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痛恨的人,发生了疾病、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才高兴。但是菩萨的心不是这样,菩萨通过修炼,自心非常调柔,他把所有众生看成自己的亲人,所以他乐于见到一切众生没有疾病,处于快乐当中。只要能够利他,各种方法他都会使用。
我们在回向的时候,不能从某个单一的方面回向利益众生,只要能够利益众生的方面都可发愿。有些净土不存在疾病,所以也不存在妙药,但在娑婆世界、南瞻部洲,乃至于众生存在期间,一直都会有疾病,对治疾病需要殊胜的妙药、灵药。菩萨观照到这种情况,特意专门发愿自己本身变成灵药。比如我们现在服用的有些药,我们看也就是一般的药,但实际上药本身也有可能是菩萨化现的。
在释迦佛传记中,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有一世叫大药王子,不管别人看到他也好,接触到他也好,都可以治愈自己的疾病,这就是菩萨本人的发愿力。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个高僧大德,曾发愿用自己的遗体利益众生,去世之后愿力成熟了,只要人们能够服用一点点他的遗体,就可以遣除很多的疾病。在佛学院的幻化网坛城中也装藏了一部分他的遗体,法王如意宝以前在修幻化网坛城的时候专门提到,因为此位大德曾经发愿治疗众生的疾病,在坛城里装藏一些他的遗体,就能让转绕坛城的人去除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尤其对喉咙方面的疾病有专门的发愿。这位菩萨不单是在世的时候利益众生,去世之后也发愿加持自己的身体利益众生,这就是菩萨自己变成灵药的例子。
还有就是通过发愿回向功德,只要是需要灵药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能够显现出可以利益众生的灵药,也可以从这个方面理解。
第六种是如意诸宝树。如意诸宝树实际上就是如意树,三十三天的天界中有如意树。我们经常看到公案里说,如意树的树根长在阿修罗的地盘中,但树却长在天界,阿修罗觉得树根既然在我们的国家,这个如意宝树应该是我们的,偏偏如意树开花结果都是在三十三天的天界中,天人可以享受它的果实,有什么欲求,如意树都可承办,显现众生的所需,所以阿修罗对此愤愤不平,他们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就与此有关,这是在经典中提过的事。
此处讲到如意树能够满足众生的愿望,如意树在三十三天、极乐世界都有显现,在众生福报圆满的时候,人间也会出现。如果有了这种如意树,众生不必为了生存去奔波劳累、互相竞争,能够给众生带来很多的安乐,这方面就是如意树的一种功德。
菩萨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专门发愿自己变成如意树,通过这个方式利益众生,和众生结下殊胜的菩提缘,有了这个菩提缘之后,菩萨才可以在后世中真正把众生的心引向于解脱道,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菩萨就是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暂时要利益众生,究竟也要利益众生。一般人无法理解菩萨发愿的方式,也无法理解菩萨发愿度众生的时间。我们在世间中救度一个人,如果用了好几年时间没有任何效果,我们就会放弃。而菩萨在利益众生的时候,不是几年的时间,为了救度一个人,他会用好几世。释迦佛传记的精进品讲到,佛陀在因地时,为了让一个王子产生一念善心,曾经在七万年中不间断地去度化他,慢慢让他产生了善心而进入善道。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为了众生能产生一念善心,他可以用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的漫长时间,这样我们就知道,菩萨的心的的确确是一心一意利益众生的。
我们在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时,如果稍微遇到一些违缘,时间稍微长一点,我们也不要马上就退失利他之心,如果众生那么好度的话,世间当中早就没有众生了;或者众生这么好度的话,我们自己也应该很容易产生殊胜无退转的菩提心、产生证悟空性的功德了,看看自己都这么难度,那么我们要帮助众生的时候,也应该理解其他的众生,他们和自己一样,有各种根性、有各种违缘。
颂词讲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该怎样发愿怎样回向,实际上给后学者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的菩萨就应该这样,为了利益众生不带条件、一心一意地发愿,里面根本没有讲任何条件,都是一心一意去发愿利益众生,只要对众生有利的事情都会认认真真去做。
下面继续发愿回向: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如空及四大”:此处讲到地、水、火、风四大种,加上空大是五大种,五大就是四大种加空。空就是没有阻碍,真正按因明的严格定义,虚空实际上只是一个名词,是个总相,并不存在所谓真实的空。但在世间名言中,大家都会认为虚空是存在的、虚空是无阻碍的,有了空的缘故,我们才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动,或者庄稼才可以生长。所以空在名言中是存在的,有绝对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分清楚名言实相、名言现象的不同差别。
我们要发愿如虚空一样,成为一切众生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空,众生无法呼吸;没有空,众生也没办法活动,空是一切有情资生的根本,所以愿自己变成虚空来利益众生。
四大是大种的意思,大种有根本、种子的意义。“大”就是周遍的意思,周遍一切物质中,当然心识不是四大的本体。只要是物质、只要是色法,都离不开四大种,一切都是都以四大种为因,以四大为种子才能够显现出来。
严格意义上的四大种,是一种因的色法,是一种因色。平时我们能够接触到、看到的都是很粗大的果色。杯子、房子等等这些果色都是以四大种为元素的,平时讲四大元素或者平时讲四大皆空,实际上都是讲四大:地、水、火、风。一切有色身的有情都有地水火风,没有色身的有情(如无色界的众生)不一定有四大,但是色界天以下的欲界众生都是有肉身的,有肉身就会有四大。色界天人的宫殿、器具,欲界中我们看到的房子等这些东西,都是以四大为基础的,地狱众生感受痛苦的环境也是四大所成。所以四大周遍一切物质,成为一切有情生存的根本。
从四大的法相来讲,地大是坚固;水大以潮湿为性;火大是热性;风大以动摇为性。四大的作用:地大的作用主要是摄持,可以摄持粗大的果色,粗大的果色都是以地大为因;水大的作用是可以让物体本身不散坏,水大能够让其稳固、不散坏,形成某种形状,这是水大的作用;火大是成熟,烧饭要让饭成熟,或者说一个人要成熟,或者一个产品要生产出来,都需要火大的力量,有了成熟的作用,这些物质才可以从无到有,这也是一种火大成熟的作用;风大有增上的作用。
我们可以说物质都有地水火风,只不过地水火风显现的时候,有时某种物质重一点,某种物质轻一点。任何事物里面都会有四大种,不可能里面缺少哪一种,一个物质显现的时候,都是以四大种为因。既然这样,比如纯粹的一碗水当中有火吗?有地吗?都是有的。只不过水大成分比较重,地大、火大、水大、风大的成分比较少。我们说煤气火也好,柴火也好,里面有没有水大呢?也有水大,只不过火大的成分较多,水大的成分比较少。只要是物质,里面必定有四大种。四大种就是一切物质的基础,一切万法的种子,在这些法中都会存在。
《俱舍论》中讲的四大种与平时我们一般人认为的地水火风的概念稍微不同,地水火风比较粗大,四大元素比较微细,摄持的作用是从微细的方面讲的。平时我们认为:黑色的大地是地;碧绿碧绿的是水;熊熊燃烧的是火;一阵风吹过来了,这些实际上都是果色不是因色,因为已经显现为粗大的法了。所以虽然我们讲地水火风,实际上与四大元素的地水火风还是不一样,四大元素的地水火风更微细。我们看到的黑黑的地虽有地的名称,但实际上并不是地大,不能算四大种,四大种有因、种子和周遍的意思,所有的物质都有四大种,这方面我们要理解。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发愿变成四大对一个菩萨来讲有什么必要呢?平时我们认为:要利益众生,必须显现成一个高僧大德、一个菩萨的样子才行,但是此处讲“愿我恒成为,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愿我们变成地水火风空,恒时成为无量的众生资生的根本、赖以生存的因,通过各种形象利益众生,变成周遍一切的四大种,变成一切众生形成身体的根本因,发愿完全与众生融为一体。
菩萨从这么细致的地方去发愿、回向、去利益有情,发愿成为一切众生显现身体的根本,完完全全和众生融为到一体中,乃至于成为众生身体的一部分,就是彻底和众生不分开了,通过这个方式利益众生。不像我们在很短的时间中去做一点慈善事业,给救助对象发一点钱,发一点物品,说几句安慰的话,觉得时间到了就撤退了,觉得利益众生的事情完成了,菩萨利益众生根本不是这样子的。
有时我们说菩萨行是很难学的,的确如此。作为一个真正的菩萨的行为,并不是在某个时间段中做一点事情就已经圆满了,乃至于发愿成为一切众生赖以生存的因,乃至于如颂词中所提到的:变成四大种,变成显现众生身体的根本,以此方式长期和众生在一起,以此方式长期地利益众生。菩萨利益众生是完全走进众生的,走进众生的生活,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利益众生。
在这个过程中,菩萨有时是直接利益众生,有时是间接利益众生。有人想:菩萨为利益众生发愿都到这个份上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众生不解脱呢?菩萨已经这样和众生结缘,为什么众生还不能解脱呢?那是因为结缘也分很多种,要成为一种得度的因缘,这个因缘是很特殊的,需要很重、很深厚的福报因缘。单是和众生结缘,只是成为以后能够得度的一个因、一个基础,需要很长时间,众生因缘慢慢成熟了,才会成为得度的因缘。
成为一种见到菩萨的因缘和真正成为得度的因缘是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这句话:佛不度无缘之人,也听说佛和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有情的父母。既然这样,佛在因地的时候,肯定成为过我们的父母,所以和…
《《入菩萨行论》第33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