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五)▪P2

  ..续本文上一页度来评论,确实净土法门是第一,因为这件事对众生来说确实极其简易,只要在临终的关口,在脱开这一期业报身的时候,就出现了转换的机会,一念弥陀名号就被佛悲愿摄持。这时以佛力一勾招就生上去了,就像大力士拽着小孩的头发,一甩就甩到净土去了。

  这一愿的愿文也说出了净土法门的纲宗,说出了成办往生需要信、愿、行三要素。“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称名”是行。这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这里要知道,阿弥陀佛再慈悲,方便的力量再大,名号的功德再不可思议,也必须众生自己具有真实的信心和坚定求生净土的心,再加上至诚念佛才能往生,而这一点是不可能由别人代办的。如果具备了真信切愿,下至临终以至诚心念十念佛就能往生。

  法藏菩萨当时的悲愿,就是考虑到怎么让十方世界的有情都能极其方便地生到自己所建立的国土,从而实现自己所发的普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大愿。就像现在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的思路就是让任何人都能很简单地学会使用,法藏菩萨当时发愿的着眼点是要成就无上的方便,他使用起来极其简单,而产生的效用又极其殊胜,也就是要成就一个能让所有众生都能顺利往生净土的登峰造极的方便。

  所以如果我们要赞叹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可以说她极简易又极殊胜。因为有些法是很简易,但得到的果不太殊胜;而有的法是极殊胜,却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人程度不够,难以相应。而持名念佛的法门谁都能修;只要能念六字洪名,就能起修;做一切不用心的事时都可以修。再忙碌、再困难,也都可以直接使用。比如生重病时,遇到战争、地震、空难时,一张口就能念这句名号。由这些方面,可以体会到持名法门的简易和方便。由于这第十八愿的成就,弥陀愿海所成就的无量功德庄严,就能让一切众生都能便利地享用到。

  但是,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只要没造这样特别重的罪业,就都可以往生。但是造了很重的罪业,心被罪业的力量障住,就会现不出阿弥陀佛,而无法往生。

  下面我们再细致地解释一下:

  这里“至心”是指至诚的心。《金光明经》里说:“彻到心源,尽心实际。”就是指彻到心的本源,穷尽了心的实际。浅显地说,就是指非常真诚、清净、纯正的心。

  “乐”就是有好乐心,有特别信受、特别希求、特别喜欢的心,是真正梦寐以求地欣求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乐心,就会真心实意地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摄受自己生到佛的国土,就会主动把平时修的一切善根完全回向在往生上。就是因为发起了决志求生净土的心,也就会有实际的行动表现。就像唐译本所说“所有善根信心回向,愿生我国”,在自己身上真有这一句的内涵,才是具有净土信愿的人。

  所以,阿弥陀佛摄受的就是有真实信心和有决志往生西方愿力的人。这是基本的条件,要能生起真信切愿才会往生净土,这是无法由别人代办的。对于弥陀愿海和西方净土要有真正的信仰,而且非常想去。有这两个条件,再一心念佛,弥陀大愿船就开到了自家门口,只要直接上船就可以到达西方净土。但如果自己没有很深、很真实的信心,又没有迫切求生西方的愿心,那就没办法。因为不可能把没信愿的人拉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可以拉去的话,那轮回早就空了,因为阿弥陀佛的悲愿就是摄持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而佛又有最大的能力。

  所以虽然说净土是他力法门,但这只是从“弥陀悲愿为强大增上缘”这一点来说的,实际上,绝没有脱开自力的他力。往生要靠佛和自己双方面的因缘,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因缘。自己方面要有真实的信愿行,才可能往生。

  “乃至十念”的“念”,是指口里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宋译经文里讲到:所有众生念我名号,发至诚心坚固不退,在他临命终时,我让无数比丘现在他面前,围绕他,迎接他,须臾顷就生到我的国土。善导大师为了开显这一愿的密意,直接说到“乃至十声”,从“声”字看出这是指口称十声佛的名号。这才体现出弥陀悲愿成就了无上的方便。这是无论哪种层次的众生都能做到的事,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

  《观经》里讲,下品下生的众生在生时,造了五逆十恶等罪业。临终时,善知识给他传妙法,叫他念佛(这是指《观经》里说的观想)。这个人观想不来,善知识告诉他,你应该直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他就以至诚心连续念了十声,结果以念佛号的缘故,念念中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之后就往生了。

  所以,弥陀愿海里已经实现了使凡夫直接往生净土的极简易、快捷的方便,就是第十八愿所说:“临终时下至十念信愿称名就能往生。”这就是利他上登峰造极的成就。大家想一想:阿弥陀佛的净土功德极其殊胜,如果只依靠自力来往生,在没有达到高深的修证时,是生不了的,而以弥陀愿力摄持,使凡夫都能以极简易的方法而生到极殊胜的净土,这不是利他上的无上成就吗?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里这样说:“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只为弥陀宏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上等的情况是尽这一生,相续不断地念佛名号;下等的情况是在这一生临命终时,能真的提起十念或三念、五念,佛都来接引往生。只因为阿弥陀佛誓愿宏深的缘故,使得凡夫以念佛的名号就能生到净土。

  善导大师又在《往生礼赞》里说道:“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以至诚的信心祈求阿弥陀佛摄受往生,以这样的心念佛名号。上等的人是尽一生努力,行住坐卧都不离开阿弥陀佛,下等的人在临命终时,能有至诚的十声、一声等,以阿弥陀佛的悲愿摄受而容易往生。

  那么,所谓的“十念相续就能往生”又是指什么样的状态呢?

  昙鸾大师在《略论安乐净土义》里说:比如,有人走到一处旷野里,有个仇人拿着刀要来杀他,他吓得拼命向前奔跑。眼前有一条大河,渡过去才能保全性命。此时,我是脱下衣服渡河呢?还是穿着衣服渡河?如果脱下衣服,恐怕时间来不及;如果穿着衣服,又怕渡河不方便。当时他心里就只想怎么渡河,没有其他念头。像这样相续到了十念,就叫“具足十念”。

  所以临终一心一意地求生净土,而没有其他念头,不贪恋财富、儿女等的世间法,没有瞻前顾后的心,一条心就是往极乐世界去,这样相续不断地念了十念,就是这里所说的“十念相续”。

  下面再解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句。

  “五逆”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由于违背天理,所以叫做“逆”。造了五逆罪业的人,在身坏命终的时候,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在一大劫里感受极其惨烈的果报。“谤法”,就是指口里讲说佛法的过恶,言过其实。现在弥陀十念必生的大愿普被到一切众生,下至动物都可以念佛往生,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

  但是《观经》里讲,造五逆十恶的人,在临命终时地狱相已经现前,这个人万分恐惧,这时遇到善知识告诉他,你赶紧念阿弥陀佛。他那时没有别的出路,只要投归阿弥陀佛才能得救,所以竭尽全力、至诚一心地念阿弥陀佛。结果念一声,就灭掉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了十声,地狱消失,出现了金莲花,很快他坐在莲花上随佛往生到净土。可见造五逆罪的人也能往生。

  那么不造五逆而只造谤法的人能不能往生呢?

  这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往生论注》里讲到谤法的罪业极其深重,所以不能往生。从果报上衡量,造五逆罪堕入无间地狱之后,到了劫末世界毁灭时,地狱空尽,还能从地狱里脱出。而造了谤法罪就解脱不了,即使此方世界的地狱灭掉了,还要转到他方世间的地狱继续受报。等到他方世界的地狱空掉,还不能解脱,又转到他方世界的地狱里受报,像这样,佛不授记这个人什么时候得到解脱。所以谤法的罪业特别重,业很难消尽。

  二、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讲到,虽然在弥陀本愿中说到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不能往生,但这是从抑止门说的(抑止就是遮止)。就是说,第十八愿里只排除造谤法和五逆罪业的人,因为这两种罪业的障碍特别严重。如果造了,就直接堕无间地狱,果报特别惨重。阿弥陀佛为遮止众生造这两种罪,就说造这两种罪的人不能往生我的净土,但也并非佛不摄受。如果以前已经造了这样的罪,现在能够痛切忏悔、回心,佛仍然会摄受。但是虽然往生,却要关在莲花里,经过很多劫花才开放。

  这种罪人住在莲花里有三种障:一、不能见佛和僧众;二、不能听闻正法;三、不能对诸佛和僧众承事供养。除此之外没有丝毫的苦受。所以以弥陀悲愿的大威神力,使得一刹那间,罪人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转变。如果当时不能回心归投阿弥陀佛,就直接堕无间地狱,长劫不断地受极大痛苦;而至诚一念投入弥陀愿海,就得到佛悲愿摄持,立即生在莲花里。虽然要经过很多劫莲花才开放,但没有丝毫苦受。这里想一想,弥陀悲愿救度的能力有多大?能在一刹那间把累劫的地狱业报转成莲花中享受三禅的快乐。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里说:“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过去造过五逆十恶的罪人,以至心称念佛的名号,灭掉多劫罪业而得生净土。谤法的阐提之人,以忏悔回转心意,也都能往生。)

  实际上造了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被很重的业障缠住,要想再回心念佛,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排除有造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能够忏悔回心,而在临终时念佛往生。这在一亿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二个。所以佛仍然慈愍,摄受他往生。

  所以《往生论注》里是强调佛遮止的意思,叫人不能造谤法罪。《观经疏》则显示了弥陀悲愿无尽。

  总结

  由于这一条愿的真实成就,使得净土法门成了极广大的普度法门,无量众生都能借助这一愿所赐予的方便,而顺利往生极乐世界。也因此,弥陀愿海所惠予的无量利益都能在凡夫身上实现。

  净土法门的殊胜在于任何凡夫都能以极简易的方便而得以往生,而往生之后得到的利益又极其广大。这两点合起来,就知道弥陀悲愿的加被力不可思议。

  既然临终时只要具足信愿、下至至心十念都能往生。这样的话,普天下的人都可以受用到弥陀愿海的果实,临终时都能做到永超生死,高登净土。就好像将来有一天,机票便宜到只要十块钱,这样谁都可以坐上飞机。这是很便宜、很便当,又能享受到很高待遇。十块钱的机票,谁都买得起。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法门就像这样,是人人都能修成的法门。以这简易的持名念佛法门,能往生到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

  所以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如果只按一般的教理,是无法解释通的,也因此会有各种怀疑。比如:往生后成就的功德特别殊胜广大,像天眼通等最低程度是达到了能看到百千亿那由他的佛刹等。对此,一般人会认为:以这么简单的念佛就能往生净土,得到这么殊胜的功德,恐怕是别时意趣吧!他认为这是指以现在念十声佛作为因,再经过多生修持,逐渐地增长善根,最后证到了很高的地位,才能往生到这么殊胜的净土,这样解释才合理。

  如果是像这样的话,那和通常的途径又有什么差别呢?如果是已经修到了很高的道位,凭着自己的能力而去十方净土,那又怎么体现阿弥陀佛有极大的加持力呢?所以,是这第十八愿真实的成就,才使得生死凡夫有了即生转凡成圣的希望。由于这一条愿的成就,才使得净土法门成了得不退转的易行道。

  众生由这第十八愿的恩德而能即生高登净土。下至于鹦鹉、八哥,前面还是畜类,后来念佛生到了净土,享受大菩萨的待遇。俯视人间,不知高出多少级别。就好比只靠自己日积月攒,长年的辛苦才能积到一笔小财富,而遇到了国王,得了国王的恩泽,瞬间就受到加封而大富大贵。凡夫一旦生入了极乐净土,就不再堕落恶趣和轮回,就能具足神通、相好等极殊胜功德,就能寂灭一切分别而究竟成佛。

  所以在四十八愿里,以这一愿极为殊胜。可以说:佛的一代时教以《无量寿经》极为奇特;而《无量寿经》以弥陀愿海为心要;弥陀愿海又以第十八愿为核心。

  所谓的弥陀一乘悲愿,就是指愿海普遍摄受下至五逆十恶、上至文殊普贤的一切圣凡,共同在一生中圆成佛道。这佛果方便的威力用到了登峰造极,凭六字洪名不可思议的功德力,能庄严众生的心,显现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为什么如此简易,临终时只凭十念就能往生净土,而往生后又具有如此殊胜的功德?这一定要深信弥陀誓愿海不可思议、弥陀名号不可思议。佛号即实德,在持名时以佛的无量功德而庄严自心。由于佛愿海不可思议、佛名号不可思议、往生者的心性不可思议,缘起合成的结果就不可思议。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