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掌中解脱 第八天 意乐依止法▪P4

  ..续本文上一页以「上师瑜伽」作为道之生命的话,我们将取得极大的修道进步,这也是因为上师加持的关系。

  

  上师加持其弟子心相续的事例很多,例如:当谛洛巴将泥曼荼罗扔在那若巴脸上时,那若巴顿时生起三摩地达七日之久。又如,由于上师的加持,我们现在心里常能想着佛法,这是以前自己所做不到的。

  

  今年四月廿四日,出现了皈依怙主大宝上师44对我作加持的妙相,由于上师的加持,方有现在「道次第」等的听讲。以前,当归依怙主大宝上师在达波与二十五位格西共修「荟供轮」45时,我亦躬逢其会,从开始诵《供养上师仪轨‧乐空无别》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我—直在流泪,心中生起了不可抑止的出离心,这也是上师加持的结果。

  

  如果我们祈祷上师,那么今生、后世的一切善事和愿望就都会实现。大成就者谛洛巴曾说:

  

  「诸增益最上,即师那若巴。」

  

  嘉瓦‧果仓巴46说:

  

  「修生次虽多,修师为无上;

  作念诵虽多,祈祷为无上;

  若恒常祈祷,不退德定至。」

  

  (帕绷喀仁波切随后又举了几个例子:以前热振地方有个人向仲敦巴像供灯,因而顺利办成事的情况:仲毗巴加持阿底峡尊者的情况47,以及珠康巴加持喇嘛降巴仁波切48的情况。)

  

  庚四、以财物摄受为眷属恩

  

  由于现在的这些人很看重财物,所以上师往往先以财物来摄受他们成为弟子,然后再引导他们进入正法之门。

  

  我的皈依怙主达波大宝上师住茅篷的时候,贡波上部的止美丹喀家族派了一个仆人前来问卦,并带了一包酥油作为供养。由于上师的住处很高,那个仆人爬得疲惫不堪,他边走边骂:「这个上师真和野兽差下乡,别的地方不住,偏偏喜欢住在这么高的山上。」当他来到上师跟前时,上师赐给他茶、美食及会供面食,由此他转而对上师生起了信心,并从上师那里得到广大加持。所以,真正使那位仆人生起信心而成为上师弟子的,是上师的财物,他说:「这些会供真是美味可口啊!」在寺院中,有无数像这种老师以财物来摄受、教导弟子的事例。

  

  阿底峡尊者说:「我所有的功德都是上师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功德仰赖上师之恩才得以出生。在下作观察的情况十,我们总以为现在的安、乐、名三者都是自己一手造就的,其实不然。例如,有兄弟二人,一个进入法门49,从而成为另一个的归依境。他可以与其它出家众在寺院中集会,受用应得的正法和财物之分,安住于少事少业之中。然而,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比丘,并不是他自己所能做到的,这是亲教师和规范师授于近圆律仪的恩德听致。

  

  我们现在每天能读几百页书,且能观察书中的文义,这是教字母老师的恩德所致。我们现在有机会获得灌顶,进入较佛出世更为稀有的密法之门,如果不犯三昧耶的话,在十六生内我们绝对能得四身果位,而为我们授灌顶、从而在我们相续上种下这种能熟种子的,乃是金刚阿阁黎之恩。如果未得能熟灌顶等的话,那么就连密法方面的书我们都不能看。我们应该一边回忆师恩,一边数念珠:「这位上师曾赐我这种恩德,那位上师曾赐我那种恩德……」

  

  不仅如此,我们今生所得的人身、快乐、幸福、财富等,这一切是我们前世持戒、布施之果,而这也是命我们这样作的阿阇黎之恩。因此,我们的幸福快乐一概来自于上师之恩德。

  

  有人或许会想:「这些并不是出于一位上师的恩德,而是先后有许多不同的七师各自给予我的部分恩德。」但是,一切上师的变化根源—一切佛的心,即乐空不二智,在法界中是一味的。因此,这所有的上师是胜者金刚持—人所示现的不同身相。

  

  例如:我们藏地的人祖、制订法规者、翻译佛经者、宏扬主持圣教的王臣、译师、班智达、历辈DL喇嘛等,这一切全是「莲华手」50的化身游戏。所以说,自己的所行上师体性是一。

  

  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

  

  「世间普遍赞说之『上师瑜伽』教授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单修一 、二次所缘境全无所至。」51

  

  我们在修《供养上师仪轨》等上师瑜伽之前,首先应该懂得:自己的上师是—切佛的体性;一切佛是上师的变化游戏。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理解,光念诵文字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

  

  若能明白一切佛的心在乐空法身中是一味的,以及由此现为上师的道理,我们便能了知百部、五部、三部、一部52等一切,都是十师的变化游戏。不然的话,我们恐怕就会只对坐在法座上讲经的、名声较大的上师貌似恭顺,而对寺院中不起眼的教书老师缺乏敬意。如能理解方纔所说的内容,我们对一位上师生起的净相便会扩展到一切上师身上。令师欢喜也是如此。同时也将明白,如果自己令一位上师不喜,便是令—一切上师不喜,由此我们将意识到一切上师之间的恩德没有差别,在依止法方面也不会产生偏颇。

  

  像这样思惟上师的大恩之后,据说最起码我们应口诵念恩文句来加以巩固。善财童子在依止善知识时所作的念恩偈颂如下:

  

  「我53此知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

  遍示菩萨威仪道,专心思惟而来此。

  此是能生如我母,与德乳故如乳母,

  周遍长养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无利。

  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天帝释降甘雨,

  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

  对于怨亲如山王,心无扰乱似大海,

  如同船师遍救护,善财走思而来此。

  菩萨启发我觉慧,佛子能生大菩提,

  我诸知识佛所赞,由是善心而来此。

  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依怙,

  此给我乐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识。」

  

  《道次第甘露藏》中所说者如下:

  

  「出离犹如火坑家,效仙人行居静处,

  得尝正法甘露味,仰赖诸位尊师恩。

  所遇义殊上师教,百千劫求亦难得,

  于彼教法生信心,亦是诸位经师恩。

  走故我视诸师为,救恶趣难之依怙,

  出轮回海之商主,善趣解脱之向导。

  治愈痼疾之医师,灭大苦火之河水,

  除无明暗之灯炬,示解脱道之杲日,

  出轮回狱之救星,降正法两之密云,

  排忧解难之亲友,恒常慈育之父母。」

  

  在念诵这些偈颂时,我们应当循文思惟上师的恩德。

  

  关于加行依止法,《文殊门授》中将之列于第叫加行之末,所以请大家不要将这些不同传承的教授混淆。

  

  (帕绷喀大师又说,我们在修〔意乐依止法」及以下每一种所缘类之初,均需祈祷和修「甘露降净」,结束时则应对所修内容生起定解。)

  

  

  

  注释:

  

  1、引自《三主要道》。

  

  2、修长寿法用的密宗用具。

  

  3、即上引《经庄严论》中所说的「德增上」。

  

  4、法名为耶协跋(慧炽),系阿底峡尊者亲炙弟子。

  

  5、噶当派上师,法名不详。

  

  6、因博朵瓦所用的「致谢」一词为藏文古方言,故有此释。

  

  7、此婆罗门青年误信邪道之师,以为杀死千人即可生天,因而杀人取指、冠首为鬘,千人少一,欲杀其母,佛往度之,后成阿罗汉。

  

  8、前三条出自圣提婆的《四百论》,后二条系月称所加。

  

  9、此语系藏文:mtha” bskor ri bskor byas. 的直译,帕绷喀大师经常使用这一成语来说明「观察修」的内涵。意即我们应从多种角度来详细地观察、分析某一所缘,直至自心发生变动、获得定解。另请参阅本 书附录《菩提道次第经验引导修法教授》一文。

  

  10、「由七因果之门修菩提心法」的第二科,见「第十七天」章。

  

  11、佛位的异名。

  

  12、雍增‧耶协坚赞所着《心与心所释‧明慧颈严》一书中解释说:「(1)澄净信,见三宝等具功德者之功德故,自心澄净……;(2)胜解信,思惟佛所说缘起、业果理等获得胜解;(3)希求信,如思惟四谛道理已,决定苦、集二谛为应断,灭、道二谛为应得,且知若如理勤修即能获得而生决定当得之念。」

  

  13、指《菩提道次第略论笔记‧明慧海津梁》。  

  

  14、昔藏中有一富家子,与友人往印度经商,其母命自圣地迎请舍利。比归,将至家门,方忆母言,恐拂其意,急拾死犬之牙,归以给母,谎称系阿罗汉灵齿。母信之,恭敬供养,犬牙放光加持,与真舍利无异。

  

  15、参阅《大涅槃经》。

  

  16、视一切情世间为本尊、一切器世间为本尊曼荼罗的密宗证德。

  

  17、《喜金刚续王》的简称。

  

  18、全颂为:「从佛三身庄严轮,善巧方便幻网中,现凡夫相度众生,祈祷大悲依怙主。」

  

  19、身、语、意三密。以非凡夫境界故,称之为「密」。

  

  20、即阎摩法王,一护法神名。

  

   21、此喻为诸佛若依靠未成佛者而作利生事业,无异于富人向穷人求财。

  

  22、生为天或人。

  

  23、小乘涅槃与一切智。

  

  24、全颂为:「如同有翳诸眼根,鬼见脓河心亦尔,总如所知非有故,应知内识亦非有。」

  

  25、1402—1971,宗喀巴大师亲教弟子,是八大京俄(内侍)之一。

  

  26、又称天子魔,四魔之一。

  

  27、初地以上的菩萨。

  

  28、拉萨大昭寺主尊释迦牟尼像。

  

  29、每种供品的数量均达一万的供养。

  

  30、意为「佛语」,藏文大藏经的经藏,有一百多函。

  

  31、即护法阎摩法王。

  

  32、一苯教徒名。

  

  33、吃、睡、排泄。

  

  34、藏文中有无数上师瑜伽法本与祈祷上师之文,现附上拙译帕绷喀大师名著《遥呼上帅颂》聊备一观。

  

  35、引自《供养上师仪轨》,全颂为:「无量诸佛未调伏,暴恶难调浊世众,如实为说善逝道,祈祷依怙大悲尊。」

  

  36、引自《吉祥三界颂》首颂,全颂为:「三界众生唯一目,诸求解脱无上怙,大悲胜过一切佛,无等大师前启请。」

  

  37、「辐辋」后成「无量寿佛」,千子即「贤劫千佛」。

  

  38、继佛之后的七代佛教领袖:迦叶(饮光)、阿难(庆喜)、释那瓦拶(具麻衣)、邬波咕达(近隐)、底地噶(有愧)、克里醯那(黑)、摩诃苏达释那(大善见)。

  

  39、六庄严:龙猛、提婆为中观庄严;无着、世亲为阿毗达磨庄严;陈那、法称为正理庄严。二殊胜:释迦光、功德光二大律师。戒为佛法之最上根本,故称「殊胜」。

  

  40、「堪」指堪布(亲教师)静命论师;「洛」指洛绷(轨范师)莲华生大师;「却」指却杰(法王)赤松德赞。

  

  41、「主」指莲华生大师;「仆」指大师的二十五名上首藏人弟子,均得密宗成就。

  

  42、衮嘎宁波(庆喜藏,1092~1158)、索南孜摩(福顶,1142~1182)、扎巴坚赞(名称幢,1147~1216)、衮嘎坚赞(庆喜幢,1182~1251)、洛卓坚赞(慧幢,1235~1280)。

  

  43、上述故事详情请参阅《贤愚因缘经》。

  

  44、指达波仁波切绛贝伦珠。

  

  45、一种密法仪式。

  

  46、法名为贡波多杰(怙主金刚,1189~1258),竹巴噶举派的一位重要上师。

  

  47、大成就者中毗巴系那若巴弟子。法尊译《阿底峡尊者传》中记载道:「尊者闻仲毗巴之胜德,欲往参,未遂,惟遥作观想供养,殷重祈祷。一夕梦中,见一苾刍,持一人臂,渐食而来,尊者念云:『出家者不宜食人肉也!』来者问曰:『佛亦有错误否?』尊者含愧。又曰:『汝亦欲食耶?』答曰:『愿食。』遂授一无名指,食讫,获得加持。次日早晨,任运而入三摩地。……尊者始知前梦为仲毗巴也。」

  

  48、普觉‧昂旺绛巴。

  

  49、意为出家。

  

  50、圣观自在的异名。

  

  51、引自《菩提道次第广论》。

  

  52、一部为「胜者金刚持」;三部为「毗卢」、「无量光」与「不动」,分别为佛金刚持的身、语、意体性:五部则再加「宝生」与「不空成就」,分别为佛的清净五蕴体性;五部再各分五蕴、四界、六处与五境而成百部。

  

  53、经中原文系第三人称,乃弥勒菩萨为大众所说:此处我们用于忆念自己上师恩德,故改用第一人称。

  

  

  

《掌中解脱 第八天 意乐依止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