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掌中解脱 第十九天 修心七义之三

  掌中解脱

  

  

   第十九天  修心七义之三

  

  

  (嘉杰‧帕绷喀仁波切首先引用《弥勒愿》中的「能返恶趣道」等文1,略示前行改正动机之法,然后回顾了以前所讲的科判,并重述了「正修自他相换」与「依此修取舍法」两节,以及「修心七义」中的前二段。大师授着指出:)

  

  将爱执心与舍弃心两者生起的基础——即自他的地位作相换或交换后,为了增强这一修法,我们应修以悲心所缘为主的「取」苦,和以慈心所缘为主的「舍」身、受用、善根。熟练之后,再配合呼吸修「取舍」。另外为了不忘记这一修法,我们应在一切威仪中念诵文句来提醒自己。

  

  虽然两种修菩提心教授合一修法在次第、科判开合上有别、章节数量有多有少、稍有出入,但总结起来,共有十一种所缘类,亦即先修「平等舍」、「知母」、「念恩」与「殊胜念恩」2、「报恩」四节;然后修「自他平等」、「由众多门思惟我爱执过患」、「由众多门思惟他爱执利益」;以真正的自他相换心为基础,配合悲心所缘修「取」、配合两种慈心中的「欲令具乐慈」所缘修「舍」3;之后当作观察:自己所作的取舍是否真有其事?发觉这只不过是一种想家,实际上并未成办利乐,于是想到若要实际达到这一目标,就应生起由自己承担责任的「增上意乐」;再为此正发起欲获圆满菩提之心的「菩提心」。

  

  上述十一种所缘类是「七因果」与「自他相换」两种教授的合修法。

  

  最后当修「以果为道发心」法4,其所缘为:观想自身变成释迦牟尼佛,放光净治有情的痛苦,使一切有情均转成大师释迦佛之身。次修欢喜心,心想:「一切有情已具足安乐」。这一修法能帮助我们积聚巨大的资粮,和密宗的「胜曼荼罗王」修法相似、具有缘起的关要,也与婆罗门「海尘」与「辐辋」王所发之愿近似5。

  

  「境毒三善根」

  

  当见到悦意、不悦意、平常三种境而生起贪、瞋等烦恼时,我们便以三境中任河一种为对象,设想将其它有情相续中所生起的贪、瞋等一切烦恼,以及依此三毒将在恶趣、轮回中所受的一切苦与苦因,均收到自身上,从而使一切有情具足无贪、无瞋、无痴的善根,如此配合观修。

  

  在了解到争斗、病痛等一切恶缘的根由是我爱执之后,便会明白,遭遇的恶缘是自己恶业果消尽之因,也是所取的他有情众之苦在自身上成熟的表现,因此感到纯然的喜悦。由于修习修心法能使恶缘变成助缘、永无烦恼,所以修心法也被称作「快乐泉源」。

  

  我们不应该连一点逆境也承受不起,甚且应该改变对逆境的态度。譬如,在外经商的人,当思遇雨则缘分不会出没,遇雪则驮畜的蹄子不会跛瘤。又如《入行论》中所言:

  

  「若事尚有救,云何不欢喜?

  若已无可治,不喜有何益?」

  

  有苦的时候,纵然心里不高兴也于事无补,应设法将之转成助缘。

  

  我们经常见到某些人在为病所苦、苟延残喘时,即便未听闻像「道次第」等法,也会自然地生起无常心。

  

  当恶缘出现的时候,若能发愿将一切有情的不幸、苦恼转移到自己身上,这种功德是最大的。

  

  (帕绷喀大师又将转恶缘为菩提道中的「以意乐转变法」重述了一遍。)

  

  现在接着讲「以加行转变法」。加行有四种:积集资粮、净障、施朵玛于魑魅、向护法嘱托事业。

  

  善于修心的人士,在患病期间向护法嘱托事业时是这么说的:「这个病是一切有情的苦在我身上成熟所致,我需要用它来修取舍,所以,请帮忙让我的病再加重一点吧!」为魑魅布施朵玛时,心里想的是:「您对我所作的妨碍,是为我清净罪障,让我圆满资粮,让我的修法更有效,所以恩德很大,请再给我比过去更大、更多的灾害吧!」

  

  修心还不够熟练的人,不可能这样去作,而且会感到害怕。在这种情形下,应如常请求惠助免受病苦。

  

  在痛苦出现的时候,如住所漏水,需查明根源堵塞漏洞,我们应当断除苦因、净治罪障;成办乐因、积福修善。

  

  《百分朵玛》的后回若依《堕忏》6修忏悔,则四种加行全备,在该仪轨最后发「修心」愿也很恰当。

  

  「遇缘即修习」

  

  在突遇善缘或恶缘的情况下,都应迅速配合修心法来作应对。

  

  (四)开示一生修持之总纲

  

  「五力」是指:白法种子力、串习力、牵引力、对治力与发愿力。

  

  五力中以「牵引力」为最重要。每日早晨起床后,应立即猛力发愿:「总体上说今生、特别是今年、尤其是今日,我不能轻易浪费,而要降伏我爱执这个敌人,做些有意义的事!」发心决定了我们行为的善与不善、决定我们将要行的是小乘事业还是大乘事业;小到杀一只虱子或是做午饭,都是发心后去作的。我们从今晨起床系腰带开始,起心动念都是为了衣、食、名等现世的安乐。不应再继续如此下去,系腰带时应塞一张便笺在结子里提醒自己,如前发愿,痛下决心。

  

  「白法种子力」,为了增长菩提心而由「加行法」等门所作的积福净障7。我们平日所作的善多半流于现世的目的,纠正这种作法是很重要的。

  

  「串习力」,在行、住、坐、卧诸威仪中均设法使两种菩提心增长,不间断地修行。大菩萨们能布施自己的头颅与四肢等,做出我们难以接受与实践的菩萨行,也是在心熟习之后才得以成就。刚开始学打铁、断木,做起来总是很不顺手,入门后就不难了;布施自己的生命也一样,熟练后,就会像惠施蔬菜那般容易,所谓: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8

  

  据说有些古德骑马时,在一只脚套入马蹬另一只脚尚悬空前,就已将「道次第」作了一遍「忆念修」9,这也是习惯所致。串习与修习是同样的意思,即便是一口气喝一碗茶,如果不经练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对治力」,我爱执初露苗头,即予铲除,就像打偷食的狗一样,应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治我爱执。

  

  「发愿力」,晚上临睡前,将日间所作的善根回向,使两种菩提心增长。

  

  以上所说为现世五力,至于临终五力,即是修七法门的「迁识法」10,所谓:

  

  「大乘迁识法,五力重威仪。」

  

  修心迁识法中,虽然不需要念「嘿嘎」与「呸」,但与其它迁识法相比,此法却更为深奥。

  

  五力的名目与前相同,其中「牵引力」,是指发愿自己在临终与中有阶段,能够不离菩提心。

  

  「白法种子力」,将自己最贪着的东西作上供下施等,布施给殊胜福田,或是将所有财物分成几份回施他人。如此一来,心无贪着,这要比死后由别人代为荐福好得多。

  

  以前有一个比丘,因贪恋钵孟而受生为蛇,被佛陀驱入林中后,瞋火炽燃,焚毁树林,自己也被烧死,堕入地狱。因此,这位比丘前后连续三生的身体,为三种火所烧。又如某人将黄金埋入地下,因为贪着黄金,死后也受生为蛇,后来将黄金供养佛陀。如果我们不愿布施财物,结局可能与他们相同。同样的,如果食着于自己的身体,将受生为身中的寄生虫。以前某湖边有一具女尸,一条类似蛇的虫子在尸体的口、鼻、眼、耳等各窍爬进爬出,缠着尸身不走。这是因为那个女人的前世对自己的身体很贪恋,时常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死后变成虫了留连不去。所以说,我们在临终时要积福、猛力发愿求菩提心增长,尤其重要的是不可贪着自己的身体等。(帕绷喀仁波切又举了另一个事例,有个出家人生前对银钱十分贪着,死后变成一只蛤蟆,用爪子紧抱住银块不放。)

  

  某些人因为贪着的关系,临终时很难断气。安多有位老喇嘛,平时爱吃油酥,死的时候很困难。贡唐绛贝央十分善巧,他要老喇嘛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并说那里的油酥比他们寺院里的好吃得多。老喇嘛闻言,立即断气。我们将来也可能会有类似的危险,所以,断除贪着是极为重要的。

  

  「对治力」,是指临终时要修强力的忏悔、防护。如杲临终者是密宗行者,届时应修「自入灌顶」或求师灌顶,还净菩萨律仪与密宗律仪。其它人则应尽力善修忏悔、防护,这在平时就很重要,临终时尤其关键。否则,即便本来可以往生净土,也将因为这个障碍而去不成。

  

  「发愿力」,这不是指发愿往生净土等,而是发愿将一切有情的苦与罪障成熟到自己身上,以及发愿能生起菩提心。

  

  「串习力」,是指平时精熟于菩提心的修在,临终时因习惯的力量,在修菩提心当中往生,此外没有更高深的修法了。

  

  至于临终者的威仪,应效法大悲大师涅槃时的威仪,作右胁卧,以狮子卧姿去世。单是这一卧姿对往生净土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下士道者应在修「皈依」中往生;上士道者应在修「菩提心」中往生,如是等等。

  

  有人或许会怀疑,这些修法当中似乎没有往生净土之法,然而实质上绝对是有的。切喀瓦临终时命近侍急设供品,他说:「我原本发愿为利一切有情而去无间地狱,但是现在看来是去不了了,净土的景像已经出现。」格西博朵瓦也是这样圆寂的。

  

  以前有母女二人被水冲走时,彼此关心着对方,发起善心,结果受生于兜率天。又如,洛卡洽萨地区有一条皮筏因载物过重,快要破裂下沉时,有位邮差发起善心,跃入水中,他并未淹死,有彩虹贯照。

  

  如果临终时能清楚地想起殊胜善心,即便是造作的菩提心,亦能往生善处,当可无疑。我们往往对「嘿嘎」、「呸」之类的迁识法很重视,并将出现迁识前兆看成是了不得的事情;其实,就算我们不修任何所缘,多练几次「嘿嘎」,头顶上也会出现迁识前兆等。这是风的活动,并不稀奇。

  

  修心迁识法中,虽没有「嘿嘎…

《掌中解脱 第十九天 修心七义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