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講世俗的人,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七日已,遇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聞法歡喜,得須陀洹,就是得心歡喜。過一小劫,成阿羅漢。中品中生是經半劫成阿羅漢,這裏是一個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中輩往生是這樣的想法。
爲什麼這是中輩不是上輩呢?因爲沒有至誠心,沒有第一義谛法,都是講我們在此世界做的一些善法。但是爲什麼這些善法能往生?因爲所有的這些善法都是阿彌陀佛過去因地所做,往生者就是以這種善根往生的。衆生一切善根是阿彌陀佛發起。你能夠在中上品裏面,持八關齋戒、不造衆惡,在中中品裏面持一切戒律,或者中下品裏面孝養父母、尊重師長,這一切善業都是阿彌陀佛因地所做。阿彌陀佛在因地或做國王、或做大臣、或做比丘、或做比丘尼、或做優婆塞、或做優婆夷、或做鬼王……都做過,在一切處,阿彌陀佛都做過,把一切功德安住在一切善法裏面,把善法安住在衆生心中。衆生做善之時,就是跟阿彌陀佛相應之時。但是衆生不知,因爲不了第一義谛法,不能了知現前善法具足佛的功德。是故以此善根回向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摻雜著你自己的個人小善。《無量壽經》裏面講:“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不相信佛陀的智慧,不相信佛陀的神力,不相信佛陀跟你合一,跟你合一的神力、智慧和功德,把阿彌陀佛跟你分隔開來了,以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中品往生。中品往生的人到處都是,淨空法師一直在講中品往生的概念。有人說淨空法師講的是世俗之法,其實中品往生就是這種概念,我們沒有必要去懷疑。但是中輩,中上品、中中品跟中下品,都屬于胎生,都是阿羅漢,都沒有見佛。但是同時告訴我們一個問題,這是叫第十五觀,此種觀這樣想就是中輩往生,但是如果把此種觀作上輩想呢?你想這個善法是阿彌陀佛隨著衆生心顯現出來的呢?一切善法,這裏講散善同歸極樂,如是想者佛即如是應,佛陀神力無比能應一切衆生心,想此善時佛即應時。你以爲佛陀就應像不應形啊,就是說,我們做善事佛陀就不應,如果我們想這個像是佛像,佛陀就變化這個像;如果我想我行的善法是阿彌陀佛的善法,阿彌陀佛就不應嗎?阿彌陀佛把一切善法放在哪個地方呢?放在我們一切善處,放在我們一切衆生心想處,你心想的地方都是阿彌陀佛功德安住的地方。這就叫我們回光返照,照什麼?你現在所做的善法,只是中輩往生而已,但是你應該回心向上,再向上一步。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觀是中輩往生,啊,中輩往生我不喜歡,我要上輩往生!那上輩往生我又不能出家啊,怎麼辦呢?沒有關系,你這個心不需要放棄,直接生起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就可以了,在家裏還照樣孝敬父母、尊重師長。爲什麼呢?中輩往生也是叫往生啊,也是阿彌陀佛的接引啊,憑什麼接引?就因爲你做了善事。憑什麼你做善事就能接引?因爲這個善事就是阿彌陀佛。你做善事就是阿彌陀佛。因爲你不知道,障礙了你,所以落到中輩裏面。你現在知道了,那你的第一義谛就顯現出來了,那就要上輩往生了。所以,告訴你下輩、中輩的意義就是要告訴你上輩,佛陀就是這個目的!目的就是一輩,因爲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輩,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沒有什麼上輩、中輩跟下輩的區別。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哪裏有上品、中品、下品的概念呢?難道阿彌陀佛有分別心嗎?把你的分別心去掉,全是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沒有這種次第心,阿彌陀佛的功德全是圓滿的,都是佛的國土,佛的莊嚴,哪有上中下的體呢?上中下的體是衆生的心。把衆生的心去掉就是佛的心了!下品有一個“我”在孝敬父母、尊重師長,你不知道佛陀過去也孝敬父母、尊重師長,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做出來的!就是孝順父母形成的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孝順父母之時,就是你往生的時候。你願意往生就往生,你不原意往生那就沒有辦法了。因爲它本身就是往生的體啊,想往生就能往生啊,如果你不願意往生怎麼往生呢?你有自己個人的願望啊。所以呢,孝順父母也是往生體,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也是阿彌陀佛的往生體,持具足戒一日一夜也是阿彌陀佛的往生體,沙彌戒也是往生體,這叫菩提心。最重要的是無上的道心。前面講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了知此功德不可思議故,自然會執持不舍。持一日八關齋戒,生生世世都願意持八關齋戒,就是對持八關齋戒生起無上的信心。不管你在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這裏面講得比較普遍,一日一夜八關齋戒,前面講做善法,你可以在家裏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如果你不能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你可以在家裏孝順父母、尊重師長。遇善知識,你不斷的聞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可思議!。
第十六觀(下品觀):下輩生想
下品上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衆生,作衆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做惡業的衆生。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就是對自己念念無愧,慚是慚自己的惡業,愧對于別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說大乘十二部經名字,就是念這個名字。因爲名字攝一切經啊,日本人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無量壽經》、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他就念經名,念經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就是聽到經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可以除去五逆、誹謗正法、所有的重罪,千劫極重之罪。
“智者複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智者複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念念之間,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可以滅掉。就是這個人快死的時候遇到善知識,盡管惡業很重,跟他念念經,比如《地藏經》。可以滅他的罪。然後教他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可以除去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不是阿彌陀佛來,是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大家常常助念就可以看得到,亡者觸光柔軟,會紅光滿面,還有香氣,都是叫光明。
“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花,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花乃敷。當花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爲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這些光明觸了他的身體,那個亡靈一聽到佛名,會心生歡喜。命終之後,乘寶蓮花隨化佛後,就到西方極樂世界。經七七日,就是四十九天,蓮花乃敷。當花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爲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衆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下品中生者,或有衆生,毀犯五戒、八戒,犯了五戒,殺盜淫妄酒,及具足戒,就是我們比丘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還偷廟裏的東西,盜現前僧物,盜出家人的東西。不淨說法,比如說殺盜淫妄酒可以成佛啊,出家人可以破戒,執著金錢名利不障礙你成佛啊,這些不清淨的話。如是罪人,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菩薩戒》裏講,末法時代的衆生以惡自莊嚴。日本淨土真宗就是這樣想的,認爲我是惡人,出家在家都是自己的妄想,都是惡人。
“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衆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爲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此人命欲終時,地獄衆火,一時俱至。但是這個時候遇到善知識。我告訴你啊,不管是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到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的機會很小。因爲你這一輩子造惡業,不像我們常常到廟裏做點善事,可以感召一些出家人或者居士去給你講講。社會上很多的惡人,根本沒有機會聞到佛法,他死了就像一條狗一樣,就死在醫院裏面啊,死在家裏面啊,死的時候有花圈啊,擡著在大街上敲鑼打鼓的,但是沒有人給他念佛。我常常在街上看到人擡著亡靈在街上走,我問他家裏有人念佛嗎,有善知識去勸嗎?極少的機會!死了以後再念佛念經,那往生的機會很小了,應該在死之前、快死的時候請師父去一下,死亡之後半個小時就結束,就不管他了。一般都是死了放到棺材裏面才請我們去,和尚變成是給人家超度的了。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助念團,專門給往生的人助念,去看一下也不錯啊。所以到臨命終時要請出家人去一下。你們沒有關系了。下品中生,地獄猛火現前,但是此人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爲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就是聞到了,還沒有解啊,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地獄猛火,化爲清涼風,吹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6-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