉時,這朵花就變成了一條船。

  童子就坐在船上,一直泛入蓮花海會。入了蓮花海會,化現的佛菩薩授予他衣服,把衣服披在他身上。童子們一個個手持香花,在佛前站立,徐徐地把香花往空中遠遠抛撒,香花頓時在空中變成了雲,一朵一朵的寶雲非常莊嚴,結成寶蓋。化佛菩薩賜給童子寶果,教他好好受用。

  遇值往生善知識 得聞淨土彌陀名

  因佛願力來相見 常住此國不須還

  由于值遇了教導我往生的善知識,聞到西方淨土和阿彌陀佛的名號,以佛願力加持,才到極樂世界來和聖衆相見。從此,常時安住在清淨佛國,永遠不必要輪回。

  丁叁、寶林輝光

  法侶攜將入林看 足下輝光超日月

  菩薩衆會無窮盡 各各身光互相照

  新往化生紫金色 與諸大衆無殊異

  淨土的法侶手拉著手帶往生的人入寶林觀看。這些佛國聖賢腳下發出的光輝,超過日月。極樂世界的菩薩衆會到底有多少,一重一重,無窮無盡。那麼多的菩薩,每一尊的色身都放出光明,彼此互相照耀。新往生的人也是紫磨真金色身,與菩薩大衆無有差異。

  丁四、寶樓莊嚴

  或入寶樓衆中坐 大衆見者皆歡喜

  種種莊嚴不可識 內外相看無障礙

  停足須臾受法樂 叁昧無生自然悟

  有時進入七寶樓閣,在大衆中安坐。寶樓中,菩薩大衆彼此見到時都非常歡喜。寶樓內外有種種莊嚴,不可思議。寶樓的一切地方都通徹透明,從裏看外、從外看裏,毫無障礙。就在停步的一瞬間,領受到甚深法樂,就在此時自然就證得叁昧,悟得無生空性。

  丁五、地上莊嚴

  地上莊嚴衆寶間 雜色相參百千萬

  寶座華臺處處滿 隨心受用光來照

  淨土的地面上七寶莊嚴,衆多金銀、琉璃、瑪瑙等的妙寶彼此交錯,種種色彩交相組合,千種萬種,美妙絕倫。寶地上,處處有寶座、有花臺,隨著你的心想怎麼受用,就怎麼受用,有光明來照著你。

  丁六、寶池聖衆

  百千童子菩薩衆 各捧香華臨池看

  或坐或立池渠岸 或有尋階入寶池

  或立于沙或至膝 或沒腰頭或懸注

  或取金華百寶葉 授與岸上看池人

  百千童子菩薩各自捧著香花,站在七寶池的邊上觀看。有些菩薩坐著,有些菩薩立在水池或者溝渠岸邊,有些菩薩沿著臺階進入了寶池。或者站在金沙上,或者池水沒到膝蓋,或者沒到腰間,沒到頭上,或者水往下灌注到身上。有些菩薩取來有百寶葉的金蓮花交給岸上看池的人。

  受得香華千萬種 即散彌陀大會上

  所散之華變成蓋 自然音樂繞千重

  寶鳥連聲奏天樂 一切見者起悲心

  在河邊看的人,得到了各種各樣的香花,有千萬種之多,就把這些香花向空中抛散到阿彌陀佛的法會上。所抛散的香花自然變成花蓋,當時空中有自然發出的音樂,千重萬重。淨土的寶鳥連連鳴叫,奏起和雅天樂,凡是聽到見到的人,心裏自然生起悲心。

  丁七、普勸同生分二:一、因行恒專 二、果得涅槃

  這兩科是勸導因地修淨土要恒要專,恒是長期堅持,專是用心專一。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生淨土、得涅槃。

  戊一、因行恒專

  我今到此佛願力 同緣同行何時來

  普願閻浮知識等 同行相親願莫退

  善導大師說:我現在到這裏完全是佛的願力加持,和我同緣分、同修行的人何時來呢?!普願閻浮提的同行善知識,大家要同修同行,彼此慈愛,願你們往生的心不退失!

  專誦彌陀觀經等 禮佛觀察盡須回

  一切時中相續作 至死爲期專複專

  那麼,怎麼才能不退呢?就是心始終不忘求生淨土,要專心地讀誦《阿彌陀經》、《觀經》等淨土經,要時時禮拜阿彌陀佛,要觀察極樂淨土依正二報的莊嚴以及娑婆世界的苦難,種種修行的善根全部回向往生。一切時中相續不斷地作,口也是淨土,身也是淨土,心也是淨土,讓它一切時相續不斷,直到這口氣斷了爲止。讓自己的心專複專,一心就是這一個方向,一心就是這一個重點。爲什麼要這樣作?就是全力以赴地求往生。爲什麼要求往生?因爲一往生就能實現一切。

  戊二、果得涅槃

  一到彌陀安養國 畢竟逍遙即涅槃

  涅槃莊嚴處處滿 見色聞香罪障除

  飛踴空中作神變 贊歎淨土難思議

  或散華香供養佛 報佛慈恩心無盡

  不因釋迦如來力 彌陀淨土若爲聞

  衆生障盡聞皆喜 頓斷諸惡願求生

  般舟叁昧樂  誓願今生順佛教

  只要這樣專精地去作,一生到彌陀安養國,那就畢竟逍遙,永遠沒有塵勞的侵擾,所以說“畢竟逍遙即涅槃”。凡夫往生彌陀淨土,不斷煩惱就得涅槃分,這是仗佛力加持。極樂世界到處充滿了涅槃莊嚴,眼見到色、鼻聞到香,泛指六根接觸一切境時,一觸到,就頓消罪障。

  這時脫去了業報身,所得的金剛身神通自在,能直接飛踴在虛空中,作種種神變,贊歎淨土不可思議。或者把花香散在虛空中供養佛,發起盡未來際報答佛恩的心。這種報恩是報不盡的,爲什麼?不是佛慈悲爲我們宣說淨土法,我們怎麼能聽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呢?!衆生業障清淨時,聞到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都會生歡喜心,都會果斷地放下惡業,發願求生。所以誓願今生奉行佛的教導。

  丙叁、極樂圖卷叁分四:一、專行得生 二、佛遣觀奇 叁、遊曆他方 四、報恩真修

  丁一、專行得生分二:一、專恒信向 二、得生慶喜

  戊一、專恒信向

  這是善導大師教導我們教淨土要有四種心:一是專心,二是恒心,叁是信心,四是回向心,由這樣專一地行持就能往生。

  行住坐臥專念佛 一切善業並須回

  念念時中常忏悔 終時即上金剛臺

  這是教我們修往生的因,就是心裏要發誓:今生一定依從佛的教導。佛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觀經》裏叫我這麼修,我就依佛的教導真實去做。怎麼做?平時不論我是走著、還是坐著、還是站著、還是躺著,總是專心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成就的根本,所以時時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然後所作的一切善業,下至點滴,都回向往生,念念時中常忏悔自己的罪業。這麼做,臨終時就能登上金剛臺,上品往生。

  一切時中望西禮 表知凡聖心相向

  佛知衆生心雜亂 偏教正念住西方

  一切時中都向著西方頂禮,身體沒有禮拜時,心仍然朝西方敬禮,這就是“一切時中望西禮”。爲什麼要這樣?這是表明我的心在西方,我一生的向往在西方,我終身的依怙是阿彌陀佛,我成佛的所在是極樂世界。所以是表明凡心和聖心彼此相向,就是佛的心向著我,我的心也向著佛,我的心跟佛的心相合,我的願跟佛的願相合。

  釋迦佛知道濁世的衆生內心雜亂,所以特意教人一心系念在西方淨土這一處。

  不知彌陀國遠近 佛道超過十萬億

  道裏雖遙不足到 彈指之間入寶池

  不知道阿彌陀佛的佛國有多遙遠,釋迦佛說:從這個世界往西越過十萬億國土。雖然距離是這麼遙遠,但並不是用腳行走來到達,而是只要自己的心跟佛的心相應,一彈指間就入了七寶池。

  唯恨衆生疑不疑 淨土對面不相忤

  莫論彌陀攝不攝 意在專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決定向 臨終華蓋自來迎

  說到往生,佛的智慧、慈悲、願力一切都最極圓滿,就只看衆生自己這邊。看衆生的心懷疑還是不懷疑,如果不懷疑,就一念即到;如果懷疑,就萬裏之遙。淨土就在每個人對面,它沒有違背你,只有你的心違背淨土。你莫管阿彌陀佛攝不攝受,佛的悲願不可能不攝受,關鍵在你專心地回向極樂、信向彌陀。你要不向往,佛再有慈悲也用不上,只要你把心轉過來,決定趣向極樂,臨終時自然有花蓋來迎接你。

  戊二、得生慶喜

  從佛乘華入寶國 見諸大衆悟無生

  一一寶樓隨意入 內外莊嚴不可識

  臨命終時,蓮花就來了、寶蓋就來了,自己就坐在蓮花臺上,隨佛入了極樂世界。入了極樂世界,見到無量菩薩大衆,悟得無生空性。這時,一座座的寶樓隨意進入,寶樓內外都是不可思議的莊嚴。

  鳥作音聲菩薩舞 童子歡喜作神通

  爲我娑婆得生者 種種供養令歡喜

  自己新到極樂世界,從淨土的寶蓮花裏化生出來。這個時候,淨土的靈鳥作種種妙音,菩薩作種種舞蹈,童子歡喜地作種種神通。他們是爲我這個從娑婆得生極樂的人作種種供養,讓我歡喜,慶賀我得生了!

  丁二、佛遣觀奇

  (就是得生淨土之後,佛叫新往生的人去看淨土的奇妙境…

《般舟贊講記(益西彭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