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三)
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法藏比丘这样向世自在王佛禀白说:唯愿佛慈悲,听我诉说。我按照自己结成的大愿,具体向佛汇报。以下就是法藏菩萨在大众中宣讲自己所发的大愿。
要知道,释迦佛的转述,只是根据人类能接受的程度讲了四十八条大愿。实际上弥陀愿海的内容无量无边。愿海的奇妙境界完全超过分别心和语言所能达到的范畴。
所有四十八愿的无量功德成就,要归在一个无上正觉上,就是阿弥陀佛正觉的功德。整个愿海的设计,就是要使一切众生都迅速成佛。阿弥陀佛的本愿,丝毫不是想让众生只成就人天或阿罗汉的果位。唯一是想用最大的方便摄持一切众生,让他们全部都还归法界而成佛。所以这叫做“一乘悲愿”。这是让从五逆十恶到十地菩萨之间的一切众生,都同入弥陀愿海而迅速成佛。从这里看出法藏菩萨极大的悲心;而且成佛之后,方便的力量确实达到了极点。
所以,我们真正能够信受弥陀愿海的无上神力,可以说这是无量劫来极其稀有难得的一个因缘。只要我们能发出至诚的心归投阿弥陀佛愿海,对于阿弥陀佛的愿海能生起信心,那就决定会快速成佛。这上面缘起的作用力,丝毫不会落空。
由于阿弥陀佛的愿海已经成就了无上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只要竭尽自己的诚心投入愿海,以后,一切所谓愿海中的种种方便、无量的佛力加持等等,都可以受用到。就像念了一个密诀,打开宝藏后,里面无量的珍宝都归你受用。所以,修净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信入弥陀愿海。真正在这里生了信心,就是得了根本,这样其他无量的支分都会因此产生,像信、愿、行等自然而然会产生,而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也都会一一实现。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能做到念念至诚地归投弥陀愿海,心心念念把功德回向往生,也是因为得到了坚固信心。这个信心说到根本上,就是对于弥陀愿海生了信心。有了这个信心,才会至诚地归投阿弥陀佛,一心仰仗阿弥陀佛。有了这个至诚归命的心,再来礼佛、念佛、称佛、赞佛,就都和佛的心相应,就得到佛的摄受,这样就会成为不退转。
所谓的弥陀正觉果海不可思议,其实就是指一乘大誓愿海不可思议。在这一乘大誓愿海中,成就了无量无边、极其殊胜、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有最极自在、毫无障碍的能力。这都是由于誓愿不可思议。大愿海犹如虚空,一切世界都在里面形成、安住,像这样,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净土依正庄严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是由大愿海中任运流出。大誓愿海就像大车和大风,普遍行于一切世间,无所障碍。它能使无量众生顺利脱出三有系缚城,趣入无为涅槃界。是从这大誓愿海中流出无量方便藏。所以我们要以极深的信心来奉持弥陀愿海,顶戴弥陀愿海。
如果能这样做到,那就成了承受阿弥陀佛无上威神加持的法器。所有愿海里的无量功德宝藏,自己愿意领受、摄取,而尽力与佛相应就会得到愿海所赐予的无量功德。所以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这里发起深信切愿极端重要。
也正是由于这上面有种种程度深浅、强弱的差别,得到的加持也就有种种深浅、强弱的差别,往生的品位也就出现种种的差别。所以,目前一定要把握这个根本,得了这个根本,种种支分都会很顺利地产生。
对于整个弥陀大愿海,宋译本有一句概括性的开头语:“世尊!我发誓言,愿如世尊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当时法藏菩萨向世自在王佛汇报:我发誓要证到跟佛一样的无上正觉,我所住的佛刹要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
这一句就是弥陀愿海的总纲。这一句要整个贯彻到以下的每一愿中。这里说出了极乐世界的状况,就是:我成佛时所住持的国土,具足无法用数量表示的殊胜微妙功德,具足无量的清净庄严。(“具足”就是圆满含摄,丝毫不缺。)
“不可思议”,是指这个国土里所具足的一切功德庄严,不论是地水花树、楼阁、宫殿、形、量、光色、受用、体性等等,一一都不可思议,完全超出了分别心所能思维、语言所能议论的范围。分别心和语言都极其有限,只能说一些虚妄心识前显现的境界。一旦远离了一、多、有、无、常、断、大、小、自、他等的戏论的时候,整个成了一大不可思议的功德之海,完全是超情离见的境界。要这样认识,你才会对极乐世界一水、一花、一树、一楼等发起赞叹的心、惊喜的心。你才会想到,下至净土的一个微尘确实完全超过这个世间所有最美好的事物,也因此会念念盼望能生到这样的净土,那才是人上之人。你会想:到了我这一生临终的时候,我绝不可能往娑婆世界的方向走,我要去的唯一是极乐世界。我生了极乐世界就是入了不可思议境界。
要知道,《华严》说到四法界(就是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首先事法界,就是指千差万别的事相。比如人间的男女老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色声香味等,这些就属于事的法界。
理法界是指这一切事相的理体、本源或者本性,也就是万法的根源,讲的是无相的本体。说到理体,那是远离了一切相,你不可能安立它是一、是多、是常、是断、是有、是无、是生、是灭、是男、是女、是善、是恶、是东、是西等等,因为它是一个全体,不可能落在相对的二边上面。一切十方三世的现象,完全就是从这真心理体而显现的。这本体怎么可能住在一个固定的边上呢?固定是指心里起分别的时候,一定有个固定的所缘。它要求固定,才起得来分别。万法的理体哪里会住在固定的某一种相上呢?它如果偏堕在一个边上,比如如果落在东边,怎么可能周遍十方一切处而显现?如果落在现在时,过去和未来的相又从哪儿出来?如果只落在男相或者女相、来向或者去向上,怎么可能成立是理体?所以,这真心妙理确实是离一切相的。
之后是理事无碍法界。一般看起来似乎有碍,因为理体是无相可得,而事相是森罗万象。但是,就由这个无相的真心能够显现森罗万象。虽然显现森罗万象,但是理体无生无灭,离一切相。事与理之间本来无碍。这样的话,凡夫俗子不容易理解,你说这个真心本体无来无去,怎么又现来去的相呢?理体不是一、不是多等,怎么又现一、现多呢?其实理和事之间是毫无障碍的。
大乘经里都会说到理事无碍,而事事无碍法界只有《华严》一部经阐明。这就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了。它表现为事和事之间毫无障碍,完全超越了情见。这就是“十玄门”的境界。也就是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广狭自在、延促同时、重重无尽、圆明具德等等。总之所谓的时间、空间、数量、自他等的妄执,全部都打破了。这里如果想以虚妄心识的境界来衡量它,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我们认为“无量中含一”很对,但“一中含无量”就想不通;认为大空间里可以含小空间,但要在一个极微尘里含容十方刹海,也想不通。或者想,在一个大劫里含有无数个刹那这可以,但要在一个刹那里含无量劫,怎么也想不通。
而极乐世界全体是事事无碍的法界。在“一”里含有无量。比如,净土的一件宝物是由无量宝香合成,一朵莲花是由无数珍宝合成,而且一朵莲花出无量光,一一光中化无数佛。我们不要执著一、多等是实有的法,其实并没有一、多、大、小等的实体,因为这一切只是心所现。进一步,由于这些相是理体所现,是以法性为体,所以一一相就是法性全体,也就一一相中可以含有无量。它没有固定的小大、一多等等。既然没有固定的小,没有定死了的小,既然这是无自性的,也就什么都可能了。当下的这一个上就可以显现十方刹海。就在净土的任何空间里,能够现出十方无量无数的世界。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隅上下,此世界、彼世界,无量无数,其中的一一山川、一一人物、一一活动都一齐呈现。无论现在的科学发达到哪种程度,都还只是虚妄分别的产物,绝对比不上净土境界的无量分之一,无论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都无法做到在一个极小的空间里显现十方世界无量的景象。
而且“延促同时”,时间也完全被打破了。所谓的“一昔之梦,翱翔万亿年”,时间也只是自己的心假立的,并没有心外的实体的时间。如果有实体的时间,就成为了不可改变,成了固定的死的东西。但是“一切只是心所现,都是无自性的”,也因此就可以圆融。如果消除了分别心,就会真正现证到法界圆融。而一生到了极乐世界,由于阿弥陀佛的力量加持进来,这时就真的能做到在一念间遍游十方刹土,而且种种的顶礼佛、供养佛、听佛说法等等,无数的事情都全部做完。这是无法想像的事。
不要老是认为时间是一种直线式的序列,这只是在虚妄心识里的一种僵化的观念,认为必须是东、南、西、北依次第进行,先到某一个国土对某一尊佛顶礼、闻法等等,过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到西方、南方、北方……这样要经过多长时间?但实际上,凡夫依次第无量劫完成的事情,可以在一个刹那全部做完。这是无法想象的事。
而且“重重无尽”。一般用帝释天宫的因陀罗网来作比喻。因为因陀罗网上有一千颗圆明透彻的宝珠。任何一个宝珠的影像会映现在其余999个宝珠里,而其余999个宝珠的影像也会入到这一个宝珠里,这是第一重。然后,每一个宝珠连同映现在它里面的其余999个宝珠的影像,又入在其余999个宝珠里;而其余999个宝珠连同它里面的影像又入到了这个宝珠里,这是第二重。像这样,一重一重,无穷无尽。
只要拿两面镜子对着照,就能看到:左镜的影像现在右镜里,右镜连同它里面的左镜的影像又显现在左镜里,左镜连同这双重的影像又现在右镜里,右镜连同这三重的影像又现在左镜里,两个镜子里的像成了重重无尽,根本看不到边际。
这实际是法界的秘密。每一个法…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