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6-1▪P2

  ..續本文上一頁不要謗它,不要說《華嚴經》怎樣,不要說大乘經典怎樣。因爲究竟第一義融會一切法,任何東西的本體都是第一義,誹謗任何一個法都是誹謗第一義法。所以在此世界任何善法,乃至于外道,都不可以心生誹謗,除非爲方便利益衆生故,令他會到第一義,方便說這個究竟那個不究竟,但是你內心中究竟的時候,一切處究竟,不可能有一個地方不究竟。爲什麼呢?你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在第一義裏面是包容的。如果你不包容它,證明你第一義根本就沒有得到。爲什麼我在山門寫了個匾“淨土融宗”呢?淨土法門融一切法門,任何外道都可以融會到裏面去,變成第一義谛法,因爲第一義谛裏面沒有對立的法,對立的法就是外道。對立是在不對立裏面顯現出來的,對立來自于無對立。比如我講話,我看到你,我是絕對的,你也是絕對的。我們兩個相對是迷,迷就是幻的體。你誹謗的時候就誹謗了真的,幻的東西你誹謗不到啊,就像水裏的月亮你誹謗它有什麼用啊?你誹謗不到的。你拿刀只能斬到佛,斬不到影子的。所以我們在誹謗別人的時候,就誹謗了絕對,就是誹謗第一義谛。因爲相對的體你是誹謗不到的,因爲那是幻體,業如虛幻,既然業是虛幻的,你手抓虛空是抓不到的,所以你誹謗人總是錯的,只要你講人家錯你就是錯。淨土法門在第一義裏面容納一切衆生,除非爲了教化衆生的方便,你心裏面決定的這個信是永不再變,就像佛陀“妙湛總持不動尊”,去教化衆生,應衆生顯種種法,講究竟第一義谛,但是因爲衆生是相對的,佛陀絕對的體對他來講也是相對,是由衆生的業力所感召的,所以衆生在相對的時候,妄心觸動了你自己的真心,你真心對妄心的時候,妄心就站不住了,他認爲你在誹謗他,那是方便故,如果對方覺悟了,就知道你沒有誹謗他。所以我講真心的時候,可能一些人會反對,但是到最後面他到絕對體裏面無有一法的時候,就會知道:啊!原來師父講的全是對的!你心裏面不建立一法的時候,一切法都是對的。所以在《金剛經》裏講: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講阿彌陀佛講到這個地方,從開始一直觀察到現在,大家有沒有觀察到?菩薩因地都觀察到了,到現在,你就發現自己,定善也好雜善也好到現在的散善也好,一切善法都融在第一義裏面,心不驚動,證明這個人已經不可思議了。爲什麼要深信因果呢?因爲在你遇到第一義谛的時候,是佛因必有佛果,然後你見到任何東西,心中都是第一義,佛因不斷的在你心中,第一義谛的果也同時在那個地方。所以你在此世界不管怎麼教化衆生,都在第一義谛裏面,沒有取沒有舍,沒有一個我,也沒有一個獨立的法,也沒有一個獨立的我的大悲心。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是上品上生裏講的,上品中生裏面沒有講。中品和下品是對于什麼人來講的呢?就是對平時很少聞法,對阿彌陀佛還沒有深信的人講的。我會簡單的講一下。但是上品非常重要。第十四觀裏面還有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有這叁心就有第一義在裏面,所以我必須要把第一義谛說出來。大家了解第一義就知道,我們在這一觀裏面要與第一義相應。

  “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衆,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此人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很簡單吧,回向願求生極樂世界,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量大衆,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谛,是故我今來迎接汝。前面是佛來授記,這裏是佛來同你說:汝行大乘,不是看經,是行大乘,因爲你解第一義谛,是故我來迎接你。

  “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贊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花,經宿即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花。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與千化佛,一時授手。就是得諸佛現前叁昧。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贊歎諸佛,如一念頃,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大寶蓮花,經宿即開,行者身體馬上就像金色的一樣,足下有七寶蓮花,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爲什麼還有一宿花開呢?解第一義谛、深信因果、不謗大乘,這是講的上品中生。上品上生要讀誦大乘經典。行者的第一義谛跟阿彌陀佛的第一義谛是相應的,行者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相應的一刹那,他還執著于自己的第一義谛,有“我”得第一義谛,認爲自己聞到阿彌陀佛已經得到了第一義谛法,還有一個“我”在,就麻煩了,所以花還沒有開,但是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宿花開,就是很快就開了,證明聞到第一義谛法很重要。一般人聞般若智慧都通達第一義谛,但是還有認爲“我”通達般若的念,不是把整個的“我”舍給阿彌陀佛,不知道這一生來就是一個阿彌陀佛的體,根本就沒有我,不是在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裏面,不是即得往生。認爲我聞到阿彌陀佛得第一義谛法,還有一個我得到智慧、我得到大悲心、我無我了,還有一個無我的心,還有一個我平等的心,還有一個“我”在那個地方,還不是一個全部的阿彌陀佛。認爲我常福在跟你講話,不知道常福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裏面。認爲無我了,還有一個無我的念頭在。無我還是妄心啊,不知道出家的全部就是阿彌陀佛。“無我”還是一個“我”,這個“無我”就障礙了你,還有刹那一宿夜花才開。但是因爲你與第一義谛相應了,這個人已經不可思議。如果真正了解了,告訴你,你在此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在教化。你聞到阿彌陀佛,就得阿彌陀佛。“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沒有講臨命終時,“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十八願,乃至十念,十念如果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不成佛。不是說,乃至十念,臨命終時不往生者,不取正覺,沒有這樣講啊。“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說十聲佛號你不往生,阿彌陀佛就不成佛。現在人動不動在後面加一句:“臨命終時”,非要在乃至十念後面加一個“臨命終時”。有一個“臨命終時”,就變成了你自己在蓮花裏面有一刹那時間花不開。但是呢,這種人也不錯了。上品跟中品往生都是一刹那就往生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微風一吹花就開了。一宿夜彈指之間就過去了,花就開了。

  “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衆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谛。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贊歎世尊。經于七日,應時即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曆事諸佛。于諸佛所,修諸叁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因前宿習,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宿夜花開了以後,還有習氣啊,但是在佛面前贊美于佛,經于七日,應時即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曆事諸佛,廣做佛事。于諸佛所,修諸叁昧。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花,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發菩提心就是無上的道心,就是成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發無上道心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對大乘不誹謗,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發無上道心就是成佛的心,我要成佛,此人也刹那時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你面前,贊言:汝今清淨故,發無上道心,我來接你。

  “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花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于衆相好,心不明了。于叁七日後,乃了了見。聞衆音聲,皆演妙法。遊曆十方,供養諸佛。于諸佛前,聞甚深法。經叁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見此事已,即自見身坐金蓮花臺。坐已花合,隨世尊後,刹那時間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花就開了。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于衆相好,心不明了,心中還不能明了。經叁七日後,乃了了見。叁個七天,就是二十一天,就已經明了了。聞衆音聲,演說妙法。遊曆十方,供養諸佛。于諸佛前,聞甚深法。經叁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上輩往生都是見佛,花開就到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有的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樣子的,有的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那個樣子的呢?跟因地有關,因跟果是相應的,什麼因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什麼果。如果你在此世界是大乘的因,你在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大乘果;如果你在此世界是中乘的因,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中乘的果。你得第一谛法,到西方極樂世界有果的成就。你在此世界雖然發了無上菩提心,無上的道心,臨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人在西方極樂世界叁七二十一天,聞到佛的音聲,但是要經過叁個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大家想一想,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有這種次第的法呢?有沒有次第呢?上品往生,真正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每個衆生雖然沒有獲得佛的果德,但是所享受的全是佛的果德。就像我不是國王,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享受跟國王一樣的果報,沒有任何差別。講次第是對于衆生的心,爲了開顯上品往生者。上輩往生,上叁品,開顯的是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主要是講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開顯讓我們現在往生。如果你現在往生,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跟佛是不二的。如果你非要到臨命終時、死後往生,這就增加了一個我執。有這個我…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6-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