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普贤行愿品)
《大般涅槃经》
婴儿行者,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莫啼莫啼,我与汝金。婴儿见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如来亦尔,若有众生欲造众恶,如来为说三十三天常乐我净,端正自恣,于妙宫殿,受五欲乐,六根所对,无非是乐。众生闻有如是乐故,心生贪乐,止不为恶,勤作三十三天善业,实是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为度众生,方便说言常、乐、我净。(梵行品第八之七)
菩萨摩诃萨自观其身,如病如疮,如痈如怨,如箭入体,是大苦聚,悉是一切善恶根本。是身虽复不净如是,菩萨犹故瞻视将养。何以故?非为贪身,为善法故;为于涅槃,不为生死;为常、乐、我、净,不为无常、乐、我、净。(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
《大乘起信论》
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秽之垢,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无得净。如是众生真如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恼染垢,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
《念佛直指》
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于人不求顺适。八、施德不望求报。九、见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此十大碍行,摄一切诸碍,惟上智者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于诸碍中,一一能照察觉悟,省身体道,持之不失,则能入诸魔界,不为群魔退转其心,循诸色声,不为色声惑乱其志。乃至憎爱名利之境,人我得失之场,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当知此碍,即是一切众生大善知识,亦是一切众生良佑福田。可以了死脱生,可以超凡入圣。……是故大圣化人,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解脱,以障碍为逍遥,以群魔为法侣,以事难为安乐,以弊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施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受抑为行门。如是则居碍反通,求通反碍,于此障碍,皆成妙境。……是故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十大碍行第十七)
《佛性论》
从今发愿,穷未来际,恒以愿摄一切众生,未曾舍离。随所行道,并入菩提愿海所摄。以自利故,不舍涅槃;为利他故,不舍生死。故有二观:一于生死,观苦过失。二于涅槃,观乐功德。
第十 修证门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第五章)
佛言:净心修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第十三章)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即都无,其如幻耳。(第二十章)
《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 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 修此免邪见
(文殊菩萨章)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归幻灭,诸幻灭尽,觉心不动。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普贤菩萨章)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普眼菩萨章)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己断灭,无灭碍者。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是则名为随顺觉性。(清净慧菩萨章)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净诸业障菩萨章)
钝根未成者 常当诚心忏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
佛境便现前(圆觉菩萨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卷三)
阿难:……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阿难:……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卷四)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卷五)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诸佛本妙觉心,与诸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
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文殊菩萨偈颂)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卷六)
阿难:……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五阴魔障)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色阴魔障之一)
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堕。(受阴魔障之一)
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鬼力惑人,非有真实。(想阴魔障之一)(卷九)
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堕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生死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行阴魔障之一)
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沈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识阴魔障之一)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涂…
《法藏碎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