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09课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殊胜论典《入菩萨行论》,现在学习的是第一品《菩提心利益》。了解菩提心有什么利益,对在我们相续中引发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必要。选择趋入一个法或一项事业,如果不知利益所在,不会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修学菩萨道之前,有必要了知菩提心的利益。菩提心不只可以带来轮回中的某些安乐,最大的利益乃是能够转变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之因:自私自利的作意。这种作意在轮回中给我们带来无尽痛苦,伤害了无数众生。修持菩提心,就能将自私自利的作意完全转变成利他的意乐,转变之后,起心动念都能安住在利他的意乐中,一切所作所为都为了利他而奋发,入于殊胜的菩萨道。菩萨道是一切诸佛成佛的通衢大道,每尊佛都经由修持菩萨行而圆满功德,现在我们有幸修持菩萨道,就应了知发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和利益。
庚五(以喻赞德):分六:一、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四、以护送者之喻说明救脱罪业之果;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
以喻赞德是通过比喻赞颂菩提心的殊胜功德。这六个科判以不同的比喻、义理,宣讲了菩提心的殊胜功德。
辛一、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
用极少点金剂就可以把很多废铜烂铁变成殊胜的黄金,所以点金剂是非常难得、殊妙的一种金属。同样的道理,菩提心也能让充满了业惑和三十六种不净物的劣身逐渐转为殊胜的佛身。这颗小小的菩提心就好像点金剂一样,能起到转劣为胜的殊胜作用,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发相续中的殊胜菩提心。
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
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犹如最胜冶金料”:冶金料就是点金剂。点金剂在古印度比较发达,有些大德为了弘法利生的缘故专门炼点金剂。如龙树菩萨除了证悟空性也有很多殊胜成就,其中包括点金剂成就。
龙树菩萨的传记曾记载:当年龙树菩萨在那烂陀寺担任执事(管家)的时候,他的上师罗睺罗正在入定闭长关。当时城外发生了很大的饥荒,龙树菩萨用点金剂变了黄金,到没有饥荒的地方换成粮食供养僧众,使僧众顺利度过了饥荒,但其他人死了很多。上师出关后批评他:“你为什么不请我出关?我有降下粮食雨的禅定,能从天空降下粮食。因为你发心太小,间接导致了很多人死亡。”为了让龙树菩萨忏悔这个罪业,上师命他大量修塔建寺培养僧众,菩萨也依教奉行。
有一次菩萨看到一座很像铃杵之铃的铃形山,很想把山变成黄金,正要变时度母显现了,度母对他开示:众生的贪心没有穷尽,黄金山会引发众生的贪欲、争斗和罪业,菩萨就打消了这个想法。从这些故事可以知道龙树菩萨是掌握点金剂的制造方法的,并以此方便方法供养僧众、救度众生。
点金剂非常珍贵,一点点就可以把成千上万的铜铁变成殊胜的黄金,有这种神奇功效。与此相同,“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垢身”指我们和众生充满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身体。人和旁生都是血肉之躯,由皮肤、肌肉、血液、脂肪等不净物组成,天人的身体比较善妙。不净的身体得“此”,“此”就是菩提心。如果内心中有菩提心,经过不断串习,通过菩提心的加持和力量,就能把垢身转变成“无价之宝佛陀身”。佛陀之身当然是无价之宝,是一切圆满功德的累积。《宝鬘论》对佛陀相好的功德如何增长、如何成就有殊胜的讲解。佛身具有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形好,殊妙相好的佛身能够救度很多众生,而相好光明的佛身即来自于修持菩提心。佛在因地最初发心的时候,菩提心的苗芽也是从垢身中产生的,我们也应随学佛陀,发起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在我们这种非常不净的垢身中,也有了度化众生、发誓成佛的菩提心苗芽,如果我们像佛陀一样坚持菩提心,经过三个无数劫的修持,逐渐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随着二资粮的圆满,随着不断修习殊胜的空性智慧,那么所有我执、贪嗔痴和其他不净的业,都将在修道过程中逐渐消亡。不净垢身的直接来源是不净业,不净业的来源是我执、烦恼,把这些业和烦恼消尽,业因已不存在,身体就逐渐变得清净,成为色界天人一样的光明身,修持到功德圆满就成就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形好的佛身。佛身是经由三个无数劫积累殊胜的二资粮所获得的,所以说佛陀的身体是无价之宝,是所有身体中最为殊妙、圆满的身体。
菩提心有这么大的作用,“故应坚持菩提心”。我们要生起菩提心,生起之后应该坚持。最初多数人会有一种新鲜感,如我们刚刚开始学《入行论》,也有一种动力、一种想修学的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福报不够深厚,觉得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容易退失初心,刚对菩提心产生的一点兴趣,最后也会被庸俗分别念全部遮盖。对于真正想修菩提道的人,我们应该树立最远的目标——就是成佛。
我们看佛陀传记的时候,对佛陀的身相、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大悲及弘法利生的事业都会产生极大的仰慕之情。但要知道:佛陀所有殊胜的功德,就来自于最初的、和我们一样在相续中产生的这一念——救度众生的菩提心!最初要生起菩提心,然后不断坚持、让它不断发展,最终功德圆满,菩提心就能令众生获得殊胜的佛果。从这个方面来说也应该坚持菩提心。
有了菩提心,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是应该赞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体,都是应该顶礼的。相反,如果只是徒具修行者的外表,衣着光鲜、处于高位,或者具有大法师、大和尚的名号,相续中却充满自私自利,这样的人身不是佛陀所赞叹的,令佛欢喜的是真正的修行者。世间人没有殊胜的智慧,只会以貌取人:外表庄严高大、衣着光鲜、声名赫赫就盲目追随;外表一般、没有财富就容易轻视。如前分析,表面殊胜的上上人有可能充满了自私自利心,路边的乞丐或一般人却可能具足菩提心。所以不管是谁的身体,即便是很脏的垢身,有菩提心就值得赞叹、顶礼供养。我们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应让内心真实地产生菩提心,不要做表面文章,要真实串习菩提心的教授,以期具足这样一种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是依靠最上等的冶金原料(普通金属也能变成金子)一样,不清净的这个身体依靠得受菩提心可以转变成无价之宝的佛陀身,因而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稳固受持具有这种能力的菩提心。〗通过使用最上等的冶金原料,普通的金属能变成金子。与此相同,不清净的业惑之身,依靠得受菩提心、修持菩提心,让菩提心不断增长、圆满,也能把不净身逐渐转为无价之宝佛陀身。通过修持菩提心,我们的身份可从凡夫变成圣者、从圣者逐渐成佛,这一系列转变的根本来源就是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从佛的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形好的介绍看,每个相好都具有不共的殊胜功德,每个众生都希望获得这样的妙身。而我们的垢身不只是不清净,很容易四大不调、受到外缘的伤害。从生下来到死之前,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保护、照顾身体。如果没有这个不净身,或者这个身体很清净、具足功德,就可带来很多快乐、方便,而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获得如是清净之身,就应该通过修持菩提心,把不净身转变成具有功德、能利益众生的无价之宝佛陀身。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修持菩提心、坚持菩提心。此处作者告诉我们“因而我们要坚持不懈稳固受持具有这种能力的菩提心”。《入行论》对如何生起菩提心,如何让菩提心不退,或让菩提心在不退的基础上增长等等都有系统的教授,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接触到更多、更珍贵的殊胜教言。
〖《华严经》中云:“以一两水银类之金能使千两铁变成金为喻,如是发心水银界善根以普皆回向遍知之智所摄持,即能灭尽一切业惑障之铁物,诸法亦成遍知之妙色,然而一切业惑之铁不能灭尽为一切智智而发菩提心之金。”〗
前面讲过冶金料非常殊胜,冶金料的比喻来源于佛陀所宣讲的《华严经》。“一两水银类之金”:即一两点金剂。水银类就是汞,冶金料很多成分是汞。以一两点金剂可以让一千两铁变成黄金为喻,点金剂一样的菩提心可以灭尽一切业惑之铁。菩提心包括利益一切众生和普皆回向的心,一方面“普皆回向”给众生以安乐,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回向成为“遍知之智”的佛果。因为已经发了利益众生的心,所做的一切善根是为了帮助众生成就殊胜的安乐,因此叫“普皆回向”。这种善根“普皆回向遍知之智所摄持,即能灭尽一切业惑障之铁物”:“灭尽”是逐渐进行的,我们发起菩提心的当下,已经有了能够转变垢身的种子,种子的力量逐渐加大,逐渐把我执等业惑、不净的法全部灭尽。“能够灭尽一切业惑障的铁物”:就是把业惑、障碍、我执等比喻成铁物,然后通过菩提心点金剂把这些铁变成黄金。如果内心中有了菩提心,相续中所有如铁物一样的业惑、障碍等诸法,都会变成一种遍知的妙色。
铁本来是黑乎乎的,点金剂一点,一方面黑色变成非常殊妙的金黄色,另一方面本体变成了黄金。所以通过菩提心的作用,能够把外相上的垢身转变成金色相好的佛陀之身,本体上也由凡夫的相续转成了具有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的佛陀。
“然而一切业惑之铁不能灭尽,为一切智智而发菩提心之金”:一两点金剂能让一千两铁变成黄金,但是一千两铁并不能变成一两点金剂,或者说点金剂能灭尽一切铁,但是业惑之铁不能灭尽菩提心之点金剂,因为菩提心这个点金剂的本体远远超胜了我执、业惑。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在这种清净的心态中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法只存在于不具足菩提心的相续中,有了利他之心,就已经转变…
《《入菩萨行论》第09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