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说堕地狱,就是得了很严重的病去医院开刀,都是很痛苦的。有些穿骨刺髓的治疗,简直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但这只是人间的痛苦而已。我们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因为是别人相续中的苦,自己感受不到;有时听到别人撕心裂肺的哭喊,觉得别人很可怜,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感受到对方那种真正的痛苦,自己亲身体会与在旁边看别人痛苦,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没有受苦之前不要充英雄,觉得堕地狱的痛苦自己可以忍受,或者其他的痛苦可以忍受,实际上根本无法忍受!有时候,我们连自己有点感冒头痛都无法忍受,何况是更强烈、更猛烈无数倍的痛苦,更是无法想象。我们与其到时候被动地去感受痛苦,还不如现在及早忏悔。当然在忏悔时也会经历一点苦行,但这点所谓的苦比起被动受地狱的苦,简直是轻到不值一提了。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造了这么多的罪业——“点滴候在前”,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了,不能再假装它不存在。所以思维之后,我们就会认识到:罪业一定存在于我的相续当中,我一定要忏悔!忏悔的时候一定要真切!我们要找一个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皈依境。现在众生还有福报:上师三宝的加持还存在这个世上,还可以皈依上师三宝,还可以对佛像做顶礼、供养等等善法。如果真正到了佛法完全隐没的时候,不幸生在那个时代,整个世间中根本找不到忏悔的对境。但现在我们还是幸运的:眼睛还可以看到佛像、经书,耳朵还能够听到法音,嘴巴还能讲佛法、还能念咒,心还可以思维佛法,所以我们还是很幸运,关键是怎样去抓住这个机会。
修学佛法,就要深刻思维法义,在思维法义的过程中,才会产生一种与一般世间的分别念完全不同的正见,有了正见,就会督促、鞭策我们去进一步思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理解之后,一定要好好思维,如果我们不好好思维,就是浪费自己的光阴。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摄义:
因吾不甚解:命终如是骤,
故起贪嗔痴,造作诸恶业。
我们在世的时候,就要观想我们正处于死亡的那一刻,把那时的情形放到现在来思考,就能精进起来。因为我们不了知:死亡到来的那一刻是如此之快,所以在活着的时候,产生了很多贪嗔痴,造作了很多恶业。一般人都认为离死亡的时间很远,不会很快到来,就在不会死亡的这种妄执中贪著世间,一旦贪著世间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粗猛的、细小的、很多的贪、嗔、痴,通过贪嗔痴造作很多罪业。如果我们能够思维死亡很快到来,再进一步思维,死亡到来的时候,只有善业是有用的,就会精进地修持善法。如果没有思维死亡很快到来,就会贪著世间。三毒本来在我们相续中就很自在,在不思维善法、不精进修行善法的时候,相续中贪嗔痴的种子遇缘就会生起来,就会产生很猛烈的贪嗔痴,造作很猛烈的罪业。
现在经常听说有杀父杀母,造作五无间罪的事,也有诽谤佛法、诽谤僧人的。众生在很短时间内,就会突然产生很粗重的烦恼,造成很大的罪业,令众生去向于痛苦。所以我们思维死亡很快会到来,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我们知道自己还有两年可活,就会赶快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一般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吃喝玩乐:吃好的、穿好的、去旅游等等,认为这些才是世间有意义的事情,但佛法中不这样认为。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就会了知:如果知道自己很快会死亡,你就会做有意义的事情,放弃无意义的事情。思维无常,就会认知无常很快会到来,因为知道死亡很快会到来,就要抓紧时间修善法,及时做忏悔,多念咒、祈祷往生等等,如果不了知这些,只会做一些无用的世间事。如一个人被关进监狱判了死刑,他就会后悔当初不应该犯罪,如果没有判刑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还会认为可以继续逍遥法外。我们要把这样的想法刻意地挑出来,刻意地激发我们精进思维佛法、思维无常,这样就不会造作恶业,也不会有造作恶业的想法。
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
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这是说明死亡肯定会到来的道理,我们分析这里面讲的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昼夜不暂留”,就是说我们的生命随着白天和夜晚的消逝而减少。昼夜更替会不会停留片刻呢?是不会的。“此生恒衰减”:我们的生命在恒常衰减。所以佛法中说,过一年你的生命就减了一年。世间人很喜欢庆贺生日,过生日的时候,都会说“生日快乐!”但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讲,生日到来,就表示你的生命又少了一年。从生命消亡角度来讲,生日是没有什么可高兴、快乐的事情。对经常思维无常的人来讲,生日时就会思维自己离死亡又近了一年,就要抓紧时间精进修法。“额外无复增”:时间一直在衰减,自己的寿命不会有额外增加的可能性,过一天少一天。虽然可以通过放生、修长寿法增长寿命或者延缓死亡,但终有一天死亡还是会到来,寿命是有限的。
《广论》中讲,真正能增寿的方法很难做。虽然告诉你方法,但是一般人很难如理如实地做到里面的条件而使自己增寿,所以说额外很难增长。还有一种情况是:本来可以活八十岁,但是因为我们造了一些罪业,中途就会出现一些违缘如车祸、灾难等,活不到八十岁,甚至在五十岁、四十岁、三十岁就死了。通过一些善法如放生、修长寿法,虽然能够顺利圆满寿命,但作用有限,终究还是会死亡。真正死亡降临之时,《前行》中讲,就算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没有办法挽救。对于每一个众生,死亡都是绝对会到来的。“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怎么可能不死呢?肯定会死。前面我们提到,一般的人也会想到“我会死”,但是绝对不会像修行者这样,把这个问题专门提出来着重地、深刻地去思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亡,小孩子也知道自己会死,但是对于一般的人,真正谈到死亡的时候,就会避而不谈,觉得不吉利、不吉祥等等。
一般的世间人,就喜欢听自己愿意听的话,如果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这样,没有去听应该听的佛法真理,在死亡到来的时候,因为平时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就会在手足无措当中死去,对他来说死是痛苦的、恐怖的。我们应该选择应该听的佛法,因为死亡每个人都会面临。我们如果做了正确的选择——平时做准备,每天主动观修死亡无常、轮回痛苦等,当死亡到来时,就不会觉得很恐怖。《前行》里讲,只想“我要死了”肯定不够,关键是想:我要死了,现在应该做什么?为了死亡的到来,应该勤修善法、经常串习死亡无常。就如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所讲,他一直串习无常,所以当死亡到来时,他就不会觉得恐怖,反而觉得是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今天出现在面前,完全没有死亡的恐怖,这是一种很自在的境界。每个人都怕死,但是修行人不怕,他会很欢喜地迎接死亡,这是其一;第二,因为在死亡来临之前做了很多准备,有什么可怕的呢?已经修了足够多的善法,所以死后往生净土或者解脱是必然的。即便暂时没有往生净土,也会转生善趣,有什么好怕的呢?比如说从一个很不好的地方搬到了一个环境各方面都很好的地方,有什么害怕呢?只会欢喜没有什么害怕。所以我们要正视死亡、串习死亡,刻意地去迎接它,串习多了之后,才能以一个非常正确的心态面对无常的到来。
有的论典这样比喻无常:如在广场上烧蜡烛。(我们可能见过,人死了或发生灾难,很多人都在广场上点蜡烛以示悼念。)在广场上点蜡烛,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广场上无风,它自然而然烧到最后,烧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熄灭。还有一种情况是:点燃不久一阵风吹来了,结果还是熄灭,都是熄灭。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就会知道,人生就是这样子:一种人在今生可以很顺利走到终点,病很少、痛苦很少,没有遇到横死的因缘,结果怎么样?死亡。还有一类是什么呢?就是在两三岁、五六岁,或三四十岁的时候,忽遇横祸、违缘而死亡,还是死亡。所以,不管是顺利地活到死,还是中间死,都会死,跟蜡烛的比喻一样,都会死。关键就是:知道必定死亡,要做什么事情?有些人不知道必定死亡就会造罪,知道死亡就会做有意义的事。所以对我们来讲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
卯二(思维死亡极恐怖而生皈依之心)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第二要思维死亡到来的时候,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形?如果死亡到来是让我们欢喜的事情,就不用恐怖了,但关键是:针对绝大多数众生而言,因为在世时没有为死亡做准备,一旦死亡降临,就会产生极其强烈的痛苦和恐怖,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更增加痛苦。所以我们现在要提前思维死亡到来的恐怖,从而生起皈依心。为什么要生起皈依心?皈依是为了更好地忏罪,因为它是所依对治力。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梳理好之后,四对治力当中的第二所依对治力才能修得圆满,才能更加有利。四对治力都修好、修有力了,在忏悔的时候就能把重罪、轻罪全部忏净。
第一是略说:
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
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
这是死亡到来的恐怖之一。“临终弥留际”:我们临终要死的时候,躺在病床上;“众亲虽围绕”:虽然旁边很多亲人团团围绕,但是痛不欲绝的死亡痛苦只是自己承受。虽然其他人也很悲伤,但是他们的悲伤和临终者的悲伤完全不一样,亲友悲伤是觉得这个人将要离开世间,很可怜,而临终者的悲伤是自己要离开世间、离开身体,要和所有的亲人永别,一个人面对死亡的痛苦。这就是一般世间人的想法,
但是更深层的恐怖来自于哪里?一般世间人不会分析,佛法认为:真正最深层次的痛苦,是来自于众生执著有一个“我”要死了。平时遇到紧急情况、死亡要来临的时候,感到很恐怖的原因什么呢?就是无始以来认为“我”是存在的,有强烈我执,那时无形当中就认为这个“我”要灭尽了,“我”要断灭了,要死亡了,所以深层的痛苦带来了绝望。虽然死了之后还会投生,生命还会延续,但是这个串习我执的心太久了,即便是修行者,如果修行不好,遇到死亡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包括我在生病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幸亏学过一点佛法,会以佛法的智慧来对治,所以痛苦没那么严重,稍微好一点。一般没有修行佛法的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都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恐怖心理。
所以我们要提前去想,死亡一定会来临:在临死的时候,无论多少亲友围绕在身边,虽然想真心为你分担痛苦,但是命绝的苦痛谁都分不了,只能是自己一个人感受。所以我们观察之下,死亡真是恐怖,真正能救护自己的只有善业。但是修不修就看自己了,修的质量怎么样也看自己。所以现在就要开始高质量的修,否则到了死亡的时候,死苦只能是你一个人感受,那种痛苦是非常强烈、非常恐怖的,所以我们要经常如是观想,生起皈依之心。
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魔(死亡)来的时候,亲友有什么意义呢?有时我们想,我临死的时候还是需要亲友,但是当阎罗狱卒——死神的使者把你牢牢抓住的时候,这些亲朋好友有什么利益呢?他们怎样帮助你?你要死的时候什么都挡不住。如果亲友能帮助的话,那么很多的将军、有钱有势的人,肯定会竭尽全力保住自己的命了,但到了死亡的时候还是必死无疑。既使是有权有势的人,他的财富能不能帮助他不死?也不能,再多的钱也没办法挽回。乔布斯死的时候,他虽然是一个大富豪,但他的钱能帮助吗?要死的时候还是会死。所以说穷人会死,富人会死,一般的人会死,高高在上的人也会死。
我们通过分析就明白了:亲朋在自己死的时候,没有办法利益我们。有时我们会想,可以帮助念念经啊,但是我们观察一下整个世间,亲友真正能够为自己念经、放生修福的比例相当之少。即便是他们能做,还要看自己的罪业是轻是重,如果不是很重,通过念经超度,还能够获得一份利益;如果自己的罪业特别重,这些善法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何况亲友为自己做福报,自己也不能够百分之百得到。《地藏经》中讲,给别人念经十分功德自己得七分,对方得三分。对方给自己做功德,也可理解为他们得七分,自己得三分。而且还要看做质量如何,发心是否清净。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看,把所有的安乐、解脱,以押宝的方式完全押在亲友上是不明智的。虽然亲友能够帮助我一点利益,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这个作用,实际上我们应该抓住主动权。
只有自己主动、提前修积的福德,能够在死时救护自己。如果自己从现在就开始好好修行,认真忏悔、积累资粮、祈祷:遇到殊胜对境的时候祈祷、供养;遇到殊胜的法要观修;遇到菩提心的时候就认认真真修行,这些都做了,死亡的时候,巨大的福德就能够帮助我们、救护我们。亲友在身边也好,不在身边也好,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福报,就能成为一种救护处。
可是这里讲“然我未曾修”,但是我没有修福德。没有修福德的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没有观修无常,太过于贪著世间、贪著亲友,没有在最佳时机修行佛法,没有修持福德怎么能够保护自己呢?如果没有修福德,临死就只有在恐怖中死去。罪业没有清净,十之八九会堕落恶趣,虽然不能说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可解脱,但是在地狱的时间相当之长,而且所受的痛苦无法忍受。《正法念处经》、《前行》、《广论》当中所描绘的恶趣痛苦,一秒钟我们都没办法忍受,实在太恐怖了,完全超胜世间所有的刑法,在那样的环境当中要待几十万年、甚至无数劫。因为现在我们处在安乐当中没有感受痛苦,所以无法想象那种痛苦,当真正去感受的时候,真是无法忍受的。现在我们能做什么?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忏悔、修福德,既然现在有这个机缘,一定要珍惜,认认真真地修行。
颂词中给我们描绘了死亡之后会遇到的事情,提前让我们防范,提前让我们去修行,这个时候对于无常、忏悔、皈依等等,我们才能够真正观修到量。
今天就讲到这里。
《《入菩萨行论》第24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