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P35

  ..续本文上一页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即非法相就是无相,是名法相就是无不相。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也可解释为,无相而无不相。无为而无所不为。佛法也是这样,妙用无尽,但是一法不可得。“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一个灰尘也不受。下面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须菩提如果有人以这个有住相布施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用有住相布施来布施。各位,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胜过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布施的人。福德因缘胜过他,因为他住相。演说四句偈是不住相。下面就讲清楚了,云何为人演说。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怎么来演说?并不是用文字来演说。望文生义讲不好,离经一字也讲不好。所以古人两句话,望文生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依文解意,依靠文字来解释它,就是三世佛冤。三世的佛也冤枉。不能光是依文解义。……,但是离开这个经一字就是魔讲。所以轻不得,重不得;轻不好,重也不好。不要乱讲。……怎么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意义无量无边,一般的讲,应无所住就是不取于相。而生其心就是如如不动。离开一切诸相,是名诸佛。不取于相就是离开一切诸相。是名诸佛,就是如如不动。前面讲的此法无实无虚。无实就是不住于相,相都是虚妄的。如如不动就是无虚。如如不动以后有一个不动的境界。我也讲过,到那个时候,十方世界什么也没有,如如不动。你说它虚吧,说他没有?也不是。无实无虚。不取于相就是离相了。如如不动就是无虚了。这两句可以这样讲。上半部就是不取于相,下半部就是如如不动。为什么这样讲呢?上半部就是起用,一切相都是虚妄。诸相非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什么相都扫掉。下半部是显现如如不动。

  第十二集

  一切相都是非有的,都是非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什么相都扫掉。相是现相,我们见到的世界,都是相,包括思想,包括我们的烦恼都是相。各位,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这地方我们就可以说烦恼是假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有生有灭,不是真心;破相。下半部就不同了,显本体。上半部就是空诸相,下半部就是显本体。……

  这地方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都是如梦的,不是实有。为什么说它是梦幻泡影呢?做梦的时候,我们都有体会。做梦的。什么叫梦?第六意识的分别是梦。我们白天还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为什么好象是真的?因为是跟眼耳鼻舌身根结合起来。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根跟意识结合起来,好象是真的。因为它在起作用,眼睛也在起作用,耳朵也在起作用。实际上这还是第六意识,追根到底还是第六意识。梦是怎样?梦里还是第六意识,你做梦的时候……。它跟醒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叫独头意识……它睡着了以后,眼睛也不看了,……不起作用,但是他意识还在活动嘛。活动的意识就是梦。醒了以后,跟眼睛、耳朵、鼻子打交道了,好象不是梦,实际上还是梦。

  诸葛亮说,大梦谁先觉?做人就是大梦,哪个人先觉悟呀?平生我自知。诸葛亮,《三国志》里面讲的。李白讲,“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就象一场梦一样的。要欢娱、欢喜、快乐还有多少时间啊?实际上是没有多少时间。有人这样讲,如果我八十岁,一半时间睡觉,那就四十岁。四十岁里边,结婚呀,养子呀,做工作呀,什么呀,又去掉一半,还有一半睡觉、吃饭呀,其他生活上的料理,又去掉一半。真正的我们人生的时间没多少时间。如梦,假的,跟梦幻一样,假的,变来变去,不是真的。这个假的东西现在很多,现在有许多气功师,他讲的境界,放光啊,见到本尊,菩萨啊,……。泡,水泡泡,小孩子玩吹水泡泡的时候,一吹就有很多很多水泡,大大小小的,它有颜色的。我们做人就是这样。人生就是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我常常讲人生就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亲人来了以后欢喜,离开了以后就是悲伤。悲欢离合……。有时候,运气好了,……。影也是这样,好象是水中月境中花。影子嘛,哪里是真的。他是水中月。露也是这样子……。他说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早上的露水一样的,太阳一出来就化了。露水是有的嘛,你不能说它没有,太阳一出来就没了。人生苦短……这六个是如幻如化的。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智慧的人一定要禅定观照,看破。这都是真理,不是骗人的,不是迷信。不相信这个真理叫迷信。……应作如是观。

  江味农居士,他的《金刚经讲义》讲得很详细,很慈悲。他里边有一段话,我供养大家。他讲我学佛用各种方法去学佛,没有进步。有一天,他对这个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话,好象明白了,好象开悟了。他就用这四句话观心。那时候功夫还没有成片,妄想很多。观观妄想又来了,观观妄想又来了。以后一观再观。碰到一切境界,很小的小事情,都是用很深的信仰心观察它。不管顺的事情也好,逆的事情也好,来了,都是梦幻泡影。用这四句来观想。学佛法的时候他也是用梦幻泡影观。佛法也是梦幻泡影呀,你念起来的时候,能观之心,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法尚应舍。好象木排一样,好象渡河的船只一样。佛法也是这样子,……。他后来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功夫。行住坐卧不离开这句话,都是梦。大的、小的事情是梦。他这样子后来慢慢地理解。一切境界来了都是梦,不动于心。大的、小的事情,乃至生老病苦,寂然不动。他就是老老实实用这句话。再供养各位,后来的人呀,他是慈悲心。这四句话好得不得了。总的来讲,我们无明没有破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一场梦。缘生性空,都是第六意识所起的作用。我们破除这个生死离开四相,看到他是缘生性空的话,那么梦的境界,六尘分别的境界,一步步地清除。特别是,我们起梦、幻、泡、影、电、露这六个法。从这六个法里,我们起妙观,观察虚妄生灭之相。虚妄生灭之相就是我们不动的实相。这句话怎么讲?就是虚妄生灭之相,当然是缘生,我们不动不摇,把妄想息下来,那么当下就是真空。不要去另外找一个真空,找一个实相。所以有一句话,只要我们能够把妄心息下来,实相就现前了。所以说,不用求真,但需歇妄。不要另外去求一个真如境界,只要把妄心息下来,就是真如境界。这句话,有许多人想,“我要修真心啦,我要找真心,要见到佛性。”但是你越是要见到,越是见不到。有些人他越是要明心见性,越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呢?你要明心见性,这个要明心见性就是不对的。我能明心见性,我要明心见性都是不对的。明心见性不是要的。放下,当下就是。所以《楞严经》讲,“妄心歇即菩提。”妄心歇下来就是菩提了。不要另外去找个菩提。我们修行,不要找真如本体,主要是歇妄,歇烦恼。烦恼歇下来,你自然知道,不来不去是什么东西?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生不灭的是什么东西?无实无虚的是什么东西呀?你那时候自然知道,不用从文字上解释。所以这里很重要。

  

aaaaa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讲好这个经以后,长老须菩提,跟这个比丘,比丘就是和尚,和尚就是乞士,乞士就是讨饭的。为什么叫他乞士呢?因为乞东西来养活生命,乞佛法来养活慧命。上求佛道,下面还是要吃饭,所以叫他乞士。还叫怖魔,魔看见比丘害怕了,比丘三百肆拾捌种戒,受戒清净,魔看见就怕了,魔宫要震动了。魔在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就是魔。当然他也是修善的,不然也不能升到天上去。还有就是破恶,比丘破一切恶的事情。比丘尼就是尼师了。优婆塞叫近善男。近善男就是跟佛菩萨可以接近,可以接近佛菩萨身边学习佛法。优婆夷就是近善女。一般来讲佛的弟子,三宝皈依之后就是三宝弟子。受了五戒以后就是优婆塞,优婆夷。不然的话,不能成为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叫清信士。清信士某某人实际上就是优婆塞,优婆夷。有时候叫菩萨优婆塞,受过菩萨戒,……。一切世间,不光是人、天、阿修罗,三善道。一切世间。人、天、阿修罗修行更方便些,因为是善道嘛,恶道就不容易修行。听到佛这样讲以后,讲般若波罗蜜的大法,皆大欢喜,法喜充满,信受奉行。各位,《金刚经》我不成熟的,自已没有研究,希望跟大家一起学习。讲了许多的法,实际上是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无可说,没有说法。而且对我来讲,讲了有许多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的谅解。

  今天是最后一天,我们还是要把这部经的道理,重复理一下,总结一下。我们通过对这部经的学习。首先讲得是离相的道理,也就是讲的无住的道理。上半部它许多地方讲了离相。他讲的离相的道理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菩萨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都是离相。还有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也无非法相。无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是非住。这些…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静坐入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