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第76课▪P3

  ..续本文上一页自己的心态是开放的,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当自己遇事的时候,因为执著心的缘故就看不开了。《入菩萨行论》告诉我们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问题,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智慧,遇事就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思维。

  当我们学完《入行论》,可以再回头对这一品的内容进行梳理,思维是从哪些角度帮助我们息嗔的?比如说这几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从缘起的角度、没有自主的角度进行宣讲的;有时是从嗔恨者不得自在,也很可怜的角度宣说,从很多侧面帮助我们梳理,打开思路。我们的心胸广阔了,看问题的出发点多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容忍的,就不会像小肚鸡肠的人一样,遇到事情就想不开,就开始闹对立。因此作为修行人,需要通过《入行论》里面的智慧来帮助我们打开心胸。

  下面讲第三个科判:

  子三(忍耐作害者之安忍)分三:

  意思是我们要对作害者进行观察,要原谅作害者。

  一、作害者理应是悲悯之对境;二、不应是嗔恨之对境;三、宣说嗔恨之颠倒理由。

  丑一、作害者理应是悲悯之对境:

  我们要悲悯作害者,因为他很可怜。如果我能安住在这样一种境界:对方也是不由自主的,他也是一个值得悲悯的可怜对境。以悲悯心对待对方,就容易止息嗔心。就好像慈母对儿女内心充满悲悯,因此即使子女不听话,甚至无理取闹,都可以容忍。所以我们通过对作害者产生悲悯心的方法,来息灭因对方作伤害而生起的嗔心。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伤,

  

或为得妇心,忧伤复绝食,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

  因为自己不慎,以兵刃、荆棘等戳伤了身体;或者为了得到妇人的心而忧伤导致绝食;或者因为想不开而跳崖、上吊自杀;或者服食有毒有害的食物,有些人通过这些不好的行为对自己造成损害。从颂词可以了知作害者其实也是受害者。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伤”:有些人虽然非常爱惜自己,但是如果在不小心的情况下,以荆棘戳伤自己的身体,伤害了自己。“己不慎”可以理解成因缘和合或者业力现前的情况。

  “或为得妇心,忧伤复绝食”:有些人为了得到妇人的心,如世间男人为了得到女人,女人为了得到男人,得不到就悲伤欲绝,虽然知道这种情绪对身体有害,对自己不利,但还是无法控制自己。所以当对方离开自己的时候,就非常悲伤甚至想自杀,或因爱生恨,报复对方而犯罪入狱,甚至因为太悲伤的缘故而绝食,类似的情况非常多。“为得妇心”的情况,我们可以理解成因为贪欲心而对自己造成伤害。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有时候因各种因缘受到别人的迫害,感受极大的恐惧而跳崖,这是因嗔恨心而伤害自己。

  “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自虐行”在注释当中解释成非福德行,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都属于非福德行。在烦恼的控制下,以错误的心态和行为损害自己,如以上所分析的几种情况,其实都是指伤害我们的人,以此为例分析他们也是受到烦恼的伤害,或者是无法开解自己的心而伤害了自己。只要观察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可怜、可悲的人。只不过他们伤害我们,我们就觉得他们很可恶,但其实真正分析,可以了知他们也是很可怜的,烦恼生起来无法控制,对自己也造成了伤害。

  前面颂词分析了伤害我的人是怎么伤害他自己的,下面颂词紧接着说:如果他连自己都伤害了,那么对他人造成伤害也是很正常的。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尽,

  

况于他人身,丝毫无伤损。

  一旦被烦恼所左右,这些十分顾惜自己身命的人,甚至可以伤害自己的性命,何况对于其他人的身体,完全不伤害是不可能的。意思就是说:有些人被烦恼冲昏头脑时,会不分对象而作害,不只针对你,连自己也会去伤害。我们看清这个事实之后,了知他其实很可怜。当烦恼、嗔恨生起来的时候,他已经完全分不清楚是在伤害谁,或者谁才是他要攻击的对象。了知这种情况,我们就容易原谅对方而止息嗔心。

  此处使用了什么理证呢?“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尽”,通常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生命是最重视的,但是烦恼生起之后,会毫无顾忌地自杀或伤害他人,因此罪魁祸首应该是烦恼。烦恼一旦产生,就会让众生做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所以我们和怨敌都是烦恼的受害者。通过前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当烦恼生起的时候,他并不只是针对我,而是我觉得他只是在针对我,心里会想:“你为什么要针对我呢?”就会嗔恨他。其实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他连自己最珍惜的生命也要伤害而无法自控,他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属于理智的状态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伤害了我,我为什么不能忍受呢?因此自己就容易忍受。

  前面我们用过母亲和儿女的比喻,如果儿子因为某种因缘精神失常了,拿刀乱砍或者殴打母亲,此时母亲会想:“儿子好可怜,他的心智已经失常了,不仅要打我,甚至会打伤自己——把自己的头往墙上撞,用刀砍自己的身体,或者不吃饭,不穿衣服。在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下,他连自己都会伤害,当然也会伤害别人。”母亲的头脑很清醒,具有悲悯心很容易原谅儿子。同样,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为什么只是针对我呢?”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并没有全面地观察。寂天菩萨教我们全面观察:对我作伤害的人,不单伤害了我,也伤害到了他自己。如果这个问题想透彻、想清楚了,我们就很容易原谅对方。一旦他不自主被烦恼控制了,并不会只针对我一个人,他对自己和其他众生都造成了伤害,既然如此,我就应该对他生起安忍心。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入菩萨行论》第76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