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讲世俗的人,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就是得心欢喜。过一小劫,成阿罗汉。中品中生是经半劫成阿罗汉,这里是一个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中辈往生是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这是中辈不是上辈呢?因为没有至诚心,没有第一义谛法,都是讲我们在此世界做的一些善法。但是为什么这些善法能往生?因为所有的这些善法都是阿弥陀佛过去因地所做,往生者就是以这种善根往生的。众生一切善根是阿弥陀佛发起。你能够在中上品里面,持八关斋戒、不造众恶,在中中品里面持一切戒律,或者中下品里面孝养父母、尊重师长,这一切善业都是阿弥陀佛因地所做。阿弥陀佛在因地或做国王、或做大臣、或做比丘、或做比丘尼、或做优婆塞、或做优婆夷、或做鬼王……都做过,在一切处,阿弥陀佛都做过,把一切功德安住在一切善法里面,把善法安住在众生心中。众生做善之时,就是跟阿弥陀佛相应之时。但是众生不知,因为不了第一义谛法,不能了知现前善法具足佛的功德。是故以此善根回向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掺杂着你自己的个人小善。《无量寿经》里面讲:“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不相信佛陀的智慧,不相信佛陀的神力,不相信佛陀跟你合一,跟你合一的神力、智慧和功德,把阿弥陀佛跟你分隔开来了,以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中品往生。中品往生的人到处都是,净空法师一直在讲中品往生的概念。有人说净空法师讲的是世俗之法,其实中品往生就是这种概念,我们没有必要去怀疑。但是中辈,中上品、中中品跟中下品,都属于胎生,都是阿罗汉,都没有见佛。但是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问题,这是叫第十五观,此种观这样想就是中辈往生,但是如果把此种观作上辈想呢?你想这个善法是阿弥陀佛随着众生心显现出来的呢?一切善法,这里讲散善同归极乐,如是想者佛即如是应,佛陀神力无比能应一切众生心,想此善时佛即应时。你以为佛陀就应像不应形啊,就是说,我们做善事佛陀就不应,如果我们想这个像是佛像,佛陀就变化这个像;如果我想我行的善法是阿弥陀佛的善法,阿弥陀佛就不应吗?阿弥陀佛把一切善法放在哪个地方呢?放在我们一切善处,放在我们一切众生心想处,你心想的地方都是阿弥陀佛功德安住的地方。这就叫我们回光返照,照什么?你现在所做的善法,只是中辈往生而已,但是你应该回心向上,再向上一步。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观是中辈往生,啊,中辈往生我不喜欢,我要上辈往生!那上辈往生我又不能出家啊,怎么办呢?没有关系,你这个心不需要放弃,直接生起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就可以了,在家里还照样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为什么呢?中辈往生也是叫往生啊,也是阿弥陀佛的接引啊,凭什么接引?就因为你做了善事。凭什么你做善事就能接引?因为这个善事就是阿弥陀佛。你做善事就是阿弥陀佛。因为你不知道,障碍了你,所以落到中辈里面。你现在知道了,那你的第一义谛就显现出来了,那就要上辈往生了。所以,告诉你下辈、中辈的意义就是要告诉你上辈,佛陀就是这个目的!目的就是一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辈,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没有什么上辈、中辈跟下辈的区别。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哪里有上品、中品、下品的概念呢?难道阿弥陀佛有分别心吗?把你的分别心去掉,全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没有这种次第心,阿弥陀佛的功德全是圆满的,都是佛的国土,佛的庄严,哪有上中下的体呢?上中下的体是众生的心。把众生的心去掉就是佛的心了!下品有一个“我”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你不知道佛陀过去也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做出来的!就是孝顺父母形成的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孝顺父母之时,就是你往生的时候。你愿意往生就往生,你不原意往生那就没有办法了。因为它本身就是往生的体啊,想往生就能往生啊,如果你不愿意往生怎么往生呢?你有自己个人的愿望啊。所以呢,孝顺父母也是往生体,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也是阿弥陀佛的往生体,持具足戒一日一夜也是阿弥陀佛的往生体,沙弥戒也是往生体,这叫菩提心。最重要的是无上的道心。前面讲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了知此功德不可思议故,自然会执持不舍。持一日八关斋戒,生生世世都愿意持八关斋戒,就是对持八关斋戒生起无上的信心。不管你在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这里面讲得比较普遍,一日一夜八关斋戒,前面讲做善法,你可以在家里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如果你不能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你可以在家里孝顺父母、尊重师长。遇善知识,你不断的闻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可思议!。
第十六观(下品观):下辈生想
下品上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做恶业的众生。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就是对自己念念无愧,惭是惭自己的恶业,愧对于别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名字,就是念这个名字。因为名字摄一切经啊,日本人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无量寿经》、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他就念经名,念经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就是听到经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可以除去五逆、诽谤正法、所有的重罪,千劫极重之罪。
“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念念之间,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可以灭掉。就是这个人快死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尽管恶业很重,跟他念念经,比如《地藏经》。可以灭他的罪。然后教他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可以除去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不是阿弥陀佛来,是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大家常常助念就可以看得到,亡者触光柔软,会红光满面,还有香气,都是叫光明。
“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花,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这些光明触了他的身体,那个亡灵一听到佛名,会心生欢喜。命终之后,乘宝莲花随化佛后,就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七七日,就是四十九天,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犯了五戒,杀盗淫妄酒,及具足戒,就是我们比丘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还偷庙里的东西,盗现前僧物,盗出家人的东西。不净说法,比如说杀盗淫妄酒可以成佛啊,出家人可以破戒,执着金钱名利不障碍你成佛啊,这些不清净的话。如是罪人,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菩萨戒》里讲,末法时代的众生以恶自庄严。日本净土真宗就是这样想的,认为我是恶人,出家在家都是自己的妄想,都是恶人。
“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此人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但是这个时候遇到善知识。我告诉你啊,不管是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到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的机会很小。因为你这一辈子造恶业,不像我们常常到庙里做点善事,可以感召一些出家人或者居士去给你讲讲。社会上很多的恶人,根本没有机会闻到佛法,他死了就像一条狗一样,就死在医院里面啊,死在家里面啊,死的时候有花圈啊,抬着在大街上敲锣打鼓的,但是没有人给他念佛。我常常在街上看到人抬着亡灵在街上走,我问他家里有人念佛吗,有善知识去劝吗?极少的机会!死了以后再念佛念经,那往生的机会很小了,应该在死之前、快死的时候请师父去一下,死亡之后半个小时就结束,就不管他了。一般都是死了放到棺材里面才请我们去,和尚变成是给人家超度的了。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助念团,专门给往生的人助念,去看一下也不错啊。所以到临命终时要请出家人去一下。你们没有关系了。下品中生,地狱猛火现前,但是此人在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就是闻到了,还没有解啊,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6-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