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解脱
第九天 加行依止法及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无等阿底峡尊者曾说:
「所知类多寿苦短,寿量几何不能知,
故如鹅取水中乳,自当喜取己所欲。」1
(嘉杰‧帕绷喀仁波切首先援引上述偈颂,作为第九天教授的开场白,对我们略赐纠正动机之法。然后回顾了先前讲述的那几科,又简略重述了一遍「意乐依止法」。 )
戊四、加行依止法
如《经庄严论》中所说:
「当由财利及承事,并修行门依知识。」
加行依止法中有下、中、上三类方法。2学生在依止教书老师学法时,此三者皆备。所以,对上师如理修依止法,就是修「上师瑜伽」。如果我们与上师共住而作依止的话,便不需另求上师瑜伽所缘;3如果我们不在上师跟前,则应生起资粮田,修献浴、礼拜、供养等法。取悦善知识的最上方便,即是如教修行供养。至尊弥勒日巴说:
「我无财物可奉献,然以修行报师恩。4〕
以及:
「坚韧耐苦之修行,走今师喜之侍奉。」
《文殊口授》广、略二派中,均将「加行依止知识法」归入第四加行法5,所以这两派在说完第三加行法后,会接着讲:思乐依止法」。在「加行依止法」开始时,会先迎请上师资粮田,再作供养等后三种加行法。这是我们不在上师跟前,或未能与上师共住等情况下,以财物取悦上师的修法。
此《文殊口授》派中,加持地基等如前,次诵「谛力颂」。中传派的资粮田
观想法如下所述:在吠硫璃地基上,观想绘有金羯摩金刚图案,视之似有突起之状,触之则无凹凸之感。在其中央,观想一座宏大的四方形珍宝宫殿,具有四门、但无牌坊,与药师宫殿相似。
宫内中央有一个大狮子座,上有四级,形如无瓶之塔。第一层(最上层)上面,后侧有三个狮座,中央座上坐有释迦牟尼佛,左、右二边坐有文殊、弥勒,二尊背后分别为甚深见和广行派的上师。前侧也有三个狮座,分别为阿底峡,俄‧勒贝喜饶和仲敦巴三尊之座。
第二层上面有三个狮座,中央为宗喀巴大师之座,右为杰‧喜饶生格(慧狮子)6之座,左为根敦珠(僧成)7之座:第三层上有三个狮座,五世DL喇嘛安住于中央座上,右座之上为赤‧京巴嘉措(布施海),左座之上为吉祥上师降巴却丹(弥勒具法),第四层三个狮座上,中央为根本上师,右侧及左侧座上,有人说是观想上师的心传弟子,但根据教授,应观上师之师与上师之师的上师。
观想其它上师均坐在锦缎长垫上。这里有二种安置资粮田各尊法:一派是将一切三藏上师置于各层的左右二侧,佛、菩萨、声闻、缘觉、护法等置于各层的后侧。另一派则将见、行二派众上师置于各层前方,从各层三位上师的左右侧开始依次排列。,其它经、律、论三藏的传承上师观在各层左、右侧和后方。这二派都说不必观想本尊等,但如果我们想修的话,可以意想他们以不现身的方式安住在我们面前。此外,应当观想后方各尊面向自己而住,不为狮座所障蔽。
四门外各有一个浴室,室内中央没有浴池,地基高起,上设与资粮田各尊数目相等的座位。七支等修法与他派近似8。
南传派的资粮田与此不同,如该派念诵仪轨中所说,在自己面前,观想一个由狮子所擎举的巨大七宝座,共有七层,形似噶当供台。狮于站立在地基上,狮座前方竖有三架梯子。
最上面一层带有背扉,像床的靠背一样,其左右二角饰有类似手柄的东西,称为「弯铁箭」。此背蚊由珍宝制成,上端饰有宝顶。每一层级各有二个小金梯,左、右侧各一。以前提到的三个梯子架在狮座中央的位置。背扉突起的正中为金脊瓶,9左—、右二侧竖有尊胜幢。
第一层上,释迦佛所坐的宝座带有背昆,像徽六度的龙、大鹏鸟等六灵10捧座,敷设五层妙衣座垫。左‧右二边为文殊和弥勒所坐之座,各敷三层座垫,但没有狮子。
前方为现凡常相根本上师所坐的两层座垫,不需另设宝座。右侧和左侧各有一个座垫,分别为上师之师和上师之师的上师所坐。根据口授,观想其它上师均安坐在长垫上。中央留出空地作为信道。
现凡常相根本上师的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捧托经袱,带有五层函头卷标。文殊的左边和弥勒的右边,分别为见、行二派上师。紧接在广大行派后面的,是「道次第派」。由于缘起十分重要,所以观想在座次之末各设一个空的座垫11。其余在第一层上坐不下的上师,可观想均匀地分散坐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上;第四层观「教授派」,以京俄瓦12为座首;第五层观菩萨众。诸佛分坐在最上面四层的左、右二侧;第六层观声闻、缘觉众;第七层观察护法众。13
《文殊口授》广、略二派是显教规,所以不说观想修行加持派上师,如果我们想要观想的话,可以观想他们以不现身的方式安住在前。此外,这二派也不生起〔三昧耶尊〕等,而只作迎请宾客的观想。就像我们现在请客吃饭,先设好座位,加持好供品,然后迎请资粮田「智慧尊」前来,就坐于各自的座位上。关于诸尊受邀前来的情形,我们应该像摩揭陀贤女14迎请大师佛陀及其眷属那样来作胜解。(随后,帕绷 喀大师根据传承规矩,详细地讲述了这个故事。)
然后沐浴圣众。浴室与前面讲述的那种不同,呈四方形,四方有四个水晶门,室内没有浴池,但设有许多浴瓶。观想浴室上方为花格窗和屋顶,上面系着装有香泥或香膏的袋子,浴水从香袋中径直注入瓶中。
献浴时放出三个一组的比丘,当圣众就座于前面所说的座位上后,将圣众脱下的衣服收集起来,衣服化为黄光,随后敬献沭浴。其它内容与前面相同。如果我们平时不具备瓶等物品,那么在念加行法时不一定需要修沐浴法。然而,若能时常修习的话,可有清除污秽和不净等功德。其它与沐浴法有关的内容,与以前所讲的《速道》相同。
单作《文殊口授》引导时,应按照上述次第来讲。此派在修心时不收资粮田。如果我们想作加行法计数的话,可在最后一座诵《功德之基颂》之前修:不收资粮田,从《供养云陀罗尼》开始重新念,略修的话则单作七支计数。
(帕绷喀大师指出,由于现在的教授是与《文殊口授》合讲,所以在此讲解该派的加行法。至于平时的修法,大师建议我们仍按照《加行法‧有缘颈严》来修,因为这个法本所具有的加持和甚深教授要胜过其它。)
丁三、如何作结行之次第
座末修完每一种道次第所缘类时,当念诵释迦佛名号和密咒,以及回向发愿。
丙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修行者的所有时间全都包含在座上与座问中,所以「座间如何修之理:这一科极其重要。我们在座上修心之后,如果在座间让自心无意义地散漫游荡的话,将大大地损害座上的正行修持。反之,如果我们能善用座间这段时间的话,将使我们的暇满具有真正的价值。所以说,在宗喀巴大师的那些著作及引导文中,将时间分为座上与座问,是具有极大关要的。
以此处所说的所缘类15为例,我们应该在座间阅读开示依师法的具量经论,如那若巴师事谛洛巴、密勒师事玛尔巴、仲敦巴师事上师赛尊巴与阿底峡等的传记。据说,如果在座间广泛阅读其它各类典籍的话,将导致智慧的败坏。比如,看小说会使瞠恚变大,因此我们不要去看这类书籍,应设法使智慧增长。
为了防止在座间生起烦恼,我们应当修习「密护根门」,虽然通常的作法,是以不观看会产生烦恼的境等来防护诸根,但对我们来讲不太可能做到,所以我们不妨采用一种较缓和的方法:例如,眼根在看到悦意的色境时,不要让自己的意识随着它转。
此外,我们应经常以正念、正知16来监督自己的三门17,如想详细了解,大家可以去参阅寂天所造的《入行论》,该论中有一品,专门讲如何守护正知的内容。如该品摄要中所说:
「应数数观察,身心诸状态,
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
这个护正知法很要紧,对自己身体所作的动作、嘴里所说的话、心里所起的念头等三门所作的事,我们都要三思而行。譬如,当我们走进—幢房子,在搞清楚只有两个出口之后,我们只要守住这两个门就能将贼挡在外面。同样的,如果我们能守住自己的三门,不让它们为所欲为的话,也就能将犯过之门关闭。
我们应该像格西奔那样来护心。有个故事说,格西奔由于护心而不再吃乳酪,并称自己为贼18。如果我们让自心胡思乱想的话,就会像某人做白日梦那样:某人在没有生儿子前,先假想给他儿子起名叫「达瓦札巴」,然后又想象因为跳舞不当而引起儿子的瘁死。我们应该遵循阿底峡尊者的话:
「众中观自语,独处观自心。」19
我们平常总是不依正念作事,而在散乱中造下罪业。在那个时候,就连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罪业也意识不到。我们在行走、坐下、谈话当中,常不经意地杀死虱子等虫类。如果当下能以正念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做,这是罪业」,就不会鲁莽行事了。同样的,当与许多人一起谈论事情时,我们应该用部分的心思来观察自己讲的话,想一想「现在我准备说些什么」。如果粗恶语、绮语等快要说出口时,应立即管住自己的舌头。一人独处时,我们应当观察自己的心,想一想「我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由于我们经常忘记护心而下能及时加以注意,所以,更应该保持正念、正知,随时扔提醒自己必须不忘护心。过去格西喀惹巴20像作记录一样,在墙内四周写上「心勿…
《掌中解脱 第九天 加行依止法及于有暇身劝取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