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P24

  ..续本文上一页布施了好多好多的钱。没有这回事,不执不住。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因为要利益一切众生,他应该这样布施,不住于相。不住相布施也就是离相布施,他的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如果住相布施了,他也有福德的,不过他是有限的。他是有为法,只能说他是福德吧,不能说他是功德吧。一般讲起来功德还是无为的,福德还是有为的。梁武帝他就是住在有为法上,他的布施就是有相的福德,谈不上离相的功德了。这个地方为什么专门讲布施。实际上布施波罗蜜,它可以把六度结合在一起。因为布施里面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我们以财物布施当然是布施度。我们不恼害众生,不冤枉众生,让众生生欢喜心。……讲,“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无畏这就是持戒度嘛。有怨的众生我不报,让他心里上不怕,这就是忍辱度。法施,能够演说各种佛法,教人不倦。教人不倦,不疲倦,这就是精进度。所讲的法不错乱,不乱讲,这就是禅定度。智慧分明自在无碍,这就是智慧度。所以这一布施波罗蜜多,实际上六度都包括在里面了。总的来讲是要无相,离相。所以佛这样子反反复复地叮咛就是说明,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当这样子的无住布施,方能合乎无为的道理。如果住着,稍微有些住着的话,那么有人,有我,有法,种种的境界执着了,执着了以后成为有为的果报,他就不能解脱了。怎么能度众生呢?让众生得到了生脱死的利益呢?下面,佛又讲了,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如来说,一切相都是非相,所谓非相者,就是什么呢?非可执着的啦。缘生性空的啦。即相而离相的了。所以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他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呢?因为众生也是因缘和合的。众生本来是佛,本来他不是众生,不是烦烦恼恼的众生。所以你不要把众生看死了,他一定就是众生。缘生无性,当体空寂。所以即非众生。这样子,当然我们从相来讲。以前我们也讲起过,有两种。一方面,一切相当它是虚妄的,知道它是虚妄的。但是这一切相又是真的。各位,有没有体会出来。这问题不好讲,我讲个比喻。那天也讲到。用金子,等融化了以后,做成许多的手饰,戒指啦,手链啦,金杯子,金茶壶都可以做,是吧。但是这些相,是真的吧?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融化以后,就没有了,这些相就没有了。戒子相就没有了,茶杯相也没有了。但是呢,“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啊。它也不是完全没有的,他本体都是金子啊。茶杯也是金子,金戒子也是金子,手链还是金子。这样讲起来,相就是性。这个相就是金子。器就是金。器具就是金子。相就是性。一切相就是我的性啦。所以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我们要见自性吗?山河大地就是我的自性。不过,这要有个前提,就是不要执着。你执着山河大地是真的啦,那就不对。从前有个禅师讲这个问题。哪一个禅师,我记不起来了。他说,“未悟的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啊。”没有开悟的人看到山当它是山,看见水当它是水。当然是这样子。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这是因缘所生;不知道是原子、分子、电子各种结合起来的;一个大山,一个大海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没有的,执着外相。“用功的人他就不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他知道一切都是微尘和合,一合相,合起来的,实际上没有这个相。缘尘组合起来的,因缘所生的东西。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乃至房子不是房子,…子不是…子;人也不是人啦,都是父母的精血和合,也是细胞结合起来的。都不是。非相。“真正有功夫的人又不同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为什么呢?那个时候,看见山就是我的本体,看见水也不离我的本性呀。这个山呀,水呀还能够我本体所分别。山还是当它山用,水还是当它水用。你要见到本体吗?山水就是我的本体。所以古人有句话,“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黄花无非法身。”这当然讲得证体一般的情况。实际上就是非相,非非相。一切众生也是这样,所以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菩萨不住相布施,一切诸相即非诸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这样讲法好象不容易使人相信,恐怕大家又要起怀疑,“佛讲的话会不会是虚妄的?”所以这里马上用这五句话来说明。说明真语者,佛不讲假的。实语者,佛不讲虚语的。如语者,佛讲的话不变的;不是今天这样讲,明天那样讲,不变的;无常就是无常,无我就是无我。不诳语者,不是欺骗人的,不欺骗人。不异语者,佛佛道同,不是这个佛那样讲,明天燃灯佛又是这样讲,别的什么阿弥陀佛又是这样讲。不是的,讲实相道理,讲世间的诸法道理,都是一样的。不异语。所讲的话没有两样的。所以讲五种话。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马上又回到本来面目,本来境界。如来所得的法,这个法,各位我们研究这个法。这个法不是方法,也不是诸法实相的诸法。也不是种种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各种的法门。也不是事事物物。是真如之法。所以我常常提醒大家要注意这个法。这个法解释很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法就是方法。方法也应该舍掉,不要看到指头就是月亮,月亮在天上,不是在指头上;用指见月,不等于指头就是月。还有一个法是事事物物,“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生了,一切是非、人我都来了。心灭掉了,大家忘记了,就算了。这个法就是一切事物。还有一个法就是实相。实相也是一个法,真如也是一个法。这里讲此法无实无虚。如来所说的真如实相之法,你讲他实在的,不是实在的;你讲他没有的,不是虚无的。所以说这四个字可以说通篇灵魂,也可以说是必竟的统一,是空有的不二。无实就是空,无虚就是有。也可以说是体用不二。他的体是无实,他的用是无虚呀。妙用还是有的。也可以说是寂照不二呀。无实就是寂然不动,无虚,觉照无碍呀。“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能够照见。不是没有啊。所以实相中道第一义谛,实相般若之法,就是此法,如来已经证到这个法。这个法就是离开两边。什么叫两边?又是离开两边,又是两边都照顾得到。所以说无实无虚。因为它是无实,所以不执着在有的一边,不执着有诸相可得,也不见有众生可度呀。因为他是无虚,妙用不虚的,六度万行,广度众生,你说他是虚吗?也不是。有这个事呀。无量无边众生都可以度,就这个事是无虚的。因为无虚的,他就不着空的一边;不舍掉布施的行为,不舍掉利益一切众生。即相而离相。利生而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诸佛如来以这个法门来修证,成就菩提。今后我们修行,也不离这个法门。不要执着空有二边,又不离开空有两边。所以佛法确实是圆融无碍。有些不学佛的,是听不懂呀。有时讲空,有时讲有,有时讲非空非有,有时讲即空即有。究竟是有还是没有?他搞不清楚。我们证到了真如实相以后,明明有这个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东西。你还说他假吗?那个时候句句都是好的。你说他是非空,是非空呀,明明是有嘛,了了分明嘛。你说非有,是非有啊,一切都是虚妄的,缘生性空嘛。乃至于即空即有也是这样子,虽然明镜照东西的时候,空空寂寂,但是明镜里面的东西,种种的形象很清楚。空有不二的。当然诸佛菩萨度生的时候,就是行空花之佛事,做水月之道场。虽然有许多道场,行许多佛事,实际上是水中之月,他不以为是真的,游戏之事。所以佛教里面有游戏三昧。大德、佛菩萨都是游戏三昧,你看他很忙,实际上他不忙。心中了无一事,了无一人,行其所无事。在《四书》里面也有一句话,“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能够行其所无事,这个智慧就大了。我们这里看,有许多人做事情,行其所无事,好象没有事。……他实际很忙呀,要打电脑,又要印书,又要管别的佛教上的事情,又要听经,自已也要禅定,做功课呀,他行其所无事。最近《般若花》印出来了,下面还要印。他很忙。但是你看看他好象没有事情,行所无事。各位,这就是修行功夫呀。一般我们普通的凡夫,稍微一点事就忙得不得了,苦恼得不得了,“哎呀,弄不清楚,搞不清楚。”这是不容易的,这是妙用。当然诸佛菩萨妙用比我们更大,他是十方世界,救度众生,化身百千万忆来救度众生。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住在这个法上,五蕴呀,六尘呀,六度万行呀,我证得无上菩提呀,这都是住在法上。这样行布施,好比人到暗室里面去,看不见东西呀。所以菩萨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如果没有观照般若的话,不知道三轮体空的话,他心住在六尘境界上,行布施,不但不能够度脱烦恼,度脱根尘。而且他的贪心、他的嗔心,还是很重的。贪心、痴心还是要感招他,缠绕他。这样子,修道就是障碍。好比眼睛到暗的地方去,没有太阳光也看不见东西。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这是无住的功德了。菩萨发心修行,心不住在六尘诸法上,行一切布施。用观照功行,虽然行一切布施,心里没有这回事。日光圆满,头头是道。好比有人有眼睛,上面有太阳,光明照耀。这种种的事看得很清楚。这日光就是表示观照般若了。种种的色是什么呢?比喻实相的妙理呀。有了观照的妙住,当然可以亲自见到实相的妙理。见到六度万行,一切无非是实相。实相究竟是什么东西?实相就是,一切法就是它,一切法不离开它。实相不即一切法,也不离一切法。不是跟一切相相同的,也不离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静坐入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