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六)▪P2

  ..续本文上一页眼耳鼻舌、心肝脾胃等没有一个能够独立运行。

  我们迷了不知道,认为有个心外的东西。其实,本性一旦消失,全法界的一切法一刹那间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些实际是本性随缘现起的相,所以它怎么可能有自体呢?原先根本没有“它”,本性随着因缘就变出“它”来,当然“它”没有自体。所以说诸法无自体,实际上本性也就是体,就是万法的本源。

  所以华严宗就讲到“不变”和“随缘”两种义,就是指这个真心上,同时有不变和随缘两种义。惯用的比喻是金子和金器,金子随着打造的因缘,制造成金盆、金碗、金耳环、金项链,金子的体随缘而变现金器的相,从差别上看,确实有百千的差别。但是不论它变成哪种相,金子的体性始终不变;虽然金子的体性始终不变,但它随着因缘又可以打造成不同的金器。又好比同样的水体,随着不同的风的因缘,会出现大波、小波、千形万状的波,这就是水的体随着风的缘而现起各种差别相。虽然变现各种差别相,但水的体是不变的。所以,不变和随缘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不二的(“不变”是指体不变,“随缘”是指体会随缘造出种种现象)。

  真心随着染净因缘,会现起种种清净、不清净的显现,这个就叫“随缘义”。这是随什么因缘就变现什么相,虽然随缘变现不同的相,但本体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所以叫“不变”。比如由不同的因缘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态、行为、事件,尽管如此,本体却从没有变过;虽然本体是不变的,但是它又能随缘现出不同的相,这不变和因缘并不矛盾。就像我们从无始以来轮回到今天,已经起过无数的变化,但这些都是在相上变来变去,本体是始终不变的。

  所谓的因缘,一般会说迷染缘和悟净缘,其实就是由迷、悟而分成两段。迷里面还可以分成善、恶、高、低等等,总的就抓住迷、悟这两个字。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受用上有天壤之别呢?就是一个迷了,就随着这个迷的因缘净做迷梦、恶梦。这也是真心随着一个迷惑的因缘,就会出染污的相,也就是客尘的相、一种无而现的虚妄的相,这个缘起上会出现无量无边的六道轮回。然后随着觉悟的清净的缘,就是明悟了自己的本性,就由这清净的缘而显现四圣法界。它的作用能净除错乱,所以本有的清净就会显发。总之,就要知道,染净万法的本源、它的本体,就是指的这个真心。

  “达众生相”,就能够了达众因缘所生的差别相。所以我们这个佛法要真俗圆融,胜义上要知道有万法的根源,自己的本性,一定要得根本。不得根本,净在这些差别上缘来缘去、分别执著,那是无休无止的!会引得人不断地颠倒妄想,出现无穷无尽的生死流转。如果要在一个个的差别上去对治,那是很困难的!所以,“甚深”就是指体,这是万法的根源,什么都是从它流出的。要证到这个根本,就把所有东西的心要抓住了,也就快了。这样了达了法性,就叫得了根本智。然后要起差别智,差别智就是了达缘起千差万别的事相。这样要把甚深和广大、根本和差别、世俗和胜义融合起来修,不能偏在一边上。度众生就要知道众生各是什么样的根性,然后要有方法来度他。所以度人一定要开差别智才行。对每个人的状况都很清楚,对缘起上怎么运转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够随顺众生,然后相应于他来施设方便利益他。

  “明了诸国”,就对于国土器世间的清净、污秽种种差别相都了达清楚。

  以上“通诸法性,达众生相,明了诸国”,这三句话就是指这些菩萨圆满了根本智和差别智,因此能成熟众生、庄严国土。

  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之网,晓了幻化之法。坏裂魔网,解诸缠缚。

  这都是普贤行愿。前面序分里广赞菩萨的圣德,实际上也就是广赞普贤大行,最后学完了就知道,整个这一套就是在说普贤行愿。

  能够遍游无数佛土广兴供养,叫做供养诸佛。菩萨已经能够安住法界,所以能够一念间普遍入于十方无数国土。打个比方,就像闪电极其迅速,中间不会隔第二个刹那。

  “电光”,有速疾义、破暗义、不住义、无分别义。(一)菩萨一念一时普遍化现在十方世界里供养诸佛、利益众生,根本没有出、入、前、后的相,所以就像电光一闪而至。实际上并不是从此地到彼地,花很多时间赶过去,而是安住法界不动,一念间就周遍地化现。(二)菩萨一念间能够照了十方无数诸佛的法会,能够照破众生心中的黑暗,就像电光破暗一样。(三)“不住”,就是无所住,没有从此处到彼处的一条轨迹,而是一时化无数身周遍微尘数国土,没有一个住处,没有什么来去的痕迹。就像闪电,忽尔一现,你说电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既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也没有住处。(四)这样周遍化现的时候也没有分别心,不会有这个好那个差、先到东方后到西方等等的分别。如果有分别心,就根本起不了这么大的妙用,只要动一个念头就不灵光了。这就像电光一闪,能够普照万物,山河大地、房屋草木等的森罗万象,一时间全部普照;照的时候没有分别,它是自然照的。

  “善学无畏,晓了幻法”,就是菩萨了达一切的相全是幻化,这只是虚假的显现,不是有它自己的体,正现的时候了不可得,正了不可得的时候还现一个假相。这样就知道,菩萨对于世间的一切相毫无怖畏。比如,他不会见到地位高的人就生自卑感,也不会见到卑微的人就生自豪感,没有这样的心。无论他到哪个世界里,都无所畏惧,因为一切都是幻相,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不会到了万人会场就生恐惧,因为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真实的人;也不会害怕我得了癌症,我要死了;也不会有大众威德畏——在大众中自己胆怯起来;也没有生死的怖畏,不会死来的时候害怕;也不会有什么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无着落感;也不会有生活没有保障的恐惧。总之,一切恐怖都是没有的。

  那么这是从哪来呢?就是从晓了幻化来的。人心上起伏不断的心念怎么来把它歇下?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知道一切相都是假的,连同身体和心念。就像《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就度一切苦厄了!菩萨真正见了五蕴皆空之后,就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一切颠倒梦想都是缘着相来的,相有好有坏、有喜欢不喜欢……在这两极里头就出现各种各样的心态。这都是相对的,有贪就有嗔,有取就有舍,有高就有低,有自卑就有自豪……随着两对相就出两对心。所以人就一直在这样的两极里来回地运行。只要还不知道现相是假的,就永远会这样循环下去。

  菩萨“晓了幻法”,就是知道万法都是空性,相和空不是两个,也就离了有、无二边。因为这是无而有,所以就不是实有;这是有而无,所以也不是断无。一切的相都是现和空不二!无论显现内的根身、外的器界、里头的心念等,都不去执著!最后不论是染相、净相、善相、恶相、众生相、佛相都不执在心上,不缘着这上妄起分别!也就干干净净的,坦坦荡荡的,没有颠倒梦想,没有任何怖畏了!

  “坏裂魔网,解诸缠缚”,刚才已经晓了幻法,通达了如幻,这个魔网就开始破裂,绑在自心上的一圈一圈的烦恼绳子就能解开,否则就难解了!心有千千结,各种邪的知见像一张纵横交织的魔网,众生就缠在这样的邪网里无法脱身,所以是可怜众生!

  从什么时候能解得开呢?众生都是在烦恼里生活,心结都打不开,所以他经常苦。好的时候没一、两天,心里时时都有烦恼、都不开心,其它没办法解决的,就是要让他知道世间的事包括山河大地、自己的身体、心念,什么功名富贵、妻财子禄全是假的,不要太当真了!

  《大智度论》里讲:“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一起心动念,就堕在魔网里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把事情当成是真实的!善恶、苦乐、高低、是非……这一切都是相对假立的,没有一个是实际有的、能够得到的,而众生就在这虚妄的境里不断地起心动念,因此而堕在魔网里。有时候是堕欢喜魔,就是认为好东西来了、我成功了、我得到了荣誉、我找到了所爱、我取得了什么,欢喜了,就是堕欢喜魔。要么就是堕悲魔!整天悲伤不开心,比如一个女人见儿子死了,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然后就陷在悲伤当中无法自拔。像有的人事业成功时欣喜若狂,事业失败了又灰心丧气。执著这是善,然后看到恶的时候疾恶如仇,那也是偏掉了。如果执著在恶上面,又把邪的当成有意义!总而言之,众生整天都是起妄念,所以一直堕在魔网里出不来。

  “缠缚”,就是像绳子一圈一圈地缠绕在身上。这是比喻烦恼,又一个名称叫“结”。种种烦恼的习性串习坚固了,就会被习气的力量控制,跟随它转,这就是被绑住了。比如顺境一来就起贪,贪就把你绑住,每一次它一出现就被绑住,只有它绑你的份,没有你解掉它的机会,当然就被缠死了!这样被缠死了,就会随着烦恼的力量感召无数的生死。但是在现见到一切如幻之后,就能坏裂魔网,各种的妄念会止息下来,这个邪见的网会破裂。以前不正确的见,执著有我,又执著我如何如何,“我永生”是常见,“我断灭”就是断见,基于这个“我”做各种的行为或者执著各种的果等等,这都是由于执著实有,才会起这些妄见。真正见到了空,一切执著实有的知见全部都会消掉,干干净净的,所以非常彻底。

  真正证得了空性,所有的妄动都会停止,所谓的见顺境起贪、见逆境起嗔等等的这一些都会消除。所有的妄念、烦恼、业力、果报都是由执著实有惹出来的,所以一旦证得万法空无自性,就会达到彻底的解脱。这样的话,里里外外、高高低低、从无始到无终,任何的法都是海水一味——全是空无自性的。这样从根源上认识了万法的空性之后,就止息了虚妄分别,消掉了人我、法我的执著,这就是“破裂魔网,解诸缠缚”。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