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10课
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堂课的内容,现在讲第五个科判:
辛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这个火是指劫末火,或末劫火。因为末劫火的力量非常大,所以用末劫火的比喻来说明功能非常强大的菩提心。颂词中讲到: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首先我们来了知一下末劫火,或者有的地方叫做劫末火,实际上意义都是一样的。器世间有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到坏劫的时候,因众生的业开始燃起大火。在燃火之前,世间众生已通过不同的方式转生到他方世界。地狱中罪业没有受完的众生,转到其他世界的地狱继续受苦,人间的众生首先通过法性力获得禅定,然后转生到初禅天,再从初禅天转到二禅天,像这样逐渐往上转生,最后到世界中一个有情都不存在、没有有情时,就从无间地狱开始燃火,火越燃越大,烧到地面上时,须弥山、山河大地、一切有情界的所依全部烧干净,往上再烧到初禅天,包括初禅天在内以下的整个器世界全部已经烧尽,最后会渐次出现七个太阳,或一个太阳具足七个太阳的温度,在这么强烈的大火燃烧之下,连须弥山在内的所有器世界已完全烧毁,这是《俱舍论》等论典所讲劫末火的概念。烧完之后被水淹、然后被风吹,二禅三禅以下的器世界都被毁灭,有“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说法。此处只讲了火,一禅天以下、四大部洲、须弥山等全部烧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存在了。
菩提心也犹如这个劫末火一样,刹那之间能毁坏一切重罪。心中一旦引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菩提心,以菩提心的力量就能把一切严重的罪业完全消尽。前面第四个科判主要讲菩提心能够救脱罪业,此处说菩提心能把罪业彻底摧毁。因为菩提心能令功德再再增长,从救脱、摧毁这两个方面都可以讲,总而言之都是说明菩提心的力量很大。当然我们最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对于菩提心和佛果等等还没有彻底了知,有没有这样一种功效还不敢说。但是即便最初的时候心里想一下发起菩提心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自己修菩提心的深入,内心中菩提心由弱转强,可由相似的菩提心最终变成真实的菩提心。这样我们相续中的大罪业,随着菩提心力量的不断增加,逐渐都能够消亡。此处说明如劫末火一般的菩提心力量非常巨大。我们平时修菩提心时需要从方方面面去观修,观修菩提心,刚开始很难找到一种方便,但是从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包括现在上师让我们修的皈依,从这些方面入手都是可以的。因为修法必定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从不懂得修行到逐渐懂得修行,都有这样的过程。
所以上师在讲法之前,也针对有些道友修法时心非常散乱,或觉得很沮丧(不打坐时觉得没有很多妄念,一打坐发现妄念很多)的情况,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上师在讲课时也提到,在我们修法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上师在讲记中采用其他论典的窍诀讲了五个阶段、五种觉受的方式。
首先是陡山落水的觉受,这种觉受叫做动摇的觉受。在最初修行时,心动摇得特别厉害,几乎无法安住,就像陡山上面的瀑布,流下来的速度非常急,根本没办法阻止。在最初的阶段,这也算是一种觉受,这是最初阶段的一种觉受。
虽然我们有时候说这个觉受应该是好东西,但是我现在的心这么难以控制还能算好现象吗?实际上观待从来不修禅定的人,能够获得这种觉受也算是一种最初成就的相。虽然这种成就相不是我们预想的,但毕竟我们能够发现我们的心是如此的乱:不修禅定时,我们觉得心还没这么乱,一修禅定就发现心非常乱;有时觉得干脆不修还好,越修心越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不修禅定的时候根本没发现自己的心这么乱,一坐下来、一安静下来之后,烦乱的心态就开始暴露出来了,但这是迈入成功的第一步,大部分人都必须要经过这一步。
以前上师经常打这个比喻:当我们要清理一个肮脏的水坑或水池时,里面掉了很多树叶、塑料袋等垃圾,我们想要彻底把这个水池清理干净,当我们把手伸进去捞池底垃圾的时候,就会把所有的脏东西全都翻起来,水变得特别的脏,特别的浑。也不能看到水这么脏,干脆就不清理了。那个时候放弃实际上是不必要的,因为它是迈向于彻底清净的第一步。这个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你如果不去动它就没办法调伏它、没办法彻底清净。所以说我们去清理脏水池的时候,它虽然一动之后就马上翻起来很多脏东西,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不能在这个地方退失。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心里面也沉积了很多垃圾,以前从来没想过动它,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就像脏水池,我不想清它之前看起来好像比较清净,但是一动的时候马上翻起来,这个是很好的现象,很有必要的。我们想清这个水的时候,就如我们去修禅定,一坐下来,念头就开始翻起来,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就相,所以叫做动摇之相,这是必须要经历的。
第二步就如我们清理水池的步骤,逐渐把大的脏东西捞出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把脏东西、脏水的来源全部清理之后,这时它的表面、内部、底部全部变得清净,必须有这种过程,我们修定也一样。通过五个阶段来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第一个陡山落水的动摇相。
第二个叫获得相,获得相如山谷流水还比较陡,我们到过山区,山里小溪流水是比较湍急的,声音也大,但是相对于瀑布已经温和多了。这个第二步的阶段它叫做获得相,获得也就说初步获得了安住,初步有一种获得了,它虽然不是究竟的获得,只是初步的获得,就说可以在所缘上稍微的安住一会儿,不会起很大的分别念。但毕竟是刚刚获得,还会有反复,反复之后又重新安住,又会有一种安住的相,这方面就叫做获得之相,比前面那个好一点。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修持,就会获得一种平原江河的相。平原江河是修行之相,修行的觉受就如平原的江河在远处看起来似乎根本没有流一样,但是当你走近之后会发现:噢,仍然在流动而且比较急。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行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获得了比第二个阶段要稳固一点的禅定之相,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明显的起心动念,但是稍微仔细观察还是有细微的分别念在不断地涌现,但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温和多了,这是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大海离波。大海离波是较稳固之相,指获得稳固的觉受。大海离开了波浪,没有波涛大海非常平静。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修持之后得到了一种比较稳固的相,就像这样的确内心当中是比较稳定的。到了这个阶段的时侯基本上比较堪能,我们想要修定像这样就比较堪能了。
第五个就叫须弥山王稳固之相,像须弥山王之相的这种觉受叫究竟觉受,这种觉受就是我们的心像须弥山王一样,根本不动摇,不管外面是什么样的因缘,都没办法让它动摇,就像这样子。
上师讲这些修定的过程,一方面是要鼓励我们,像修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前世有一些修定经验的修行者之外,一般人修定都需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关键是我们对于修定必须要有强烈的兴趣,我们必须要树立不调伏自心根本没有办法在修行上面成就的观念,然后也必须要付出时间,每天我们都要这样串习,哪怕是每天串习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像这样每天都串习,我们的心就越来越堪能、越来越调顺,如果不管教它的话,它就会永远这么粗野;如果管教它呢,它就会逐渐逐渐调顺。调顺就容易和我的心配合,我想要让它发菩提心想要让它干什么,因为它很柔软的缘故都可以配合我的意乐,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或者修行佛法的事业,都是可以的。一方面是对我们修行的一种安慰,一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法不需要苦行,不需要其他的方便就可以自然生起来。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有的时候得到一些觉受,也不要太过于喜悦了,有时候就是修行长时间没有进步也不用过度沮丧,反正这些在修道过程中都会经历,现在只要我们没有丢弃闻思修的主要方面,然后进一步去积累资粮、祈祷上师等等,这些过程都可以顺利通过。所以说一般来讲,初学者心比较急,总是想一下子获得像我们看到的佛的传记、大德的传记所言的那种很高的证悟,暂时我们不要太着急了,如果把下面的修法加行基础打好了,后来上面的功德都会逐渐逐渐获得。所以说我们修持菩提心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菩提心可能很弱,后面通过不断串习、修行,菩提心逐渐逐渐增长,随着菩提心的增长它能对治、能够烧毁的恶业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很重的罪业都能够通过菩提心的力量把它消尽,这方面是结合劫末火的比喻来进行说明,下面学习注释中的内容:
〖末劫火能将一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焚毁无余,〗一禅天属于色界,色界有四禅天。一禅天有大梵天、梵辅天和梵众天,末劫火将包括一禅天在内的三层天界全部烧毁。再往下是六欲天,从他化自在天到化乐自在天、再到兜率天、夜摩天、再到三十三天、四大天王天,再到四大部洲,再往下到地狱,像这样末劫火就把初禅天以下到无间地狱以上的所有世界全部焚毁无余。
〖同样,依靠菩提心一刹那间必定能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深重罪业。〗同样道理,依靠这样强大菩提心的力量,一刹那之间必定能够从根本上一点不剩烧毁五无间罪等所有深重的罪业。菩提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所有的罪业当中,显教中讲到的重罪——五无间罪和谤法罪,这个罪业是非常重的,但是即便是五无间罪这样一种罪业,如果内心中能够产生真实的菩提心,这个真实的菩提心产生的一刹那就能够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罪。一方面讲造了五无间罪的人,相续中罪业的习气非常深厚,习气非常深厚才能够造五无间罪,所以说这种罪业一方面罪性本身很严重,一方面通过其他的…
《《入菩萨行论》第10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