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通義卷第五▪P4

  ..續本文上一頁分,汝谛聽善思念之。

  以下佛舉譬喻說明之。譬如有人定壽百歲。定壽者,無中途夭折也。此人行走速疾,初生時即能行一叁千大千世界。此說明無間幼稚,一切時均能疾行也。

  此人行遍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周旋十方,皆盡邊際。其所行地界道路近遠長短,不可計算,不可稱量,不可觀察,不可思惟。

  且不論此人初生時行走如是地界道路近遠長短。即使此人滿足百年,速疾往返,遍十方無量世界。佛問賢護彼明算法人,能知之否?賢護答言,彼明算法之人,尚不能知其初時所行地界乃至遠近。何況能知其人百年所行,周遍十方無數世界道路由旬呢?若欲確實知之,唯有佛及聲聞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與諸不退轉之大菩薩乃能知之。不退大菩薩者,地上諸大士也。

  佛告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風行壯人所經世界,盛滿珍寶,奉獻十方佛,其所獲福雖然極多。然不及隨喜叁昧,功德之少分。何以故?因爲菩薩修現前叁昧,具足四大隨喜,能成等正覺故。

  【賢護。以是因緣持彼施福。望前隨喜所獲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

  一。百千萬分不及一。億百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再度贊歎隨喜功德。

  【賢護。汝今當知。諸菩薩等。隨喜回向所得功德。是故我今更爲汝說菩

  薩隨喜功德少分。汝宜谛聽也。賢護。我念往昔過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爾時有佛。號師子意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

  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于世。賢護。時此世界閻浮提中。人民熾盛多饒

  財寶。豐樂安隱甚可愛樂。賢護。爾時此閻浮提其地弘廣。具足一萬八

  千由旬。其間城郭聚落乃有一萬八千。一切皆以七寶所成。其城縱廣十

  二由旬。于諸城內城別皆有九億民家。】

  以上譬喻,猶恐衆生不信,于是更舉往昔實事以爲證信。

  賢護!汝今因譬喻,已知諸菩薩等,隨喜回向所得之功德了。我今更以往昔事實,爲汝說隨喜功德少分。說隨喜功德少分者,謂隨喜功德尤勝也。

  往昔過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明其時也。爾時有佛號師子意,十號具足,明其德也。時此世界閻浮提中,明其處即此閻浮提也。

  于諸城內城別,皆有九億民家。城內城別,應爲城內城外。皆有九億民家,准下文「城中居民有六十億」,應爲九十億民家。

  【賢護。爾時大城名曰賢作。城中居民有六十億。彼城即是師子意如來現

  生處也。賢護。爾時師子意如來。初會說法有九十億人證阿羅漢果。過

  七日已。于第二會。複有九十億人得阿羅漢果。過第二會。第叁會中。

  複有九十億人得阿羅漢果。過叁會已。複有九十億人鹹從他方而來大集

  。悉是清淨諸菩薩衆。自後彼佛恒有無量阿僧祇諸聲聞衆。賢護。爾時

  人民行十善業。如彼未來彌勒佛世教諸衆生。具足成就十種業行。爾時

  人壽八萬四千。如彌勒時人壽無異。賢護。時彼大城有轉輪王名曰勝遊

  。如法治世具足七寶。所謂金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長者寶主兵寶。

  是爲七寶。滿足千子身相端嚴。成就威雄降伏怨敵。彼王所統盡世界邊

  。不用刀兵亦無威迫。無所稅斂衆具自然。時勝遊王詣師子意如來應供

  等正覺所。頂禮尊足然後退坐。爾時師子意如來。知勝遊王渴仰心已。

  即爲廣宣現前叁昧。時彼王既聞如是叁昧。深自慶幸發隨喜心。以一把

  寶奉散佛上。彼王緣此隨喜善根。命終之後還生閻浮。爲彼王子名曰梵

  德。複紹王位如法治化。彼佛滅後于正法中有一比丘。其名曰寶。聰明

  精進。常爲四衆宣揚廣說如是經典。賢護。爾時彼梵德王于比丘所聞叁

  昧已。得深淨信起隨喜心。持上妙衣價直百千覆比丘上。賢護。又梵德

  王從比丘所聞叁昧已。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爲愛法故舍家出家

  。剃除須發被服袈裟。是時亦有百千人衆。成就信心即隨彼王法服出家

  。亦爲如是叁昧經故。時彼梵德比丘。與彼百千諸比丘衆。經八千歲供

  養承事。彼寶比丘無有疲倦。終不能得如是叁昧。唯除一聞。聞已隨喜

  具以四種隨喜功德。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初隨喜如是廣行。然

  後梵德比丘及百千衆。緣此善根尋得值遇六萬八千諸佛世尊。凡所生處

  常得爲衆頒宣廣說如是叁昧。彼王比丘因彼善根。複更值遇六萬八千億

  數諸佛。如是次第種諸善根得此叁昧。具足圓滿助菩提法已。尋得成就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號曰堅固精進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而彼百千諸比丘衆得此叁昧。亦能成就

  助道法故。皆已成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名曰堅勇如來應供等正覺。

  複令無量百千衆生住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此一大段文字顯明,不須逐句解釋。

  如彼未來彌勒佛世,教諸衆生,具足成就十種業行。

  彌勒,譯爲慈氏,即賢劫中第五尊佛。于第十小劫減劫中,下生成佛。現生于兜率天內院,彼四千歲(兜率天四千歲,合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後,下生人間作佛。

  具足成就十種業行者,即十善業也。

  滿足千子者,金輪王有千子。

  爾時師子意如來,爲王廣宣現前叁昧。時王聞如是叁昧,深自慶幸,發隨喜心……

  說明彼王僅是聞已隨喜,未及讀誦受持修習等也。彼王命終後,還生爲梵德王。複從寶比丘處,聽聞是叁昧,起隨喜心,乃發無上菩提心,舍家出家。

  彼梵德比丘及百千比丘衆,經八千歲供養承事寶比丘,終不能得如是叁昧者,是因爲彼等僅除一聞,聞已隨喜回向菩提而已。

  如初聞時隨喜,如是廣行。由起初時聽聞隨喜,乃有後來之受持廣行。以此善根,值六萬八千佛。嗣後並廣爲衆生宣說,起化他行也。因此善根,複值六萬八千億佛。如是次乃種諸善根,得此現前叁昧。終至成佛,號堅固精進,十號具足。彼百千比丘,亦皆成佛,號曰堅勇。複令無量百千衆生,住于無上菩提。

  當知一聞隨喜,尚得成佛。何況思惟修習也。

  【賢護。彼但耳聞尚獲如是。何況菩薩聞受叁昧。讀誦憶持爲他廣說。複

  勤思行而不得也。賢護。以此義故。諸菩薩等聞是叁昧誰不隨喜。誰不

  讀誦誰不受持。誰不修習誰不廣說。何以故。賢護。若彼菩薩聞是叁昧

  。即得成就助道法等。速疾成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賢護。以是因

  緣吾今語汝。若人正信淨心欲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要先至心求此

  叁昧。菩薩若聞百由旬內有此甚深叁昧經者。菩薩即應躬自往詣聽是經

  典。聞已即應讀誦受持修習思惟爲他廣說。】

  賢護!彼轉輪王勝遊,但聽聞如是叁昧,尚獲畢竟成佛之報。何況菩薩,聞已受持,讀誦憶持爲他廣說,複能精勤思惟修行。而不得也,謂能不得無上佛果嗎?賢護!以此義故,諸菩薩聞此叁昧,誰不起隨喜心?誰不讀誦、受持、修習、廣說呢?

  何故諸菩薩等,聞此叁昧,隨喜讀誦乃至廣說?因爲聞此叁昧,即能成就助道法等,且能速成無上菩提。

  賢護!以是因緣,我今語汝。若人以正信,以清淨心,欲求無上菩提者,要先至心求此念佛叁昧。若聞百由旬內(一由旬四十裏),有人知此叁昧,說此叁昧者。即應親自往聽如是經典。聽聞以後,即應讀誦受持修習思惟爲他廣說如是叁昧。

  【賢護。且置百由旬內當往聽受。又彼菩薩若聞二百由旬。叁百四百五百

  。乃至千由旬內有是叁昧。在某都城某聚落所。菩薩即應躬往聽受習誦

  受持。何以故。賢護。以是菩薩清淨信心。爲求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

  提故。是故菩薩不應起懈怠心生懶惰心起散亂心。當更發精進心發猛利

  心。應當爲是叁昧速至千由旬所。乃至但得聞是叁昧。何況讀誦受持思

  惟解說。何以故。賢護。以是叁昧能攝一切助道法故。】

  賢護!且置百由旬內,當往聽受。慢說百由旬內,即使菩薩聞說二百叁百四百五百,乃至千由旬內,有此叁昧。無論在某都城,某聚落。皆應親自前往,聽受習誦受持。何以故?以是菩薩,發清淨信心,爲求無上菩提故。

  所以菩薩聞此叁昧,不應起懈怠心,不應起懶惰心,不應起散亂心。當發精進心當發猛利心。應當爲求是叁昧故,速至千由旬所。乃至速至其所,僅僅爲聽聞此叁昧。更何況讀誦受持思惟解說。何以故?因爲此叁昧,能攝一切助道法故。具足一切助道法,即得成就無上菩提也。

  【複次賢護。是中若有菩薩。以純淨心爲求菩提。應當往詣千由旬所。爲

  聽如是叁昧法時。菩薩應當承事供養彼說法師。一切衆具悉皆奉上。常

  當隨逐法師而行。或時一年或複二年。或十二十或經百年。乃至盡壽隨

  逐法師不得舍離。乃至但求聞是叁昧。何況能得讀誦受持。思惟義理爲

  他解釋。】 

  複次賢護!是中若有菩薩,以純淨心爲求無上菩提,當往千由旬所。到已爲聽如是叁昧,應當承事供養說法師。供養者,恭敬禮拜四事供養。四事供養者,即一切資生衆具也。

  並且常當追隨法師而行。示不離左右也。或一年二年,或十年二十年百年,乃至盡形壽追隨法師,不得舍離。

  甚至盡形追隨法師,乃至僅僅但爲聞是叁昧。何況能得讀誦受持,思惟義理,爲他解說呢?更應追隨法師,不舍離法師了。

  【如是菩薩隨法師時。當舍自心諸所爲事。常當隨順彼阿阇梨法師意行。

  謹心承事不得違教。起尊敬心及重愛心。除舍一切無愛敬事。于法師所

  發善知識想。乃至當起如諸佛心。賢護。彼菩薩于是法師阿阇梨所。能

  生如是敬愛心已。若當不得讀誦受持思惟廣說。乃至聽聞是叁昧者終無

  是事。唯除往昔誹謗如是甚深經典業時已熟定墮惡道業不淨耳。】

  如是菩薩追隨法師時,當放舍自意所欲作諸事。而隨順彼阿阇梨法師意行。阿阇梨者,授經法師也。

  謹慎承事法師,不得違教。于法師起尊敬心,起重愛心。應該除去舍棄一切不敬愛之事。于法師處,應發善知識想,起如諸佛想。

  賢護!如果菩薩于法師阿阇梨處,能…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通義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