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要谤它,不要说《华严经》怎样,不要说大乘经典怎样。因为究竟第一义融会一切法,任何东西的本体都是第一义,诽谤任何一个法都是诽谤第一义法。所以在此世界任何善法,乃至于外道,都不可以心生诽谤,除非为方便利益众生故,令他会到第一义,方便说这个究竟那个不究竟,但是你内心中究竟的时候,一切处究竟,不可能有一个地方不究竟。为什么呢?你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在第一义里面是包容的。如果你不包容它,证明你第一义根本就没有得到。为什么我在山门写了个匾“净土融宗”呢?净土法门融一切法门,任何外道都可以融会到里面去,变成第一义谛法,因为第一义谛里面没有对立的法,对立的法就是外道。对立是在不对立里面显现出来的,对立来自于无对立。比如我讲话,我看到你,我是绝对的,你也是绝对的。我们两个相对是迷,迷就是幻的体。你诽谤的时候就诽谤了真的,幻的东西你诽谤不到啊,就像水里的月亮你诽谤它有什么用啊?你诽谤不到的。你拿刀只能斩到佛,斩不到影子的。所以我们在诽谤别人的时候,就诽谤了绝对,就是诽谤第一义谛。因为相对的体你是诽谤不到的,因为那是幻体,业如虚幻,既然业是虚幻的,你手抓虚空是抓不到的,所以你诽谤人总是错的,只要你讲人家错你就是错。净土法门在第一义里面容纳一切众生,除非为了教化众生的方便,你心里面决定的这个信是永不再变,就像佛陀“妙湛总持不动尊”,去教化众生,应众生显种种法,讲究竟第一义谛,但是因为众生是相对的,佛陀绝对的体对他来讲也是相对,是由众生的业力所感召的,所以众生在相对的时候,妄心触动了你自己的真心,你真心对妄心的时候,妄心就站不住了,他认为你在诽谤他,那是方便故,如果对方觉悟了,就知道你没有诽谤他。所以我讲真心的时候,可能一些人会反对,但是到最后面他到绝对体里面无有一法的时候,就会知道:啊!原来师父讲的全是对的!你心里面不建立一法的时候,一切法都是对的。所以在《金刚经》里讲: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讲阿弥陀佛讲到这个地方,从开始一直观察到现在,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菩萨因地都观察到了,到现在,你就发现自己,定善也好杂善也好到现在的散善也好,一切善法都融在第一义里面,心不惊动,证明这个人已经不可思议了。为什么要深信因果呢?因为在你遇到第一义谛的时候,是佛因必有佛果,然后你见到任何东西,心中都是第一义,佛因不断的在你心中,第一义谛的果也同时在那个地方。所以你在此世界不管怎么教化众生,都在第一义谛里面,没有取没有舍,没有一个我,也没有一个独立的法,也没有一个独立的我的大悲心。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是上品上生里讲的,上品中生里面没有讲。中品和下品是对于什么人来讲的呢?就是对平时很少闻法,对阿弥陀佛还没有深信的人讲的。我会简单的讲一下。但是上品非常重要。第十四观里面还有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有这三心就有第一义在里面,所以我必须要把第一义谛说出来。大家了解第一义就知道,我们在这一观里面要与第一义相应。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此人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很简单吧,回向愿求生极乐世界,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谛,是故我今来迎接汝。前面是佛来授记,这里是佛来同你说:汝行大乘,不是看经,是行大乘,因为你解第一义谛,是故我来迎接你。
“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花。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与千化佛,一时授手。就是得诸佛现前三昧。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大宝莲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体马上就像金色的一样,足下有七宝莲花,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为什么还有一宿花开呢?解第一义谛、深信因果、不谤大乘,这是讲的上品中生。上品上生要读诵大乘经典。行者的第一义谛跟阿弥陀佛的第一义谛是相应的,行者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相应的一刹那,他还执着于自己的第一义谛,有“我”得第一义谛,认为自己闻到阿弥陀佛已经得到了第一义谛法,还有一个“我”在,就麻烦了,所以花还没有开,但是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宿花开,就是很快就开了,证明闻到第一义谛法很重要。一般人闻般若智慧都通达第一义谛,但是还有认为“我”通达般若的念,不是把整个的“我”舍给阿弥陀佛,不知道这一生来就是一个阿弥陀佛的体,根本就没有我,不是在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里面,不是即得往生。认为我闻到阿弥陀佛得第一义谛法,还有一个我得到智慧、我得到大悲心、我无我了,还有一个无我的心,还有一个我平等的心,还有一个“我”在那个地方,还不是一个全部的阿弥陀佛。认为我常福在跟你讲话,不知道常福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认为无我了,还有一个无我的念头在。无我还是妄心啊,不知道出家的全部就是阿弥陀佛。“无我”还是一个“我”,这个“无我”就障碍了你,还有刹那一宿夜花才开。但是因为你与第一义谛相应了,这个人已经不可思议。如果真正了解了,告诉你,你在此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在教化。你闻到阿弥陀佛,就得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没有讲临命终时,“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十八愿,乃至十念,十念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不成佛。不是说,乃至十念,临命终时不往生者,不取正觉,没有这样讲啊。“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说十声佛号你不往生,阿弥陀佛就不成佛。现在人动不动在后面加一句:“临命终时”,非要在乃至十念后面加一个“临命终时”。有一个“临命终时”,就变成了你自己在莲花里面有一刹那时间花不开。但是呢,这种人也不错了。上品跟中品往生都是一刹那就往生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微风一吹花就开了。一宿夜弹指之间就过去了,花就开了。
“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因前宿习,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宿夜花开了以后,还有习气啊,但是在佛面前赞美于佛,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广做佛事。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花,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发菩提心就是无上的道心,就是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无上道心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对大乘不诽谤,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发无上道心就是成佛的心,我要成佛,此人也刹那时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你面前,赞言:汝今清净故,发无上道心,我来接你。
“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花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见此事已,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台。坐已花合,随世尊后,刹那时间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花就开了。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心中还不能明了。经三七日后,乃了了见。三个七天,就是二十一天,就已经明了了。闻众音声,演说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上辈往生都是见佛,花开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有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个样子的,有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那个样子的呢?跟因地有关,因跟果是相应的,什么因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什么果。如果你在此世界是大乘的因,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大乘果;如果你在此世界是中乘的因,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中乘的果。你得第一谛法,到西方极乐世界有果的成就。你在此世界虽然发了无上菩提心,无上的道心,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人在西方极乐世界三七二十一天,闻到佛的音声,但是要经过三个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大家想一想,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有这种次第的法呢?有没有次第呢?上品往生,真正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每个众生虽然没有获得佛的果德,但是所享受的全是佛的果德。就像我不是国王,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享受跟国王一样的果报,没有任何差别。讲次第是对于众生的心,为了开显上品往生者。上辈往生,上三品,开显的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主要是讲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开显让我们现在往生。如果你现在往生,那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跟佛是不二的。如果你非要到临命终时、死后往生,这就增加了一个我执。有这个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6-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