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己,这样的修行虽有一定的利益,但利益不大;如果他一心一意地观修、圆满相续当中的菩提心,虽然没有接触很多人,但他的修行完全是有利的。因为当修行到达某种量的时候,他再去接触任何一个众生,都会成为利益众生的因,他在深山里面看到蚂蚁、看到非人、看到其他的人,都会通过利他心来对待,所以他的心完全放在利他上,就可以通过修成的利他心去善待一切众生,当机缘成熟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地利益众生了。所以利他心很重要,不管直接还是间接都要去利他。对我们而言,现在如果还不具备直接利他的条件,自己应当发愿:愿我看到的每一个人得到安乐、获得觉悟、苏醒大乘的种性!和某些人打交道的时候,也可以发愿:愿他得到安乐,愿他能够成就殊胜的佛道!这样也是一种间接的利他,种下了利他的种子。
“为利诸有情,回向大菩提”:为了利益一切有情的缘故,我们要回向大菩提。什么是“回向大菩提”?即是把一切所修的善根回向大菩提果。按照《大圆满前行》的观点,善根是无记的,可以用于罪恶方面,也可以用于成佛方面;可以用于世间安乐方面,可以用于自我解脱方面;所以其本身没有定性,但是通过善巧回向就将其定性了。比如说把善根回向大菩提,用于利益有情方面,它就定向在了利益众生的目标上,如果经常如是回向,我们的善根最后就会朝这方面发展、成熟。这样回向就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不管是哪一个众生,不管现在和我的关系再怎么不好,要知道那只是暂时的因缘,即使内心不太愿意,也要强制性地把善根回向给自己不喜欢、厌恶的众生或十恶不赦的坏人,这是必须要做的。这样的修心过程就是以刻意的方式,强制性地把自心转变在一心利他上,所以我们为了利益众生要把善根回向大菩提果。
当然,有些人喜欢回向人天福报,回向自己相貌庄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都是可以的,但是所有的回向当中,回向大菩提的果报是最殊胜的。但一般的众生都患有“近视眼”,看不到远的地方,只看眼前的利益,所以他觉得回向大菩提和自己无关,索性回向自己认为比较实际的方面,比如回向自己身体健康、找到一个好工作、家人能够幸福等等,这些也算是一种善意的回向,但是如果所有的善根都回向在这些方面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们回向大菩提,这些小的方面的因缘会比较容易满足,但如果只是回向小的方面,那么大方向永远无法实现。所以有时回向善根需要刻意作意,明确地回向。为了打破自己内心当中的对自我的耽执,我们要求自己在回向的时候,对自己一点都不保留,完完全全地回向给一切众生,愿这些善根能够成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正因,成为众生获得究竟觉悟的正因,这样猛烈地回向也是打破我执和自私自利的一个方便。
有时我们的回向总是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受到我执的影响,习惯之后修行难有进展。以前在藏地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去拉萨朝拜了觉沃佛像,之后他觉得功德很大,想到要将这个善根回向一切众生,因为很多大德在讲经时,都提到必须要回向众生,他当下发愿:“我将此善根回向一切众生!”然后,顿了一下突然想到:我把善根回向一切众生了,自己好象没有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他又转念一想:我也是属于众生之一,那么我也应该得到了一份。他这样想了之后心里就觉得舒服了。仔细观察,我们可能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想法,总是觉得回向众生,那我怎么办?我们要注意啊!在轮回的过程中,“我怎么办?”的确是一个习惯性的思维。有些大德把“我怎么办?”称之为一个魔咒,是我执的咒语,念多了就像持咒很多遍自然相应了一样。平时我们想“我怎么办?”的时候很多:“如果我要利益众生,那我怎么办?”“如果把善根给了众生,我怎么办?”“我进入轮回当中长久地去受苦,我怎么办?”实际上我们经常念这个咒语,就被这个魔咒束缚住无法打破,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刻意地挣脱这个魔咒,故意不管自己,善根就是一点不留、一心一意地利他。刻意地修学利他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刻意修学,我执的思想非常非常地深重,就会阻碍我们修行,所以修自他相换,修持施受法等,就是打破我执魔咒的方法,刻意地不管自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去,不喜欢的东西拿回来;众生的痛苦自己受,快乐奉献给众生,这都是菩萨道的精华。刻意地打破我执就是这样一心一意地修利他,修法、回向都应该这样刻意地观想,有了刻意之后,才能够有效转变内心中的我爱执状态。
子四、依止善友善知识方式:
我们在修法过程中依止上师、善知识、依止善友也是一个很大的助缘,否则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修行都会失败的,所以此处宣讲了在修大乘法的过程中如何依止善友善知识。
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
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
应如吉祥生,修学侍师规。
我们应该宁可舍去生命,也不离开善巧大乘教义的、能够安住清净律仪的珍贵善知识。应该犹如吉祥生善知识所修学、宣讲的承侍上师的法量去承侍上师,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修行菩萨道的过程如理如法。
“舍命亦不离”:其实,依止善知识是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助缘。就像在一个激烈拼杀的战场上,我们迷失其中,很难分清东南西北,也不知道怎么样脱离险地,此时就需要依靠一位战士引导、保护我们,逐渐远离战场。整个轮回就是一个战场,我们迷失其中深受伤害、感受恐怖,那如何才能离开轮回的战场呢?这就要依靠善知识,他如一位善巧的战士,非常懂得如何保护自他,引导迷失的人离开轮回战场,我们如果得到他的指引和帮助就能够找到远离轮回的正确的方式。我们依止上师的一个必要主要是到上师处求学佛法,而另一个很大的必要是长期依靠上师的指引,逐渐认清楚轮回的实相,脱离轮回。我们就像处在一个噩梦当中无法脱离,此时在梦中遇到了善知识,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梦,应当从中醒来,并且告诉我们很多方法,如果按照这些方法一步一步地去做,逐渐能从梦中醒来,当所有的梦境消失之后,所有的恐怖就消失了。其实轮回就是幻象,是我们业的变幻,但是我们困在其中把它当成真实的了,此时就需要一位善知识告诉我们一切万法的真相,于是如佛一般的善知识告诉我们:轮回是苦的、虚假的,要从中出离,正在经历的轮回,其本性就是清净的状态,这就是学习佛法的次第。我们最初根本不知道轮回是可以被抛弃并值得抛弃的对境,所以贪恋轮回当中的各种快乐;即使现在很苦、非常贫穷的人也寄希望于人生的某个转折点:运气好了就可以脱贫致富,获得一个好的生活;可能再闯荡几年就有快乐了;或者认为下一辈子应该会快乐吧?有些人慕恋天上的生活,总是觉得这个轮回是快乐的。此时上师告诉我们轮回是痛苦的自性,通过各种观察就会发现轮回充满了痛苦,我们才知道轮回的确是痛苦的。上师又告诉我们:轮回是痛苦这一点的确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出离,当我们发现这么苦的环境居然可以出离的时候,就生起了出离心想要解脱。然后,上师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解脱,心量要更广大一些,还要帮助所有的人都获得解脱。此时我们通过上师的指引,引发了利他心、菩提心,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解脱,都能够觉悟。当我们通过修行把这些很粗重的烦恼、障碍去掉之后,可能上师会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最究竟的秘密:其实我们一直想要摆脱的轮回,只是一个幻象、一个噩梦而已,它是虚妄的,实际上并不存在。如果刚开始就告诉我们这个实相,我们有可能会接受不了,但是当修行到了某个层次的时候,上师再告诉我们轮回是虚幻的,我们不但不会接受不了,而且还会很高兴——因为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个梦,只要觉悟了,清醒过来,一切都会消失。没有实实在在的烦恼要抛弃,没有实实在在的轮回要远离,其实这一切都是虚假的,不仅自己是虚假的,这里面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虚假的,众生沉迷其中,都是在做梦而已。这就相当于上师告诉我们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都是虚妄的,再进一步告诉我们:和空性双运的有清净的如来藏。通过上师的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下来,最后就会发现在上师的指引之下我们获得了觉悟,之后为了感恩上师,我们再返回轮回战场中帮助其他人觉悟这场噩梦。所以,如果没有上师的指引,我们会永远沉迷其中,有了上师的指引,我们慢慢开始要出离轮回。以学习《入行论》为例,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摄受我们,怎么会发现这么殊胜的修法呢?怎么会发现刻意修持利他心的重要性?怎么会认识自私自利心的毒害呢?都是没有办法的。因此,不管我们现在学得怎么样,不管是否已经解脱,应该知道一点:如果没有依止上师善知识,没有依靠善友,可能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走到这一步。所以我们应该产生很深的感恩之心,虽然上师并不需要我们感恩,但是对于自己而言,在五浊恶世中,在最昏暗的轮回战场上,在铺天盖地的尘烟中,能够有一个人来到我们身边,帮助我们、告诉我们如何修行,的确是非常庆幸的。现在我们已经遇到了这样一位犹如战士一样的善知识,告诉我们要修持殊胜的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弘扬出离轮回的《入菩萨行论》,告诉我们生起菩提心的方式,我们应当不仅依止上师听法,还要在上师的带领之下,一步一步地走出轮回迷雾,从噩梦当中觉醒,这是我们依止上师善知识最大的一个必要性。所以,为什么说“舍命亦不离”呢?就是因为有这样大的必要性,自己可以舍弃生命,但是不能够离开善知识。连菩萨都要依止佛、依止善知识继续修行,何况是作为凡夫人的我们,依止上师两、三年甚至十几年根本不算什么,乃至没有离开轮回之前,都要一直依止善知识。
那么善知识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此处宣讲了两个条件:第一是“善巧大乘义”,第二是“…
《《入菩萨行论》第68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