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如是乃至无量转劫。无量定劫无
量转不转劫等。皆如实知。又于彼所生趣。如是处如是家。如是种姓如
是名字。如是相貌如是生中。如是服食如是所作。如是善恶如是忧喜。
如是苦乐乃至若干寿命等。亦如实知。又于某处舍彼身已复生某处。如
是身相如是所说如是所经。乃至寿命诸过去事。皆悉知故。贤护。如来
能以种种无量诸宿命智。知彼众生宿命所经。始自一生及无量生。乃至
寿命诸过去事如实知者。是则如来宿命智力也。得是力已处大众中作师
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彼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
终无有能若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九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
足成满。】
九、知宿命智力。
前天眼智力,是佛知未来无碍。今宿命智力,是佛知过去无碍。佛以宿命智力,知过去诸宿命事。知众生生此死彼,于彼处死,生于此也。或于一处受一生,或二生三生,乃至无量百千生。
例如舍利弗侍佛经行,有鸽子为避鹰故,来至佛边。佛命舍利弗,试观鸽子于过去世若干劫来,落鸽子身?舍利弗观察后曰,我观此鸽子,八万大劫以来,系鸽子身。八万大劫以外,我则不知。佛命舍利弗观鸽子未来世,何时脱离鸽子身?舍利弗观察后曰,我观此鸽子,八万大劫以后,仍为鸽子身,八万大劫以外,我则不知。
佛言,此鸽子无量劫来,已为鸽子身。无量劫以后,始脱鸽子身。复得人身,出家修道,得辟支佛果。
所以佛宿命智,能知众生,于一处受无量百千生。乃至无量转劫,无量定劫,无量转不转劫,皆如实知。
又于彼众生所生六趣,生如是处,如是家,如是种姓。种姓者,族姓也。如是名字,如是相貌,如是生中,如是服食,如是所作,如是善恶,如是忧喜,如是苦乐,乃至若干寿命等,佛皆如实知之。
又彼众生于某处舍彼身已,复生某处。彼所得如是身相,如是所说,如是所经历,乃至寿命,诸过去事,佛皆如实知之。
是则如来宿命智力。如来得是智力已,于大众中作狮子吼,彼沙门婆罗门天梵魔人等,无能转如是*轮者。是为如来第九智力,菩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如来漏尽力者。如来能尽一切诸有。无复诸漏。心慧解脱自
觉法已。是故唱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贤护。如
来如是能尽诸漏。心慧明脱自证知故。故言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如
实知者。是则如来漏尽智力也。如来得已处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
昔所未转。若彼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若斯转
者。贤护。是为如来第十智力。菩萨摩诃萨当应修学具足成满。贤护。
若诸菩萨摩诃萨。读诵受持思惟修习是三昧者。则能摄受如来十力也。】
十、诸漏永尽智力。
诸漏永尽者,永断无明习气也。如来永断无明,故曰诸漏永尽。
心、慧解脱,自觉法已。诸佛烦恼永尽,得究竟心解脱,证入大安隐。所知障永尽,得究竟慧解脱,证入无上觉。诸佛于菩提树下,不因他得,自觉无上圣智,故曰自觉法已。于是唱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由于如来能尽诸漏,心慧明了解脱,自觉圣智亲自证知之故。乃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
如来得是智力已,于大众中,转大*轮。诸沙门婆罗门天梵魔人等,所不能转。是为如来第十智力,菩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最后佛结叹说,若诸菩萨,读诵受持思惟修习诸佛现前三昧。便能摄受如来十力。
于是乃知,念佛三昧,诸佛所叹,若人受持,功德不可思议。近者可生诸佛清净国土,远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阿弥陀经云,彼国众生,多有一生补处,与诸等觉上善人俱会一处也。
当知世尊以大悲心,说此微妙法门。念佛为因,见佛为果。易行而证深,可谓末世众生,得度之唯一梯航。我辈切须仰体悲怀,勿以我慢心违乎圣旨也。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十八不共等觉法 十力明智诸佛同 菩萨修习此妙禅 自然成就斯二种】
十八不共等法,是如来自觉之法,不因师得也。以及十种智力,诸佛皆同。意谓唯诸佛与佛,之所究竟也。
如果菩萨修习此诸佛现前三昧,自然成就斯二种。斯二种者,即十八不共法,与十力也。换句话说,菩萨修学现前三昧,便能具足如来功德智慧。
随喜功德品第十五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四随喜故。
即当得斯现前三昧。速疾成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名为四种随喜
也。所谓彼菩萨摩诃萨应作如是念。如彼过去一切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各
于往昔行菩萨时。皆因随喜得是三昧。因三昧故具足多闻。由多闻故速
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今日亦应如是。依因随喜得是三昧。
因三昧故具足多闻。由多闻故速得成就无上菩提。贤护。是为菩萨摩诃
萨第一随喜功德聚也。】
尔时世尊告贤护菩萨言,菩萨具足成就四随喜故,即当得此现前三昧,及速成无上菩提。
具足成就者,四种随喜不可缺一也。何为四种随喜?即随喜过去诸佛,随喜未来诸佛,随喜现在诸佛,随喜一切众生。随喜者,于三世诸佛及一切众生,受持此三昧,皆起随顺欢喜心也。今先讲随喜过去诸佛。
如过去诸佛,行菩萨道时,皆因随顺欢喜故,得是现前三昧。因此三昧故,具足多闻智慧,由多闻智慧故,速成无上菩提。
若人于法起随喜心,必然起真实信,信受佛语依教奉行。必然心不旁骛,恳切愿求。必然身体力行,一心念佛。否则不得谓之随喜。
如我今日亦应如是,依因随喜故,而得现前三昧。因现前三昧故,而得具足多闻智慧。因多闻智慧故,速得成就无上菩提。是为菩萨,第一随喜功德聚也。是为随喜,一切过去诸佛。
【贤护。彼菩萨摩诃萨。复应如是念。如彼当来一切诸如来应供等正觉行
菩萨时。皆因随喜得是三昧。因此三昧故具足多闻。由多闻故速疾成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今日亦应如是。当因随喜得是三昧。归凭三
昧求满多闻。由多闻故速疾成彼无上菩提。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二
随喜功德聚也。】
如彼当来一切诸佛,行菩萨道时。皆因随喜故,得是现前三昧。因此三昧故,得具足多闻智慧。因多闻智慧故,速得无上菩提。
如我今日,亦应如是。当因随喜功德,得是三昧。
因得三昧故,得具足多闻智慧。因多闻智慧故,速得无上菩提。
如我今日,亦应如是。因随喜功德故,得是三昧。由于归依凭仗此三昧故,上求满足多闻智慧。由多闻智慧故,必当速得无上菩提也。此为随喜一切当来诸佛。
【贤护。是菩萨摩诃萨。复应如是念。而今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世界中
。一切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各于往昔行菩萨时。亦应随喜得是三昧。因
是三昧具足多闻。由多闻故现皆得成无上菩提。然我今日亦应随喜。乃
至为欲速成无上菩提故。贤护。是为菩萨第三随喜功德聚也。】
如今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中,一切诸佛。于行菩萨道时,皆因随喜功德,得是三昧。因是三昧故,具足多闻智慧。以多闻智慧故,现今皆已成佛。
如我今日,亦应以随喜故,而得多闻智慧,乃至速成无上菩提。是为第三,随喜现在诸佛功德。
【复次贤护。彼菩萨摩诃萨。复应如是念。我今已得仰学。三世一切诸如
来本于过去行菩萨时。皆因随喜得是三昧。皆因三昧具足多闻。皆由多
闻而得成佛。今我以此随喜功德。愿与一切众生共之。同生随喜同获三
昧。同具多闻同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第
四随喜功德聚也。】
第四项随喜,即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众生者,即与一切众生,同得如是功德也。
菩萨应作是念,我今已仰学三世诸佛。由随喜而得是三昧,由三昧而得多闻,由多闻而得无上菩提。我今愿与一切众生共,同以随喜功德而得是三昧,由是三昧而得多闻,由多闻而得成佛。是为第四项随喜功德。
前三项随喜功德。是智成就。第四项随喜功德,是悲成就。四种随喜功德,实是一而四,四而一也。如是方成悲智双运。以智运悲,方能不动道场而普度十方。以悲运智,则是普化十方而不动道场。菩萨行来,方收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大功也。
【复次贤护。而彼菩萨既得成就。如是随喜如是三昧。如是多闻如是速疾
成就菩提。以是功德悉与众生。共同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功
德难可称量。我今为汝略开少分。汝宜谛听善思念之。贤护。譬如有人
定寿百岁。身轻气猛行骏若飞。是人生已便即能行一世界先行东方尽世
界边。如是次第行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周旋十方穷极地际。贤护。于
意云何。假使有人聪明出世善通算术。能计是人所行地界道路近远长短
耶。贤护白言。不也。又能称量耶。不也。又能观察耶。不也。亦能思
惟耶。不也世尊贤护。且置初行。即使是人满足百年速疾往返。遍至十
方无量世界。彼明算人复能知否。贤护报言。不也世尊。彼明算人尚不
能知初时所行地界近远。云何能计是人一世尽力飞行周遍十方。无数世
界道路由旬其数多少。若欲的知。唯独世尊及大弟子舍利弗与彼不退诸
大菩萨等乃能知耳。佛告贤护。如是如是。我今语汝。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起信敬心。于彼风行壮人所经世界盛满珍宝。持用奉献十方诸佛。
其所获福虽曰极多。然尚不如随喜三昧功德少分。何以故。贤护。由彼
菩萨摩诃萨修此三昧。具足如上四大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求多闻成正觉故。】
复次贤护!菩萨成就如是随喜、三昧、多闻、速成菩提。以是成就功德,悉与一切众生共,一同回向无上菩提。此自度化他之功德,无量无边,难可称量。我今为汝略说少…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