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之路 第九讲
上堂课我们讲到怎样辨别人天乘的资粮和往生资粮,知道必须有决定求往生的心,所做的善法、念佛观想等才能成为即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其实,真正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宋朝的善月大师[1]说:修净土法门的人很多,但是能通晓往生的窍诀并实际去做的人很少;口中讲净土的人很多,但是能找到其中关要的人很少。很多念佛人都不知道在往生方面有“自障自蔽”这种问题。其实这就是最关键的问题。说到“自障”,再没有比对于轮回的爱执更严重的往生障碍。而“自蔽”就是指对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等心存怀疑。如果能够把这怀疑和爱执之心断除,那么即生往生西方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里讲得非常清楚,如果心里还存有往生的违品——贪爱世间的心,以及怀疑之心,那是根本不可能往生的。
之后大师又说:“无为子十疑论序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无为子”指宋朝开悟的大居士杨杰,他在为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所作的序言当中,讲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如果看过后代大德,包括一些净土祖师的教言开示,就能发现处处都会提到这句话。可见对于往生来说,这个问题相当关键。也就是要想真正修集往生资粮,必须断除对于世间的贪爱。我们下面就对于这个道理简单讲讲,希望大家都能断除往生方面的“自我障蔽”,修集清净的往生资粮,踏上真正的往生之路。
家庭爱染,生死因缘
现在的人经常会说“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等等,但是这也要辨别清楚,所谓“道场”必须是修持出世间的清净法业,积累往生资粮的道场,而不是增长轮回爱染,坚固生死根源的地方。只是现在很多人没有智慧,没有以正见去仔细地分析、辨别这件事,认为我们是在共同修集往生资粮,实际上完全是在积聚轮回的因缘。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居士处在家庭里面,大多是纠缠在世间法当中。在家庭里常常会增长轮回的因,增长爱执之心,跟往生西方直接相违。稍一放松正念,就会以我执烦恼来互相面对。这一点大家都有自知之明,自己观察一下就会知道。
就像《楞严经》中所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家人彼此之间往往是世俗的情爱,再加上各种家庭琐事的纠缠,都成为轮回法,成为系缚的因。要知道,所谓好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相策励,在出世间的解脱法方面作真实的饶益,这种关系可以让自他都往生清净佛土,都能得到解脱。一种就是互相增长爱恋,我对你好,你对我好,彼此增长世俗情执。这种关系会使你的心深陷在轮回里面,实际上就是系缚轮回的因,完全不随顺解脱,不是往生西方的因。
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在家庭里面,所谓的夫妻之情、母子之爱,都是贪执轮回的心。比如认为世间家庭的氛围,合家团圆的快乐,一家人在一起安稳舒适地过日子等等非常美好、幸福。在这些方面你的心非常重视,或者羡慕不已,或者沉浸其中,或者小心翼翼地守护……其实这些都是烦恼,都是苦。
《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一切苦的出生之处就是贪欲,以它为根,就会出生无数的忧苦。我们都是欲界的众生,与生俱来就有对世间的贪爱,一旦增长这种贪爱,随之而来的一定是痛苦。比如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或者出现一些变故的时候,就会产生极大的苦恼。而且这种贪爱会不断地潜滋暗长,它也是十二缘起里能生支的第一个,有了爱就会取后有的生死,之后就是数不尽的轮回,说不完的苦。中峰国师在《净土诗》中也说:“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众生在生死之中经历了无数大劫,数尽了尘沙,也算不清到底经历了多少劫的生死。这都是由于一个“情”字,心里一直放不下,以至于把自己缠缚在轮回当中。
《涅槃经》中说:“居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这一点稍加观察就能很明显地发现。处在家庭里面,如果和家人往昔有善缘,彼此的感情很好,很甜蜜,很恩爱,这样就会增长贪染,互为流转生死的增上缘。其中一个人一旦离开,其他人就会非常痛苦,甚至没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如果相互之间的缘分不是很好,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像冤家一样,彼此怨恨;或者常年冷战、形同陌路……总之,处在家庭里面,彼此间都是以我执、烦恼来用事,在在处处不是生贪就是生嗔。
另外,为了这个家,每天必须忙碌各种琐事,很少有时间修集善法,甚至连十善业的内涵都很难具足。因为行持十善业道必须有一种断恶之心,要坚持这种原则。但是一旦陷在家庭的欲坑当中,陷入各种世俗法里面,就连行持十善业都有困难。因为如果顾及一个小家的利益,为别人考虑的心就会很少,这样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造下严重的恶业。比如作为一个母亲,如果用心有偏差,认为我的孩子什么都好,无论他要什么我都给,就有可能造下杀生等的恶业。而且,当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她处理起来很可能不合乎正理。明明是自己孩子的错,但是完全看不到。只是一味地纵容,甚至将来孩子长大后会犯下大错。所以,一旦人的心被爱蒙蔽住了,虽然想利益自己的家人,但是往往会害了他,也害了自己。正所谓“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没有以智慧摄持的所谓“慈悲”、“方便”,非但不成为善法,反而会成为恶趣的因。
所以,如果不能以智慧摄持,让家人都随顺解脱,那么家庭就像一个枷锁一样,会捆住一个人的心。连起码的十善业道都守不好,更不可能往生西方了。因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要求更高,必须彻底放下对整个三界的贪爱。如果连小小的家庭都看不破,心完全落在欲界里面,又怎么可能往生净土呢?
因此,这些方面都值得我们警醒。很多人说是学佛,但其实最多只是做一点人天善法。有些人甚至连人天善法也修不起来,所谓的学佛,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消遣,一种高档、时尚的生活。这样,满脑子都是家庭、工作,心完全被各种的男欢女爱、亲人之间的感情、五欲的享受等等所吸引。想从这些当中出离,把它们视为苦的心根本没有。对于清净佛国的事基本无动于衷。像这样贪爱世间,完全不具备欣厌的内涵,在愿上面一点也不符合条件,是不可能往生的。
智慧观察,斩断爱根
对于在家的男女修行人来说,必须要有看破世间的智慧,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就像前面所说,根本遮止不了造集转生恶趣的业,更没办法修集往生资粮。如果能够看破、放下这一切,尽量减少心上的贪爱,让自己的心跟世间的染污法脱离关系,就不会被毒害到了。
《径中径又径》[2]里讲到:修行不得力的根本,在于没有断掉对世间法的贪爱。由于爱的牵缠,就会妄念纷飞;喜欢因爱而生,厌恶、恐惧也同样由爱而起。这样就算平时好像能看得破,好像能一心念佛,但是到了临终的关键时刻也难免动心,导致净业难成,不得往生。所以,现在必须咬紧牙关,以坚忍的力量,斩断爱的绳索。对自己所贪爱的一切,要时时以智慧观察清楚,最开始要强制性地断除爱执,这样到最后自然能够远离贪染。
这里讲得很清楚,就是要通过智慧观察,清楚地认识到世间的真相,才能断除爱执。其实很多人很难发现这一点。会觉得自己的家庭很好,对此很自豪,很陶醉,喜欢这种安逸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些家的欢乐到底是什么体性?是清净的出世间法吗?是觉悟的法吗?是真正的安乐吗?这些方面必须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心里看清楚后,就不会再迷惑了。
佛在《楞伽经》里说:“复次大慧!菩萨为求出离生死……观诸世间无一可乐:妻子眷属如枷锁想,宫殿台观如牢狱想,观诸珍宝如粪聚想……”
我们具体来看,首先说眷属如枷锁:俗话说:“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其实夫妻之间就是以彼此的业力牵缠,暂时聚合在一起。因缘一尽就必须分开。所以短暂的相聚也没什么大的意义。如果对此非常耽著,会成为系缚生死最大的障碍。莲池大师在《云栖诗偈》[3]里也讲到这个道理,大意是说:夫妻恩爱,鸾凤和鸣,缠缠绵绵不知哪日能结束。活着的时候好像可以长相厮守,但是到缘尽的时候也不得不各自分开。彼此情意缠绵,互相系缚,如同披上了沉重的枷锁一般。愿能看破将自己缠缚在生死之中的冤家,赶紧寻找出离之道,以此将这关系最密切的因缘从自己的心上抹去,不再牵缠。
儿女就是债主,无非是由于过去世有债务关系,今生才投生为儿女。普庵祖师也说:“眷属犹如梦,非冤不遇逢,如今儿女者,皆再来祖宗。”印光大师也说:“……以彼此有负欠故,致所生儿女种种不一。有还债者,有讨债者,有报德者,有报怨者。”所以,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不出这四种: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我们都看过很多这方面的因果实录,都很清楚,很多今世的儿女是前世自己所杀的人。由于前世欠了他的钱和命,所以今生他投生为自己的子女来讨债。而且,父母往往会特别疼爱这种来讨债的儿女。这就是业缘,它会像枷锁一样紧紧地束缚住自己。所以一定要以智慧看清楚,就会知道这些根本不值得贪著。
而且,家宅就像监狱:一旦结婚成家,就不再有自由,就要被锁在这个监狱里面,一锁就是几十年。即使是两口之家,都会有很多很多的事,非常不自在!一般人只要被关在这里面,就只能不断地增长烦恼和业。那是很危险的。自己也会发现身心越来越沉重,越来越不安乐,烦恼越来越多,善心越来越少了。
再说,财物、珍宝就像粪堆。大多数人都希望财富越多越好,认为钱财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实际上,钱财越多,麻烦就越多,人就越操心。就拿有车来说,这方面很多人都有体会…
《往生之路 第九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