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七)▪P2

  ..续本文上一页珍惜心、恭敬心。以这个原因,虽然佛不是真实灭,却要说“灭”。

  意思是:“灭”只是在虚假的现相上安立的,因缘造成的相有生,也就有灭,但这是像梦一样的假相,并非真实;本自元成的理体并不是因缘所生,哪有什么灭呢?实际上,真心本来无生也无灭。这不是真的灭了,而只是示现灭,所以称为“现”。

  这是为度中下根机的缘故。如果是上根人,见到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来没有生灭,哪有涅槃呢?“涅槃”在这里是指生灭心前显现为灭,人们就认为佛已经不在了、佛离开我们了!实际上佛何曾离开呢?佛遍一切时、遍一切处,真正的见佛就是见到真如本性,也就见到与一切诸佛同在。

  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

  这是讲:虽然诸大菩萨示现灭度,实际上既无所作,也无所有,既无所起,也无所灭,真实的情况是证得了平等法。

  心里起种种妄念才有造作,才会作出虚假的果来;心里什么妄念也没有,哪来的作呢?这是没有什么新的果可得的,所以说“亦无所有”。人都误以为会不断有新的果出现,这是一种颠倒的想法!有为的果好像显现了一个、又显现一个,其实这只是因缘造成的一个个的假相。到了梦彻底息灭时,本来是佛,还有什么新得呢?

  而且,这里没有什么清净可起,也没有什么染污可灭。若有个实际的染污,才说有染污可灭;没有实际的染污,灭什么呢?比如空花有自体,可以说有空花的灭;空花只是错觉,哪有空花的灭呢?本自是清净的体,本来现成,哪有什么再生起一个清净的体呢?

  因此就“无作、无所有、不起、不灭”,得了平等法。这个“得”也只是假立的说法。明见本性,就叫做“得”,不是指得了什么新东西。

  这就说出了佛的真相。在本经说到大菩萨们都是从果向因,虽然示现入涅槃的相,实际是无生无灭、平等常住的如如法身(在真实的境界里,无生无灭,无来无去,一切都是平等、常住、前后无异,所以说“平等常住如如法身”)。“如”就是不异,前面和后面不是不同的两体,而是“相如”。所以说“如如不动”。(很多人认为“如如不动”就是闭着眼睛直直地坐在那里!不是这个意思,后一个“如”指真如,作名词解,前一个“如”是“相如”。就是从本如此,没有什么前后不同,也没有什么动摇。只是错觉里缘着假相误以为有生灭,真实的妙体哪有什么动摇呢?)

  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

  这里说到诸大菩萨具有无量功德成就。举有代表性的几点来说。首先是有无量总持成就。“总持”,梵语叫“陀罗尼”,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意思。《大智度论》说:陀罗尼,翻成汉语,是能持或能遮的意思(这是从陀罗尼的功能上说)。它能持种种善法,能持善法,使得不散不失。就像在完整的容器里盛水,水不会散失那样。(其实,陀罗尼的成就比三昧更高,一旦得了陀罗尼,即使起贪嗔也不会失坏。而一般的三昧会失去,比如今生得了定,经过投胎就有可能失去,但得了陀罗尼就不会丧失。)“能遮”,就是能遮止恶行生起,如果想造恶,有陀罗尼的力量会摄持着心不造恶,这称为“陀罗尼”。

  陀罗尼有四种:所谓的法、义、咒、忍。法陀罗尼也叫“闻陀罗尼”,指听闻教法后,能记持在心里不忘记。义陀罗尼,就是对诸法的义理能总持不失坏。包括世俗和胜义中的万法,各自是什么义理,心里的认识不会失坏。咒陀罗尼,“咒”就是佛菩萨定中化出的密语。对于密咒总持不忘,叫“咒陀罗尼”。忍陀罗尼,安住于诸法实相,叫做“忍”;安住不动,恒时保持,叫“忍陀罗尼”。

  其次是得到无量三昧的成就。“百千三昧”,就是成就了无数种三昧。《大智度论》说:“从首楞严三昧,到虚空际无所著解脱三昧,又如见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来解脱修观狮子频呻等无量阿僧祇的菩萨三昧等,这些三昧无不具足,因此称为“具足成就百千三昧”。”

  再讲“诸根”,狭义指信、进、念、定、慧五根,由于它能生长涅槃清净之法,所以称为“根”。泛论,一切善法都叫做“根”。平常说的“善根”,是指发了善心行了善法,这个善的习气种植在心里,就能生长功德果报,所以叫做“根”。

  再说“智慧”的成就,就是对万法的事、理、因、果等能无误地拣择、了知。

  而“广普寂定”意思是在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广”是指一切境界,境界有高、低、美、丑、男、女等的无量差别,都是虚假的相。在这一切境界中不起妄想,叫做“广普寂定”。

  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深”指能深入真实法藏。什么是真实法藏?就是指自己心的密藏。它含藏无边的德能、功能,一切佛法都是诠释它,离开它能说什么?佛法要说的就是这个真实义。因此要指示甚深的如来密藏,这就是所谓的“法藏”。

  “证得佛华严三昧”,表明大菩萨的成就极其殊胜。“佛华严三昧”这一三昧总摄了法界一切佛法。“佛华严三昧”,是指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一真法界是华严深妙的法,“一”是指不二,不落在任何相对的二边上,它是绝待的;“真”就是无妄,不是分别心变造出来的虚假境界;“法界”指融摄万法,万法都摄在里面,就是任何事、任何物都是从一真法界流出,都是以一真法界为本源,随着不同的因缘就现起不同的现象。既然一切都是从一真法界流出,一切法的本体就是一真法界。对于这样无尽的缘起能够了达,从这里开始,以正见摄持而发起万行、庄严佛果,就称为“华严”。

  “华”是以比喻而说。“华”有感果的功能,华表示因,以开花而结果,就是指菩萨先了达一真法界,由此发起万行,就是从根本智发起普贤万行,而能庄严佛果。“严”是从用(或起作用)上说,就是自心无量性德都会由此而显发,所以称为“庄严”。一心修持,称为“三昧”。

  这些大菩萨随时入于“佛华严三昧”,这是指他证到的大境界。能无障碍地对大众宣扬、演说一切经典,这是指他说法自在的境界。

  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

  定有很多深浅差别,这里说到的“深定”,究竟深到哪种程度呢?它的深度远远不是初发心菩萨和阿罗汉所能达到。以深定发起的妙行是一念间现见无量诸佛,说明行境极其广大。这只有以甚深三摩地作为所依才可能发起。在这定境中没有往来之心。

  像《往生论》所说:一念一时遍入十方佛刹,供养诸佛等。这就没有时间上前后的相和空间上往来的相。生灭的法才有前后相,但这不可能在一念间遍入无数世界。比如首先在A世界,然后到了B世界,这就有动摇的相。所以决定只有住在甚深的三摩地中,才可能发起无边的普贤大行。这是在一念间无不遍入,时间是最短的一刹那,所做的事是遍游无数佛土、供养诸佛等,这就是华严延促同时、一多相即的境界。

  “时间、空间”只是众生的错觉,有生灭才有时间,前面生一念心,这一念灭了再生一念心,这样有生有灭,才有一个个“刹那”;由多个刹那累积起来,才有种种长短的时间。但到了虚妄分别心已经完全消尽的时候,那就是“十世古今不离于当念”了。

  “延”指漫长的多劫,“促”指短暂的一念。一念和无量劫同时,就是在一念中显现无量劫的意思。这在凡夫分上怎么也平等不起来。一刹那中怎么能包含无量劫呢?要一个刹那接一个刹那,不断地相续下去,不晓得经过多久才达到一劫,这样延促就不会同时。但这只是错觉中的事。

  而这里是讲普贤行,普贤行是不离开文殊智的,一定要证得根本智,才会出现普贤行。所以往生极乐世界首先是“花开见佛悟无生”,要证得无生法忍之后,才能行持普贤行海。到那时得了大成就再来,就跟这会场上的大菩萨一样了。

  读过《往生论》就知道,后面讲到的极乐世界的菩萨功德庄严就是指这回事,那些大菩萨就是功德已经圆满、到了教化地,然后就分身无数,化现在十方世界里利益众生。这和《普贤行愿品》的说法完全一味,《普贤行愿品》里是以往生极乐世界来圆成普贤行愿,之后一刹那间分身无数,在无数世界里上供下化。这些参与法会的大菩萨也就是从极乐世界那边过来的。

  所以说《华严经》和《无量寿经》同属于一部经,也要知道弥陀本愿和实现普贤行愿的关系,弥陀本愿的大威神力体现在能够加持行人迅速圆成普贤行愿,以这个原因,普贤菩萨引领华严海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弥陀“定中供佛”这一愿里讲到:“假使我成佛,他方国土的菩萨众闻我名字,都会获得普等三昧。安住在这三昧里直至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不如此,我就不成佛。”愿文里的“普等三昧”就是这里说的“深定门”。这样甚深的三昧是由阿弥陀佛大愿神力所加持成就,甚深不见边底,所以叫做“深”。它的作用就是“悉睹、周遍”(指上面经文里讲到的“悉睹现在无量诸佛”和“一念顷遍入无量国土”)。这三昧的境界到底有多深、多妙,凡夫和阿罗汉丝毫无法测度。

  而且诸大菩萨达到“一念遍入无数佛土”的境界,也是源于弥陀本愿的加持。在弥陀本愿里说:“假使我成佛,国中菩萨承我的神力供养诸佛,要使他一食顷就遍入无数亿佛土。如果做不到,我就不取正觉。”总之,这是由于念佛而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就承着弥陀一乘愿海的加持,而显现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能在一念间遍游无数佛土。

  以上讲的“佛华严三昧”,从果上说,就是“海印三昧”。海和印是比喻。“印”,就是像印一盖下去,印上的文字一时顿然显现,没有前后的差别;而且印上的文字全部彰显,不会有一部分显一部分不显。称为“海”,就是像大海里一时影现无数影像,比如满天的星辰顿时都映现在海中,虽然形象千差万别,但水的本体没有差别;虽然万象繁星,水却湛然不动。这表示当证到海印三昧的时候,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法一时俱现。要知道就是从这里实现普贤大行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不然怎么会有“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呢?又怎么能“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呢?又怎么做到:“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呢?像这些极其不可思议的普贤大行都是在证得海印三昧之后才圆满实现的。

  从时间上说,这是没有前后而三世齐现,叫做“延促同时”。再讲一次:有生灭心才有刹那;有刹那一个个地依次相续,才有过、现、未种种的时间。如果寂灭了生灭心,就没有刹那,也就没有过、现、未三世的种种时间。所以,在错觉里才有时间的迁流;但是彻底寂灭了生灭心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这样三世的一切时间在一念间顿然齐现,就是“延促同时”了!所以说“三世古今不离于当念”。

  空间上是十方世界里无量的现相一齐显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有自性的东方、西方等。东、南、西、北等的方所都是错觉,并没有实体;正因为空间本无自性,所以就能在一个微尘里显现十方世界,这就是“广狭自在”的妙境。到这里,哪有什么广和狭不可融通的事呢?因此说“十方世界不离于当处”。

  总之,如《华严经》所说:“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