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48课
我们继续学习护心之功德中的广说遣除怖畏。
第二、依据:
此处主要以教证作依据,里面也有推理部分。为什么说一切的怖畏都是由心而生?
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
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断除了一切妄语的实语者——佛陀在经中说:众生的一切怖畏、轮回中无量的苦痛,都是由心所生。“心”就像画家,无量无边的图案都是由它所画。它可以画出天界的图案,画出地狱的图案,画出人间的种种图案,所以说一切都来源于心。其中怖畏和苦痛的部分,同样由心所生,不过它是由恶心所生。
有些宗派说上帝是造物主,创造了人和器世间。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个上帝就是心,是心造了一切万物。每个众生都有心,“心”就是自己的上帝。如果把心调伏好,就能调伏一切的怖畏。心可以产生一切的善法,也可以产生证悟一切实相的功德,心是根本、是源头。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要认识到心是一切的来源。如果我们不调伏好自己的心,将产生一切痛苦。相反,如果能用这颗心修善法,安乐就产生了。如果能够认知心的实相,一切证悟、觉悟都可以产生。
为什么要相信佛陀所讲的话呢?佛陀是实语者,说明佛陀不说妄语,不说妄语的原因何在?在《释量论》中讲:“无因不说妄。”佛陀没有说妄语的因,或者说没有让佛说妄语的因素,在《大乘庄严经论》和很多大乘经论中都如此宣说。佛陀在因地修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断除说妄语的因。说妄语无外乎就几种目的:比如让自己获得财富,但是佛陀没有这样的因。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在因地修行时不仅不会为了财物而引发不好的业,相反,佛陀把一切财物布施出去,以布施财物作为进入菩提道修行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第一度:布施。
佛陀在因地时,从小的财物开始布施(我们现在修学布施,也是先从微小的东西开始)逐渐布施自己觉得价值比较高的东西,再行大的财布施,然后布施自己的身体,先试着布施自己支分的身体,然后再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布施出去,所作所为完全是心甘情愿的。佛为什么布施?一是为了打破我执,二是完全为了利益众生。众生需要财富、器官等,菩萨就布施给他们,为众生的需要进行布施也是为了打破我执。做布施时,菩萨的总目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圆满资粮,最终度化众生。菩萨把里里外外所有的物品,包括善根在内都已经布施给了众生,怎么还可能为了财富而说谎?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也不会为了得到财富去偷盗、杀生。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全部布施出去,所以不可能为得到财富而说妄语,没有这个必要。
我们在遇到危难时,为了让自己活命,有时不得不说妄语,欺骗他人而保住性命。然而,佛在因地时,为了众生的利益,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全部布施给众生,他不会为了活命而说妄语,绝不可能因为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而说妄语,也不会因为名誉、赞叹而说妄语,不会有这样的因缘。
所以,在修持菩萨道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佛陀是怎样看待财物的,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身体、名誉的。在佛陀的教法中,教导我们要放弃对名利的执著,放弃对财物的执著等。在初期阶段要不断串习这些法义,当我们串习到一定程度,就达到菩萨阶段,串习达到圆满的阶段就成佛了。因此,导致说妄语的因已经断除,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因缘导致佛说妄语。即便是在世间中,一个诚实人的语言大家都会相信,何况是经过很长时间修学利益众生法门的菩萨、成就了佛陀果位、彻底根除了妄语之因的佛陀,更是绝对不可能说妄语了。
我们现在修学的内容,一方面是积累资粮、圆满资粮,另一方面是在遵循佛菩萨的道路:不为自己的利益说妄语;也不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说妄语;不为财富、活命造恶业。现在我们所修学的路,就是断除大大小小造恶业的因缘。佛陀经过这条修行道路成就了,获得了自利利他的功德。在说法过程中,佛的语言成为了正量、标准,佛陀所说的语言真实可信,可以作为一种依据。因此我们说这个依据是实语者佛陀宣讲的:一切怖畏和无量的痛苦,都是从心而生。
在《宝云经》中讲:“心性若自在,则于诸法皆获得自在。”如果自己的心调伏了,一切都调伏,不可能再有痛苦等事情发生。为什么说“心性若自在,则于诸法皆获得自在”?与此处有什么关系?因为众生遇到怖畏、遇到苦痛是不自在的表现,每个众生都不想遇到这些事情,但因为他的心没调伏,心不自在的缘故。他不想遇到怖畏、痛苦却偏偏遇到,这就是不自在的表现。如果心性自在,于一切诸法获得自在,自然而然远离一切怖畏。佛陀在《摄正法经》也讲过:“诸法依赖于自心。”一切诸法都是依靠心而产生,对于实语者——佛陀所讲的教言,是出自正量者之口,我们应该相信。
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
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
假如一切怖畏、一切痛苦不是由心所造,如何解释下列情况呢?
“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在地狱中,阎罗狱卒手中拿着燃烧的兵器、三叉戟、刀枪等,用来使劲地戳截和锤打众生。这么多的兵器是谁故意造出来的?在什么地方加工出来这么多的兵器?
“谁制烧铁地?”:在整个热地狱中都是烧红的铁地、烧红的铁房子、烧红的刑具和熊熊燃烧的火焰。有的经典讲:受罪者目光所及的范围全部都是烧红的铁地,无论你再怎么跑都没有边际。如此大的铁地谁造出来的?没有人故意制造出这么广大的燃烧的铁地。
“女众从何出”?女众主要是指在近边地狱有个铁柱山,铁柱山有女人出现。原因就是有些人在世间没有守护好戒律,犯了邪淫等罪过。比如有些出家人犯了淫戒,或有些在家者犯了邪淫的罪业,就会堕入铁柱山地狱,当罪人(男人)走到铁柱山的山脚下,看到山顶上有自己曾经喜欢过的、做过不净行的女人,她站在山顶上呼喊自己,当他听到呼喊他的名字,看到这个女人时,立即就生起了极大的贪欲心、欢喜心,拼命地向山上爬,这时山上长的树都变成铁刺,铁刺的方向通通朝下,迎击罪人,他们的身体被戳穿,肠子被拖出,感受极大的痛苦,好不容易爬到山顶,这个女人瞬间变成了凶猛的铁嘴乌鸦,站在他的头顶上用铁喙去啄食罪人的眼睛,承受长时间痛苦之后,罪人又听到山脚下这个女人在喊自己的名字,因为业力成熟,他又开始拼命地往山下跑,这时所有的树枝自动转向,朝向上方,他从山顶往下跑,迎击铁树枝而去,又感受身体被刺穿等痛苦,到了山脚下,当他拥抱这个女人时,她即刻变成了可怖的铁头女人,把他的头放到嘴里嚼食。如此反反复复地感受痛苦。如果是女罪人,她的对境就是以前喜欢过的男人,同样感受上述之的痛苦。
让罪人受苦的女众从何而出?是真实有一个女人吗?不是,比如有些人犯罪死了之后,自己堕到地狱中,而往昔喜欢过的女人可能还在世间没有死。所以,不可能有一个真实的他曾经喜欢过的女人,跑到地狱使他受苦,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这个女人是他自己的业力所幻变的。他在铁柱山受苦时,相续中的业力种子成熟,显现铁柱山的形象,山上有一个自己曾经喜欢过的女人在呼喊自己,再反反复复受苦,到了山顶变成铁嘴乌鸦,到了山脚之后变成可怖的女人嚼食自己,全是自己恶心的变现,烧铁地也是心的变现,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
汉地有一个公案:一个僧人在旷野行走时,突然看到一座寺庙,进去后,看到一位曾经认识的师父也在里面,他奇怪地问:“你不是已经去世了吗?怎么会在这里呢?”那人当时没有回答。到了吃饭的时间,一个僧人喊:开始行粥,把稀饭抬进来。他看到稀饭都是鲜血的颜色。又看到刚才那个人显得非常痛苦的样子。他又问:“你已经死了,怎么在这里?”那人说:“我现在很痛苦,正在感受罪业的果报。”就把脚上的裤子拉起来让他看,小腿以下的肉全部被烧尽了,只剩白骨。他说:“我现在正在地狱中受苦,因为曾经挪用过僧众的财物,所以现在感受罪业的果报,你回去之后一定要为我念经啊。”他出门之后,寺庙就消失了。所以,罪人感受的刑具、痛苦,实际上是他自己的罪业显现,不是外境中真实有这样的环境。如果真有这样的环境,其他人也会感受同样的痛苦。
上师还讲过章太炎的公案。章太炎曾经辅助阎王在地狱中判案,他看到很多酷刑,觉得这些众生实在太悲惨了,所以和其他的官员商量,想把残酷的刑罚废除,于是召集罪人指控狱卒用何种酷刑折磨他们,但是当罪人指着刑具的位置时,他却什么都看不到,最后悟出了一个道理,实际上酷刑都是由心所生的。如果罪人有这种业力,在他面前就会显现这种刑具,显现可怕的狱卒等。如果自己没有这种罪业就看不到。所以,说明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造、恶业所生。有这样的业,就会显现这种情况,没有这样的业,就不会显现,并不是实实在在有个地方叫地狱。
虽然佛陀在经典中也曾经详细描述过地狱所在,离地面的距离等等。但很多大德解释说,这是佛陀针对某些众生根基的不了义的说法,因为有些众生的实执心很重,如果说不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这一切都是自己心所幻变,是心所造的,这些人不相信。如果告诉他从这里往下走二万由旬的地方叫地狱,这面是什么环境,实实在在存在,很多人就相信。其实很多大乘经典中讲:如果你造了下地狱的业,你死去的地方就是地狱,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痛苦。其他人没有造此业,就感应不到。
所以,一切的狱卒、烧铁地、有情狱兵器还有女众等,实际都是自己的恶心所造。
地狱中的狱卒到底是否是真实的有情?这里有两种说法:按照小乘的经论的观点…
《《入菩萨行论》第48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