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阿弥陀佛誓愿救度咱们的四十八愿相互感应,一切就已OK!
这就像是阿弥陀佛给咱建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发电厂,架设了输电线路,变压器,进户电线以及全套的电器设备……这些咱们一概不会做,也不懂其中原理,咱唯一要做的就是推上电闸,按通电源。
若一日,若二日……若十日,若一年,若十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只要一直保持念佛状态就一定往生。只要咱们一直守好电闸,不使其跳闸断开就成了。其他的一概不用咱管——其实咱也管不了。
念佛是众生的事,如何往生是佛的事,一切都是佛在运作。念佛是因,往生西方毕竟成佛是果,其中的机制奥妙,不是你我凡夫所能窥测清楚的,阿罗汉、缘觉、菩萨尚不得其要领,此乃“唯佛与佛乃能究尽”。
不一样的念佛人
同样是念佛,心里搞清楚了道理与否完全不一样。心态不一样,信心不一样,行为也不一样,最终结果也肯定不一样。不明此理,以为要靠自己积累多善根福德之后念佛才能往生,以为往生的本钱在于自己修净业三福,戒定慧,六度万行等等。其实那不是,靠你此生哪怕是终生累积的修行,要想往生净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神话。那点善根福德,连你一生所造之种种恶业都抵消不掉。弄到最后,腊月三十日一敲算盘,正负相抵,原来还是大大的一笔亏损账。
为什么?因为你是酬报之身。自你一生下来起就是通身业力之罪恶凡夫,你的先天本性,乃至于你最起码的生存都是赖以无尽的造业才能维持。只有造业之本能,少有行善之作为。这是你凡夫之天然本能决定了的。《地藏经》中讲到,“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阿弥陀佛无始劫以来就看得清清楚楚了,知道我等娑婆众生,五浊恶世的凡夫,依凭自身之力绝无解脱之机,所以才用五劫思惟,兆载永劫累积功德,事先为我等成就了西方净土以及往生净土之法,统统无偿地送给我们。
没有解脱之机,佛给了我们;没有本钱,佛给了我们。我们累世历劫以来所造下的种种恶业,所欠下的种种债务,连同今生已经造下将来必定或多或少(往生之前)还会造下的债务,佛统统替我们偿还!
《无量寿经》上,佛说: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你一念佛,你就什么都得到了。你要往生靠的是这个,这才是多善根福德。“一一声中,悉具足多善根福德也。”一一声悉皆往生之声也!
经中还有一段:“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这个道理搞清楚了,你心里多踏实啊!不愁自己善根福德不够了。“哎呀,念佛,佛的善根福德全过来啦!”
所以得闻佛名,怎不“欢喜踊跃”啊!你还会那样整日念佛而心中无底么?还怕自己积累不够善根福德么?要知道,往生净土的善根福德全在这里,在称名念佛这里。不在那里,不在你一生中如何辛苦地累积修行。你自身累积的善福还远远不足以消抵你这一生之中所造恶业,还要拿这点小善福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明悟此理之念佛人,知道要积功累德,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念佛,而且对于往生充满必定信心,他明白了自己原本就是一无是处不堪修行的凡夫,依凭自身之力绝不能了生脱死,因而才“通身放下,全身靠倒”,全身靠倒在这一句万德洪名上。依凭彼佛大愿业力,一心一意,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他明白自己此身已是“人中分陀利华”,只是暂且留在娑婆世界一段时间,肉身舍报必生极乐。生前观音势至为伴,往生华开见佛。
明理之念佛人,就是善导大师在著名的《观经四帖疏》中概括的“两个深信”具足的人。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乘船者,万无一漏——度脱苦海;
游水者,万无一漏——坠入深渊。
真正的念佛者,安坐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大船仓,心得大安,必定得度。不明此理的念佛者,认为乘船不保险,虽已上船,但仍念念不忘游泳技能技巧,心神不定,有朝一日,或许还会重入水中,觉得游过去更有把握一些。
念佛行人还行善否?
单念佛就能往生了,那还用得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么?是不是净业三福也不要了,四圣谛、十二因缘不要了,布施、持戒、六度万行也不要了,戒定慧也不要了?……
这一切统统都要。你过去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还要做得更好。
只是——你心里一定要明白,往生不靠这个,这点功德太渺小了,往生要靠念佛接通过来的功德。自身所积累的那一丁点,到时派不上用场。
如是而已。
还是这样广行万善,随缘尽分地去做。这是一个学佛人,无论出家、在家学佛人的本分。
心态不一样啦,过去以为是靠这个去往生,而对于怎样才能达到往生必备之多善根福德心里无底,往生无望。现在明白了,称名念佛就具足往生的多善根福德,在心里踏实了,随缘尽分地广行万善,心里再也没有焦虑了。
信知自身乃通身罪业之凡夫,无始劫以来,造恶累累,再也出离无望。而彼佛无尽慈悲,无尽大包容心,不舍我等罪恶凡夫,种种辛劳,成就我等得救往生之门,因而必定心生大感恩心、大包容心,转而怜悯仍旧迷茫之众生。
得如是安心之净业行人,不再是为往生脱离轮回而奔波,其种种善行乃出于内心之慈悲感恩,以此上报佛恩,下济群萌,油然而生,无相无为。感恩之举,自然而为;毫无图报之念,刻意行之。
(完)
《念佛人的悟处(释妙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