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第09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了这种自私自利的相续。菩提心的本体非常清净,没有自私自利的烦恼,没有贪嗔痴等等,菩提心能转变业惑而业惑不能转变菩提心,所以是灭尽了业惑。

  下面讲第二个课判:

  辛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通过如意宝的比喻说明菩提心非常难得、非常珍贵。我们得到了菩提心这个如意宝,应该好好珍惜、利用,菩提心这个法是所有心法中最为殊胜的法,我们好不容易得到了,就应该保护它,让它发挥最具善妙的作用。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尊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亦善坚持菩提心。

  此处讲到“众生导师以慧观”,我们先从字面上解释一下:众生导师佛陀通过智慧已经观察到菩提心最尊贵,所以一切想要出离三界的修行者,都应该善妙地坚持菩提心。文中并没有明显提及如意宝,但在诸大注释中,都是以“极尊贵”来说明菩提心,因为极尊贵的缘故,菩提心犹如如意宝一样。

  此处的导师是与寻求如意宝的商主相对应的。在很古以前的印度,很多人出海寻宝,到宝洲寻找如意宝。取宝的商人靠自己无法发起这样的活动,必须要有商主的带领。商主必须有智慧、自己去过宝洲,还要拥有雄厚的财力。带领这么多商人出海,没有大船是不行的,商主必须提供一艘大船,大船上装满淡水、食物、备用的物资等等,有时还要在船上带一群鸽子——为了防备抹鲸鱼,如果鸽子放出去之后不回来,就说明海上有抹鲸鱼——巨大的抹鲸鱼浮在海面上,鸽子以为是海岛就会停在上面,这样他们就会非常小心;如果鸽子很快飞回来,就说明四周比较安全。

  到了宝洲之后,商主要负责告诉这些商人,哪些是假宝,哪些是真宝,真宝之中哪些比较值钱,哪些不太值钱。来一趟宝洲不容易,如果拿很多不值钱的东西,跑这一趟不值得。不值钱的东西带得太多,船就会沉;带得太少回去之后没有大的利益。所以商主要指导他们拿轻的、价值高的宝物,最后还要护送他们返回,从宝洲回到南瞻部洲,这都是商主的责任。商人依靠商主的带领,可以获得发家致富等利益,所以商主在引导商人取宝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那么,就如商主引导商人在宝洲中找到如意宝能够利益众生一样,众生的导师佛陀也犹如商主一般引导众生趋向于解脱的宝洲,在趋向于宝洲的过程中也以种种方法照顾众生的身心。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告诉众生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在路途中哪些应注意、哪些要避免;到了宝洲之后什么最好、什么要抛弃等等,佛陀也要对众生负责任。导师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在所有宝物中,犹如如意宝的菩提心——这种宝珠最珍贵。如意宝不重,就是一颗珠子,但它的力量非常强大:得到如意宝可以遣除贫穷、疾病、黑暗等等。犹如如意宝一样的菩提心,在所有的心中最尊最贵。求财的心、为得到暂时利益的心、得到阿罗汉果的心,都远远不如菩提心珍贵。佛陀遍观一切诸心、诸心所,把一切的心态完全观察后,最后了知最珍贵的是菩提心。所以佛陀告诉他的追随者说:要想出离三界的人,必须坚持菩提心!一定要坚持菩提心!

  对于追随佛陀修行的大乘行人来讲,一方面自己要出离三界轮回,另一方面也要带领众生出离,所以想要自他都出离三界,必须要坚持菩提心。但是作为小乘的修行者,只是想自己个人从轮回中解脱,所摄持的菩提心是不圆满的、相似的菩提心。大乘菩萨因为要带领自他全部趋向于解脱,所以相续中必须受持这个圆满的菩提心,必须要像保护如意宝、祈祷如意宝一样受持殊胜的菩提心。

  菩提心在我们相续中刚生起来的时候,力量还很弱,容易受到一些因缘的影响而退失。在现在的环境中,要修持菩提心也不太容易。我们身边有太多不修持佛法的人、不理解菩提心的人、太多的野蛮之人。如果是在净土中,如极乐世界或其他净土,人人都是发菩提心的,个个都是修大乘妙法的,坚持菩提心比较容易。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多数人对修菩提心没有兴趣,对造作恶业反而比较有兴趣:经常鼓吹如何造业,如何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菩提心的确不容易,但不管怎样,越是不容易,我们越是要小心翼翼地照看菩提心,就像保护一棵幼小的嫩芽。如果照顾得好,没有受到什么损害,菩提心的苗芽逐渐成长、强大之后,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它的威力,无论自己修法也好,还是帮助众生也好,都会有一种不共的能力。

  最需要注意就是刚刚受持菩提心、准备生起菩提心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尽量多结交善友,尤其是对修大乘妙法有兴趣的善友。虽然都是佛弟子,但是如果对方对大乘道、菩萨道没有兴趣而且有看法的话,在显现上我们都要暂时远离,因为与他们接触有可能伤害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幼芽。对于那些有菩提心、或者对菩提心有兴趣的人,应多去探讨、多去交流。还要多学佛法、多祈祷上师三宝,通过很多策略保护相续中的菩提心。菩提心得到了精心培育,才能慢慢成长、壮大。这就是我们学习菩萨心最初之时,尤其要、必须要、特别要小心注意的地方。这段时间平安度过之后,我们的菩提心比较堪能时,就要尽量去做利益众生的事。

  〖能将一切众生带到解脱城享受功德宝珠的唯一商主就是无与伦比的佛陀。〗能够把一切众生完全带入解脱的大城,享受种种功德宝珠即如意宝所带来的种种利益的唯一商主——就是无与伦比的佛陀。

  〖佛智周遍所知万法除此之外其他众生无法衡量。〗此处讲佛陀的殊胜性,佛陀通过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对一切万法完全了知、通达,除佛之外其他的众生无法衡量。此处以佛为标准,以佛为正量。

  〖佛陀以无量的智慧认真全面观察诸法时,彻底照见此菩提心最为难得,功德巨大,弥足珍贵。〗佛陀以众生无法衡量的无量智慧,非常认真全面考察了一切诸法的实相,彻底照见菩提心最为难得。虽然如意宝难得、珍贵,功德也很大,但它只能成办世间利益,遣除身体的疾病、贫穷,黑暗等,出世间的利益它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所以祈祷如意宝让自己生起出离心、生起菩提心,证悟空性,这方面它是无能为力的。两者相较,实际上菩提心的难得、珍贵、功德远远超胜了如意宝,这方面我们要知道。

  〖《华严经》中云:“诸宝之中如意宝堪为宝王,同理三世中遍知智慧照见法界对境,诸人天与诸声闻缘觉之有漏无漏善根皆不及发菩提心如意宝王之价。〗

  《华严经》是这样讲的:一切珠宝中如意宝堪为宝王。现在只有龙王和天界的天人拥有如意宝,人间当中没有如意宝,即便有也没办法发挥如意宝的效用,因为众生的福报逐渐减弱、不堪能,没办法显现如意宝的殊胜价值。而在远古劫初的时候,众生福报具足,人间出现过如意宝,祈祷如意宝可以降下粮食雨、珍宝雨,这在很多经论都有记载。现在整个世间无法找到真正的如意宝。

  “同理,三世当中,佛陀遍知的智慧照见法界对境”,同样道理,在所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中,遍知佛陀的智慧照见一切法界对境,“诸人天与诸声闻、缘觉,有漏无漏善根皆不及发菩提心如意宝王之价。”人天的有漏善根、声闻缘觉的无漏善根都不及菩提心如意宝的价值。虽然有漏无漏善根也有价值,但远远比不上菩提心的价值。有些声闻缘觉已经到了无学位,但无学位仍不抵菩提心的价值,如果想进一步求取佛果,还要重新发起菩提心、修持菩提心最后才可以成佛。菩提心的本体是缘殊胜的佛果、缘一切众生的,这种殊胜性当然任何珠宝不能比。

  因此想〖要远离痛苦的所有众生理当坚定不移善加受持菩提心〗,做一个大乘修行者,就是想要一切众生都远离痛苦,想要让所有的众生远离痛苦,就一定要受持菩提心。菩提心能够完全改变我们的心相续,把我们现在非常狭隘的心相续扩展到无边广阔。现在我们的心相续所缘取的、想让他们离苦得乐的众生范围非常有限,自己亲朋好友,或者对自己好、有恩的人,我们就愿他们离开痛苦,但还有很多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从来也没想过要去帮助他们,从未进入我们想帮助的视野。如果我们认真想修菩提心,就要认真审视一下菩提心所利益的范围有多大。稍作观察我们就会非常吃惊,这个范围简直没法衡量:所有一切众生。只要是我们想得到的、有心识的一切众生,都是菩提心所饶益的对象。所以如果真正能够修持菩提心的话,从这开始,比较狭隘的心胸就会因由菩提心的修持而逐渐扩展。菩提心的心胸非常宽广,现在我们的心胸很狭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修菩提心,心胸就会宽广起来,在如此广大的心胸中,任何事情都可以包容、忍耐。所以如果我们有了非常宽阔的心胸,在度化众生的时候遇到一点违缘、一点小苦,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些都不算什么真实的痛苦。如佛在因地修持菩提心的那些公案影响和感动了我们,同样我们如果去修持菩提心,心胸逐渐变得广阔,也能够迅速圆满福德、智慧资粮,最后在广阔的心胸中成就殊胜的佛果,就能真实利益众生。此处教导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受持菩提心。

  辛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

  这个妙树就是指如意树,通过如意宝树的比喻,说明果实不穷尽,不但不穷尽反而蒸蒸日上。

  

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此处把芭蕉树和如意树做一个对比:一个是生果之后很快就干了,果实穷尽了;另一个是生果之后再再的生果;芭蕉树的善根就像世间的普通善根,如意树的善根就像菩提心的善根,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深入了知菩提心、接近菩提心,我们就会喜欢菩提心,因为菩提心能…

《《入菩萨行论》第09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