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观待不净 ⑤ 烦恼不净 ⑥ 速坏不净。这里是说第一种朽秽不净,又分内外两种。
9、这是修〔外朽秽不净〕;对治对性欲的贪着。经论中通常说有九想:① 血污 ② 脱落 ③ 肿胀 ④ 骨骸 ⑤ 虫食 ⑥ 腐烂 ⑦ 青瘀 ⑧ 食瞰 ⑨ 焦烂。这是解脱军《现观庄严论释》中的说法。
10、这是修〔内朽秽不净〕,主要对治对自身的贪着。但也用于对外身的贪着。三十六种不净物指:l、发;2、毛;3、指甲;4、齿;5、尘;6、垢; 7、皮;8、肉;9、骨;10、筋脉;11、淋巴;12、肾;13、心;14、肝;15、肺;16、小肠;17、大肠;18、肚;19、直肠;20、脾; 21、屎;22、泪;23、汗;24、唾;25、涕;26、油性体液;27、水性体液;28、骨髓;29、脂肪;30、胆汁;31、痰;32、脓;33、血;34、脑;35、膜;36、尿。
11、详见《声闻地》。
12、出自《入行论》第六品。
13、出自《往生极乐愿》。
14、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论善解密意疏》中说:「大力菩萨瞋力弱者,坏百劫善根;力弱菩萨瞋强力者,与能瞋所瞋力相等者,所坏善根之量不详,有待观察;非菩萨而瞋菩萨,则坏千劫善根。」
15、界的分类有:① 地 ② 水 ③ 火 ④ 风 ⑤ 空 ⑥ 识。
16、众生于五蕴中执我,见为一我,日日无异。佛为说〔坏〕,破其执常;说〔聚〕,破其执一。
17、根敦珠巴(1391~1474),第一世DL喇嘛。
18、引自《至尊薄伽梵母紫檀林度母赞‧智者顶严》。文中将疑比拟为八难中之罗剎难。
19、即常边见与断边见两种。
20、《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中,称此点为〔执有漏五蕴为清净与解脱之因〕之见。
21、十不善业道中的一种,参见本书〔第十三天〕。
22、指顺世外道。这类外道否认前后世、业果、与身有别之心以及一切智的存在。
23、遍计坏聚见,即通过哲学上的思考和用语言加以说明的,而非一般自有的坏聚见,例如外道执有常、一、自在之我等;俱生坏聚见则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真正的坏聚见。
24、又称妥美桑波(无着贤,1295~1369)。萨迦派著名上师,他将噶当派之修心教授传与宗喀巴之上师仁达瓦。
25、引自《三十七菩萨行》。
26、参见本书〔第二十一天〕中〔住合宜处〕一节。
27、「出」于人群,「入」于狗伍,证「得」天位。参见本书「第十天」17注。
28、九种死缘为:① 食无度量 ② 食所不宜 ③ 不消复食 ④ 生而不吐 ⑤ 熟而持之 ⑥ 不近医药 ⑦ 不知于己若损若益 ⑧ 非时而行 ⑨ 行非梵行。
29、在色拉寺附近,该处有许多闭关茅篷。
30、〔四有〕之一。四有为:① 中有:死后至后世受生前之五蕴 ② 生有:受生时之五蕴 ③ 本有:受生后的第一剎那至死前最后剎那前之五蕴 ④ 死有:死前最后剎那之五蕴。详见《俱舍论》。
31、详见《瑜伽师地论》与《菩提道次第广论》。
32、摩竭陀国频毗婆罗王。
33、见次页插图。此图中圈所绘鸽、蛇、猪三者,表贪、瞋、痴烦恼;其外圈所绘为中有,左侧为行善上升者,故色白,右侧为造恶下堕者,故色黑;其外圈所绘为中有受生之处,自右上方开始,依次为人、饿鬼、地狱、畜生与天五道;其外圈所绘为五道众生于轮回中流转之十二因缘,自右上方开始,依次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与老死十二支。此轮为无常鬼所瞰食,表诸行无常。左上角之光圈表涅槃,右上角之立佛以手示之,表引导众生离轮回苦获涅槃乐。
34、法名为迅努坚赞(童幢,103l~1107),师事仲敦巴十一年,噶当派密法十六明点之传承上师之一。
35、见本章,30注。
36、见本书〔第十四天〕31注。
37、引自《缘起心要颂》。
38、同上注。
39、三学即戒、定、慧。佛所说之三学胜过外道,故又称〔增上三学〕。
40、有关教、证正法的解释,请参阅本书〔第十二天〕。
41、指菩萨律仪与密宗律仪。
42、出自《具足净戒经》。
43、出自《喜足天众颂》,全颂为:「尽我所积一切善,饶益圣教及众生,尤愿至尊善慧称,圣教心要恒光显。」
44、出自《格鲁圣教增长愿文》,贡却丹贝准美造,汉译全文见拙译《三主要道》附录。
45、此龙于迦叶佛世为精进比丘,以轻毁心,犯佛学戒,折伊钵玻罗树枝,遂堕龙身,备受众苦。
46、又称〔近往律仪〕。承许于一昼夜内断除杀、盗、淫、妄四根本罪,以及饮酒、着香鬘华饰与歌舞、坐高广床、非时食四支分罪之别解脱律仪。
47、又称〔近事律仪〕。终生奉持五戒或其中之部份:杀、盗、邪淫、妄语、饮酒。
48、居士共分六种:① 一戒居士 ② 二戒居士 ③ 多戒居士 ④ 圆戒居士 ⑤ 梵行居士 ⑥ 八戒居士。
49、与八关斋戒类似,但有以下六大差别:① 授八关斋戒者需具足近事等以上之律仪;授大乘长净者则需具足菩萨律仪(亦可在佛像等前受)。② 出家众不可受八关斋戒,彼为一日戒故,然可受大乘长净,戒体不同故。③ 受八关斋戒之动机为出离心;受大乘长净之动机至少为造作之菩提心。 ④ 八关斋戒仪轨始于皈依,次三返受戒;大乘长净仪轨则述及佛昔日所作之菩萨行,受法者当仿效佛陀,发菩提心受持八戒。 ⑤ 受大乘长净者需断肉食一日;受八关斋戒者则不需。⑥ 真受八关斋戒者所得之果视其动机而定;受大乘长净者则决定获究竟菩提。详见拙译墀江仁波切所造《受大乘长净仪轨易行法‧升登大菩提宫殿之阶梯》。
50、三事学处:① 长净 ② 安居 ③ 解制。
51、关于〔正念〕与〔正知〕请参阅本书第1册(第九天)370~372页。〔有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有愧〕: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
52、又称〔四他胜〕:① 杀人 ② 偷盗 ③ 行淫 ④ 妄说上人法。
53、关于〔罪〕与〔堕〕的区别,请参阅本书〔第十三天〕。
54、贪、瞋、痴。
55、大印与大圆满派用语,内容、修法与汉地禅宗十分接近。
《掌中解脱 第十五天 思维苦因与抉择解脱道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