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6-1▪P3

  ..续本文上一页执的念头,令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次第的体显现。就像极乐世界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但极乐世界哪会有这些鸟雀呢?在此世界做少功德者,在西方极乐世界都看到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由旬高的道场树,在此世界持一点戒律,在西方极乐世界戒律都会圆满。有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故,令我们的一切功德会圆满的。

  讲这三品的目的,是开显我们众生的因地,要我们明了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开显我们众生的真实心。后面讲下品往生,做恶业的人,只要你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但是要经多少多少劫才能花开,其实就告诉我们,那一念善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做恶重要,那一念善就是你往生之本。如果了知你这一念善是一切善,你往生品位就高了。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你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如果了知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把你现前的菩提道心、功德能够建立起阿弥陀佛的真实心、阿弥陀佛的平等心、阿弥陀佛的果德回向心,此行者即得往生。所以呢,上辈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三心就是众生的因。把众生的因跟佛陀的果,以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直接来信阿弥陀佛,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善导大师讲:九品导致于信阿弥陀佛故。讲九品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导致你信阿弥陀佛,最终还是要信阿弥陀佛,九品是一个方便,阿弥陀佛才是你的真心。也就是《观经》讲到最后的目的,是要你观无量寿佛。在一切处观无量寿佛,才叫观无量寿佛。为什么呢?佛口中生是故为佛。众生因就不是佛因,佛陀把众生的因说出来,从佛口中出,就变成佛因了。佛陀讲的是无量寿佛,没有讲别的东西,是为了让我们观察无量寿佛。前面讲慈心不杀、具诸众戒和读大乘经典,你心中很清楚,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心。是故慈心不杀,众生生命皆是阿弥陀佛故;具诸众戒,了知一切法界平等故;读诵大乘经典,了知阿弥陀佛的自利利他的大悲心故。利益无量众生,没有一个我在利益众生;没有一个我在读诵大乘经典;持戒而无戒可持,没有一个我在持戒;慈心不杀,没有一个我在慈心不杀。因为慈心不杀是本体故。有心恶,有犯众戒,才有众戒之说。因为你迷惑故,才会有读诵大乘经典。如果你心中不迷,这些都是本来面目。因为我本来的面目就是阿弥陀佛,我本来的面目就是无有分别,我本来的面目就是慈心不杀,一切生命皆是阿弥陀佛故。因为不了知,所以迷。迷了,所以做一切事都加一个我在里面。这个“我”就障碍了你。在这个体上面,照样是慈心不杀,因为信阿弥陀佛故;照样具诸众戒,因为心无别分故;照样的读诵大乘一切经典,但是了知是阿弥陀佛大悲心故。就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此人跟前面的三心就相应了。因为跟上上品的三心相应,叫做“即得往生”、“即便往生”。上中品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在上中品里面,虽然不能读诵大乘经典,但是深解第一义,了知无量寿佛是什么。善解第一义,知道般若智慧,了知你现在的般若智慧是我执故,认为我得了“无我”了,“我”知道我自己已经平等了。包括读任何般若经都会体现出来这个世界是没有我的,这个世界是无常、无我。我们的意识叫无常,法界叫无我,我们的身体叫无常,我们的念头叫无住。因为无住你就生无住想,无住就是我无住体,《金刚经》里还有无住体,无住是在十法界里面了。虽然成佛,讲佛的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毕竟在三界中应化众生。你有无住心,虽然了解第一义谛,知道无住就是我心,有住即无住,你了解第一义谛法,还有“我心中生起第一义谛”的概念,有“我跟你是不二”的概念,还有“得无生忍”这些念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危险,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七天才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如果你现前把这些小我执去掉,就是上品上生。净土法门为什么说自己是凡夫呢?就是你通达般若,通达一切经典,还说你是凡夫,为什么呢?就是要把你这个般若之心扔掉,把你得第一义谛的心扔掉,彻底的信顺于阿弥陀佛,就叫一片净土啊。如果你会于此意,就不会落到上中品往生里了。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应当信顺阿弥陀佛。信净土法门,印光大师讲得非常好:老实念佛!就是这样讲了,我们就彻底的变老实了。你本来了解通达第一义谛,这时知道第一义谛不可执,因为执着会障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悟第一义谛法,读诵大乘经典、修行六念、慈心不杀、具诸众戒也不可以骄傲。为什么呢?因为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是没有“我”的。你不信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照样在西方极乐世界有小小的障碍,证明这个“我”的心有障碍。所以印光大师讲得非常好。他过去修过禅宗的,当时诽谤过阿弥陀佛,后来彻底的明了了,专弘阿弥陀佛。

  《观经》读了以后,没有一个不老实的。怪不得善导大师那么老实,他夜不倒单、具足众戒,每次念佛汗流浃背。像这样的一位大德,在阿弥陀佛面前竟然那么老实,认为自己是一个“秃头”,是一个恶辈,唯有信阿弥陀佛,其实他对于第一义谛法已经通达无碍了。那么多大德,像天台宗的一些大德,禅宗的一些大德,到最后都信顺于阿弥陀佛。把他了知的第一义谛法,把他修行的成就全部舍掉,来信阿弥陀佛,真是很了不起。所以大家想一想,很多人在你面前讲什么《金刚经》,讲第一义谛,把你哄得团团转,在净土法门里面就彻底的破掉,让你信顺阿弥陀佛,真正的彻底的无我。净土法门的第一义谛法,才是真正的彻底的无我。

  上下品里面讲: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发了无上的道心,我要成佛,我要念阿弥陀佛,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勇猛精进,放下一切。不谤大乘,就是对所有的善法,从不诽谤。为什么呢?因为你诽谤就把第一义谛诽谤了,第一义谛就在一切善法里面。一切善法,包括我们的善心,人家做恶业,当发善心,你诽谤别人就诽谤了你自己的善心。比例来讲,人家做恶,你诽谤他,在你诽谤他的时候,你本来要帮助他的善心就被你的诽谤破坏了,你就障碍你自己了。所以呢,一切处不诽谤,不谤大乘。不谤小乘,不谤中乘,还有悟者不悟者。大乘里面没有什么悟和不悟的概念,大乘是融一切法的。什么叫大乘,真正大乘的人,对一切善法都生起无上的信心,就像人家在孝顺父母,大乘的人是不敢诽谤的,因为了知一切善法尽虚空遍法界故。对一切善法不敢诽谤,就是大乘人。大乘的体是不敢诽谤的。但发无上道心,虽然自己不能做大乘之善事,但是发无上的道心。发道心就是求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人临命终时有佛菩萨现前。为什么呢?你不谤大乘就是大功德。如果你对一切善法、一切恶法都不生诽谤心,这就是大乘的心,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大乘,但是你跟大乘相应了。就是说,此心不明,但是行为相应,因为行为跟大乘相应故,此人成佛的因就建立了。佛因必有佛果啊。所以,但发无上道心,加上自己的行,感召于阿弥陀佛、菩萨、五百化佛前来接引。此人清净故,他道心生起来了,不诽谤一切大乘,这个善心,大家记住。《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里面都叫发无上道心,发菩提心就叫无上道心,而无上道心是上辈往生者。了知你现前的道心,这一念善根,不谤大乘就具足大功德,你福报广大,你信清净。所以佛讲,汝以发无上道心,你已清净。不谤一切大乘,这个清净叫信清净,道心都叫信清净。不了解大乘,但是行为上跟大乘相应,这是行为清净。发无上道心是信心清净、愿清净,为什么呢?你要成佛,不管你是烦恼还是不烦恼,你的愿是清净的。对这个世界生起阿弥陀佛的信心,叫信清净。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则见佛。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有烦恼,但是大家每个人都相信这个地球就是佛的功德,信到佛位的时候叫信清净。你发无上道心,虽然心中有烦恼,但是我要成佛,这叫愿清净。我们的行为不谤大乘,一切善恶不去诽谤,叫行为清净。你的行为清净,自然跟佛的功德相应。你的愿发无上的道心,“我要成佛”,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管是在信位上面,还是在愿位上面,最起码是华严境界的其中一品。而你信上的清净,当下信佛的位,最起码你具备八地菩萨的功德。就是说,只要你信上的清净、愿上的清净、行为上的清净,你功德不可思议的。不要顾虑你的烦恼的问题,有没有烦恼一概不管,就看信清净不清净。也就是说,信到佛位,菩提心就是佛心,相信这个地球就是佛的功德叫佛的信心。佛的信心才是究竟的清净,才是信清净。你不相信是佛的清净,你要修啊,认为自己没有烦恼,大地都清净了,认为自己心不打妄想,心净则土净,这种清净就有次第了。为什么呢?你在禅定中获得的大地清净,那是你心中的次第,你没有获得佛的信心,不相信这是佛,认为自己清净了,自己做佛了,然后变成佛的境界,那就是次第修了。在大乘教法里面,直接信到佛位,唯有发菩提心是上下沟通的。我们要达到愿的清净很简单,“我要成佛!我一定要成佛!不求人天福报,乃至于菩萨、权乘、一切教法我不求,我唯独就是要成佛!”这就是愿清净。你不要顾虑你自己有没有烦恼的问题。自己的愿要清净,清净就是无我的意思,“我要成佛”就是无我的体。所以大家知道什么叫清净了,什么叫真发无上道心了。你不断的发无上道心,不管在任何范围都要发无上的道心,发菩提心。我们这些人修行呢,往往顾虑,不管自己的信的问题,得到了、有利益,我就信你;得不到利益,我就不信你,众生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是在一切法里面具备佛的信心,他不是。就像常福,今天常福好,大家都来了,如果常福不好,大家都走了,是看常福的面子。这些居士都是看常福的面子过来的。因为我们的寺庙也可以说是在深山老林,是在偏远的山庄,不在城市里面,也不在大山下,又不是祖师道场,好不容易找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6-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