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五▪P4

  ..续本文上一页分,汝谛听善思念之。

  以下佛举譬喻说明之。譬如有人定寿百岁。定寿者,无中途夭折也。此人行走速疾,初生时即能行一三千大千世界。此说明无间幼稚,一切时均能疾行也。

  此人行遍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周旋十方,皆尽边际。其所行地界道路近远长短,不可计算,不可称量,不可观察,不可思惟。

  且不论此人初生时行走如是地界道路近远长短。即使此人满足百年,速疾往返,遍十方无量世界。佛问贤护彼明算法人,能知之否?贤护答言,彼明算法之人,尚不能知其初时所行地界乃至远近。何况能知其人百年所行,周遍十方无数世界道路由旬呢?若欲确实知之,唯有佛及声闻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与诸不退转之大菩萨乃能知之。不退大菩萨者,地上诸大士也。

  佛告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风行壮人所经世界,盛满珍宝,奉献十方佛,其所获福虽然极多。然不及随喜三昧,功德之少分。何以故?因为菩萨修现前三昧,具足四大随喜,能成等正觉故。

  【贤护。以是因缘持彼施福。望前随喜所获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

  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亿百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再度赞叹随喜功德。

  【贤护。汝今当知。诸菩萨等。随喜回向所得功德。是故我今更为汝说菩

  萨随喜功德少分。汝宜谛听也。贤护。我念往昔过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尔时有佛。号师子意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

  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贤护。时此世界阎浮提中。人民炽盛多饶

  财宝。丰乐安隐甚可爱乐。贤护。尔时此阎浮提其地弘广。具足一万八

  千由旬。其间城郭聚落乃有一万八千。一切皆以七宝所成。其城纵广十

  二由旬。于诸城内城别皆有九亿民家。】

  以上譬喻,犹恐众生不信,于是更举往昔实事以为证信。

  贤护!汝今因譬喻,已知诸菩萨等,随喜回向所得之功德了。我今更以往昔事实,为汝说随喜功德少分。说随喜功德少分者,谓随喜功德尤胜也。

  往昔过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明其时也。尔时有佛号师子意,十号具足,明其德也。时此世界阎浮提中,明其处即此阎浮提也。

  于诸城内城别,皆有九亿民家。城内城别,应为城内城外。皆有九亿民家,准下文「城中居民有六十亿」,应为九十亿民家。

  【贤护。尔时大城名曰贤作。城中居民有六十亿。彼城即是师子意如来现

  生处也。贤护。尔时师子意如来。初会说法有九十亿人证阿罗汉果。过

  七日已。于第二会。复有九十亿人得阿罗汉果。过第二会。第三会中。

  复有九十亿人得阿罗汉果。过三会已。复有九十亿人咸从他方而来大集

  。悉是清净诸菩萨众。自后彼佛恒有无量阿僧祇诸声闻众。贤护。尔时

  人民行十善业。如彼未来弥勒佛世教诸众生。具足成就十种业行。尔时

  人寿八万四千。如弥勒时人寿无异。贤护。时彼大城有转轮王名曰胜游

  。如法治世具足七宝。所谓金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长者宝主兵宝。

  是为七宝。满足千子身相端严。成就威雄降伏怨敌。彼王所统尽世界边

  。不用刀兵亦无威迫。无所税敛众具自然。时胜游王诣师子意如来应供

  等正觉所。顶礼尊足然后退坐。尔时师子意如来。知胜游王渴仰心已。

  即为广宣现前三昧。时彼王既闻如是三昧。深自庆幸发随喜心。以一把

  宝奉散佛上。彼王缘此随喜善根。命终之后还生阎浮。为彼王子名曰梵

  德。复绍王位如法治化。彼佛灭后于正法中有一比丘。其名曰宝。聪明

  精进。常为四众宣扬广说如是经典。贤护。尔时彼梵德王于比丘所闻三

  昧已。得深净信起随喜心。持上妙衣价直百千覆比丘上。贤护。又梵德

  王从比丘所闻三昧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爱法故舍家出家

  。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是时亦有百千人众。成就信心即随彼王法服出家

  。亦为如是三昧经故。时彼梵德比丘。与彼百千诸比丘众。经八千岁供

  养承事。彼宝比丘无有疲倦。终不能得如是三昧。唯除一闻。闻已随喜

  具以四种随喜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初随喜如是广行。然

  后梵德比丘及百千众。缘此善根寻得值遇六万八千诸佛世尊。凡所生处

  常得为众颁宣广说如是三昧。彼王比丘因彼善根。复更值遇六万八千亿

  数诸佛。如是次第种诸善根得此三昧。具足圆满助菩提法已。寻得成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坚固精进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

  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而彼百千诸比丘众得此三昧。亦能成就

  助道法故。皆已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曰坚勇如来应供等正觉。

  复令无量百千众生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一大段文字显明,不须逐句解释。

  如彼未来弥勒佛世,教诸众生,具足成就十种业行。

  弥勒,译为慈氏,即贤劫中第五尊佛。于第十小劫减劫中,下生成佛。现生于兜率天内院,彼四千岁(兜率天四千岁,合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后,下生人间作佛。

  具足成就十种业行者,即十善业也。

  满足千子者,金轮王有千子。

  尔时师子意如来,为王广宣现前三昧。时王闻如是三昧,深自庆幸,发随喜心……

  说明彼王仅是闻已随喜,未及读诵受持修习等也。彼王命终后,还生为梵德王。复从宝比丘处,听闻是三昧,起随喜心,乃发无上菩提心,舍家出家。

  彼梵德比丘及百千比丘众,经八千岁供养承事宝比丘,终不能得如是三昧者,是因为彼等仅除一闻,闻已随喜回向菩提而已。

  如初闻时随喜,如是广行。由起初时听闻随喜,乃有后来之受持广行。以此善根,值六万八千佛。嗣后并广为众生宣说,起化他行也。因此善根,复值六万八千亿佛。如是次乃种诸善根,得此现前三昧。终至成佛,号坚固精进,十号具足。彼百千比丘,亦皆成佛,号曰坚勇。复令无量百千众生,住于无上菩提。

  当知一闻随喜,尚得成佛。何况思惟修习也。

  【贤护。彼但耳闻尚获如是。何况菩萨闻受三昧。读诵忆持为他广说。复

  勤思行而不得也。贤护。以此义故。诸菩萨等闻是三昧谁不随喜。谁不

  读诵谁不受持。谁不修习谁不广说。何以故。贤护。若彼菩萨闻是三昧

  。即得成就助道法等。速疾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贤护。以是因

  缘吾今语汝。若人正信净心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要先至心求此

  三昧。菩萨若闻百由旬内有此甚深三昧经者。菩萨即应躬自往诣听是经

  典。闻已即应读诵受持修习思惟为他广说。】

  贤护!彼转轮王胜游,但听闻如是三昧,尚获毕竟成佛之报。何况菩萨,闻已受持,读诵忆持为他广说,复能精勤思惟修行。而不得也,谓能不得无上佛果吗?贤护!以此义故,诸菩萨闻此三昧,谁不起随喜心?谁不读诵、受持、修习、广说呢?

  何故诸菩萨等,闻此三昧,随喜读诵乃至广说?因为闻此三昧,即能成就助道法等,且能速成无上菩提。

  贤护!以是因缘,我今语汝。若人以正信,以清净心,欲求无上菩提者,要先至心求此念佛三昧。若闻百由旬内(一由旬四十里),有人知此三昧,说此三昧者。即应亲自往听如是经典。听闻以后,即应读诵受持修习思惟为他广说如是三昧。

  【贤护。且置百由旬内当往听受。又彼菩萨若闻二百由旬。三百四百五百

  。乃至千由旬内有是三昧。在某都城某聚落所。菩萨即应躬往听受习诵

  受持。何以故。贤护。以是菩萨清净信心。为求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故。是故菩萨不应起懈怠心生懒惰心起散乱心。当更发精进心发猛利

  心。应当为是三昧速至千由旬所。乃至但得闻是三昧。何况读诵受持思

  惟解说。何以故。贤护。以是三昧能摄一切助道法故。】

  贤护!且置百由旬内,当往听受。慢说百由旬内,即使菩萨闻说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乃至千由旬内,有此三昧。无论在某都城,某聚落。皆应亲自前往,听受习诵受持。何以故?以是菩萨,发清净信心,为求无上菩提故。

  所以菩萨闻此三昧,不应起懈怠心,不应起懒惰心,不应起散乱心。当发精进心当发猛利心。应当为求是三昧故,速至千由旬所。乃至速至其所,仅仅为听闻此三昧。更何况读诵受持思惟解说。何以故?因为此三昧,能摄一切助道法故。具足一切助道法,即得成就无上菩提也。

  【复次贤护。是中若有菩萨。以纯净心为求菩提。应当往诣千由旬所。为

  听如是三昧法时。菩萨应当承事供养彼说法师。一切众具悉皆奉上。常

  当随逐法师而行。或时一年或复二年。或十二十或经百年。乃至尽寿随

  逐法师不得舍离。乃至但求闻是三昧。何况能得读诵受持。思惟义理为

  他解释。】 

  复次贤护!是中若有菩萨,以纯净心为求无上菩提,当往千由旬所。到已为听如是三昧,应当承事供养说法师。供养者,恭敬礼拜四事供养。四事供养者,即一切资生众具也。

  并且常当追随法师而行。示不离左右也。或一年二年,或十年二十年百年,乃至尽形寿追随法师,不得舍离。

  甚至尽形追随法师,乃至仅仅但为闻是三昧。何况能得读诵受持,思惟义理,为他解说呢?更应追随法师,不舍离法师了。

  【如是菩萨随法师时。当舍自心诸所为事。常当随顺彼阿阇梨法师意行。

  谨心承事不得违教。起尊敬心及重爱心。除舍一切无爱敬事。于法师所

  发善知识想。乃至当起如诸佛心。贤护。彼菩萨于是法师阿阇梨所。能

  生如是敬爱心已。若当不得读诵受持思惟广说。乃至听闻是三昧者终无

  是事。唯除往昔诽谤如是甚深经典业时已熟定堕恶道业不净耳。】

  如是菩萨追随法师时,当放舍自意所欲作诸事。而随顺彼阿阇梨法师意行。阿阇梨者,授经法师也。

  谨慎承事法师,不得违教。于法师起尊敬心,起重爱心。应该除去舍弃一切不敬爱之事。于法师处,应发善知识想,起如诸佛想。

  贤护!如果菩萨于法师阿阇梨处,能…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