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有无碍观(超定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十二支诸有,乃缘起之幻象,推究其本质,毕竟空寂。由是证实诸法皆空,确为万有的最高原理原则。依有明空,从空有的关涉中,体悟中道,乃修学佛法之正途。

  有情为本──特别是人类──的佛法,对于现象的分类可以五位百法,或五蕴、六处、十二缘起支,总括一切。其他,更简略的分为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乃至一般的生物,无生物;物理、心理、生理,皆不越此范畴。

  其次,根据思惟的方法,分别空的种类。大智度论说有三种空:一、分破空,二、观空,三、自性空。分别叙述如次:

  分破空:即以分析方法,层层分破,以了达空义。比方说,一栋楼房是人工、钢筋、水泥、木料、地基等条件构成的。对于这些条件,分析至极微,乃至不可再分的程度。由此方法而明白楼房无有实体,是空的,谓之分破空。这种分破空,对于利根者,确能因之而悟诸法皆空。但钝根之人非特不能由此旁通上去,了达空理,反而执有一终极实在,成了悟理的障碍。如萨婆多部的学者即执极微、剎那为自性有。若干小乘学者,承认众生无我,而固执五蕴法不空,乃从分破空而来的误会。

  观空:从认识论出发的思惟方法。如行者修不净观,所见的外境都是污秽不堪;修水观,则四周一片汪洋。此观空的方法论,旨在证明外境非有,一切唯心所现。唯识家常举「一境应四心」,是其最明显的例子。意谓同一外境――一湖水,由于众生业感不同,心识不同,而显出各种差异。如鱼见之为舍宅,饿鬼见为脓血,人见为水,天见为琉璃宫。更现实的一例:中秋明月,合家团圆欣赏它,内心充满光明与喜乐;而离乡背井,家破人亡,或有家归不得的游子,面临此景,不免引起悲凉凄沧之感。同样的明月,同样的水,为何因人心情不同,因业感不同而现种种差异?可见外境虚假不实,唯心识所变现。这种境空心有的观法,律之于诸法毕竟空尚有相当距离。很显然地,它是不澈底的空观;此法空彼法不空,仍未跳出分破空的巢臼。如是观空,不善领会者,以破坏缘起──外境的事实而谓之空,即成损减执;心之主体,原不离缘起,而谓之不空,即是增益执。故观空的方法,不能直契佛法中道义。

  自性空:又作当体空。存在的现象,内而身心,外而器界,小至微尘,大至大千界,法法不离缘起;凡是缘起所成之法,自性不可得,当体即是空。这是最直捷了当,最究竟的空观。它不像其他的方法论,转弯抹角地用分析假实,层层分破而成立假名空;或以认识论的观点,谓境相非有,万象从心所生,而主境空心不空。自性空,乃本着缘起的相待性,直探诸法之本体,顿悟一切法自性空。般若性空系的思想,即立足于这种观法,发挥佛法中道义的。

  综合佛法学派的空观,不出自空与他空二类。自空,即缘起的现象,当体观其性空。他空,以排除某些东西,因没有某些东西而称之为空。上举的分破空与观空,即他空思想的代表。如分破空:我是由色心的五蕴法积集而成;将此五蕴法抽离,我无由成立。我之所以无,五蕴积聚故。我空,而五蕴法不空──我空法有,即他空的一类。再如唯识的观空:外境皆空,唯识所现;徧计非有,依他起不空,同是根源于他空的思想。

  通常说:有为法,乃有生有灭的变异现象,是空无自性的;无为法,离诸生灭变异的本体,自性不空。凡夫位的杂染法,虚妄不实,故空;圣者所证清净涅槃,具常乐我净四德,故不空。如来藏法体不空;客尘无明是空。……诸如此类的依实立假,一空一不空,都可以纳入他空论者的范围。自空则不然,乃即法之当体而明空。所谓「常空,我我所空,性自尔故。」即于常、我、我所的当体洞悉其空,不是空掉某部份,另有什么不空之个体。性空与缘起相续的现象,是一种似矛盾而统一的;即于缘起现象,直指其性空,不须另立一不空的法体作为空的依据。对于惯执实有的学者,由自性见的作祟,硬是不承认自性毕竟空,觉得若无一实有不空之物的存在,则诸法失去凭借,世界、有情、生死、涅槃均无从安立。于是乎一元论、二元论、神我论、妙有论,各式色样的学说,异军崛起,相继成立。诚然,缘起性空义是甚深极甚深的,不明缘起幻有,自性皆空的正理,执空着有,妄生诤端,诸佛出世莫奈他何!

  四、空有的抉择

  空有无碍的中道义,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即令实证后的圣者,欲以世俗名言把个中奥义解说清楚,使我人完全领悟,仍属不可能的事。虽然真理遍一切处,缘起现象历历在前,诸法真相当体即是。但盲无慧眼,为无明所覆的凡愚,坐于光天丽日之下,仍然不知太阳究为何物。虽然,诸法实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属不可思议境界。不过,在世俗谛中,不妨运用理智加以思惟,藉共通语文加以说明。纵令标月之指非实物,语文非即是真理,而离开语言,不藉月指,废弃经论,木石般地不予分别,盲修瞎练,何尝就能体悟诸法本来面目?修学佛法之道,方便有多门,树立正见为其首。诸佛从初发心,直至超凡入圣,臻于究竟,全然依于正见的引导。如其正见不备,思想错误,自误歧途,含冤九泉,莫知所以。做为真理发崛者,抉择空有,培养正见,启发智慧,乃修学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故此,对空有之义,有再深究的必要。

  从侧重方面说,缘起有是现象的描述,自性空是本质实相的指陈。于此二者之差别中,如何使其统一?诸法实相,律之于常理,应是实有,何以称之为空?缘起形成的因果现象是虚假不实,何以命之为有?为说明方便起见,且举缘起有与自性空二命题,以申论空有无碍,性相不二的道理。

  缘起,主要的在于说明有情的生死相续和还灭的过程,兼及器世间山河大地等现象。有情的流转与还灭是依缘起而安立;宇宙间的诸般现象,也不能离缘起理则而存在。现代科学不论如何进步,各门的学术,如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属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均逃不出佛法缘起法则。缘起贯通于一切的,有为法是缘起,无为法也是缘起;众生法依缘起而安立,佛法也是藉缘起而施设。缘起法在全盘佛法中,其份量是如此重大!故佛法修学者,对缘起法予以深刻而广泛的体认,乃是不容忽视的课题。

  缘起,即由缘而起之意,揭示了诸法的形成与散灭的必然规律。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不无因」,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都是根源于自性见的戏论,违背缘起正理故。缘起的定义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意谓:此果法的存在,乃由彼因之存在,有如是之因,必产生如是之果。任何事物,之所以形成此种现象,必有某些因素存在,有了同样的原因,故生同样的结果。「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由因缘而生之法,也必由因缘而灭。此因不起,彼果不生,无此因则无彼果。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忧悲苦恼纯大苦聚灭。」这是经文列举的缘起具体内容。依佛法说,有情何以流转生死?此现实生命从那儿来?归根究底不外是烦恼(惑)-无明、爱、取;依惑而造业-行、有。由此惑、业、果,相顺相生,故生死流转,循环不息。那末,如何从生死苦痛中获致解脱?这必须断除苦果的因缘,修习戒、定、慧,以对治烦恼,逆生死狂流,趋向于涅槃境界。由此可知,有情相顺相生的流转与截断瀑流的还灭解脱,都是建立在缘起的基石上。那些意图撇开缘起而别立真常个体之流,简直是「神」「梵」的宗徒!

  诸法从缘聚而生,也由缘散而灭,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层是:一切事物之所以有生灭现象,不仅是外在顺逆境因缘的决定,更重要的是法的本身具有可生可灭,而且生者必灭,有必归无的必然性。而这种可生可灭,及生者必灭的原理,即是缘起性。缘起具备「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二大定律,故能建立生死流转,与涅槃还灭之所依。

  同时,佛法说缘起,不单是因果关系的说明,更指出了因果生灭的序列之必然性。世间错综复杂,万别千差的现象,何以如此而不如彼?日月的运行,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其间各有它的因果必然程序。如前所举「无明缘行……生缘老死」;「无明灭则行灭...生灭则老死灭。」此乃有情流转,与还灭的序列必然性。现代科学之研究,其主要方法是从错综的现象中,经搜集、分类、分析的工夫,而发现它的基本原理原则,而以此原理原则,作为改善社会实际生活之运用。佛陀观察人生,体悟无明缘行等十二支的流转律,以及无明灭则行灭等之还灭律,也即发现有情生死与涅槃还灭的原理原则,并依此指导我人从生死迈向解脱之道。

  于此需附带说明的是:因果生灭的必然理则,它不同于玄学者所计执的超越现象之上,或深藏于现象之中,作为万化根源的本体;更非神学者指谓的操纵宇宙现象之真宰。佛法所说的缘起序列必然性,决不是离开因果事相而别立,它祇不过是现象生灭的一种规律而已。

  从佛法观察宇宙人生,一切现象之所以如此生灭,无非是众缘所决定的。而缘起的相关因待性与序列必然性,其自性终归空寂。说明白一点,现象的生灭、有无,它本身没有实体性,不能自己规定自己,离众缘而独存。故此,佛法的结论:现象的万事万物,其存在的当前事实,不容任何人否定—缘起;为勘察其本质,无有真实自体可得—性空。这样的缘起观,自性毕竟空而缘起宛然,缘起宛然而自性毕竟空。空不碍于有,有不碍于空,空有无碍的中道,对于惯执两边的众生而言,是多么微妙难思!

  其次,对于与缘起相反的自性ㄧ词,略为论定,以帮助初学者领略诸法空义。梵语私婆婆(译音),此云自性、自体。自体,含有自有、自成、自己规定自己…

《空有无碍观(超定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