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第36课▪P3

  ..续本文上一页,如果我知道这是业,知道不对,我还会忏悔。但是造业之后,我不知道这是错的,还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修行好,这个最可怕。你根本没认识到就不会对治,以后会再再地犯。所以为什么提倡广闻博学?因为博学之后可以了知很多这些未知之处。这不是一个人随随便便讲的,是佛陀以智慧观察在经典中宣说的,所以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了知这个道理后我们就很害怕了:怎么办?肯定没有机会解脱了,但这个也不一定。虽有这个业,反正在我们没有死之前,在恶业没有成熟之前,还有一个挽救的方法——就是忏悔,我们可以使用忏悔让业提前消亡,所以每天忏悔很重要。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不能说自己很清净不用忏悔了,隐藏在我们相续中没有发现的、每天起心动念所产生的罪业,可以说无量无边。如果每天早晨不忏悔、中午不忏悔、下午也不忏悔,我们的罪业会增长无穷。作为一个标准的修行人,早上会忏悔一次、中午会忏悔一次。早上忏悔前晚的业、中午忏悔上午的业、晚上忏悔下午的业,睡觉之前把下午的业做一个清算和忏悔。当然佛陀讲过:最好是不犯罪,如果犯罪之后懂得忏悔也是智者。

  还有一个补救之道就是生惭愧心,佛陀讲了这么多教言自己做不到,感到很惭愧。生起惭愧心之后要精进去忏悔,虽然以前我造作了很多诸如此类的业,但无论如何还是可以忏悔的。

  颂词讲了想布施又没有布施所导致果报的严重性,下面紧接颂词作了个对比:

  

况请众生赴,无上安乐宴,

  

后反欺众生,云何生善趣?

  前面讲了,对一个众生想布施一点很少的东西,没布施都会堕饿鬼,何况此处众生是指一切有情。首先你请了十方诸佛、十方大菩萨还有金刚上师,由他们做证人,对境是很严厉的。就如我们在世间做事一样,随便找几个乞丐做证人,最后违背了也没什么用;但如果请的证人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违背了后果就会很严重。

  同样,我们请的证人都是严厉的对境,我们请客的对象是一切众生,所以欺骗客人就相当于欺骗一切众生,欺骗了所有的客人同时也欺骗了证人。虽然客人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因果不是对方知不知道的问题,不能说对方不知道就没有因果,因果是从自己内心中生起来的,即使对方不知道,但因果链已经形成了。

  所欺骗的是什么呢?前面是讲很微少的东西没给会堕恶趣,现在是答应给众生最善妙的佛果、最好的东西,现在却反悔了没给。这么严重的罪业怎么能生善趣呢?首先是想请众生赴安乐宴,“后反欺众生”,自己发愿之后根本不去实践菩萨戒,根本没去修持能令众生解脱的善法,这怎么能生善趣啊?绝对没办法。我们舍弃了菩萨戒、舍弃了菩提心就会有堕恶趣的过失,这是合理的。通过这种理证和对比就知道,这种过失相当严重。知道之后,我们千万不能舍弃菩提心,在生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之后,要通过一切方法来坚持菩提心。

  实际上有时我们觉得修行很困难,真正观察下来,最困难的也就是现在这段时间。如果按照道次第来讲,到了见道以上就不存在退失的问题了,从见道到菩萨地到佛地,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加行道“暖、顶、忍、世第一法位”四善根已很成熟了,小资粮道会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中资粮道精进也产生了,大资粮道神通也会具足,到那个时候修行逐渐上路了,修行上路之后,烦恼和困惑就没那么多了。

  真正困惑、麻烦的阶段就在刚发了菩提心、还没有生起道地功德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最困惑、最难熬的时候。就像我们在走远路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最难走,跑步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最难坚持,但如果坚持下去,慢慢就会渐趋佳境。修行也一样,哪样事情没有困难呢?我们应该知道,所感受的困难是有限的。佛菩萨也在加持我们,因为我们发了菩提心,已成了佛家族的一员,佛肯定会关照我们;文殊菩萨等兄长也会帮助我们、加持我们,这方面的外力肯定会帮助我们。

  虽然我们肯定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困惑和麻烦,但是通过修菩提心不断地累积资粮,福报越来越深厚之后,障碍就会越来越小,修行会越来越顺利。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有些修行者和道友现在还没有觉得遇到了什么麻烦,有些道友已经觉得遇到麻烦了。不管怎样,修行的路上有苦有乐,这是毫无疑问的。会有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觉得很精进、很快乐,法喜充满;有时也会很沮丧,甚至想是不是退掉好。出现这些想法,作为凡夫人也很正常,否则就不是凡夫了。但关键是:不管我们产生多大的痛苦、遇到多大的麻烦,总的目标是菩提心、菩萨戒不要退,不要想退失菩提心。

  在不退失菩提心的前提之下,如果遇到麻烦、障碍,就小心翼翼地去对治;平常多祈祷上师三宝,多念诵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文;多积累资粮;多忏悔罪障;多发愿、多回向,循序渐进地慢慢做,这样我们的修行就会逐渐进入正轨,进入正轨之后修行就会顺畅很多。我们要思维:如果退失会有哪些过患,如果不退失将会获得一切功德利益。以上所讲是科判:谨慎修学所修的舍弃菩提心过患之一:异熟果会堕恶趣的内容。

  今天的辅导到这个地方。

  

《《入菩萨行论》第36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