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P29

  ..续本文上一页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呀,如果有菩萨他能够彻底通达了解,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也无法、也无非法相,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集上

  各位,无我、法者。各位,实际上无我有两个方面,不光是无我。因为无我有我执、法执两个执。我执是人我执,法执是法我执。都是我执。通达无我、法者。无我、法,我执和法执一齐消灭。这是大乘。不光是小乘一样光破我执,不破法执。它我执、法执一起破。所以各位这里通达无我,通达无法。我、法皆空,空也空。这样的人,如来说是真正的菩萨啦。下面,一体同观分,第十八。昭明太子分这一段为一体同观。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这里讲佛有五种眼睛。并不是须菩提不了解。但是也要我们发觉见地怎么样?难道须菩提还不知道佛有五眼吗?问他的目的,就是考验考验他见地是否十分明确了。这五个眼。我们普通人只有肉眼,我们所生的肉眼只能够见近,不能够见远。只能见明的地方,不能见暗的地方。隔一个墙就看不见了。这是肉眼。天眼就不同了,它能看近也能看远。近远都能看到。暗的地方,我们认为暗看不见,它也能看到。这是天眼。有些鬼神他也有天眼,一小部分,他各人的业报不同。我们没有天眼。一般的人修持了以后开始有天眼。当然有些天眼不是真的,是虚妄心。有些气功家他能开天眼,中间开一个眼晴,他能见到光啊,见到本尊啊,见到佛相啊。这都不是他本体。为什么呢?他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都是以虚妄相当它是真实之相。所以往往出毛病。从前我听到有一个居士,他修道家的功夫。修道家功夫呢,观这个……观到后来他看见顶上一个小孩跑下来。所以顶上出来一个小孩,他就开心得不得了。功夫到家了,奇怪的事情出来了,就写信告诉印光法师。印光法师马上写信喝斥他,“这是魔啊,这是魔障的境界,不是真实的功夫的境界。”他不相信。到后来这个小孩子跑出去就不回来了。阳神出去了,不回来了。为什么呢?他是魔,邪道。他赶快抛弃道家的修持法门,抛掉这个修阴神、阳神这一套道家法门。赶快修净土,后来这个人念佛生西。所以我们对于道家这个天眼不要执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还有慧眼,慧眼就是二乘人他知道一切法都是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空,就是智慧,就是菩提。各位,这个眼不是眼睛的眼。慧眼、法眼不是眼睛的眼。慧眼就是知道空。二乘人知道一切法空,人也是空,但是法不空,没有空到底。所以证有余涅槃,他还有余呢。到了菩萨回小向大,说一切法广度众生。他有法眼,他能观机,这个众生用什么方法度他,这个众生用什么方法度他。各位,用什么方法度这个对象,这很有关系。不然不能度众生。我举一个故事给大家听。从前,……。有两个弟子。叫守坟墓的人,坟墓是很不干净的,修什么?修数息观。修呼吸,一呼一吸就是一,一呼一吸就是二。他一边守坟墓一边修数息观。后来还有一个人,他叫他拉风箱的,打铁拉风箱的,叫他修不净观。不净观,就是我们身体是不干净的啦,七窍流出来的都是不干净的东西。不管你男女老少,从里到外,没有一个身体是干净的,可以这样讲。他让拉风箱的人修不净观。二个人修了很久的时间,修不下去,就不想修了,不想修了。“为什么?”佛问他,“为什么还住?”他说,“因为修这个法门不相应,没有用,我们现在还是妄想颠倒。”佛说,“你们不要外驰了,你们把两个方法换一换就可以了。”守坟墓的人修不净观。死人嘛,当然不净的。经常观不净。进进出出都是死人,观不净不是很容易修吗?拉风箱的人叫他修数息观。一拉,一呼一吸。一拉,一呼一吸。数这个呼吸,一呀,二呀,三呀……这不是很好吗?后来这两个人都相应了。观机施法是很有关系的。这菩萨就是看众生的机,这个众生应该修什么?这个众生应该修什么?法无定法,没有定法。你不能说这个法好,那个法不好。不能这样讲。这样说,他就是本身不了解。法无有定法,也不是说法。从来祖师大德讲,没有说法的人。所以六祖在《六祖坛经》里讲,我没有给求法的人讲,不过是随缘方便而解他的束缚。随方解缚,无有定法。能够观机施法很重要的。当然佛当然是有法眼。须菩提!佛当然还有佛眼。佛就是俱足五眼。一般来讲佛也能……。他能够了解诸法的一切相,能够达到无碍的境界。这样子呢,就是要发大乘心,回小向大方能成佛。所以跟二乘人是不同的,二乘人光能空,他能从空出假。所以别教菩萨他就是修次第三观,空、假、中。圆教菩萨他就修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境界是不同的。别教和圆教不同。大乘和小乘不同。所以下面讲。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释迦牟尼佛对须菩提讲,问他,“在你的意思怎么样?象一恒河中的沙多不多?”这个沙当然多了。“佛说是不是沙?”,“当然,世尊。如来说是沙。”“那么须菩提,你讲讲看,一个恒河中所有的沙,这许多的恒河,每一个沙一条恒河。这许多恒河所有的许多的沙,佛世界这么多的话,这世界多不多啊?”“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尔所,就是这许多,这许多的国土里面所有的众生,若干种心,没有数量好讲,若干。若干就是种种的差别很多。各种差别的心,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为什么知道呀?知道它也都是虚妄的。而且如来当然知道众生的起心动念。如来也知道这些妄心离相以后就是菩提真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这些许许多的沙,许许多多的恒河,许许多多的众生,他们的起心动念无非是妄想执着,他所执着的心也无非是虚妄。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假名是心。各位,这个心是妄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这个心,虚妄之心。为什么说它是虚妄之心呢?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过去的心已经过去了,没有了。现在的心也不可得。起后一个字的时候,前面一个字已经没有了。比如骂人,所以佛经里面这样讲的,骂人你不要当他是真的。他后面一个字一起,前面一个字已经灭掉了;后面再生出来,前面一个字又灭掉了。生生灭灭,那么成为一句话,怎么算是骂人呢?不算是骂人啦。佛经里也有的,优婆萨戒经里有讲的。我们讲这是对的。他生灭法嘛,你不要当它是真的。当然我们凡夫心里想,他骂人,骂我;心里不高兴。经常要以释迦牟尼佛被歌利王节节支解的境界,来鞭策自己。才能够受人恶骂如饮甘露。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受到恶骂,不好的骂人,好象饮甘露水一样。”闻恶言如获至宝。听到逆境的事情,不合理的事情,象得到宝贝一样。各位这什么境界?大菩萨境界。一切诸佛菩萨他们的修行过程中间,没有一个不是在逆境当中锻炼出来的。安安定定,舒舒服服想得到菩提是不可能的。所以明朝蕅益大师,他在《净土十要》里面有,叫念佛偈子。念佛偈子里面有一段话……。就是说,他所面临的一切,他所碰到的一切,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跟他不随顺,都是跟他不相应。处处都是烦恼,处处都是矛盾。只有这样,只有经过碰到有障碍的事情才能成就菩萨。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我们修行并不是舒舒服服地看看经啊,打打坐啊,老实讲只不过是做做准备工作而已,直正的境界还没有来。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未来心呢?还没有来呢。三心是不可得的。一切众生的生灭妄心,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牵流,念念不住,没有实体。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它无住,无所住;未来的还没有来。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三方面求这个心,心是不可得的。心不可得,……。因此生死涅槃本来平等。从前,初祖达摩法师到少林寺时候,……,这时候二祖因为要求法,求法时候,……。二祖慧可……,初祖问他,“你要做什么?”他说,“我要求法。”他说,“你求法有这样简单吗?”他就把左臂割下来。左臂断了以后,奉献给初祖。这是我表我的决心。初祖看他确实有决心,把左臂断下来,为法不惜生命。他就问他,“你要什么东西?”二祖讲,“我心未宁啊,我心里不安呀,要求老师给我安安心。”怎么安心呢?首先把心拿出来吧。所以达摩祖师就跟二祖讲,“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心。”各位,心怎么拿得出来。妄心啊,它本来就是生生灭灭。你没有看到吗?灭掉的时候已经灭掉,生的时候,已经灭掉,一面生一面灭,所以是刹那生灭。后来慧可祖师,就是二祖说,“哎呀,大师,觅心了不可得。”找不到心呀。本来我心不安,现在你让我找心,我心拿不出来。正在这个时候,万缘放下,什么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什么都没有。在大师面前当然……。达摩祖师讲,“你觅心了不可得嘛,那已经把心给你安好了。还要安什么心啊?”“噢,”二祖这样一听就马上大悟,“噢,心原来是不可得的呀。”各位,这个公案,二祖就是这样开悟。佛法你说它容易是不容易,你说它难也不难。“噢,觅心了不可得,”二祖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静坐入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